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王晓宇 《老友》2011,(3):28-28
不知为什么,父母上了年纪以后,越来越像小孩子,两个人动不动就吵架,为一点点小事,就会吵得不可开交,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互不相让。  相似文献   

2.
关于追求     
追求为谁? 有人说:“这人生一场,就是为了追求某些目标,追求到了,也就成功了,死亦无憾。”沉思之下,虽觉得说的有理,可又总觉得有些欠缺。毕竟,人生的追求怎样才算有意义,是每个人都会有的答案。这些答案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高永华 《社区》2002,(10):43-44
俗话说:“有理不辱上门客”,说的是主人对于来客要以礼相待,即使来客有失误、失礼、失言之处,做为东道主也不应慢待,更不应羞辱。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对此却不以为然。请看实例:  相似文献   

4.
下套有理     
达洲 《可乐》2010,(4):1-1
童年时,猴哥天不怕地不怕,不知道何谓“规则”,何谓“秩序”,还习得一身好本领。这才应了那句话,“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他大闹天宫,玉皇大帝实在没辙,老着脸请如来帮忙。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中香菱与黛玉论诗.谈到了读诗时初有“无理“之感.但经过仔细品味之后,又觉“有情有理“,这种由“无理“到“有理“的感受过程正是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核心--陌生化诗学所倡导的审美特征.“无理“是相对的,是人们在直觉的或直观的阶段感觉到事物的形象不合传统,不合规矩,也就是“无理“.当人们欣赏思考时,却又发现自己熟悉的事物有另一种形式,并且揭示了事物特征的另一方面,进而便生成了“有理“之感.这种从“无理“到“有理“的获得美感经验的过程是无穷尽的.关键字:陌生化诗学;无理;有理;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6.
证明了函数xlnx的性质及其有理逼近阶。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中香菱与黛玉论诗,谈到了读诗时初有“无理”之感,但经过仔细品味之后,又觉“有情有理”,这种由“无理”到“有理”的感受过程正是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核心——陌生化诗学所倡导的审美特征。“无理”是相对的,是人们在直觉的或直观的阶段感觉到事物的形象不合传统,不合规矩,也就是“无理”。当人们欣赏思考时,却又发现自己熟悉的事物有另一种形式,并且揭示了事物特征的另一方面,进而便生成了“有理”之感。这种从“无理”到“有理”的获得美感经验的过程是无穷尽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OOP)方法实现通用算法的类库(软件包).这样既可以克服用结构化程序实现通用算法可维护性差的弊病,又具有很好的可复用性,同时调用也灵活方便.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一类非线性差分方程,得到了其存在周期为2的解的充分条件以及满足一定条件下所有正解的全局吸引性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0.
任雪蕊 《社区》2012,(23):23-23
对年轻夫妻婚房的产权和财权归属的讨论铺天盖地。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说来说去都把女性视做可怜的物种.依靠男人的花朵,缠绕男人的青藤。男权社会里,没出息的男人跟女人争权夺利,斤斤计较;强势男人,面带保护女性的表情,脚下施展的是男权的身手。  相似文献   

11.
理性认识能力与非理性认识能力是否存在等级之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人的认识能力,传统形而上学过分强调理性认识能力的地位和作用,现当代西方哲学则更多强调非理性认识能力的地位和作用。应该综合和辩证地看待人的认识能力,把认识看做是人的理性认识能力和非理性认识能力相互渗透、彼此交织、协同发挥作用的结果,二者并不能相互替代,各自有着不同的功用和任务。  相似文献   

12.
对欧洲20世纪前各种文学思潮中的理性元素的综览显示:只有17、18世纪的古典主义、启蒙主义文学才堪称理性文学,此前彼后文学思潮中的理性倾向则只能称之为文学理性.而理性文学得以形成是顺应了近代自然科学、哲学和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同为理性文学,古典主义与启蒙主义又在反封建、狭义与广义、方法论与认识论上各具差异。理性文学曾对文学理论和文学形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3.
合理利己主义不失为一种可以作为理性观点申述的伦理学观点。其理论依据主要表现为两种证明,即生物学证明和经济学证明。前者为合理利己主义的证立提供了普遍的人性基础,而后者则为合理利己主义的推行提供了来自现实功利的有力支持。然而,合理利己主义现点所遭到的诘难也主要来自这两个领域。由于利己主义前提的限囿,合理利己主义在理论形式和理论内容上不仅具有其局部合理因素,而且即使在实践中也不乏有益启示,但是在面临现实利益冲突时却注定会陷入左右两难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爱国主义之所以能够在各个国家、各种制度下得到弘扬和重视,就是因为它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等多种功能。爱国主义教育可以通过增强人们的爱国情感以及提高人们的理性的爱国主义思想认识来达到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在主体的实践活动中理性和非理性因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共同起作用。把握理性和非理性的涵义,分析理性和非理性因素的特点,对于解读理性和非理性因素在主体实践活动中的作用及其表现的不平衡性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宋诗的理性精神是时代风尚的产物.它作为形成"宋调"与"唐音"迥异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体现在宋人"尚淡"诗歌实践中的"以理制情"和"主理"创作意识下的"以诗言理".  相似文献   

17.
通过资料收集、图表分析等方式从规范土地市场运作、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保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落实等方面阐述了土地储备对城市理性增长的作用方式,以及城市理性增长的作用内容。通过对土地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分析对城市理性增长的作用机理,并呼吁只有规范土地储备行为,才能推进城市的理性增长。从而得出土地储备将有助于实现城市的理性增长,城市的理性发展又反过来不断地完善了土地储备,它们之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是一种应然的社会状态,受到现阶段实然状态的制约,两种状态具有异质性,存在较大的差距,又具有统一性,在社会的现实运行中不断地趋近与转化。以辩证法的视角解读和谐社会的应然与实然,旨在摒弃理想化和庸俗化的不良倾向,倡导树立科学的和谐意识。  相似文献   

19.
理性义是词义的基本构成成分。目前,研究者们公认概念义属于理性义,然而,词在概念义之外是否还包含其他理性义,除概念义之外的其他理性义都包括哪些下位类型,这些问题的研究对深入了解词义本体及其他相关的词义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教育的理性权威与非理性权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教育伦理学上看 ,教育权威有两种 :理性权威与非理性权威。理性权威来自教师的个人素质 ,非理性权威来自教师的地位权势。两种权威的走向是不一样的 ,非理性权威是以权威强化权威 ,理性权威是以权威消解权威。非理性权威的师生关系类似于命令性的长官与下属的服从关系。理性权威的师生关系是楷模和仿效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