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古代皇陵选址的风水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墓葬,起源于灵魂观念的产生。灵魂观念的产生,大约在原始社会中期就已经开始了。古人认为,人是肉体与灵魂的统一体,人死了以后,虽然肉体死了,但灵魂还会存在着,由此而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人死后,灵魂何去何从是一个抽象的问题,但对死者的埋葬问题,却是一个具体而实际的问题。遗体如何处理,怎样人葬,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和因民族信仰不同而异的。在古  相似文献   

2.
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后人的灵魂还存在着,只要尸体尚存,死并不能割断灵魂与肉体的联系,尸体腐烂一部分,灵魂才消失一部分,尸体全部腐烂了,灵魂才全部消失.在这种信念的支配下,每一个古埃及人都渴望能将自己死后的尸体永远保存下去,尤其是那些国王与王公贵族们更希望自己永存不朽.于是,他们大兴土木,为自己建造坟墓.随着那经过防腐处理的尸体被送进墓中,他们生前的雕像、各种衣服、饰品、食物以及他们所拥有的一切心爱之物都被当作随葬品搬进墓中,以便他们醒来时享用.据考古学家们估计,在埃及4700多年的漫长历史中,保存下来的干尸可能达7310多万具,而保存下来的其他文物就更不知其数了.  相似文献   

3.
灵魂的重量     
刘洋 《老年世界》2008,(9):41-41
王老头很早就相信灵魂的说法。前不久,他又听说外国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用精确的秤称了一个人生前死后的重量,发现在生前死后的那一瞬间,体重普遍轻了十多克,这十多克就是灵魂的重量。一个人死后,灵魂离开了肉体,体重自然就减轻了。  相似文献   

4.
女孩问,你说一个人死了她的灵魂会去哪里?男孩笑着摇了摇头,不知道。女孩声音悠远,去最想去的地方,见最想见的人。突然地,黎戈再次看到星光下艾唯洁白的脸庞,她说,你说一个人死了她的灵魂会去哪他的泪,终于落下。女孩问,你说一个人死了她的灵魂会去哪里?男孩笑着摇了摇头,不知道。女孩声音悠远,去最想去的地方,见最想见的人。突然地,黎戈再次看到星光下艾唯洁白的脸庞,她说,你说一个人死了她的灵魂会去哪他的泪,终于落下。  相似文献   

5.
李真被宣判处以极刑。 肉体将消亡,灵魂得拯救。 2002年8月30日宣判死刑的消息,全国电视新闻联播。 从他的脸上看不到恐惧。 在最后时刻,灵魂主宰了肉体。 高傲的李真没有服过谁,但他服了我们的一位检察官。这位检察官叫陈晓  相似文献   

6.
伊斯兰教末世论产生的肥沃土壤是古代西亚北非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灿烂文化.伊斯兰教的来世观念和末日审判说起源于古埃及独特的末世文化.犹太教和基督教传承的"天堂、地狱"说及其"复活"思想对伊斯兰教也有借鉴作用.伊斯兰哲学中的"伦理道德论"是伊斯兰教末世论的重要依据.随着伊斯兰教的广泛传播,古希腊哲学思想中的"灵魂论"进一步丰富了伊斯兰教末世论的理论基础和内涵.因此,探讨伊斯兰教末世论的思想沿革,对于深入研究伊斯兰教教义学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虹》是劳伦斯颇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本文通过对布兰文家族三代人的爱情发展的描写,展现出三代人各自的爱情,并塑造了虹这一意象在三代人爱情中的体现和象征意义,展现出劳伦斯对和谐爱情的不断探索与追求,表达了劳伦斯倡导人应保持独立和平等,追求灵魂和肉体相统一的完美爱情观念,以及构建一座完美绚丽的彩虹之桥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8.
爱情不风流     
正爱情不风流,因为它是灵魂的事。真正的爱情是灵魂与灵魂的相遇,肉体的亲昵仅是它的结果。不管持续时间是长是短,这样的相遇极其庄严,双方的灵魂必深受震撼。相反,在风流韵  相似文献   

9.
人有生老病死,这是一个客观的自然规律,但在对待人生老病死的各个阶段,我们往往重视了生,而忽视了死。2006年夏天,笔者远在内蒙古老家的父亲心肌梗塞再次发作,为了减轻父亲的身体痛苦,也为了提高他今后的生活质量,我们兄妹几个专程把父亲接到北京做心脏搭桥手术。哪曾想事与愿违,手术后父亲的身体状况一天天恶化,从身体偏瘫,到不能进食,不能说话,到彻底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经历近二十天的痛苦折磨后,父亲最终离开了我们。之前父亲不止一次提到应该在家里进行保守治疗,不应该顺从我们的意愿来北京看病,更不应该死在北京,花好多的钱不说,还要遭受如此痛苦的折磨,自己完全可以在老家安静的离开人世。父亲去世后,按照蒙古族的习俗,我们兄妹几个特意到雍和宫请喇嘛作仪式替父亲超度,指点父亲灵魂转生,让灵魂回归故土。因为我们蒙古人始终相信人是有灵魂的,可以轮回转世。父亲去世前后所经历的痛苦和折磨引发了我对死亡和临终关怀这一过去从未涉及过的领域的思考。每个时代、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死亡哲学和临终关怀方式。崇尚天人合一的蒙古族形成发展于我国北方蒙古草原,游牧文化的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对蒙古族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古老的蒙古族来说,单一个体总是有生有死,生死是一种正常的轮回,死亡是渺小的个体无力抵抗的自然规律,生命最终要回归大自然的怀抱,而灵魂却是生生不息的。  相似文献   

10.
王雁飞 《公关世界》2010,(12):26-31
曾几何时,繁忙紧张的工作,让身体变得只盛下一具僵硬的躯壳;快速的城市生活节奏,让人来不及停下脚来看一眼路边的风景;疯狂膨胀的物质欲望让肉体沉重,灵魂轻飘。哪里才是可以让身体放松、心灵安宁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话说永垂不朽胡国柱死了人,人们写挽联总爱用“永垂不朽”的字眼颂扬死者。实际上,真正永垂不朽的,古今中外是很少有的。就肉体而言,埃及的木乃伊,我国出土的西汉女厂,近代用科学保护的列宁、孙中山、胡志明、毛泽东等杰出人物的遗体,数得着的就那么一些,其他的亿...  相似文献   

12.
声音     
正一线城市容不下肉体,三四线城市容不下灵魂。——面对一些城市的"抢人大战",要先想清楚这些城市的高价值区在哪儿,才能找到自己正确的位置当代社交食品第一名,因食用时需要动用双手,避免了吃饭时共坐一桌却一起低头刷手机的时刻。——小龙虾的社交功能我不穷,说我穷的人才是真穷。说我只有几样东西也没错,但俭朴却使我觉得非常富足。——据《今日俄罗斯》消息,被称为"世界最穷总统"的乌拉圭前总统何塞·穆希卡近日拒绝了政府退休金。担任总统期间,他仍与妻子  相似文献   

13.
杨绛 《金色年华》2010,(4):45-45
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按基督教的说法,人生一世是考验。人死了,好人的灵魂升天。不好不坏叉好又坏的人,灵魂受到了该当的惩罚,或得到充分的净化之后,例如经过炼狱里的烧炼,也能升天。大凶大恶、十恶不赦的下地狱,永远在地狱里烧。我认为这种考验不公平。人生在世,遭遇不同,天赋不同。  相似文献   

14.
正婚家微信,关注让你更幸福!欢迎大家多多与我们互动,我们愿意做您心中的树洞,帮您分担解忧。小婚家说:在男男女女的感情世界里,比"一见钟情"还恐怖的字眼,恐怕就是要找个"灵魂伴侣"了。可是,这世上真的有"灵魂伴侣"吗?小婚家认为那些对"灵魂伴侣"深信且执著的人,实际上是对身边伴侣不满意以及对现有关系的逃避,根本就不存在一个真正的灵魂伴侣。没有学会好好爱自己的人,没有看清楚自己灵魂的人,不可能被伴侣圆满。所以,真正的灵魂伴侣正是我们自己,上天入地,与自己的心同在,灵魂在何处都可以安然。各位亲,你认同小婚家的观点吗?你有过"灵魂伴侣"吗?你觉得在婚姻生活以外是否应该寻觅"灵魂伴侣"?  相似文献   

15.
不管是精神出轨还是肉体出轨,都不是好事情。如果非要给"二出"亮分,从男性的角度看,我必须旗帜鲜明地说,比较好的还是肉体出轨,因为肉体出轨回来还可以打屁股惩罚;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理念的人"和费尔巴哈"抽象的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确立了"现实的人"这一理论。"现实的人"是自然的、肉体的人、处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是能动地表现生活的人,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人。"现实的人"的思想的建立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对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相爱一生便怕老婆一世!此等怕老婆才是一流的怕老婆,也是怕老婆之极品。情之愈深,爱之愈浓,怕之愈切!所谓的怕老婆实则爱老婆也!中国人怕老婆是出了名的,从上古时代起就产生了怕老婆基因,但怕老婆又与中国人的正统思想"三纲五常"相违背。所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君让臣死臣必死,父叫子亡子得亡。虽未说夫让妻死妻不得不死,但若是让妻说了  相似文献   

18.
正1在台湾,傅达仁是家喻户晓的体育主持人。做过篮球运动员、教练,得过金钟奖,还参加了1991年央视春晚。他一生结婚两次,60岁谈了一场忘年恋,生下独子傅俊豪。这样的一生,是活得精彩,死得轰烈。高晓松问开"死亡体验馆"的丁锐,见了那么多体验死亡的人,哪一种人最怕死。丁锐说:"没有充分活过的人,最怕死。"傅达仁一生传奇,他不怕死,他选择了死。临死前,他脱下病号服,穿着参加儿子婚礼时的衣服,向世界道别。  相似文献   

19.
灵魂信仰在遥远的古代就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但世人对灵魂的见解却从来没有统一过,更没有出现一个以"灵魂信仰"为教义之核心的经典之作,但这并不影响人们继续对"灵魂"的探讨,更没有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相反,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各自不同的灵魂观却极大程度地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精神生活,也使"灵魂"——这世界上神秘的一员,成为了在卷帙浩繁的文学著作里的常驻之客。由此,我们便不由得要谈一谈灵魂观以及由其而导向的灵魂的精神文化等功能。  相似文献   

20.
杨绛 《老年世界》2009,(5):27-27
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按基督教的说法,人生一世是考验。人死了,好人的灵魂升天。不好不坏又好又坏的人,灵魂受到了该当的惩罚,或得到充分的净化之后,例如经过炼狱里的烧炼,也能升天。大凶大恶、十恶不赦的下地狱,永远在地狱里烧。我认为这种考验不公平。人生在世,遭遇不同,天赋不同。有人生在富裕的家里,又天生性情和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