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永平 《东岳论丛》2004,25(4):199-200
美学是研究美的一门学问 ,但从审美理论而言 ,丑可以并且应该成为美学中的一个范畴。《奥德赛》与《尤里西斯》在审美风格上有重大差别 ,一个表现生活的美 ,一个袒露生活的丑。《奥德赛》与《尤里西斯》美学上的巨大落差 ,浓缩了西方美学史上不断的美与丑的矛盾运动  相似文献   

2.
先秦散文论略——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规律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往往可以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如果把中国古代早期文学与古希腊罗马文学相比较,那么,可以发现它犹若峻奇的埃及金字塔和恐怖的百慕大三角洲,笼罩着一层谜般的雾障。古希腊罗马文学源于史诗,从《伊利亚特》、《奥德赛》,悲喜诗剧,诗体小说,到薄伽丘的第一部散文体小说《十日谈》,文学经历了从神话化到人间化、从口头流传到书面创作和由简到繁的独立发展过程。古代中国文学(按:此指正统文学,唐宋以前它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主  相似文献   

3.
韩东屏 《江汉论坛》2006,(10):38-43
人能永生不死吗?从人类由古至今的种种探索看,无论是肉体层面的永生不死还是精神层面的永生不死,都未见成功。然而用克隆转忆的路径就能实现这个梦想,它的基本构思是:在一个人死后,用克隆人技术复制出一个他的肉体,再用记忆移植技术将他的原有记忆转移到这个克隆体的大脑中,就能使他死而复活。而这样的过程不断重复进行,就意味着他的永生不死。能做之事,不一定就是当做之事。经过方法论的探讨和利弊分析,这里的结论是:人的永生是值得追求的。  相似文献   

4.
邢婷婷 《理论界》2013,(8):60-63
本文从国家-社会关系的理论视角,对历史学著作《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进行了解读和分析。在对已有的解读视角——政治社会学、法律社会学、历史人类学——回顾和梳理的基础上,笔者将国家-社会关系引入到分析中,从立体的层面展现出了清乾隆年间的强国家形态,分述了社会结构的四个层面在叫魂事件中的不同行动,通过对这四个层面功能的分析和互动的透视,来审视国家权力的压倒性力量,以及社会的反作用力。  相似文献   

5.
贺方婴 《江汉论坛》2014,(3):110-114
柏拉图的《会饮》中最精彩的部分,当属经苏格拉底转述的女先知第俄提玛的教诲。苏格拉底宣称第俄提玛是自己的老师,然而,这位神秘的女先知更像是个虚构的人物,因此研究者们历来主要关注第俄提玛的教诲本身,而非这个人物形象本身所具有的思想含义。从考察《会饮》在苏格拉底回忆女先知第俄提玛的讲辞之前,化用史诗《奥德赛》中奥德修斯恐惧"蛇发女妖"的意象入手,可以论证《会饮》中第俄提玛的形象典出在《奥德赛》中给予奥德修斯教诲的女神基尔克,通过辨析女先知第俄提玛的形象喻义,借以考察《普罗塔戈拉》与《会饮》的内在联系,把握作者柏拉图的用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国家-社会关系的理论视角,对历史学著作《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进行了解读和分析.在对已有的解读视角——政治社会学、法律社会学、历史人类学——回顾和梳理的基础上,笔者将国家-社会关系引入到分析中,从立体的层面展现出了清乾隆年间的强国家形态,分述了社会结构的四个层面在叫魂事件中的不同行动,通过对这四个层面功能的分析和互动的透视,来审视国家权力的压倒性力量,以及社会的反作用力.  相似文献   

7.
<正>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自青年时代起就酷爱文学,读过大量的文学作品,尤其喜爱诗歌,经常高声朗诵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能够背诵古希腊悲剧作家兼诗人埃斯库罗斯、意大利诗人但丁、英国戏剧家兼诗人莎士比亚、德国诗人歌德等文学大师的许多不朽诗篇。我们从马克思的伟大著作中,常常会读到他引用的若干外国诗人和德国诗人的名句,从《共产党宣言》等科学社会主义著作的某些章节中,也不难感受到瑰丽的抒情诗般的气息。  相似文献   

8.
我国最早的诗集《诗经》中提到谷类有二十四种,蔬菜三十八种,药物十六种,草三十七种,花果十五种,木类四十三种(根据顾栋高的《毛诗类释》中的材料统计)。另外,三国时的陆机也写过《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共计有一百四十二题。关于《楚辞》,也有古人写过两卷《草木虫鱼疏》。在国外,希腊诗人荷马的两大史诗《伊利亚特》与《奥德赛》中也提到草木花卉。在《奥德赛》第四卷的六百零三行中也这样写道:“……你留下欣赏吧,因为你管辖着广大的原野,有大量的苜蓿和菅草、小麦、黑麦和宽  相似文献   

9.
《奥德赛》回乡主题的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马克思誉为“人类正常儿童”的古希腊生活,一直以“神人合一”的特点与中国“天人合一”思想形成对照,但从现代思想文化视野看,古希腊世界还具有“物人合一”的特点,正像海德格尔所说:古希腊人把世界视为由“天地神人”构成的“维一的四位整体”。这个特点在《奥德赛》的回乡主题及荷马对这个主题的独特描述中得到了鲜明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荷马史诗》中留下了许多让人印象深刻的英雄形象:阿喀琉斯、阿伽门农、奥德赛、赫克托耳等等。他们英勇善战、足智多谋;他们追求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摈弃平庸的生活,渴望战斗和冒险,同时又难以摆脱命运的魔咒;他们追求个人的荣誉,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荣誉比生命还要宝贵。  相似文献   

11.
李惠 《中文信息》2013,(9):205-205
德国诗人诺瓦利兹曾说过,哲学就是带着淡淡的乡愁寻找家园。其实,无论是“荷马史诗”之《奥德赛》中奥德修斯十年的辛酸返乡记,还是唐诗宋词中令人魂牵梦萦的思乡情,“乡愁”一直是人类文学亘古不变的母题。人类一直都在寻找归乡的旅途中,余光中更是孜孜不倦地前行在归乡的路上。对于“乡愁诗人”的称号,余光中早已厌倦,他早就呼吁大家对”乡愁”进行解构,由这一角度出发主要从三个角度进行剖析,力图阐释余光中诗歌的“乡愁”意蕴。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的波动和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介绍了经济全球化的波动性的有关观点 ,继而分析了影响全球化进程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诸因素 ,着重指出全球化新一轮发展正在开始 ,区域一体化将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3.
杨署东 《甘肃社会科学》2007,(1):210-213,226
从转承责任基本理论出发来审视我国转承责任法律制度,大多数转承责任法律制度不是由法律法规确立的,有些还是从程序角度来设置的;现有的转承责任法律制度大多不是普遍适用的一般性转承责任法律制度,且各具体转承责任法律制度规定不协调,对责任人承担转承责任后是否享有对行为人的追偿权及其行使条件的规定也不统一.因此,在制定《民法典》时,建立和完善一涵盖我国国家机关转承责任、法人转承责任、雇佣人转承责任、无偿帮工转承责任等多种具有支配关系的使用人转承责任法律制度以统一我国转承责任立法,节省立法资源,提升其法律效力地位,也解决了目前具体形态转承责任间相互冲突交叉和同类型转承责任不同具体形态规定不一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六书”之一转注 ,因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定义过于简约 ,举例又没分析而产生歧义 ,致使后世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本文综合前贤诸家论点 ,从纵横两方面探讨分析了转注的含义 ,力图给转注作出一个允当的解释 ,从而有助于汉字分析。  相似文献   

15.
大小乘佛教对于"心"的论述极为丰富和复杂,遵循着即破即立的逻辑,即从缘起上安立"心"的功能性本体,又从体性上破斥"心"的实体性本体,是为世俗谛与胜义谛的双重维度之整体。大乘佛教的唯识学不仅有着系统的安立"心"的功能性体与破斥实体性本体的理论,而且有着系统的"转依"理论。而这一切,落实到佛教道德的本体问题,则构成道德本体的层次性、复杂性,解决的实质是道德主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文化形态体现民族的心理意识,反映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按照马克思主义原理,文化作为上层建筑是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但是,一种文化形态一经形成,其反作用力是不可低估的,大到经济结构、国家形态、社会机制,小到人们的言谈举止、风俗习惯等表达方式,无不受其固有文化模式的制约或影响。因此,凡希图改变中国落后状态的先驱者们,几乎无不首先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然而文化形态在其形成、发展以至成为较稳固的内在机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黄蕾 《北方论丛》2010,(3):93-95
《荷马史诗》刻画了无数感人至深的英雄形象,如阿基琉斯、赫克托耳、奥德赛等等。这些英雄威武高大,具有英勇善战、奋不顾身的英雄本色;他们向往卓越,表现出向命运挑战的英雄气概,在向命运抗争的过程中,个体生命的价值得到张扬,显示出浓重的悲剧意识;他们追求荣誉,为了这一目标矢志不渝。这些精神特质,至今仍散发出永久的魅力,具有持久不衰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引言 人类最初研制武器的情景必定很似于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的影片《2001年:空间奥德赛》(1969年)所描述的那样。读者不妨回想一下早期类人动物——不可避免是雄性——的形象,他把一块被风吹干的兽骨抛到空中,当兽骨落下时,他伸手接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由形容词转类而来的名词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依据词尾的不同将这类名词分为九大类,对其词义的确定提出了两种方式并从逻辑学、语言学、心理学及信息理论等角度探讨了转类名词的成因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7,(8):22-29
从立法者与共同体关系的角度,梳理荷马史诗《奥德赛》讲述的英雄奥德修斯返乡故事的脉络,进而全新解读奥德修斯及其同伴遭遇塞壬女妖们歌声迷惑的故事,可以将奥德修斯及其同伴们的"黑色的航船"看作一个政治共同体,进而将"掌舵者"奥德修斯向同伴讲述女神基尔克如何指点他们应对塞壬们的迷惑,视为奥德修斯在以神的名义为共同体立法。奥德修斯的立法使共同体成员各安其位,既体现了作为共同体哲人—立法者的奥德修斯本人的正义,也体现了整个政治共同体的正义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