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金融深化理论的系统反思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基于目前在金融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中出现的对金融深化理论的一些误解 ,将该理论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反思。该文认为 ,金融深化的理论基础并非是许多研究者所主张的新古典的价格理论 ,同时认为对其基于信息经济学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理论与实践上的批评也是不具说服力的。  相似文献   

2.
对素质教育的目标与实施方法系统理论是素质教育观。理性素质教育观认为理性认识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素质教育观认为对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尤其是对创新人格的培育是的素质教育的重点;成功素质教育观认为成功素质是教育目的和规律的把握。笔者认为,成功素质教育理论及其模式是吸纳各家素质教育理论之长而构建成为综合型的素质教育观,是对素质教育理论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3.
论“政治理论”的接受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结构理论对高校德育教育中的“政治理论”接受活动进行分析研究 ,认为由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生、环境五个要素构成了“政治理论”接受活动的结构 ,而学生、教师、教学内容、环境四个要素是结构中的关键要素。通过分析研究 ,认为正确处理好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学内容、学生与环境要素间的关系 ,是使政治理论接受活动有效完成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大众传播学的议程设置理论与框架理论关系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前,对于议程设置理论与框架理论的关系,学者们基本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框架理论是议程设置理论的延伸;另一种认为框架理论与议程设置理论是两种理论体系,否定二者合流的观点.本文通过对两种理论发展的回顾,认为二者在理论层面上是各自独立的理论体系,但在具体的方法层面上互为他山之石.  相似文献   

5.
沃格林认为政治哲学的核心是意识理论 ,政治与意识之间的联系在于人的政治行动 ;政治学理论需要重构 ,因为以往关于政治学原则的意识都已丢失。他坚持历史理论与政治哲学的统一 ,认为历史的秩序就是秩序的历史 ,政治理论如果贯穿了某些原则的话 ,必须同时是一种历史理论。他认为现代性的本质是诺斯替主义 ,与极权主义相同 ,西方世界面临的危机源自诺斯替主义的兴起。沃格林还以独特的视角分析了苏联政府的合法性 ,认为民主选举制度并不能保证政府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6.
当代设计艺术对传统艺术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设计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展了传统的艺术理论:一、传统的艺术理论认为,艺术思维是一种再生性的想像力创造,美的艺术是不能重复的,也不可能重复;设计艺术认为,艺术思维可以做到独创性与程式性的统一。二、传统艺术理论中很少论及文化性,设计艺术认为文化性应该是除审美性、娱乐性、教育性以外的又一特性,人类的艺术创造是一种文化创造。三、传统艺术理论认为,艺术创造的主体大都是一元的,而设计艺术中则存在多元主体的共同的创造问题。  相似文献   

7.
意义问题是语言哲学的核心问题。胡塞尔提出了自己的意义理论。他认为,意义是先于理论的东西,不一定与语言有关系。他在进一步研究中,提出了新的抽象理论、本质直观理论、意向性理论,揭示了意义理论与心理内容、意义与对象、意义与意向性等之间的关系,并试图解决意义的主、客观根源问题。  相似文献   

8.
柯尔施在《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中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哲学性和革命性,把马克思主义解释为一种“总体性”特点的理论,认为马克思主义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辩证法和革命相统一的哲学性原则。柯尔施反对经典马克思主义者对列宁哲学提出批评,认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绝对化,破坏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并意识形态施“意识形态”的功能,强调主观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9.
从剩余与交换的角度,构建了剩余创造的企业理论,认为企业发现或创造了交换剩余,基于特定产品的交换,与消费者分享了这一剩余,并将剩余与企业员工、股东、债权人等分享。将这一理论与交易费用经济学的企业理论进行了比较,通过分析发现了交易费用经济学基于交易费用的分析的不足,认为交易费用不能用于合作机制选择,企业与市场不是替代关系。  相似文献   

10.
理查德·霍加特通常被视为英国文化研究历史上“前理论时刻”、文学经验主义、文化主义的代表人物,一位反理论/无关理论者。然而,文章认为,霍加特的文化批评并非是反/无关理论的,而是关于何为理论、理论何为的探讨;他的文学写作激活了他的民主批评,这正是文化研究的用途。文章第一部分审视了当代理论,认为理论实则复制了阿诺德模式;第二部分探讨了霍加特的“理论”语言,认为他看似普通的语言满足了民主批评的政治需求;最后一部分结合具体文本,分析了霍加特的语言及文学写作如何促使他伸展开来,与他者对话。   相似文献   

11.
生态马克思主义是现代西方学者将现代生态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与马克思主义进行结合的理论尝试,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流派.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是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母体.20世纪90年代以后,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逐渐被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所认识,并从中发掘出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生态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恩格斯唯物辩证自然观、“新陈代谢断裂理论”、劳动价值论中的生态文明思想进行了发掘.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前提,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思想是他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问题的回答。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理解是多维度的。他将马克思主义视为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位创始人的思想整体,主张在人类历史与文明的框架内把握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由三个组成部分构成的整体,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3.
《马贩的女儿》是D.H.劳伦斯“性与美”哲学的经典阐释.在这篇小说中,劳伦斯以丰富多彩的意象运用为手段并结合自然完美的两性关系的描写,突出了小说“救赎”这一主题.小说的创作主题以及对“池塘”、“马”“火”、“衣服”意象的运用揭示了劳伦斯希望人们能打破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下道德、理性的束缚,恢复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的愿望.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是开放的、多元的、共赢的,同时其建设也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的考验,这些需要习近平外交战略思想的宏观指导。习近平的外交战略思想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包含国际角色、周边外交、义利观、总体安全观、文明互鉴观、共同发展观等新思路、新观念、新论断。这些战略思想与“一带一路”建设紧密相连,需要人们系统地分析和整体地把握。  相似文献   

15.
李约瑟先生以“广义科学观”思考中国科技及其思想史,包括揭示中国古代“五行学说”的科学内涵,通俗说明“阴阳学说”辩证法意蕴,盛赞中国“关联式思维方式”超越西方“分析式思维方式”的睿智,并一反“五四”后对董仲舒、朱熹哲学否定过多的潮流而视之为中国科技哲学史支撑点,力求让世界了解中国人在科技史上的巨大贡献,表现了中国科技哲学“巨人”的风采。但李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土木工程卷背离上述思路,依西方和中国“五四”后“海归学者”关于风水不含科学的旧见,又鉴于对中国文明的深情,仅视风水为中国古代“美学”,从中国科技哲学“巨人”变成中国建筑哲学及建筑学“常人”。其症结是李约瑟先生虽在理论上坚持“广义科学观”,但由于受西方文化熏陶,仍往往具有“西方科学为最高范式”的“情结”,无法真正把作为中国文明成果的风水中包含的科学因素发掘出来。挖掘风水中的科学因素还得靠中国人自己。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最高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集聚,应包括自然生态文明、社会生态文明和人文生态文明三重形态,内含自然、社会和精神三重价值的和谐。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应然选择,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然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7.
达尔文基于自然选择的进化论在科学和哲学领域引起了深刻的变化。进化论思想作为否定目的论和有神论的根据,从而发展物质一元论的本体论。但这种物质一元论面对着无法为进化论提供本体论支撑的困难。创造进化论和突创进化论则试图通过突出生命和心灵的地位,从而解决进化论的困难,为自然选择提供可以进行选择的实体。但创造进化论和突创进化论利用的却是二元论的本体论,这样也面对着矛盾。最终,怀特海的有机体哲学将物质和心灵统一为机体,从而在本体论层面上为进化论提供了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18.
未来化自育理论及其实践 ,是中国在 2 0世纪后 30年创造的教育文明。该文从教育模式创新、教育理论创新、教育工程创新、教育技术创新四个方面 ,确证了未来化自育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神血缘 ,营造了未来化自育的陶学理论构架 ,努力实现陶学在 2 1世纪中国教育变革中的断代型突破  相似文献   

19.
未来化自育理论及其实践 ,是中国在 2 0世纪后 30年创造的教育文明。该文从教育模式创新、教育理论创新、教育工程创新、教育技术创新四个方面 ,确证了未来化自育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神血缘 ,营造了未来化自育的陶学理论构架 ,努力实现陶学在 2 1世纪中国教育变革中的断代型突破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人与自然一体共存、和谐共生,自然规律是人与自然间物质变换的尺度,而科学技术则对调控人与自然关系具有积极作用。这一思想对当代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最终解决生态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