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析J.M.库切小说《耻》中超越种族的生存困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库切的代表作<耻>是一部寓意丰富、思想深刻的小说,从不同角度解读会获得不同的启示.本文以小说揭示新南非新旧交替时代种族问题为出发点,深层剖析作品所反映的人类共同的生存境遇,展示作家对人类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其人道主义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现代阐释学和文化人类学理论,对苏童小说的两种基本形态——历史追寻小说和现实追寻小说进行对比研究,阐释并分析了小说所体现的母题原型、文化意蕴及价值理想,并力图以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和文化的大背景为参照系,确立苏童小说的独特地位和现代意义。在对作品内涵和作家心态的深入发掘基础上,文章指出:对人类生存价伍的终极关怀和追寻,是贯通苏童两种形态小说的内在线索。  相似文献   

3.
叶蔚林新时期的小说主要以湘南菇母山区的人情风物为题材,富有人文情怀和人道关怀是这些小说的价值主题,也是其作品中人物形象的人性特征。在这些作品中,叶蔚林刻画了一系列洋溢着原始生命活力、与自然和谐共处、爱情观念至情至真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4.
郁达夫小说所展现的女性关怀,并不完全出于新文化人道主义精神的诉求。其创作既饱含着对女性的关怀,但同时也是作者寻求自身情感慰藉的结果,其女性关怀更多是在自我关怀驱动下出现的。创作中关怀和慰藉两种心态的交织融合使郁达夫小说的女性关怀成为一种现代精神凸显不甚彻底的女性关怀。这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关键词研究,主要是分析中国小说评点中使用的相类、相同词汇,如"文心"、"史笔"、"才子"等,发掘这些词汇背后所隐含的文化与历史的内涵。同时观照这些词汇内部的关联,描述由这种内部联系所勾勒出的潜在理论体系:以文心为核心,以作者、作品、评点为支点所构成的作者与读者的对话体系。关键词研究可以展现评点者的运思与表达方式。因此在文化诗学语境下,对中国小说评点进行关键词研究,是对小说评点主体的一种人文关怀,是一种在文本与历史中对评点主体活泼精神状态的描述,是对中国小说评点研究的可行视角。  相似文献   

6.
小说《秘密花园》是美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弗朗西丝·伯内特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其最受欢迎的儿童文学作品.小说歌颂了自然的伟大,人性关怀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等.作品自发表以来受到国内外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从女性主义、成长主题、神秘主义等角度对小说进行了研究.主要探讨哥特式风格在小说中的体现及作用,包括哥特式风格在小说人物塑造、背景环境描写以及故事情节推进中的具体体现,进而分析哥特式风格对于小说主题强化、情节推进、审美教育及小说自身深度、现代性提升方面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7.
小说,曾经被认为是人类灵魂的家园,而作家被认为是人类灵魂家园的守护者。但是,随着社会的转型,中国部分小说家放弃精神追求,使小说沦落到了商品社会的边缘位置,被迫走向媚俗的境地。但仍有更多的都市小说家透过自己的作品,探索如何把握现代精神生活和现代精神品格的内核,给人以诸多启迪。文章主要从对人的精神的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现代都市小说新人文精神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黑暗的左手》是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厄休拉·勒奎恩的代表作之一。作者通过小说,表达了对消除二元对立、实现世界和谐的人文关怀和生态关怀。因此,从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角度来探讨这部作品,对人文责任日趋淡漠、生态危机日益严峻的当今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巴金是一个有社会责任和良知的作家,其作品从未放弃过对光明、自由、平等的社会制度的探索与追求。通过对其后期作品小说的分析,阐述了他对社会底层“小人物”命运的人文关怀,并对他的“人类至上”的人道主义思想给予了通俗理解和诠释。  相似文献   

10.
小说,曾经被认为是人类灵魂的家园,而作家被认为是人类灵魂家园的守护者。但是,随着社会的转型,中国部分小说家放弃精神追求,使小说沦落到了商品社会的边缘位置,被迫走向媚俗的境地。但仍有更多的都市小说家透过自己的作品,探索如何把握现代精神生活和现代精神品格的内核,给人以诸多启迪。文章主要从对人的精神的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现代都市小说新人文精神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曹文轩成长小说中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文轩作为第四代儿童文学作家的代表人物,在成长小说的创作中表达着对少年儿童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的关怀,本文从扶助少年精神生命的成长、凸现“异境”中生命的升腾和“追随永恒”的悲悯情怀来阐释其作品内在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2.
在西部作家赵光鸣的笔下,大多讲述关于流浪者和异乡人在西部大地漂泊的故事,作品中处处流露着浓郁的家园意识。本文主要从赵光鸣创作的心理溯源、小说中家园意识的凸显和思考以及对失去家园的人道主义同情与关怀等方面对赵光鸣小说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小说主题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这种题型常见的提问方式是:1.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3.读了全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相似文献   

14.
凡是真正用思想写作的作家都会穿越现实关怀的层次追问隐蔽在现实背后的人的存在的本体性意义。鲁迅及其作品有这种飞升的品质,当代作家北村也承续并衍发了这一品质。该文旨在从存在观的视角对鲁迅和北村两位作家的同名小说《伤逝》进行解读,认为虚无绝望是两个作品立意的根基,也是作者言说的出发点和归宿。而爱情故事是言说虚无存在所假借的一个命题。不同的是,二者在探察最终的精神企盼时有不同的指向。  相似文献   

15.
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是黑色幽默作品的典型代表作。本文透过小说杂乱的描述,从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内容、代表性人物的描写、荒诞不经的情节和逻辑悖论手法的应用等方面对小说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黑色幽默作品的写作手法及小说所揭露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6.
<"水仙"号上的黑水手>是英国小说家康拉德的代表作之一.与康拉德创作的其他海洋小说一样,这部作品也深受英国商船队传统的影响.通过分析英国商船队传统在<"水仙"号上的黑水手>中的具体体现,来深化对小说中"船"这一核心隐喻的解读,力图揭示出这部作品深刻的主题思想以及作者对社会的强烈道德关怀.  相似文献   

17.
死亡是学作品经常描写的内容。在鲁迅的小说中,死亡描写具有启蒙的意义。鲁迅通过自己小说中人物的死亡,揭露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提出了关怀生命的重大命题,使五四新学在反映人生问题上呈现了新时代的特征,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和很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的写作理论中,小说中的人称仅指作者在作品中的地位,也就是用什么身份、什么口气来说话。这样,如何运用人称似乎完全取决于作者的选择。随着小说文本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人称的内涵不像传统写作理论所界定的那么简单,其实,如何运用人称是小说创作中一个非常复杂的技巧,它要解决的是小说作者、故事叙述者、作品中的人物以及他们和读者的关系。人称运用得恰当与否,决定着作品的成败。为此,本文从小说创作中人称运用的三种基本类型:全知叙事、限制叙事、纯客观叙事出发,主要结合蒋韵等人的作品,阐述了小说人称运用的技巧特点,希望能够纠正人们对小说人称的传统看法。  相似文献   

19.
贾平凹的作品《怀念狼》缺乏明晰性 ,可以作多种解读 ,但总体上它表现了作者对人类生存困境的一种关怀和思索。人与自然处于两难之中 ,这种两难处境是构成现代人类困境的深层的根源。小说对人的异化的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相似文献   

20.
现实主义与百年中国官场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年来,面向各个时代殊异的社会环境和官场现实,中国官场小说作家始终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关怀现实,关注官场,写出了许多官场现实主义作品,并在百年来的创作中一以继之地发扬现实主义的精神传统。通过总结百年来官场小说现实主义创作经验,为新世纪突破创作困境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