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晓坤 《浙江学刊》2006,(3):121-125
宋元小说话本展现了一幅幅立体生动的民俗生活画卷,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流行于当时民众中的诸多民俗事象,本文重点探讨在民众精神生活中占重要地位的民俗信仰。宋元小说话本中所体现的民俗信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灵魂信仰;善恶有报和因果报应观念;万物有灵观念等。这些观念或者是普通甚至庸俗的,但真实自然地展现了当时民众的精神面貌,有助于我们全面立体地了解当时的民众与社会。  相似文献   

2.
赛珍珠之所以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女作家,是因为她的代表作《大地》继承了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与写作特色,为读者编织了一幅旧中国农村社会广阔、独特的民俗长卷,成为西方读者了解中国的必读书,赋予了西方一个全新的、有血有肉的中国形象。她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试图运用中国人的视角,以文化为切入点描写中国农村和城镇生活,架起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随着中美两国、东西方跨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她的作品将再次发出夺目的光辉。  相似文献   

3.
民俗是一种社会文化积淀,具有意识载体的功能,反映着这一地域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民俗习惯能够形成相对稳定的民俗审美,固有的民俗文化活动决定了民众的审美范式和审美实践.萧红凭借对民俗文化特有的敏感和艺术直觉,运用自己的想象力,详尽地刻画了东北的地方民俗风情,给予了这块有着历史深缘的土地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以文化的剖析,使对该地民俗风情的认识上升到了地域文化的高度,从而达到了乡土文学的高峰.对于萧红笔下民俗文化的审视,是其丰厚内涵的审视,需要我们在现代性的视野内,分析其外在的审美表现症候,捕捉其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4.
阴艳 《学习与探索》2012,(9):137-140
东北电视叙事以对乡土文化的再现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乡土文化是东北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在区域电视以区域文化为发展根基的今天,乡土文化成为了东北电视的必然选择。东北电视通过对民俗仪式原初意象的展现和对狂欢精神的言说,通过对东北电视文化符号——赵本山的塑造,完成了在东北电视叙事中的建构,从而实现了东北电视叙事中对乡土的归附与对人类精神乡土的想象。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菜名中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安妮 《探求》2006,(1):79-80
菜名往往能反映地域的文化特征,菜名中折射的饮食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考察了国内各地的菜系与当地社会文化之间的联系,探讨中国菜式命名上的匠心独运与构成特点以及在菜名中积淀的民俗生活,有助于人们了解各地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6.
<正> 老舍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他为中华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对生活的观察、反映生活的角度,他的描写对象和表现方式,都很明显地渗透着文化的思考。他的作品展现着中国人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伦理道德准则,处世哲学,思维特点,风俗人情,品貌心态,价值观念,以及人物活动的历史、地理文化环境,等等,构成了一幅幅富有强烈民族文化特色的社会风俗图画。老舍的著作不仅涵盖了广阔而丰富的  相似文献   

7.
80年代中后期,在纯文学逐渐低落的中国当代文学园地上,悄然绽开了一朵艺术奇葩———旅外文学。它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涌现的“出国潮”这一社会现象在文学上的具体反映,是那些远渡重洋、寻求别样人生的炎黄子孙异域生活的真实写照。这类作品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其新、奇、特的异域风情,崭新的视角,赢得了广大读者。所谓旅外文学,是指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反映文化碰撞中的留学生及打工者等边缘人心态的文学作品。这一概念是由作品所反映的对象与作者身份决定的。旅外文学的出现,填补了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空白,它所塑造的“边缘人”…  相似文献   

8.
文学作品特别是经典作品是作者个性和人生观的充分表达,是作者对所处时代和生活的一种描述和解释.文学的真实足指作品关于一种人的普遍精神的反映,它体现在作者的文学智力和文学情感之中.所以,文学批评关注的不是作品中生活和人物是否完美的问题,而应该是作品足否有可能成为这种真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重视民俗积累的普遍性生活之树是常青的,优秀的文艺作品只能是现实生活的形象反映。有作为的文艺家只有深入生活,对生活有切身的深刻地体验,从生活中吸取艺术养料,才能创作出传世的优秀文学作品。否则脱离生活,单凭主观去臆造,其才华定会枯竭,其作品势必坠入单调和乏味,为读者所冷落与厌弃。这种情景,早已为中外无数的文学家的创作实践所证明。所以说社会生活是文学的源泉。社会生活和文学的这种艺术的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已经为文艺学解决了。但是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作家艺术反映的多重性,这就不是一般的文艺学所能解决得了的。特别是文艺家的民俗积累和其创作的关系.这只有文艺民俗学才能对其做出理性的阐释。  相似文献   

10.
浙江的文学有着悠久的现实主义传统,鲁迅、茅盾等都是屡屡称引的一代宗师。同样,新时期的浙江文学也常把反映现实生活奉为圭臬。近年来,在浙江的文学评论界中,又回荡着“浙江乡土小说”、“吴越文化小说”、“吴越风情小说”、“吴越文学”的呼唤呐喊,虽然彼此在称谓上有所差异,然而其主旨和指导思想是极为相近的,一言以蔽之,即大力倡导文学的地域特色和乡土风味。综观这几年的短篇小说,依然洋溢着现实生活的情趣,散发着浓郁的“吴越”气息,闪烁着强烈的地域色彩。无论是表现吴越一方农村独特的“乡土小说”,还是充溢着南方都市风情的“杭味小说”,以及介乎其间的有关小镇生活的作品,都显示了作家们力图凸现文学的地域特色和强化作品的文化内涵的意愿。在此,本文作一扼要的评议。  相似文献   

11.
文艺与民俗,原有不解之缘。一是民俗遍布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岁时节令、婚丧嫁娶、起居饮食、宗教信仰、交往礼仪、生活禁忌……等等民俗民风,可以说是无所不在。二是任何作家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民俗氛围之中,而不可能“免俗”与“脱俗”。因此,如要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就不能不有意无意地对民俗有所描写。何况,文艺作品中的民俗  相似文献   

12.
马兴国 《日本学刊》2001,(2):110-124
民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类各集团共同生活中普遍具有的代代相习的社会事象。它作为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种积淀 ,集中表现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民众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伦理观念以及心理结构等方面的传统特征 ,构成民族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原动力。民俗作为一个科学研究的对象 ,在世界现代人文科学中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 ,当是在 1 9世纪。人们普遍地将英国人汤姆斯 ( William John Thoms)提出“民俗学”的 1 84 6年 ,视为国际民俗学运动史之发端。一日本有关民俗的记述 ,从广义上讲 ,可以溯源到记纪神话时代。《古事记》( 7…  相似文献   

13.
赵颖 《社科纵横》2013,(1):240-241
温州永嘉楠溪江中上游流域的古村落是文化温州社会发展过程中保留下的历史物质文化遗产,也是研究温州地区古建筑、文化、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基地。在这里可以捕捉到数百年前先祖生活的记忆片段,体味正在远去的耕读民风和宗法习俗,找到极其稀有的古民居活化石,本文介绍利用最新的数字化科技手段——高清影像技术,对珍贵的古村落乡土文化和民俗进行全面的真实记录,达到数字化保护和传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李时人 《求是学刊》2002,29(4):90-96
文章从成书、精神蕴含和数百年来对民族文化的巨大影响等方面论述《三国演义》是一部“史诗”性质的作品 ,是一部代表我们民族一定历史时期“文化精神”的“文化经典”。《三国演义》凝聚了中古以来中国广大民众的历史观、伦理观和道德观 ,反映着社会不同阶层、不同人群观念意识的折衷 ,尤其是在继承传统“经典文化”的同时 ,又对其道德伦理观念进行了解构和新的阐释 ,体现了时代的特征 ,这正是其作为民族文化“亚经典”存在的根据和为社会不同阶层、不同人群所接受的原因。而作为比较近古的民族文化“经典” ,《三国演义》的成书、传播及其巨大的影响已经形成了一种社会精神现象 ,仅仅将《三国演义》作为一部文学作品 ,或仅以文学批评的方式来研究、解读《三国演义》是远远不够、甚至是不得要领的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北京人的信仰文化刘宁波所谓信仰,是从人类原始信仰中不断传承变异而来的民间观念。作为一种民俗观念,它是民众心理结构中最深层、最隐蔽,同时也是最稳固的成分,并因此渗透在民众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宗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信仰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刘梅 《学术交流》2004,(7):132-134
张爱玲的小说,无论是沉浸于情爱市井的表层描述,还是对生活、对世界、对人性和命运的密切关注,都是时代和社会造成她苍凉、悲怆心态的反映。通过阅读她的小说,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在安排故事情节、反映人物心理、设置矛盾冲突时,特别是作品中人物的对话和举止中无不深深地烙印着这一鲜明基调。只有从这一基调出发,我们才能更准确、更全面地解析她思想和性格的本色,才能更透彻、更深刻地体味她小说作品所蕴涵的独有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7.
胡潇文 《今日辽宁》2014,(11):50-52
28年前,出生时由于母亲难产,营口女孩李雅楠被诊断患上脑瘫.语言障碍,手脚不听使唤,生活不能自理,唯有思维清醒.这无疑是一场人生悲剧,但凭借智慧和不屈的毅力,李雅楠却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生神话.她用双脚夹笔写字,写出50余万字文学作品;她可以用脚织毛衣、钩编背包,绣出多幅刺绣作品;她在网上与残疾朋友交流,为弱势群体励志打气,收获了许多知心朋友.这是一个怎样的励志故事?  相似文献   

18.
毛海莹 《浙江学刊》2007,(3):103-109
宁波籍现代文学女作家苏青的作品以其“贴近生活”的写作内容和“直言谈相”的表述风格赢得了四十年代上海滩读者的青睐。然而作为一个市民作家,她独具地方特色的作品语言却少有人关注。本文独辟蹊径,试图从语言民俗学的角度来解读苏青作品语言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民俗意蕴。  相似文献   

19.
正"窗户纸糊在外,养个孩子吊起来,十八岁的姑娘叼个大烟袋",你能想到剪纸也能剪出"东北三大怪"吗?在66岁的初春枝的一双妙手下,刀剪并用,一幅幅有着浓郁满族文化特色的剪纸就这样一点点呈现出来,宛如讲故事般,把你带进剪纸艺术的殿堂。传统剪纸紧跟时代步伐初春枝,1952年生人,是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初春枝满族剪纸"的代表性传承人。她的剪纸以反映辽  相似文献   

20.
二人转在全国的影响越来越大,引起广泛重视,学术界对二人转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且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从历史的角度、本体的角度、审美的角度和文化的角度进行多维探讨.这其中文化研究是最具价值的研究领域,关于东北民俗生活对二人转表演特色形成的重要影响的研究,关于东北民俗神话对二人转的角色设置影响的研究,关于东北民俗语言对二人转的唱词、说口的语言特色形成的影响的研究等,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拓展与突破.这不仅在推动二人转地域文化研究理论的发展具有一定价值,而且在正确认识、评价、保护和开发东北地区的区域性文化资源,参与地方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