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杨颖育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3):32-36,40
作为儒家文化的经典代表,《孟子》对中国历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被译成西方文字,该书对英语世界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国内对《孟子》在英语世界的接受和传播却明显研究不足。本文对国内有关《孟子》英译研究的期刊论文和硕士学位论文做了详尽的梳理和全面介绍,总结出国内目前《孟子》英译主要的特点:其一,注重语言学层面的翻译研究,其二,译本研究多为理雅各英译本研究,对其它译本关注不够。因此,多译本流传学研究以及典籍英译的跨学科、跨文化研究应成为《孟子》英译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董洪利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3(6):57-62
《孟子注疏》是见于著录的北宋第一部《孟子》注本。《孟子注疏》虽题名为孙奭所作,但据前人研究,此书是假托孙奭之名的伪作。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了一些考证,认为前辈学者仅凭屈指可数的例子,就断然判定《孟子注疏》不是孙爽的作品,有些底气不足。指出关于《孟子注疏》的作者问题,除非有更为直接的过硬材料,否则只能存疑。以现有的材料为依据,无论说《孟子注疏》是孙奭的作品或不是孙奭的作品.理由都显得不够充分。另外本文对《孟子注疏》在《孟子》学史上的价值与影响以及孙奭的《孟子》研究成就也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孟子》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黎兰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
作为先秦诸子散文的典范之作,《孟子》一书在思想性上优于《论语》之处,主要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和“民贵君轻”观点的确立。就艺术性而言,《孟子》一书长于譬喻,语约而意尽,论辩气势磅礴,技巧高超,此皆为《论语》所不及。《孟子》一书的成就,既归因于孟子本人的气节和抱负,也得力于他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 相似文献
4.
孟子的性善论哲学思想影响他的独特个性 ,进而影响和形成了他的“浩然之气”。在“浩然之气”的影响下 ,《孟子》的论辩技巧因势而变 ,具有居高临下 ,善于统观全局的特点。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使对方自相矛盾 ;二是论辩层层推进 ;三是用类比推理。它们皆以情、义为依托 ,是《孟子》散文气势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清代经学昌盛,从义理、考据层面研究《孟子》者众,硕果累累。同时有一批学者打破常规,专门研究《孟子》之辞章,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牛运震是清代较早倾力于《孟子》辞章学的学者,其《孟子论文》从文法章句、语言修辞、论辩技巧等角度,全面观照、全方位审视《孟子》的文学成就。评点精准,见解独到,影响深远。同时留有重微观点评,轻宏观评述的缺憾。 相似文献
6.
7.
赵岐<孟子章句>是完璧流传至今最早的一部<孟子>注本,也是研究汉代孟子学的唯一可靠的资料,故在孟子研究史上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同时,它在训诂释义方面亦具有突出的特征.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客观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张勇锋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39-42
李调元是清代四川著名学者,其著作《逸孟子》一直未被学界所重视,此书的整理文献较少。经过对《续修四库全书》中《逸孟子》的整理,从作者、写作缘由、文章结构、文章内容等方面对《逸孟子》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借以发现其文学价值。运用对比的方法,将《逸孟子》中的文段与《孟子》一书中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对《逸孟子》的文本进行概述,并肯定了《孟母传》一章的文学价值。通过对《逸孟子》与《孟子外书》的关系分析,阐明了《逸孟子》在孟子逸文研究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威威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94-97,126
郭店竹简儒家著作的出土填补了孔子到孟子之间儒家思想的空白。学者们认为这些著作与思孟学派有密切关系。本文通过比较竹简《五行》篇与《孟子》中的诗学,发现二者的进学方法与所习经典均有差别,应属于不同的学术团体。思孟学派是子思之儒与孟氏之儒两个不同的儒家支派的合称,这种看法更符合事实。二者的区别也反映出先秦诗学的不同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
刘建强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1(1):50-51
《孙子兵法》是我国先秦时期最重要的兵家著作,历来深受中外学术界重视。但从文学角度对《孙子》进行研究的却凤毛麟角。一般的文学通史对诸子散文的关注多集中于儒、道、墨、法、纵横家身上,于《孙子》之文似未见有过论述。然纯粹从文学角度而言,《孙子》在阐述其军事理论时与诸子阐述其政治理论一样,都运用了文学的笔法,将之列入诸子散文艺术之列自属当然。以文学的眼光通览《孙子》十三篇,可以将其形象概括为几句话,即:结构如环如网,语言如歌如诗,句式多用连弩句或鸳鸯句;兼有诸子散文之长,而少诸子散文之弊。 相似文献
11.
汪娟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7(1):131-135
新疆改革开放三十年中,新疆散文的创作经历了散文精神的回归,散文创作多元化及个性化散文创作的三个不同时期。纵观新疆散文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基本现状,无论是汉语散文创作还是少数民族的散文创作都反映出新时期以来新疆本土文学欣欣向荣的走势。 相似文献
12.
儒家学派的三位大师孔子、孟子和荀子对《诗经》都有深刻的研究,但三家用《诗》、说《诗》的角度却不尽相同:孔子着重从道德教育角度以兴说《诗》,孟子注重从辩难角度以意说《诗》,荀子则擅长从修辞角度来阐述《诗》的文学价值。三家说《诗》不同之最大原因在于时代赋予的命题不同。 相似文献
13.
宁俊红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4(2):152-157
对近五十年来古代散文研究中研究范围、散文史的发展规律、散文流派、晚明小品与现代散文关系、散文的分类等问题进行回顾与总结,其观念、方法的更新使散文研究有了较大的突破,但散文概念不清、研究范围不一致、古代散文文论的研究没有跟上时代的要求,散文研究没有能建立起自己特有的批评话语等问题,是古代散文研究没有形成应有的论争和繁荣局面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家思想散发着耀眼光芒。士的壮大,讲学授徒之风的炽盛,带来学术思想的空前繁荣和活跃。各个学派一方面要宣传己派的政治观点,另一方面又要攻讦别派的谬误,因而论辩之风大盛。孟子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以其雄辩、善辩赢得无数次辩论的胜利,也为后人留下许多论辩技巧,供后人参考使用。现代社会举办辩论赛,唇枪舌剑之间,辩论技巧的运用是取得胜利的法宝。记录孟子言行的书《孟子》,其中的论辩艺术为后人的辩论赛提供了很多辩论技巧,并已被后人实践之。 相似文献
15.
王跃平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1):130-137
30年来,国内预设研究的历程大致是:由对西方成果的译介到对它的评鉴,再到自己的独立探索。理论研究主要涉及预设的本质特征、种类、投射、功能、预设触发语和预设研究的方法论等;应用研究包括汉语预设研究和语文实践中预设的功能和应用研究。较之国外,其存在的问题:1)理论研究创意不多,研究领域狭窄。2)应用研究重面轻点、重外语轻汉语,构建汉语预设理论体系的意识薄弱,汉语预设触发语分类不科学;预设的语文实践应用研究总体质量不高,言语行为的涉及面偏窄,且彼此重复;存在预设概念被泛化、被滥用的现象。3)研究方法落后。今后的研究重点应该是汉语预设理论框架的构建,其努力方向是细化、深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16.
苑铁厂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2):149-151
句子是表达思想的最小语言单位,是段落的基本组成部分。任何一篇文章都是由若干个相互连接的句子组成的。因此,句子写作在短文写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在分析学生句子写作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介绍了四种句子写作的基本技巧。 相似文献
17.
万志全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1):8-12
近30年来,《周易》美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以《中国美学史》为主体力量,20世纪90年代以周易美学专著为主要代表,21世纪又取得了全面拓展的新收获。其研究方兴未艾的原因在于《周易》符号的神秘美、卦辞的象征美、标准答案的“不在场”美、内部体系的丰富美以及简单的科学美和占卜的游戏美结合起来的“真假难辨”美。未来的研究可从生活美化、心灵美学、和谐与美的社会、阳刚之美的政府、刚柔兼济的管理者、阴柔之美的公民等方面的构建着手。 相似文献
18.
唐元明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5):78-79
散文作为一种主情的文学形式,写作主体自身的情感因素体现得很强烈。本文拟就情感之于散文创作的重要性以及散文创作中的情感积聚与外化的具体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吴周文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5(3):23-27
江苏50年的散文创作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其发展分为前(1949~1976)、后(1976~1999)两个阶段.尤其是后一个阶段散文,由于回归五四现代散文的审美特征、更新17年的散文观念及作家创作队伍的不断壮大,江苏散文进入了一个开放的、多元化的时代;不仅表现出江苏的地方特色,而且表现出作家的鲜明个性与艺术风格.江苏散文创作的经验值得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20.
贵志浩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3):50-52
新文学作家的散文观念与文体实践,标志着现代散文文体意识的觉醒。对现代散文的渊源、界定、表现内容与表达技巧的有益探索,初步确立了现代散文的文体观,从而使现代散文在初创时期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