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6 毫秒
1.
同系声内部可以互转 ,舌音也不例外。下面以舌音端透定泥来内部互转为例 ,进一步论证这一重要的语音规律。从谐声关系看隹及以隹得声的谐声字全部在端透定内部互转。隹 ,《说文》云 :“鸟之短尾总名”。《唐韵》 :“职追切。”中古照三微韵。上古端母微韵。中古照三 ,上古归端的还有锥、骓。隹声字堆、碓 (用脚踏舂米的杵 ) ,《唐韵》 :“都队切。”端母字。推 ,透母。椎 ,中古澄母。上古归定母。谁 ,中古禅母 ,上古亦属定母。中古喻四字唯 (《易径》用“唯”)、惟 (《尚书》用“惟”)、维 (《诗经》用“维”)上古皆归定母。可见隹及隹声字…  相似文献   

2.
论齿音     
在汉语五音中,齿音出现最晚。上古齿音有精、清、从、心四母。在常见字中,精、清、从、心四母共586字。其中原本属此四母的占82.75%,从其它音转移而来的占17.25%。其来源主要有舌音定母、泥母等。从喉、牙、唇音转移来的也占一定比例。至于齿音中的邪母,基本上来自其他音,其形成时代远在精、清、从、心四母之后。  相似文献   

3.
王力先生把“缤纷”定为双声连绵词(《古代汉语》上册第二分册第502页)。任学良同志把“缤纷”定为叠韵词一类的单纯词(《汉语造词法》第253页),即叠韵连绵词。《中学语文练习第二册参考答案》把“缤纷”定为合成词。这些观点究竟哪一种是正确的呢?“缤纷”一词在上古时期就出现了,“佩缤纷其繁饰兮”(屈原《离骚》)。“缤”在中古时期的读音声母属滂母,韵部属真部;“纷”字在这一时期属敷母,文部。古无轻唇音,中古的滂母、敷母同属于上古的滂母。可见“缤纷”一词在上古属双声。  相似文献   

4.
舌头音今天叫舌尖后音,包括端、透、定、泥、来五个声母。这五个声母,端、透、定为一组,泥为一组,来为一组。舌头音是人类的基本音之一。上古的舌头音到了中古以后,发生了分化,其分化情况是喉、牙、舌、齿、唇五音中最复杂的。拿端透定这一组来说,就分化出四个支派:一支仍是端透定,这一部分是现代汉语d、t的来源。二是分化出知彻澄三母。三是分化出照三系几个齿音声母。四是从浊音定母中分化出喻四,喻四后来转为今音的以‘i、u、ü开头的零声母中的一部分。泥母中古向后分化出泥、娘、日三母。来母古今一样,比较稳定。现把舌头音的分化情况,用如下简式表示:  相似文献   

5.
常州话里中古匣母的今读音类型主要有四种。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常州方言中零星存在的读[犂]的匣母字,应是上古音的保留;匣母读[]为中古音的南方变体;今读[w]、[j]、[]的现象,应是受后面韵母中的韵头(或韵腹)或主要元音的影响,属于同化现象;今读为[h]是浊音清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假借是一种以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与这些字的本义没有任何关系的意义的用字现象。通过对1 761组假借字的上古音分析,可以发现:音近假借字表假借义的音与表本义的音大多符合王力先生提出的上古音声母与韵部变转规则,但也存在一些例外。  相似文献   

7.
学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重纽进行了研究:(1)重纽两类是否存在语音区别,(2)重纽两类的区别何在,(3)舌齿音的归类,(4)重纽的历史演变。大部分学者都承认重纽两类存在语音对立,至于重纽两类的区别主要有四种看法:元音区别说、声母区别说、介音区别说和韵尾区别说,其中介音区别说影响较大。关于舌齿音的归类也有三种观点:舌齿音归重三、舌齿音归重四和舌齿音两分,大部分学者认可第三种观点。关于重纽的发展演变,学者们集中研究了重纽由中古前期到中古后期的变化,对重纽的上古来源和重纽在近代文献中的表现也有所涉及。  相似文献   

8.
从中古音和上古音分析崇阳方言声系,并对语音现象成因探讨,全面总结其读音规律,可得出一些重要结论:部分晓匣母字读f是介音清化的结果,部分书禅母字读f是声介合音的结果,泥疑影三母的舌面音值η.是腭化的产物,日以二母的舌面音值η.不是腭化的结果,见母的腭化与否与介音ν的位置密切相关等等.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在闽南方言里,有一部中古属于鼻音声母的字,在其白读的时候,鼻音声母竟变为喉擦音声母。在其它汉语方言里,这是颇为少见的现象,我认为有提出讨论的必要。在这课题里我们将讨论到的有: a.由明(微)母变为匣母; b.由泥(日)母变为匣母; c.由疑母变为匣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三部分来论述客赣方言舌齿音声母按二三等分立的格局.一、对客赣方言舌齿音知庄章精四组作概括性描写.二、论证客赣方言舌齿音早期状态是知组三等与章组合流,知组二等与庄组合流后再与精组合流.通过对方言现状与汉语语音史资料的综合分析,勾勒出客赣方言中古以后知章组演变的过程.三、对客赣方言舌齿音格局体现出的方言史意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近代汉语词汇研究与中古汉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汉语史的分期,多数学者认为可分为四段,即上古——先秦两汉(或以东汉为过渡时期而属下)、中古——魏晋南北南、近代——唐宋元明至清初、现代——清代中叶迄今。由于中古和近代是白话系统由萌芽而渐臻成熟的时期,所以近代汉语与中古汉语的关系尤其密切。近代汉语词汇研究必须联系中古汉语,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释名》作为一部声训专著 ,它在汉语语源学上的地位是应该得到肯定的 ,从语言学角度考证 ,它的声训大部分是可取的 ,这些可取的声训能够确定声训字和被训字之间是同源关系 ;能够援引方言证明词源 ;能够揭示上古语音系统、中古语音系统到现代汉语声韵系统的发展变化规  相似文献   

13.
章系字(照系三等字)与端系字、见系字等皆有谐声关系,且在中古多变为齿音,分化条件复杂,所以,在章系字的归属问题上有两派意见:章系归端,章系与端系相通而不相同。究竟孰是孰非呢?有四点可以证明后说更有道理。一是章系归端论者考证方法有问题,二是古文献材料不足以证明两系读音相同,三是口语材料——现代方言中章系、端系分别明显,四是章系归端则音理难以解释清楚。  相似文献   

14.
中古日母字在东北官话方言中的今读情况,一般有零声母、[z]声母、[l]声母三种形式.其中,零声母类型按照中古韵摄分化条件的不同而分为两类:一是来自中古止摄日母字,如"儿、耳、二"等;另一是来自除止摄以外的日母字,今音开口呼字多读零声母齐齿呼,合口呼字多读零声母撮口呼.中古日母字声母今读零声母是东北方言(包括东北官话、胶辽官话在内)的重要特点之一,其演变过程与东北各民族间的语言接触有关.  相似文献   

15.
所谓喉牙声转,就是喉音影、晓、匣和牙音(即今之舌根音)见、溪、群、疑之间的互转。由于它们的发音部位靠近,关系极为密切,因而常常互谐。喉牙声转是喉牙音中最常见、最重要并贯通古今的语音现象,是一个非常有用的、饶有趣味的音韵学原理。本文从谐声偏旁与反切上字的关系、反切又音、反切异文、喉牙二读、直音等古代注音材料、古注、一字两读等方百论证喉牙声转这一古音规律,同时对“上古音晓匣两纽读归见溪群纽”,中古以后的晓系字是魏晋以后“从上古的见溪群纽字分化出来”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说文解字》有44个部首是专为会意字的归部设立的,部首与部内字是互为依存的关系。许慎在对会意字进行归部处理时,要在不同的义符中选择部首。通过考察各字的归部理据及归部特点,推断会意字选择义符(部首)和归部的统一原则是“以类相从”,即把同义类或字义特点相同的一组字,或者意义关系密切、一起表示某个事件或某种状况的一组字,取共同的义符(部首)来归部。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从《说文解字》的谐声系统和音系学讨论了在上古音单声母的研究中各家有分歧的前两个问题:来母、邪母和以母的音值问题,以及上古清唇鼻音声母的问题。认为把以母的声值拟为*l-,连带地把端知组等音值拟作各种边音是不妥当的。以母自身通转可拟为*l-,跟定母通转可拟为*d-。心母和以母的谐声,可拟为*sd-。从音系系统性上来说,鼻音和送气音及书晓的谐声关系不具备拟一整套清鼻音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上古喻纽四等字的分类、归属问题,自来颇多争议,迄无定论.音韵学界较流行的有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喻四为舌头音齿音二类说、王力喻四为舌面音一类说和董同喻晚四为舌尖音舌根音二类说.本文通过对汉语同源词的分析.通过对同声符形产率读音初步分化规律的老察,断定上古有的喻四字的读音与形见群疑晓匣等纽具有亲缘关系,董氏喻四有舌根音一类的说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9.
洞口山门话中有一些非中古明母和微母的字读m声母,文章探讨了这类字的音变条件和过程。这种语音现象为方言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定的佐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从《左传》一书中考证出的345组通假字进行了分析,一方面,利用所反映的语音现象来验证现有的上古音声母研究既有结论;另一方面,利用上古音声母研究既有结论来解释这些语音现象,形成一种互证互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