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技工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加强就业指导、加强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就业长效机制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为解决技工院校学生就业问题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2.
高等院校中的历史学专业受到学科性质和社会需求等方面的影响,毕业生就业的路径相对偏窄,而属于基础教育类别的历史教师逐渐成为"师范类"历史系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进而对广大"非师范类"院校历史专业的发展构成严峻挑战.公共史学课程的设置成为突破高等院校历史学科建设瓶颈的有效路径,不仅有助于提升历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协调理论教育与实践培养的逻辑关系,而且有利于拓宽历史系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促进专业建设与市场需求的良性循环.公共史学课程的建设要求高等院校重塑专业培养的目标定位,构建以市场和公众需求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结合国家教育部关于新时代"新文科"建设和实践课程发展的政策要求,利用综合性院校的学科多样化优势,注重历史学与经济学、考古学、文学、政治学等学科的内在联系,加强以服务公众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前,计算机专业就业出现了明显的供需矛盾,一方面,市场需求量大;另一方面,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却持续降低,甚至亮起了红灯,尤其是地方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情况更为严峻。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部分地方院校计算机专业的知识结构不完善、专业特色不明显、师资队伍参差不齐、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匮乏等,导致毕业生适应市场能力普遍较差、就业竞争力相对不足。可以通过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和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途径来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高师院校卓越教师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基础教育提供高素质的师资始终是高师院校最根本的使命。从剖析卓越教师的内涵着手,结合省属高师院校卓越教师培养的实践,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等方面对构建卓越教师培养模式进行了阐述,并从确立师范院校在卓越教师培养中的主体地位,完善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落实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自主权,完善"国培计划"与顶岗实习的衔接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教师教育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中数学“新课标”与高师数学专业教育教学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解读高中数学"新课标",对高师数学专业教育教学模式从教育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加以探讨,探索适应高中数学"新课标"的高师数学专业教育教学的新模式,以满足人才培养的新需要.  相似文献   

6.
环境教育,高师先行。环境教育课程建设是高师院校进行环境教育的首要和关键环节。为客观掌握当前高师院校开展环境教育通识课建设的状况,有必要针对高师院校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高师院校环境教育通识课在课程设置、目标定位、教学方法与评价方法、师资队伍、教材选用等诸多方面均存在问题,急需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予以改进。  相似文献   

7.
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为例,在简要回顾和总结二十多年来专业建设,特别是近些年来专业建设与改革的经验与做法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目前在专业建设及相关因素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对其进行了必要的分析与阐述,对在“十一五”期间职技高师类院校本科专业建设规模、发展模式、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对民族地区高师院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促进学院更好、更快地发展,喀什师范学院在多方面进行了探索,包括科学规划学院发展战略、履行办学的社会责任、改革师范生培养体系和促进职后教师专业发展等.民族地区高师院校要实现科学发展,构建民族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是必然选择;建立稳定的师资队伍是基本条件;营造和谐的大学文化是支撑要素;不断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则是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职技高师教育的重要性和二十一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对职技高师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以及深化其改革的思路。认为职技高师应该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深化改革,特别突出素质教育,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0.
对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师声乐教学的自我定位,是为教育战线培养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有潜能的音乐师资,这是毋庸置疑的方向和目标。然而,历史形成的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等方面所惯用的音乐专业院校的套路,却一直在事实上长期困扰着高师音乐教育的专业性和师范性发展,甚至出现诸如学生毕业后不能适应学校教学工作岗位,就业后接受再教育的比率升高且难度增大等状况。在高等教育已经迅速向大众化教育迈进的今天,高师声乐教学的这种矛盾病变确实到了急需解决的时候。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下社会发展为家政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潜力空间,但高职业素养的家政从业人员缺乏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专业是高职院校的重要法则,但因受师资、生源、就业等问题的制约,高职院校家政专业发展出现了诸多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促进高职院校的家政专业良性发展:依据市场导向,立足自身特色,精准定位培养;以家政专业内涵发展及就业前景为宣传突破口破解招生难题;积极“引才”、“育才”构建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助推学生就业等。  相似文献   

12.
白刚 《旅游论坛》2023,(2):126-133
具备旅游管理知识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旅游行业新的人才需求,因此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进行改革。文章在对新文科建设内涵、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设置及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行业岗位要求的定性分析结果和部分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数据分析相关课程设置的现状,提出了面向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与数据科学交叉的数据分析课程体系,包含学科竞赛支撑素质发展、双线课程建设、校企融合补短板和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4个方面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存在专业基础薄弱,专业设置重复比例较大、贪大求全、缺乏自身特色,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为此提出了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要适应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改革实践教学条件,加强基地建设、校企合作,调动企业参与专业设置、科学设置专业,优化整合高职专业设置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优质专业是一种具有示范作用和辐射效应的榜样专业,可以带动各种教学工作的改革与发展。高师院校英语优质专业应有明确的专业定位,大力加强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办学资源、实践教学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建设,提高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人文社会科学发轫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之中,对于现代性的阐释与批判始终构成其经典传统,但同时,现代性无孔不入的渗透也使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面临着异化的危险.作为对现代社会科学之现代性的克服与超越,新文科是后工业时代基于知识高度综合化、信息化、数字化的一种文科知识生产与再生产的新形态,以交叉前沿、战略需求、现代技术、区域优势为建设动力,以专业及课程体系的构建、跨学科师资队伍的构建、教研评价标准的确立以及运行模式的形成为四大核心要素.在具体的建设实践中,探索国内外跨学科联合学位培养、建立以多学科集群为基础的现代书院制度、推动"新文科实验室"建设以及践行"传统文科+"可成为高校探索新文科建设的四种模式.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独立学院专业设置中存在着趋同性现象,主要表现在独立学院专业设置与母体院校趋同、各独立学院之间专业设置趋同、专业设置科类趋同和增设专业趋同四个方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和我国专业设置的制度安排有关,也和独立学院自身的特殊性密切相关。为了克服专业设置的趋同性现象,独立学院在专业设置中可从积极设置专业方向、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做好专业设置空间建设、处理好地域性和开放性的关系、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等方面入手,积极形成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7.
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在重视教师职前培养的同时,把教师职后教育与培训纳入大师范教育体系,已成为高师教育的新的生长点和发展空间,也是当前高师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趋势。高师院校应在办学理念、管理体制、师资队伍、课程设置、教学科研、硬件建设上主动适应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不断强化职后教育功能,主动寻求新的发展优势,努力实现高师教育功能的优化和整合。  相似文献   

18.
地方高师院校学科建设若干关系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一项具有综合性、长远性的基础工作。地方高师院校要提升核心竞争力,必须明确地方高师院校学科建设的特点和价值;处理好学科建设与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发展战略规划、地域特色、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科学研究、教学工作、人才培养、学科文化和学科管理等关系。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其对培养未来教师的高师院校提出了更高要求,而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探索和改革已经明显滞后。在对高师院校文科类专业现有培养模式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应建立一种“立交桥”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期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正> 为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十年来我校文科教育在学科门类、专业设置、办学层次等方面都有较大发展。目前,我校有10个文科系,共设21个专业(尚不包含公共关系、应用中文、社会工作与社会管理、国际经济合作等四个备案专科)。办学层次由单一的本科教育发展为有本科、二学位、专科、干修科、普通函授、夜大及岗位培训等七个办学层次。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比例亦有重要改变,传统基础学科专业只占专业总数16%。在新形势下,为使我校文科教育获得稳定、协调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建设人才,我们应进一步端正文科教育的方向,更新观念,加强基础建设,优化专业结构,提高教学质量。本文试就上述若干问题谈谈我们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