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萨特在文艺思想和创作方法上提出“介入原则”和“主观感受真实性的原则”。他从进步的政治观点出发,始终主张作家要介入时代、介入社会,坚持反对“为艺术而艺术”,艺术本身就是目的的错误见解。萨特提出的主观感受真实性原则严格区别于现实主义客观真实性。尽管他强调主观性,但萨特在创作实践上并未与现实主义悖离,他的戏剧作品逐渐写出了具体的历史内容,真实生动地反映了二战后法国人民的感受。  相似文献   

2.
萨特在戏剧艺术方面提出“境遇剧”理论而区别于“性格剧”,提出主观感受真实性原则而区别于现实主义。他通过寓意、哲理、思辩,表现存在主义思想,因此他的戏剧作品是形象化的哲学,具有浓厚的哲学色彩。萨物在戏剧结构上有自己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让一保罗·萨特(1905——1980)是西方当代著名哲学家、法国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在他的哲学中,“自由”同“存在”一样,是一个基本的范畴。他大谈人的自由、自由选择,大讲个人自由的绝对性,主张用“自由哲学”取代马克思主义。因此,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在一定的意义上讲,可称之为关于人的自由哲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五、六十年代,萨特的自由哲学在西方影响颇大,成为包括不少青年人在内的许多人的人生处世哲学。1980年,萨特的逝世,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许多国家的报纸、电台和电视台都纷纷发表消息、评论和纪念文章。当时的法国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说:“萨特的逝世使我感到人类智慧的一盏明灯熄灭了。”美国《泰晤士  相似文献   

4.
让—保尔·萨特(1905-1980),当代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小说家、剧作家、文学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他的一生是在精神文化领域中不断开拓和劳作的一生。如法共著名的理论家罗杰·迦洛蒂所说,萨特及其小说、戏剧“是我们时代的见证”。如欲深入探究萨特的文学创作,必须先了解他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在当代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家中,萨特的影响最大。早在1933一1934年,他就直接吸收了“现象学派始祖”胡塞尔的观点,并对过去的存在主义哲学进行修正、补充和改造。他抛弃了19世纪丹麦哲学家基尔凯郭尔(存在主义的奠基人)的基督教神秘主义,提…  相似文献   

5.
评萨特文学的哲学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萨特的文学作品,一度蜚声于二次大战后的资本主义文坛,近几年来在我国具有一定的影响。但究竟应如何看待萨特的文学,则褒贬不一,大相径庭。 法国评论家莫罗亚在《评萨特》中说:“萨特首先是一位哲学家,其次才是小说家。他的长、短篇小说、戏剧,都是他的哲学思想的体现。正是他的哲学思想吸引了他的同时代的人。把哲学和文学联系起来的念头,造就他成为一个名人”。这是正确的论断。可以说,萨特的文学是一种哲学文学。  相似文献   

6.
萨特在《辩证理性批判》等著作中,一方面承认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唯一不可超越的哲学,另一方面又认为这种哲学是一种存在主义的人学。他认为,马克思主义者早就把人“丢掉”、“抛弃”或“消溶”了,“马克思主义今天是个无人地带”,①出现了“人学的空场”,②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失去了生命力。只有用存在主义的人学来“补充”、“纠正”马克思主义,才能“医治”马克思主义的“贫血症”。这就是萨特宣扬的“人学空场论”。  相似文献   

7.
这里所说的标题是指戏剧的名称。 萨特给其戏剧命名,不是随随便便的,据他自己透露,他在为《脏手》命名时,曾考虑过以“激情的罪过为名,写《阿尔托纳的隐居者》时也打算以“赢者输”为名,总之,是经过再三地考虑才选定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名字。  相似文献   

8.
"行动"指人从自由意识出发,作用于客观存在、并为之负责的一系列行为。"行动"是萨特"人的哲学"的核心思想,也是其戏剧作品的首要因素。从"行动"的角度,他的戏剧作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作品中的主人公正在行动着,而另一类作品中的主人公丧失了行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他人就是地狱”,──也许这是萨特最为惊世骇俗的一句话了。人们认为这句话集中概括了萨特关于一个人与他人关系的思想,对之印象很深。然而也就是这一句话,人们对它的误解也最大。 其实这是萨特一个戏剧《禁闭》中男主人公的一句话,并不能充分代表萨特本人的观点。但作者和他的作品的命运就是这么奇特;读者(观众)偏偏钟爱这一句话,并由此形成一种广泛影响,这就不得不对它作深入探讨。 从文本因素来讲,人们可以通过这句话把萨特关于他人的思想联系起来。萨特的早期哲学代表作《存在与虚无》中就有较多的篇幅是谈他人问题的。他关于一个人同他人关系的思考就是建立在自为与自在的联系这个本体论问题的基础上,其中他对“他人的目光”甚至“他人的爱”等等的分析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他人就是地狱”的思想。他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描写也弥漫着“他人就是地狱”的气息。 这样,我们必须从对这句名言的探究开始,对萨特关于他人的思想作一个总的梳理,力图准确地把握他在这一方面的基本思想。 萨特之所以对他人问题感兴趣,是同他自身的经历密切相关的。同他人的关系,是萨特从小就感受到的生活难题。他自幼丧父,寄居外祖父家,受到全  相似文献   

10.
荒诞派戏剧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重要的戏剧流派之一。荒诞派戏剧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英国20世纪剧作家哈罗德·品特的戏剧《生日聚会》鲜明而深刻地体现了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体现了萨特所提出的“存在先于本质”、“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和“自由选择”的存在主义的三大原则,从而彰显了人的生存世界的荒诞和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萨特曾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可超越的,其辩证法哲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这种哲学的“亲近”。为此,重新阐释萨特辩证法对马克思哲学的解读将有利于澄清这种“亲近”关系。萨特辩证法可以通过物质、对象和超越性这三个概念来加以重构,并据此说明萨特关于超越性的含义、物质与超越性的关系以及物质与对象的实在关联方式这三个问题。但是,萨特和马克思哲学在辩证法的整体化方向、物质概念的基础、对物质超越性的理解以及物质与对象的关联方式上存在着重要区分。萨特对马克思哲学的“亲近”其实蕴藏着真正的界限。这种“偏离”或者“误读”主要根源于萨特“实践”概念的虚弱及其对辩证法范围的窄化。  相似文献   

12.
对人的生存际遇的关注是萨特从事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的前提.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是人的本真性的存在方式.在早期萨特<存在与虚无>的思想中,"注视"是人与人之问的最根本的关系.在"注视"与"被注视"的关系中,人与人的关系不可能是共同主体性的关系,而只能是交互主客体的关系,一种否定的主体间性关系.因为在他人的注视下,我的自为存在的超越性被他人所超越,被对象化为客体,于是,主体性在我身上脱落.为了回避这种被对象化的危险,我要求颠倒凝视关系的方向.因此,主体之间的关系的本质就是对立、冲突与危险.这就是他所谓的主体间性的"麦杜莎"情结.萨特在出版了<存在与虚无>之后,紧接着创作的戏剧<禁闭>无疑是他的这一理论的最好注解.  相似文献   

13.
试析萨特伦理学的特征谢桂山探析萨特伦理思想的特征和发展轨迹,对于把握存在主义乃至现代西方伦理流变的特点和基本趋势,是一件极为有价值的工作。萨特的伦理学是以他存在主义本体论——“人学本体论”为理论出发点的。萨特的本体论通过对意识的描述,推演出人的绝对自...  相似文献   

14.
让-保罗·萨特(1905-1980)是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存在主义的代表。同时也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精神导师。在萨特诞辰110周年之际,笔者藉此梳理一下萨特的自由与责任理论。以兹纪念这位具有深远影响的传奇思想家。本己的存在和自由是始终贯穿于萨特哲学之中的主旋律。因次,萨特哲学也常被誉为“自由哲学”。萨特的自由观并不是从抽象的人出发,探求人的本性。而是从人的存在出发,追求人的生存、自由、价值和幸福。同时,萨特的自由观也不同于把自由抽象化为为所欲为的纯粹个人主义。而是将之归于责任的限制。本文通过探究萨特自由观与责任观的内在联系,旨在挖掘其深层次的伦理内涵及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萨特自由观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让·保尔·萨特(1905——1980)是战后法国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他继承了存在主义的前驱者基尔凯廓尔等人的非理性主义、虚无主义思想、以及德国现象学哲学家胡塞尔的现象学还原法,创立了一种“新”的存在主义哲学。在这种“新”哲学中,萨特把人的问题作为哲学研究对象,把人的自由作为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客,从而在人的自由、责任、选择、行动等问题上大做文章,企图以这种人学理论、自由哲学去“补充”马克思主义的空白.  相似文献   

16.
如果就书名而言 ,萨特的《辨证理性批判》可以说是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仿制品。但是 ,这两部著作的内容是完全不同的。康德通过批判纯粹理性 ,提出和回答的是认识如何可能的问题 ;而萨特通过批判辩证理性 ,提出和回答的则是辩证法如何可能的问题。康德通过批判纯粹理性建立了他的先验论的、不可知论的认识论 ;萨特则通过批判辩证理性建立了他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哲学。萨特认为 ,他撰写《辩证理性批判》是要把意识介入历史 ,从而为历史唯物主义奠定基础。在萨特看来 ,历史唯物主义虽然是“意识到了自身的历史本身” ,但…  相似文献   

17.
“存在先于本质”是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命题,并认为是“存在主义的第一原理”。多年来,很多学者在不同的角度对这一命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本文从分析这一命题的最基本概念出发,反思萨特哲学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8.
正视人、正视人的存在、关心人的精神状态及心理发展趋向 ,是现代艺术的首要特点。萨特的可贵正在于他能够以个体生命为体验 ,对人的生存、人的生存的真实境遇作出本真而深刻的描写。然而 ,这还不是萨特作品独具魅力的全部。萨特作品的魅力更在于它是精神和智力上的 :这就是对人的行动意志的诉求和对反思的自我的追求。对人的行动意志的追求 ,使萨特与尼采走到了一起 ;对反思的自我的追求 ,使萨特的人物魅力巨大而且意义深远。无论是道德还是艺术 ,在萨特那里始终具有与生命相同一的意义。因之而赋予萨特的文学创作以崭新的文化人类学的意义。作为一种人文理想 ,萨特的贡献不仅仅在于他砸碎了一切束缚人的规范的羁绊 ,而且在于 ,他让他作品中的人物体验并实践着这一理想 ,并给他的人物以自由选择的力量。在世界文学史上 ,还没有人像他这样对人抱有这么高的期望 ,也没有人像他这样 ,用自己的作品 ,为预告人的出现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胡鹏林 《天府新论》2011,(1):141-144
萨特作为存在主义哲学家,其戏剧也贯穿着自由之存在的哲学观念。以《禁闭》为例,萨特不仅提出"他人即地狱",更加认同一种自由意识冲破他人禁锢的存在方式。《禁闭》中呈现出来的哲学戏剧观,关键在于在场之自由和行动之自由,只有达到两种自由,才能实现个体之自由和人类之自由,最终无限地趋近于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萨特学说是论述人的存在的。其基本精神强调的是,人的存在是唯一真实的本体,通过阐释人的存在的本体论结构,从人的存在中把握人自身存在的境况及意义。自由问题是他学说的归宿和主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把建立一种新的本体论作为其哲学的主要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