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人们称作“边塞诗人”的李颀,其多数诗作却带有宗教色彩。殷璠说李颀诗“(道家)玄理最长”,其实李诗佛教禅理也很鲜明。玄理并不全是糟粕,禅理也有积极因素。研究李颀诗的宗教意识,有助于全面地理解李颀及其创作。  相似文献   

2.
隋秀玲 《中州学刊》2006,(1):209-212
李颀是唐代一位重要诗人。近百年李颀的研究是一个由粗泛到具体,逐步深入,不断修正的过程。其研究大致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生平研究,李颀的生卒年,虽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界定,但迄今仍缺乏确凿的史料依据;二是籍贯研究,李颀籍贯经历了由臆断到客观的研究进程,即云南、四川两说被推翻,确定在今河南登封;三是李颀诗歌研究,文学史著比较全面但不够深入,专论文章探讨了李颀诗的内容、形式、艺术成就,但全面研究者尚不多见。  相似文献   

3.
在盛唐诗坛,李白、李颀两位诗人有较多相似处:两人都深受道家思想影响,且都炼丹服食;二人皆倾财任侠,不事产业.开元时期,李白、李颀都与宰相之子、玄宗之婿张珀有着不同寻常的交谊.天宝初,李白以天纵之才把雄奇奔放的诗风带进京城诗坛,而此时恰是李颀诗风发生质变时期,且其转变后的诗风豪放跌宕,尤其是人物素描诗中对狂诞个性的张扬,最接近李白的作品.可以说:李颀诗风的转变,当较多的受到李白影响.  相似文献   

4.
《古从军行》是李颀边塞诗的代表作,也是盛唐边塞诗中较为特别的一首,然而古往今来,对它的解释及其在唐代诗歌史上的定位问题都有待于深入探讨。李颀是盛唐时期一位比较特殊的边塞诗人,因为他从未到过边塞,所以他的边塞诗独具特色。本文一方面结合汉代史料考察并解释《古从军行》的内容及其在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另一方面对于李颀的边塞诗题材也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李颀是盛唐一位著名而特殊的边塞诗人,他的边塞诗内容丰富,艺术风格独特。本文从李颀边塞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来谈他的边塞诗创作以及探索了他的边塞诗创作的艺术渊源。  相似文献   

6.
萨都拉是元代著名的诗人。他是山西雁门(今山西省代县)人。有《雁门集》传世。共收其诗作六百首。关于他的族別问题,有人说他是蒙古人,有人说他是回纥人(即今维吾尔族人),也有人说他是汉族“冒为回回人”。据陈垣先生《元西域人华化考》一文确认是回回人,这  相似文献   

7.
屈原是我国第一个伟大的诗人,他吸取了楚国民间文学和《诗经》的优良传统,创造了崭新的文学样式——楚辞,开拓了我国文学的新园地,对后世文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不可磨灭的地位。然而,前几年在“四人帮”炮制儒法斗争模式的恶劣影响下,有些文章以儒法划线,有的为了肯定他,就把他说成“法家革新者”、“法家诗人”;有的为了否定他,就把他说成孔孟之道的“信奉者”。显然,这两种看法,都是十分错误的。当然,早在建国初期就有些研究屈原的文章把屈原说成“法家”,其中许多观点也是很值得商榷的。今天,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还屈原的本来而貌。  相似文献   

8.
杰出的诗人兼历史学家郭沫若同志在他的《李白与杜甫》一书最后一章《杜甫与苏涣》中,认为苏涣是“造反诗人”、“人民诗人”。他在此书最后一句话说:“如果要从封建时代的诗人中选出‘人民诗人’,我倒很愿意投苏涣一票。”郭老的这一结论,我不敢苟同。1971年公开发表了郭老的《李白与杜甫》一书,可以看出,郭老是在研究杜甫的过程中发现了杜甫对苏涣“倾倒备至”,从而起意研究苏涣并发现了苏涣。我们就顺着郭老的路子,从杜甫与苏涣的关系入手探讨一下苏涣的为人及其政治活动与文学活动。苏涣只留下四首诗。关于他的史料,零星的有几条,都非常短,并且间接的居多,而杜甫有关苏涣的诗就有三首。  相似文献   

9.
《马氏文通》的作者究竟是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七八年是马氏文通出版(1898年)八十周年。有人已写文纪念。因为今天一提到马氏文通都知道它是中国第一部正式的语法书(实是文言文法书),但它是摹仿拉丁文法的。胡适“国语文法概论”和刘复“中国文法通论”都这样说过。但文通作者曾对我说:“不学拉丁文法,就编不出这部文通来。恐怕至今还在虚字研究中摸索。”因此,今天再批评他摹仿拉丁文法就没有多大意义了。甚至民国初年后编写文言文法语体文法的,一面批评马氏文通,一面自己又在摹仿英文文法,甚至日本人的支那文典,后来还有人从俄文文法里摹仿一二条的。其实这都不妨,这是参考,是借鉴,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这是允许的,也是必要的。我们自己没有,外国人有,我们就可以学。学其所长,弃其所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且可化为我们的,有何不可、汉末的反切,唐三十六字母,都是从印度和尚那里学来的。近代的发音学,也是从欧洲学来的。  相似文献   

10.
光彦同志是诗人,他少时即为诗,可以说,诗伴随了他的一生。他的许多诗作都是写在日记里的,在文化革命中,诗和日记都被抄走了,我们为此有着不小的遗憾。但就是现在这些新时期的作品也给我们留下了诗人的鲜明形象。 读《杨光彦诗词集》,我很感动。这是我们时代的诗的纪事。诗人真是象他在60岁生日时在飞机上写的那样:“万米云霄思广远”。他的诗,“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的柳宗元,首先以进步的思想家、政治家而著称。文学史上的柳宗元,在散文和诗歌领域都有杰出的贡献。他的诗文大多于潇湘所作,不少名篇为千古佳作。柳宗元于元和十四年十一月病殁,临终之前,他把全部遗作寄到连州好友刘禹锡那里,烦劳代为编集。禹锡受托,精心编纂,以得《河东先生集》传世。有人说毛泽东是诗人政治家,是政治家诗人。他具有浓厚的古典文学素养,尤其对古典诗词有强烈的爱好。拙文仅就毛泽东与柳宗元的诗文关系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2.
如何评价庾信及其作品中的“故国之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庾信本来是一个失节事敌的封建文人,我们应当揭露他、批判他。但是,最近几年学术界却有一些同志把他视为“南北朝最后的一个优秀诗人”,甚至有人称他是“不朽的伟大诗人”,是“六朝时期最杰出的一位爱国诗人”。他们一方面袒护庾信的变节行为,一方面又美化他后期作品中的“故国之思”。说什么“庾信怀念故国的思想感情是值得肯定的。”庚信的“故国之思”“包含着深厚的祖国爱”,他的作品中表现的“虽死也要回到祖国的顽强精神是很动人的”,“是有教育意义的。”我们认为,这些评论不仅关系到如  相似文献   

13.
白居易前后期诗风转变原因新探马永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元和十年贬谪江州后诗风明显改变,后期创作与其前期诗论观有所矛盾。有人认为原因在他晚年缺乏进取心,信佛奉道,消沉遁世。又有人说,他早期诗歌太近于功利,他的优秀诗章大多产生于贬谪江州之后。本文试图就白居...  相似文献   

14.
《中文信息》2006,(5):70-70
宽幅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有人说它的比例是16:9,也有人说16:10,甚至还有15:9和24:9的说法。那么,究竟哪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呢?事实上,只要是屏幕宽度明显超过高度的显示,就可以称它是“宽幅”,当然这只是相对4:3的比例而言。至于哪一个答案更精确,其实4个都“精确”,之所以市面上16:9或16:10的宽屏多,  相似文献   

15.
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先驱者,他不仅提出了现实主义的诗歌革新的主张,而且以自己的创作,特别是三十八首《感遇诗》,实践了自己的主张。理论是诗人匠心的概括,诗歌是诗人艺术的珍品,他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唐诗的健康发展开辟了道路,树立了榜样。且不说唐诗大家,如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深受其影响,就是一般名家,如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乃至同时代的沈佺期、宋之问,也受过他的沾溉。那么,陈子昂的美学思想有  相似文献   

16.
就在听到他被医疗事故夺去生命的前三天,我与他通了约半个小时电话。他说,因校庆太累,感冒,要“翘辫子”了。我说,听你这声音,电话筒都要震破了,再活十几年没问题——以前在一起的时候,他也常说“翘辫子”的话,这大概是老年人对自己生命力既大度又不放心的表现,就像毛主席晚年总爱说“七十三、八十四”之类的话。我是很清楚他的身体状况的,除了气管炎,心肝肺肾胃都好着呢;皮肤光滑,我常跟他比胳膊比腿,他的皮肤就不像老年人的。这次通话,主要是他说,一是要我回去,“一年多了,没人聊天,烦透了,你说我再活十几年,你得跟…  相似文献   

17.
一九五九年,我国学术界进行了一次关于蔡文姬《胡笳十八拍》的讨论。在这次讨论中,有些文章曾引用了唐代诗人李颀送给当时著名琴客董庭兰的一首诗作为有助于自己论点的资料,并按照各自的理解,对这首诗的内容和它的题目作了不同的解释。这些  相似文献   

18.
在讨论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向前进这一问题中,我感到一些提法是不很确切的,至少是可以继续商讨的。例如: “一要坚持,二要发展。”这是相当流行的提法,也很容易产生误解,以为坚持与发展是两回事。邓小平同志说:“我们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决不是说了“一”,丢了“二”;恰恰相反,他讲“坚持”,就内含了“发展”,甚至可说即是发展。他经常强调,要运用  相似文献   

19.
章依萍在《黄仲则评传》的开篇说:“诗人的一生,其实只是一首诗;悲剧的诗人,他的一生只是一首悲剧的诗。”止水在《黄仲则诗选·前言》的开篇说:“他的一生,就像一篇用血和泪写成的长诗。”此喻甚为的当。黄仲则的一生就是一首诗,是一首充满了悲剧精神、饱含着悲剧意义的诗。诗组成了他的整个生命,代表了他的全部理想和终身事业,也可以说是他苦难人生的唯一寄托。他是一个那么纯粹的诗人,除了诗,他几乎一无所有。他一生贫病交加,早岁即已鬓若秋霜,并且始终都在困苦不堪的泥泞中绝望地挣扎,但他的心却永远在诗的广阔天空中翱翔…  相似文献   

20.
最近读到洪钟同志发表在《社会科学研究》80年第六期上的《论张船山的诗》一文,受到不少启发。在当前的学术刊物中,这样全面而深入地介绍和评论船山诗的,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在这里,我只想就洪钟同志所提到的张船山与袁随园的关系提一点小小的异议。洪钟同志在文章中说:“从诗歌流派上看,张船山是属于性灵派的诗人,”这点是不容置疑的。但是说,“他对袁枚很崇拜”,又说他主张“师法袁枚”,这却值得商榷。首克,船山是不承认这点的。《船山诗草》中有一首诗,是有人说他诗学随园,他公开加以否认:“……汉魏晋唐犹不学,谁能有意学随园”,这是最明显不过的。他在《寄贺简斋先生八十寿》诗中,虽然不免有些歌颂之词,但如“山林奇富贵,花月艳神仙”之句,固是恰如其分,也还有点讽刺之意,足见他不是真正崇拜随园的。从诗的风格上说,随园是学杨诚斋的(这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