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盐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也是历代王朝一项重要的财政收入。征收盐税始于春秋,到汉武帝时盐归朝廷专卖,此后历代王朝亦行专卖。宋代盐税收入甚至在军事边防上起重大作用。一、宋代盐业生产宋代盐的品种公私通行者有四种:池盐、海盐、井盐、岩盐。除岩盐外,其他三种盐都是人工制成的。就盐的形状和制法言之,可分为颗盐和末盐。“引池为盐,日解州解县、安邑两池,垦地为畦,引池水沃之,谓之种盐,水耗则盐成”①。“其为盐如耕种,疏为畦陇,围堑其外,以水灌其间,必俟南风起,此盐遂熟,风一夜起,水一夜结成盐”②。解盐是呈结晶体的…  相似文献   

2.
江淮运盐河始建于汉代,唐代以后,江淮运盐河一头联系盐场,一头联系运河,在运盐和漕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唐代依监察区建行盐区,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等长江流域的漕船载淮盐以归创造了条件.刘晏榷盐,扩大了淮盐行销的范围.设巡院缉私盐虽涉及不同区域,但以缉查淮盐为主.宋代,淮盐的行销区与唐代大体一致,兴修运河与兴修运盐河拧结在一起,重建了淮盐销往长江流域的通道.元代将江淮运盐河纳入江淮运河之中,揭开了兴修江淮运河的新篇章.明代,盐税占到国家财赋收入的一半,淮盐税收占到全部盐税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之间,以淮盐供朝廷祭祀为先导,出现了为百官、卫所等配给淮盐的情况.清代进行土地赋税制度改革后,盐税在国家财赋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但淮盐依旧是重点征榷的对象.晚清创"盐厘"制度并重点征榷淮盐,盐税始占清王朝财赋收入的一半.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徽商的崛起和七子派文学思想的传入,长期闭塞保守的徽州区域于嘉靖、万历、崇祯朝掀起三次文学复古浪潮。它们虽是席卷全国、浩荡持久的前后七子派和复社、几社文学复古运动的余响和尾声,徽州文人却能借势发力,在修正完善复古理论、扩大复古影响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也迎来本土文学的盛世。由于主将汪道昆离世和政局恶化,盛行百年的明代徽州文学复古思潮于万历后期逐渐衰微,骨干成员思想转向呈多元化态势。明代徽州文学复古思潮的盛衰消长鲜明地折射出时代文艺思潮的演变与转向轨迹,在区域文化史和明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明太祖设立锦衣卫的最初用意在于强化和提高皇权。但随着明代政治走向的曲折变化,其行为范畴也随着明朝君主的实际具体需要而有所变化。明代司礼监及内阁势力的消长对锦衣卫的行为也产生着实质性的影响作用,锦衣卫镇抚司不仅仅服务于皇帝,锦衣卫的卫帅也视司礼监、内阁权势高下而与之交结,对明代的政治走向影响巨大。考察锦衣卫自身行为范畴的变化,有助于理解明代皇权的发展走势。  相似文献   

5.
<正> 春秋时代鲁国政治的显著特点是:执政之卿都出身于公族。非公族不得执鲁政,这似乎是鲁国的不成文法。因此鲁国卿大夫之间的争夺主要是公族内部的争夺。鲁国的大采邑主虽然都出身于公族,但为争夺权力和采邑而进行的斗争的激烈程度并不亚于其他国家,鲁国采邑主之间的争夺战对政局的影响比其他国家更为明显。春秋前期鲁国主要执政者有展氏与臧孙氏,庄公以后盘踞卿位的还有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东门氏及子叔氏。这里仅以臧孙氏和季孙氏的采邑为例,以见采邑消长与卿族兴衰的关系,以及采邑争夺对鲁国政局发展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明代嘉、隆、万时期农村的贫富两极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贫富两极分化明显加快,是明中叶以后十分引人关注的社会现象和严重的政治问题。它是当时社会大变动的必然反映,又制约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贫富两极分化是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的。物质财富是分化的基础,私有观念是分化的动力。核心问题是,富者如何富与贫者何以贫。嘉、隆、万一百年间,明代社会经济空前繁荣,人们的私有意识迅速膨胀,农村贫富日益尖锐的对立就产生于这种环境。在以农耕为主和特权统治的明代社会,争夺土地始终是构成两极分化的中心内容;凭借权势或改变种植结构进行多种经营是一部分人致富的主要途径,但两者的性质完全不同;政治、经济压迫是导致一些农民贫困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中国小说美学与明清小说评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小说美学(中国古典小说美学和近代小说美学)有自己的特点。这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从内容方面看,中国小说美学有自己的独特性:(一)中国小说美学是以中国古典小说(主要是宋代以后发展起来的白话小说)为自己的实践基础的,是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经验的理论概括、理论表现。因此,中国小说美学必然反映中国古典小说的美学特点,必然反映中国民族的文化传统、美感心理、欣赏习惯等等。这使得中国小说美学在很多方面都不同于西方古典小说美学或西方现代小说美学。(二)中国小说美学是从明代中叶以后发展起来的。在明末清初,中国古典小说美学达到了自己的鼎盛时期。大家知道,明代中叶以后,经济领域的资本主义萌芽有很大的发展,城市新兴的市民阶层也日益壮大。同这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  相似文献   

8.
胡忆红 《兰州学刊》2006,(10):40-42
厘金作为晚清财政的产物,一直伴随和影响着中央与地方财权的消长。从厘金整顿反映出咸同时期清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关系,既有争夺,又有让步,充分体现了中央与地方对财权争夺的复杂程度。晚清中央财权的不断下移、地方财权的急剧膨胀的局面,正是在中央与地方曲折的、反复的争夺中逐步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明代中期以后,实行鬻牒度僧。景泰、天顺年间,是鬻牒度僧初行时期;成化至正德年间,是鬻牒度僧基本确立时期。嘉靖以后,是鬻牒度僧普遍推行时期。户部及督抚等官是鬻牒度僧的主要倡议和推动者,礼部及僧录司等官开始多反对鬻牒,至正德以后也转而同意,而皇帝则可分为拒绝型、摇摆型、坚持型三类。明代中后期的鬻牒度僧,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财政危机,对巩固国防、保障百姓生活有一定积极意义;大量鬻牒度僧,使僧团冗滥混杂,对生产发展、社会稳定也起了阻碍作用;它与试度共同造就了明朝庞大的僧团,维系着佛教表面的繁盛;大量鬻牒度僧,导致僧众素质低下,佛学进一步衰微。对于明代社会来说,鬻牒度僧的积极意义是主要的;对于佛教来说,其消极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别就明代开中法前的盐政体制,开中法实施的条件及状况,以及开中法对明代盐政的主要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论述,认为明代最初仿元代成制建有一套盐制,开中法即在这一基础上产生。开中法原有临时性质,由于明代特殊的边备形势,才被固定下来,成为明代基本经济制度之一。开中法的实施,对盐商及政府盐政管理体制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利用军阀以反对军阀,这是孙中山在护法运动中形成的主要斗争策略。探讨这一策略的成因、特点、得失和消长,无疑很有意义。一、斗争觉悟的提高和策略思想的运用辛亥革命以后,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集中表现为中国人民反对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对军阀本质的认识以及这种认识的深刻程度,指导和制约着孙中山等资产阶级民主派在这场斗争中的方  相似文献   

12.
一、加入WTO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中国加入WTO以后 ,外资银行的进入 ,既有利于加速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也有利于提高金融企业的素质和水平 ,但冲击和挑战也是严峻的。(一 )在银行业务和市场份额上的争夺外资银行与中国银行市场份额上的竞争 ,归根到底是对“黄金客户”的竞争 ,即从资产、负债、中间业务等领域 ,与中国商业银行开展对黄金客户的争夺。在开放人民币业务后 ,这种竞争必将加剧 ,市场争夺更加激烈。第一 ,从存款业务上看 ,外资银行将凭借其灵活的经营机制、雄厚的资金实力、良好的国际信誉和完善的服务方…  相似文献   

13.
向燕南 《中州学刊》2006,(1):178-181
明代北塞边镇志书的编纂,在受整个明代史学特点相制约的同时,也受到明代整个时局发展的影响。明初,明廷基本掌握着北部的军事主动,所以正统之前,几乎没有边镇志书的编纂。正统以后,受军事局势变化的影响,开始有了一些北塞边镇志书的编纂。嘉靖时期,史学的活跃和北塞防线的再次紧张,形成了北塞边镇志书编纂的大发展时期。大约从万历开始,明廷军事危机开始转向辽东一隅,此时边镇志书的编纂重心,亦随之转向东北一线。明代北塞边镇志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4.
纵观有明一代二百八十年的历史,有开明君主的统治,也有宦臣阉人的窃权乱政;有名相垂名青史的政绩,也有奸臣当道的祸乱纪录。政局可谓错综复杂,头绪纷繁。究竟在怎样的条件下政治清明、忠良被用,又在怎样的条件下政治昏暗、奸佞当道呢?本文拟从明朝皇帝、儒臣、宦官三种政治势力的组合与消长,来分析明代政局的变化与得失。一、明代儒臣、宦官势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台州自古产盐,至明代已经形成黄岩、杜渎、长亭三大盐场,产盐方法以煎为主.明代台州建立多级盐务管理机构,负有管理灶户和生产资料、征解盐课、巡缉私盐的职责.明中后期,由于官盐价高质低,灶私、武装走私在台州层出不穷,官盐臃滞.嘉靖年间票盐制度的确立,导致私盐贩运更加方便.私盐使国家赋税收入减少,损害盐业官有制,极大威胁台州地方社会稳定,弱化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因此,明代台州盐业与私盐管理对后世的盐业专营制度改革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明代嘉隆以后 ,儒释道三教会通成为明末文化领域中最为突出的特点。此时西方天主教文化传入中国 ,并参与了这场文化交流。由于相属异质的东西文化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使得天主教文化的本质——天学精神在会通中国文化时 ,必须对中国文化进行选择 ,儒学伦理因其在中国文化中固有的本位特征而成为天学精神会通的首选。但传教士们却把对儒学伦理肤浅的会通当作两种文化交流的基础 ,当明末反教儒士否定了这种肤浅会通后 ,这种潜在的不利因素也就迅速地变成了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一个实在障碍。  相似文献   

17.
通州卫是一支设立于通州的亲军部队,负责皇城守卫、宫廷侍卫,以及通州城的巡警、驻防等多重工作。它既具有明代军卫的一般特点,又因其亲军卫的身份和所处重要的地理位置而体现出独特之处。通州卫所体现出的这种双重特性,反应了明代军事制度的复杂性与多面性,为明代京卫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范本。作为明代北京防务体系中的重要环节,通州卫所反映的军事实践与得失对当今国防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终明一代,领先世界十多个世纪的中国古代天文学完全陷入停滞状态。天文观测几乎毫无成就可言,历法方面则更为因循守旧。明代虽曾设立专科翻译回回历,亦不过聊备参考而已,对一直施行的大统历未能起到一丝一毫的改进作用。 大统历,为明开国之际由刘基伧促改授时历而成,基本面貌几乎完全相同。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又由元统加以修改,去掉授时历的岁实消长之法,并改以洪武甲子为元。当时便有李德芳认为改元不当,但力争无效。洪武三十一年,因未用授时历的岁实消长之法,导致日食不验,周濂、郑善夫等奏请改历,也未获准。以后虽屡有改历之议,均被搁置。按授时历的岁实消长之法,回归年每一百年减少万分之二日,至明初回归年当作365.2423日,而大统历仍以元代至元十七年(1280年)郭守敬制授时历所定岁实365。  相似文献   

19.
菜墩、菜板多以椴木、柳木、杨木制作。以椴木墩、板最佳,因其质地细密柔和,不易变形、掉渣。新买来的菜墩、菜板应放在盐卤或浓盐水中浸泡两天,让墩、板吃进盐,盐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可长期保持一定的湿度,墩、板也就不会干裂。 使用墩、板时要注意全方位使用,不可长期只用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史视野中的明代云南市镇研究,对明代云南市镇发展的基本定位、主要状况及一系列相关专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的学术成果。但明代云南市镇研究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仍需进一步深入拓展。这一阶段明代云南市镇研究的特点,一是对明代云南市镇发展的总体轮廓和发展水平有较多的探讨,但具体内容不够清晰;二是现有的专题研究,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云南市镇发展的某些特点,但空间还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