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厘清“最广大人民”所指,有利于我党扩大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力。厘清“根本利益”所指,有利于我党处理社会各阶级阶层利益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为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提高党的领导水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我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相似文献   

3.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一 ,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特征的集中体现 ,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要求。其基本内涵是 :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 ,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 ,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这既是历史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标志  相似文献   

4.
在"仁"学思想的发展过程中,一直贯穿着丰富的"民本思想",但是无论是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其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统治阶级很难做到真正的"以民为本".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以民为本"的思想真正落到了实处,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仁"的基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的宗旨,是我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党80年的基本实践.新的时期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要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的论断 ,是对党的性质、根本宗旨和历史任务的新概括。其中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贯穿于“三个代表”思想的主线。对于高等学校 ,就是要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教育和武装全体党员干部、全体师生员工 ,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革命活动"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她始终准确把握时代脉搏,高举"民族"和"民主"两面大旗,表达了中华民族时代的呼声;她厉行民主政治,造就了民主政治的典范;她坚持反腐倡廉,把边区建成了廉洁政府;她开展大生产运动,实行精兵简政,切实减轻人民负担。在"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个"我们党和毛泽东思想根本的东西"上,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取得了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8.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新的形势下 ,全体共产党员仍然必须身体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9.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是新时期党建的根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发展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最重要的职责。只有按照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拒腐防变能力 ,才能以新的面貌和更强大的战斗力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完成新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应该从人生目的高度去理解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应该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在实践中经受艰苦磨练这两个方面去锻造革命人生观,确立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再次重申代表最大多数人民利益,具有深刻的社会内涵和哲学意蕴:其一,是把发展 看作代表大多数人民利益的前提和基础;其二,代表大多数人民必须正视当前利益格局的变化;其三,是坚持唯物史 观,回应各种错误思潮。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断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的主线与灵魂,它揭示了党的宗旨的精髓与新的内涵,发展了宗旨论。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消除“左”的影响,抛弃僵化陈旧的观念,才能真正领会其精神、吃透其实质,始终坚持党的宗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自然经济与宗法制度的土壤,孕育了以"人的依赖关系"为社会基础、以"神的依赖关系"为精神基础的传统社会,并在"礼"的整合下形成了天、祖、圣及君、父、师这两大崇拜系列相关联的信仰结构.在这个信仰结构中神圣与世俗间并不存在应有的紧张性,而是把世俗权威神圣化、绝对化,最终造成宗教精神的变异与文化的"专化".由于这种"难与进取,可与守成"的文化只具社会静力结构,缺乏社会动力机制,终于导致古代文明的停滞.  相似文献   

14.
代表人民利益是贯穿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的红线。我党代表人民利益目前正面对看部分工农社会地位暂时性急剧下降、贫富差距扩大为信心的人民内部新矛盾、腐败严重蔓延这三大热点难点问题。必须有效防止人民的社会地位下降,以巩固我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必须以调节收入差距为核心去正确处人民内部的新矛盾;必须惩治腐败、纯洁组织以接受人民的监督;我党才能真正取信于民。  相似文献   

15.
简论党的执政为民理念与群众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唯物史观所揭示的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群众史观,是党的执政为民理念的哲学基础;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我们党执政为民的理念得以确立和发展;从群众路线视角求解执政为民理念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试论国家利益的内涵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利益是一国制定外交政策的重要依据,亦是一国对外交往与合作的重要参考。国家利益并不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而是在独立的民族国家出现后,在对外交往中逐渐形成了国家利益的雏形。国家利益和国家一样,具有阶级性和民族性。除此之外,国家利益还具有动态性的特点,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变化。从国家及其本质入手,阐述国家利益的起源、内涵及其特点,对国家利益的研究进行了一个基本的概述。  相似文献   

17.
传统哲学教科书忽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生产力发展是否也有内在动力?唯物史观理论如果不能对生产力发展这一“动力的动力”做出回答,就没有彻底回答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实质上是人类利益关系的运动规律。实现自身利益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最终动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的共同实质是社会利益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变革的根源是社会各阶层、集团或阶级对社会利益格局调整的要求。离开马克思主义利益思想,离开了利益分析的方法,就无法说明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  相似文献   

18.
西晋灭亡后,在江南建国的东晋王朝上下产生了一股强烈的历史反省思潮。在此环境中,东晋政治文化生活中的核心人物虽然皆出身于门阀士族,但却形成了有别于前代名士政治的两大特征,即对事功的重新重视和个人才能的文武合一。随着名士文化的发展,在士族文人中又逐渐产生出另一重文化人生,同时对名士政治的价值理性不断地进行消蚀。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李大钊率先在中国肯定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最先也最彻底地倡导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并由此成为共产国际和俄共(布)远东局派来的人心目中组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人选。从这一点上说,在近代中国"研究历史最有成绩"、"最彻底最先倡导唯物史观"的李大钊,堪称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奠基者和第一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