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保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煜玲  张军涛 《城市》2009,(1):17-20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人均耕地的日益减少.出现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目前,全国农村有劳动力5亿多.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空间得到拓展.近年来已有2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了向非农领域的转移。但不可否认的是.进城务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多处于城市边缘.并没有真正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因此,研究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是题中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
大机械集约化的生产方式代替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必然产生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是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通过对我国现阶段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相应的解决方法,从而保障平稳和顺利地实现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城乡收入差距增大,大量的剩余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就业。本文旨在通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现象的调查和分析,加强对剩余劳动力的制度研究,维护其基本权益,促进剩余劳动力就业。  相似文献   

4.
加入WTO后,我国农村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如何抓住大好机遇,迎接挑战,是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又是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新时期,新的形势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途径,不仅有利于合理利用、有效配置劳动力资源,把人口数  相似文献   

5.
易斌 《城市观察》2015,(6):151-160
预测城镇人口规模是城市规划编制的基础工作.由于我国城镇人口增长主要源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故对城镇吸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进行预测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以云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转移地——昆明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特点、过程和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农村农业劳动力的人均收入与城市制造业、建筑业、交通业、批发零售餐饮业、社会服务业劳动力等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的重点行业的人均收入差距,提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规模的预测方法,并对昆明市2020年吸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规模进行了预测.本文是对城市规划业内既有人口规模预测方法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6.
从农村人口流动 看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80年代开始,我国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出来,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向城市流动。据悉,目前全国流动人口规模已经超过7000万人,预计到本世纪末,将有2亿劳动力会涌向城市。这一规模巨大的人口流动过程,对城市及农村的发展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并作用于我国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一、农村人口流动与城市化的关系 城市化最基本的含义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转化包括就地转化和农村人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开放的向前推进,在广大沿海和东部发达地区,出现了大规模用工需要。而随着农业政策的调整,农村开始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因此,大量剩余的农村劳动力开始渐次向大量需要用工的地方流动。所以,这种大规模的乡城劳动力的迁移一定是伴随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而出现。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中国乡城劳动力转移的背景。  相似文献   

8.
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化,事实上,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已经涌入城市,而目前大多数城市因种种原因同样存在失业半失业人口。这一严峻局面在湖南省具体表现为3个数据。即:目前城镇有40余万人待业,60余万职工所在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同时在农村里存在着1000万剩余劳动力。本文通过对湖南省劳动力转化与人口流动的历史回顾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的研究,结合对劳动力转化与人口流动近期发展趋势的展望,提出扩大劳动力转化与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9.
张玉鹏 《职业时空》2009,5(9):139-142
农村非农产业是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使农村的就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而且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农村非农产业扩容发展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可行性,提出非农产业扩容的对策思路。这将有助于缓解当前我国严峻的就业问题,进一步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劳动人口从农业部门转移到非农业部门,从乡村转移到城市,是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在建国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处于极度萎缩的状态,并且不算短的时间里(如“10年动乱”)则几乎断绝了一切转移途径。自1978年以来,以9500万农民转向农村非农产业就业为主要标志,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了历史性的突破,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矛盾与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1.
李晶 《职业》2017,(7):99-10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但是,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水平还不能满足我国产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求,因此要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12.
目前,随着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工业的迅速发展,制造业出现了大范围的用工荒问题.而且这种趋势日渐蔓延到中部省会城市,但在中国农村依然存在着上亿的剩余劳动力。最近由于经济增长放缓,农村劳动力市场不完,以及妨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多种因素的作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变得更加严峻。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出现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若干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蓝云禹 《职业》2011,(21):146-147
农村职业技能教育是教育与经济的结合点,不仅是为农村输送技术人才,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稳定转移的重要渠道,还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农村城镇化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14.
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农村的经济增长和消费水平具有建设性的意义。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一定要走出误区,要从正确的角度出发,形成统一的认识,制定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对于拉大城乡距离的所有问题都进行全方面的改革,从而使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更好的转移,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但这些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缺乏转移就业的职业技能,难以提升从业岗位层次.开展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转移,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工作.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笔者所在技工学校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有效地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量进入城市务工,建筑行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去向之一。当时去建筑工地干活的农民多以青壮年为主,发展到今天,建筑工人的年龄层正悄然发生着改变,呈现出多元化趋向,并有青壮年劳动力日益缩减、逐渐向中老年过渡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现象:建筑工地“老头儿”越来越多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量进入城市务工,建筑行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去向之一。当时去建筑工地干活的农民多以青壮年为主,发展到今天,建筑工人的年龄层正悄然发生改变,呈现出多元化趋向,并有青壮年劳动力日益缩减、逐渐向中老年过渡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对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笔者在对苏南苏州和苏北盐城两地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资料,用生命历程理论对农村青少年社会化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对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乡镇企业的成长与壮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解决了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成为中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合理价值取向和新经济结构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寄予了国人对解决"三农"问题的厚望。但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愈加成熟、社会竞争的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农村中,劳动力过剩现象十分严重,阳光工程培训的发展与实施对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有着显著效果.同时,还能切实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增强农民劳动能力,引导农民掌握快速致富的方法,推动地区农业农村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本文就对如何做好新形势下阳光工程培训模式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确保阳光工程培训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