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达而规范的公共领域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机制主导的私人领域快速发展,而公共领域的发展不足已经显现出来。公共领域的不足与不规范已经开始制约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要在继续拓展和深化市场机制主导的私人部门的同时,大力培育和规范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2.
以大众传媒为载体的公共领域往往使公共讨论流于形式,而网络媒体作为公共领域的新机制,特别是Web2.0媒体为公共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更为理想的论辩环境。有关热点事件的微博讨论展示出网络讨论的公共性、开放性、批判性和理性色彩,这表明我国网络公共领域已初具形态。相对传统的传媒公共领域而言,这一公共领域在地域空间和议题范围上都有所扩展。尽管如此,这一公共领域仍然是局部性的,它对于我国政治民主化的推动作用仍然有限。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网络公共领域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迥异于西方国家的两面性特征,即一方面为广大网民提供了自由言说的平台,通过公共舆论监督政府等公共权力机关的运作;另一方面又在客观上为网络暴力等侵权行为及不实或过激言论的滋长提供了温床和土壤。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为参照,我们可以勘定造成中国网络公共领域之两面性的根源:它的积极向面源于公众、高效沟通媒介与公共舆论的基本形成;而消极向面则源于理性反思、深度交流和批判性建言的相对缺乏。要处理好这种两面性,建构国家、社会和个人间良性互动的网络公共领域,应做到:进一步完善作为网络公共领域培育基础的经济政治生态环境;切实加强政府对公共舆论的引导和管理;不断提高公众素质,树立积极理性的政治参与意识和民主意识;建立健全政府和网民的长效沟通机制,彰显网络公共领域批判功能的建设性维度。  相似文献   

4.
近15年,当代中国文学从中心走向边缘.文学边缘化的问题不在于失去"公众性",而是失去"公共性".20世纪80年代,曾经存在文学公共领域.文学工作者不仅关注公共问题,并且以文学形式把这些思考表达出来.但是近15年,文学逐渐与公共生活无关.文学公共领域的消失不能归咎于文学市场,也不能完全归咎于行政体制,主要原因在于文学工作者无法摆脱道德永动机和纯文学的二元框架.道德永动机的原则,从深层来说是注重"信念伦理",忽略"责任伦理";从浅层来说就是以道德评判代替文学评判,它严重阻碍了文学公共领域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刘力红 《理论界》2005,(9):57-58
哈贝马斯早期公共领域思想从规范与事实两个层面阐释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理想模式,以往人们的研究多集中于哈贝马斯对资产阶级公共领域事实层面的描述,本文则试图立足规范视角对哈贝马斯这一思想进行解读。在规范层面,哈贝马斯一方面分析了影响资产阶级公共领域产生的前资本主义时代公共领域的规范潜能;另一方面,他又着力挖掘资产阶级公共领域本身的规范潜能,进而以此为契机批判现代社会,以之为基础构建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6.
价值多元化社会中,公共领域的本质是公共对话平台及建基其上的社会批判功能.因此,“公共领域”是非实体性范畴,是哈贝马斯用来厘定现代西方社会的主要问题、引导政治实践的理论工具.根据文本分析,哈贝马斯所说的公共领域来源于特殊的西欧社会的文化根柢,有着特定的西欧社会历史背景,直指现代西方社会语境中的问题,并不能以自明自证的方式运用于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尽管如此,公共领域的社会监督和批判的自我纠错功能依旧具有普遍意义,它必须与中国传统的“公”的文化相结合,立足于当前中国的政治现实,实现在当代中国价值多元化社会语境下的现代转化,才能发挥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7.
社会结构的发展和变化取决于物质生产和交换关系的需要,随着生产力不断地向前发展,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也经历了社会国家化和国家社会化过程,社会结构从单一的国家政治实体发展到国家—社会两极结构,再到国家—公共领域—市民社会三维空间结构。我国的社会结构正处在由两极结构向三维结构转变的时期,但我国社会结构的转型是自上而下的自觉过程,市民社会及公共领域的出现是国家让渡出的一部分空间,这就决定了我国公共空间主体对国家天然的依赖性。所以,应该大力发展社会组织,促进公共领域的发育,发挥"三角形社会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立足于《新青年》杂志的大众传媒原生定位,从“公众”的构建、文学公共领域、政治公共领域以及公共领域外在载体——语言革新等方面,力图描绘《新青年》公共领域图景,并比较它与哈贝马斯“公共领域”之异同。  相似文献   

9.
汉娜·阿伦特是政治哲学史上最早对公共领域问题进行系统思考的哲学家.不论是公共领域理论范式的提出,还是她的理论建构及其对现代社会问题的解决,都表现出了阿伦特作为20世纪杰出思想家理论创造活动的卓越之处,并以此奠定了她在公共领域思想发展史上的开创性地位.  相似文献   

10.
孙旻 《理论界》2009,(3):125-126
汉娜·阿伦特是20世纪众多西方政治哲学家中一颗耀眼的明珠.阿伦特从人的活动,即劳动、工作和行动入手,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三个领域,即私人领域、社会领域和公共领域,这一对应关系形成了阿伦特对公共领域进行分析的三分理论框架,进而取代了国家与社会的二元为基础的理论范式.本文欲对阿伦特的公共领域思想做一定的梳理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