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种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马克思主张劳动是劳动者对劳动产品拥有财产权的依据,即劳动财产权;同时,马克思也以这个观点来批判资本主义.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还进一步认为马克思主张的劳动财产权是自然主义性质的,因而马克思应用了本身不赋有道德的事实来作为批判资本主义的道德依据.事实上,提出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道德依据不是劳动财产权,而是劳动自由.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以"作为人的规定性的劳动"为基础,构建了完整的劳动正义思想体系,这一体系主要包括对资产阶级正义观进行批判,对背离劳动正义的资本主义制度及其雇佣劳动制度进行揭露,对未来社会劳动正义加以描述,其中每一部分都蕴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权利观与制度公正观.马克思主义的劳动正义思想主旨在于批判资产阶级公正观的非正义性和权利平等的虚伪性,揭露劳动非正义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架构公正的社会制度以赋予劳动者权利,其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表达了全世界普通劳动者的心声.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的论著中,有两个最著名的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自由自觉的活动"、"和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自由自觉的活动"就是合目的性合规律性的活动,即劳动或实践,这是马克思从价值层面对人的本质所作的考察,是人的最高本质."社会关系的总和"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的具体的现实的展开形式,它是人的历史或现实本质.在人的本质问题上,劳动是内涵,社会关系是外延.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劳动是马克思哲学的一个重要主题。作为通向自由的途径,马克思的劳动概念摆脱了"被强迫的谋生活动"的标签,而发展为一种新的实践原则,即"自由劳动",这是一条由劳动开启的"解放之路"。因此,只有站在"自由劳动"的基点上,我们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亦即"资本批判"的理论旨趣和"劳动解放"的革命要求,以及马克思对西方传统哲学"意识内在性"的根本超越。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对于毛泽东资产阶级权利理论多有讨论,但视野主要局限于对毛泽东资产阶级权利理论内容本身的探究,而鲜有对毛泽东形成这一理论的多方面思想渊源的探讨。笔者认为,毛泽东资产阶级权利理论虽然主要来源于马克思的资产阶级权利理论,但毛泽东又依据其平等观、共产主义思想和"反修防修"思想,以及对我国社会主义现实的判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资产阶级权利理论。因此,探讨毛泽东资产阶级权利理论的思想渊源,对于全面认识毛泽东资产阶级权利学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劳动"是马克思哲学的基础性概念。马克思在三重维度上阐释了劳动概念:在哲学存在论的本质性维度上,他关注的是一般劳动,将其定性为人的生存根据和内在规定,揭示了一般劳动之于人的存在论基础地位;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现实性维度上,他聚焦于雇佣劳动,批判了雇佣劳动及其内在的资本逻辑对人的宰制和异化,表达了对人的生存困境的深切关怀;在共产主义的超越性维度上,他着眼于自由劳动,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劳动观的价值追求,即劳动解放基础上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劳动概念的三重维度,充分彰显了马克思哲学的解放旨趣和对人的生存论关怀。  相似文献   

7.
劳动是人格主体的自由、自主和自觉的创造性活动.马克思通过劳动道德价值论实现了价值哲学与经济哲学的统一,实现了唯物史观与价值观、社会历史与人的价值、现实之人与主体之人的统一.马克思从"谋生性劳动"中发现人的异化、剥削、不平等和奴役等价值形态,从"自主性劳动"中发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等价值形态.马克思的劳动道德价值论,是生命主义与人格主义的统一.其蕴涵的价值旨趣是社会公平与正义.人类的一切解放最终是历史的解放,而历史的解放又是通过人的劳动来实现,劳动解放成为衡量人类文明的一种客观价值尺度.  相似文献   

8.
面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的人类自由危机,马克思和阿伦特都主张以实践作为其走出困境的方案。但是,他们在劳动、自由以及实现自由的具体实践方式方面存在认知差异。阿伦特指出,马克思对劳动的推崇,是对前柏拉图政治经验以及柏拉图开创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反叛。深受古希腊政治影响的阿伦特,对马克思的劳动—自由观作出了误读。她认为,政治行动是实现人类自由的唯一方式,马克思对劳动的肯定是对政治以及人的自由否定。事实上,阿伦特既没有认识到马克思的劳动概念与自由之间存在的紧密关联,也没有察觉到资本主义制度下政治行动实现自由的非现实性。  相似文献   

9.
劳动权利、义务异化是异化劳动不道德性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马克思审视资本主义社会矿难问题的两大伦理维度。在马克思看来,矿工劳动权利,尤其是健康、安全权严重缺失是矿难的实质所在;资本家草菅人命是造成矿难的根本成因;资产阶级政府不作为或消极作为是造成矿难的重要原因。马克思劳动权利、义务观启示我们,防治矿难,克服异化劳动是根本要求;健全完善机器设备,积极发展大型煤业集团,加强“安全民主”建设,扫除不道德煤矿资本的权力靠山是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造成了资本主义社会分工结合方式发生改变:一是物与物即资本与劳动之间关系的改变,二是物与人即生产资料与劳动者之间关系的改变,三是人与人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作为生产过程的体和脑而彻底分离。  相似文献   

11.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的经济学著作,但其实质上隐含着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立场。在《手稿》中,马克思坚持政治经济批判的方法,以劳动与生产作为财富的基石,阐释资本主义在资本逻辑统治下社会财富生产的悖论和分配不公正现象,揭示资本权力下对抗性的加剧和劳动阶级非幸福的苦难境遇。通过对资本主义将“劳动时间”作为“财富的尺度”的批判,指出未来社会财富的宏大基石从劳动生产转到人自身的生产,从而促进人的潜能的发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劳动时间将成为自由时间,人们真正在闲暇时间中享受幸福,实现真正的社会的个人的发展。马克思的财富观与幸福观对改变当今社会人的生活状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哈贝马斯认为,马克思混淆了劳动和相互作用,表现出把人与人的相互作用归结为技术性劳动的倾向,由此决定了马克思用类似于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使主体的自我认识的综合被客观的劳动综合所代替。哈贝马斯提出区分劳动和相互作用的“新的范畴框架”,他把晚期资本主义矛盾的特点概括为科学技术扩张,劳动排斥相互作用。他把劳动和相互作用的关系理解为技术性劳动和道德交往实践的关系,这就把生产关系从研究框架中排除了出去,取消了根本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历史任务。他把马克思社会理论的适用范围局限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曲解了马克思的观点,但也提出了一些有启发性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讨论马克思关于分配问题的有关论述对现今中国的发展道路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交换关系的批判和对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按劳分配方式的阐述,马克思指出在生产决定分配的基本关系下,解决分配问题的途径在于打破生产资料的个人所有制度。与自由主义相比,马克思是在生产过程中将分配问题与生产关系的讨论放在一起,从而得出了对分配公正的历史性理解以及从生产资料的占有方面来解决分配问题的不同思路,这些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分配改革道路具有始终坚持的启示性。  相似文献   

14.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分配制度的改革。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具体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社会主义按要素分配的内涵与资本主义按要素分配的内涵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与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有着密切关系 ,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形式的补充  相似文献   

15.
重读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关于财富的源泉及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论述 ,试图阐释马克思按劳分配的理论基础即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产权形式 ,进而论证按劳分配在我国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认为"人的价值"之类的命题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思想反映.因而,它决非是关于人的本性、尊严和幸福的永恒观念,而仅仅是资产阶级的特殊要求、愿望和幻想的反映.它同共产主义的世界观是根本对立的.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新的命题"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将取代陈腐的命题"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抓住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细胞"商品",并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这种二重性出发,论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过程,商品在人类社会是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商品暗含的实际内容不仅是一个物质产品,人们所进行的技术、精神、情感等的交流已经物化于商品交换和流通之中,或者隐藏于商品之中了。从而,可以通过对人类社会商品的考察透视整个人类文化及其产生。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认为"人的价值"之类的命题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思想反映.因而,它决非是关于人的本性、尊严和幸福的永恒观念,而仅仅是资产阶级的特殊要求、愿望和幻想的反映.它同共产主义的世界观是根本对立的.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新的命题"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将取代陈腐的命题"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两种生产”理论认为: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同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决定了人口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人类自身的生产又对物质资料生产具有反作用。这一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人口理论的基石。建国初期,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过分强调人作为生产者创造力的无限性,而对人作为消费者的一面估计不够。对马克思、恩格斯“两种生产”人口理论的误读,使新中国政府对当时人口问题的认识和政策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失误。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认为:"人的价值"之类的命题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思想反映。因而,它决非是关于人的本性、尊严和幸福的永恒观念,而仅仅是资产阶级的特殊要求、愿望和幻想的反映。它同共产主义的世界观是根本对立的。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新的命题"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将取代陈腐的命题"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