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翟璐  金明玉 《理论界》2012,(10):42-43,121
本文构建了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以辽宁省为例,运用多指标线性加权函数法对2000—2010年辽宁省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作出了相应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明显不足。本文在阐释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AHP法和多目标线性加权求和综合评估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南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水平作了综合评估与分析,力图为弥补国内相关研究的缺陷作些努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借鉴国内外关于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研究理论与方法,构建了包含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中国西部经济欠发达的特大型中心城市——成都市为例,综合评价了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实证结果表明,成都市综合可持续发展指数为72.74%,呈中可持续发展状态,发展经济是最为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建立的流域综合规划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影响的保障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综合评价法,测算和分析辽河流域综合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度。  相似文献   

5.
依据可持续发展内涵,笔者设计了一个由三个子体系构成的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实际资料对江苏省近几年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为了克服GDP指标反映可持续思想的不足,笔者对其做了调整即将GDP扣除环保支出后的余额作为评价指标。为了较深入研究收入差距与区域经济的联系,文章用塞尔指标进行了收入公平的评价。在综合评价时,用“黄金分割”法进行了指标权数分配。  相似文献   

6.
各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强弱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据。本文提出了评价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和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 ,并对江苏工业制造业各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了评价比较  相似文献   

7.
为确保土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口、经济增长与生态安全的良性循环.建立土地生态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系数法、综合评分法得出2010年和林格尔县各生态指标权重值、各乡镇土地生态环境安全值,对和林格尔县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和林格尔县部分乡镇土地安全处于敏感状态,需采取相关对策进行土地生态环境安全维护,确保土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内蒙古生态环境质量为研究对象,运用加权合成法得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并进行评价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方法建立预测模型,得出预测值。研究表明:从1990-201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的趋势是不断变好,但在不同的阶段其变化情况略有不同,在整个时段内生态环境质量处于一般等级。通过预测得出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不断上升,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到2030年环境质量将达到良好等级。  相似文献   

9.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点逐渐深入人心,以及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和方法研究与实践不断深化,将可持续发展理论应用到综合经济实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中,无疑是经济理论及经济发展实践的一大趋势。构建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综合经济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必须注重经济发展的系统性、协调性、匹配性、影响力。此外,在可持续发展视阈下的综合经济实力的具体评价中还应坚持经济指标与非经济指标的平衡、显性实力与隐性实力的平衡、现实实力与潜在实力的平衡、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平衡、自身实力与外部影响力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运用AHP法对企业税务筹划风险进行辨识后,建立企业税务筹划风险树模型并确立风险集,再将Delphi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集成用于企业税务筹划风险评价研究,可以通过将风险值量化后对风险进行评价以决定取舍企业的税务筹划方案.为使企业税务筹划风险评价结果更具信度,在实证分析中采取带确信度的Delphi法确定风险权重,并运用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1.
为了把握福建省九个地级市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动态性及变化趋势,建立福建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动态评价方法,对2004-2011年福建省九个地级市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动态评价,根据综合评价值进行聚类分析,根据评价排序值进行稳定性分析,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河北沿海强省建设中的人才支撑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景军 《河北学刊》2008,28(3):215-218
本文运用指标评价法,借助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通过与沿海省份对比,对河北省人才整体实力与竞争力作了分析与评价,并运用要素评价法对人才数量、人才质量、人才结构、人才活力、人才效能、人才发展潜力和可持续发展力、人才外部利用力等决定人才总体实力和竞争力的几个重要方面作了系统分析与评价。同时针对河北省人才综合实力在沿海省份中属于较弱省份的现实状况,建议以建设人才强省为目标,进一步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全面构筑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人才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环境管理综合决策机制运行障碍与立法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管理综合决策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思想基础之上的一种全新的大环境管理机制.我国目前综合决策的主要障碍体现在内部协调机制不畅、外部适应性不足以及评价反馈渠道不通等方面.应当以决策主体及其权力定位为核心解决环境管理综合决策的内部协调性;以激励为导向增强环境管理综合决策的外部适应性问题;以改革现有的经济核算体系为突破口建立环境管理综合决策的评价反馈机制;以完善公众参与制度为重点保证决策的公正和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4.
刘新春  杨春旭  孙虹 《学术论坛》2012,35(5):169-173
文章以医学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评价为切入点,对60名专家进行问卷咨询,综合专家意见进行医学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筛选。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医学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综合评价模型,通过模型得出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结果。研究发现,医学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方法大大提高了对医学人才评价的全面性、综合性和客观性,能够较好的反映医学人才的真实水平,对现代医学人才的管理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要对西部油气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进行综合评价,有针对性地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就必须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由于城市可持续发展既是城市发展的目标同时也是城市发展的动态过程,是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经济、资源产业、环境、人口、科技等方面相互作用下实现发展的动态反映,因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要体现这一动态过程中的城市发展变化特征、发展目标和为达到这些目标而采取的措施,有效描述城市的发展现状、发展阶段、发展趋势,综合评价城市的发展是否具有可持续的特点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程度、状况。  相似文献   

16.
在结合文献梳理和高校实情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经验性初步筛选和优化筛选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定量筛选指标,以构建高校学生维权机制实施实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AHP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实证分析验证了实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及有效性,并对5所代表性高校的学生维权机制实施实效进行客观的评价和比较,从而为不同层次高校提升学生维权机制实施实效提供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7.
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前提和基础,从根本上决定着可持续发展及其实现程度,集中体现着区域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后劲.在界定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内涵的基础上,从基础支撑能力、发展能力、协调能力和持续能力四个方面构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及加权求和法对鄂尔多斯市2007 ~ 2011年间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得出鄂尔多斯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在资源总量、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度以及经济的持续度等方面出现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8.
刘金凌  刘洋 《理论界》2006,(3):75-76
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以城市地域为切入点,通过定量分析方法,对东北地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探讨。本文首先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评价原则进行了论述,并据此建立评价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及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依据统计数据对东北地区38个地级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定量解析。  相似文献   

19.
江苏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及协调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内涵,从生存支持能力、经济支持能力、环境支持能力、社会支持能力、智力支持能力五个方面构建了江苏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体系.提出了江苏不同区域可持续发展协调性评价的方法.研究表明,江苏省三大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总体上来说是从南向北逐渐减弱的,从纵向变化来看,江苏不同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呈逐渐上升趋势,近两年的速度要比前两年明显加快,从不同区域可持续发展协调性来看,区域之间可持续发展协调能力呈现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20.
叶青  彭辉 《社会科学》2013,(3):98-105
一个全面、完善、公正、科学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体系建设的关键和基础是成果的评价方法。传统的评价方法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前者表现为"以评定级",后者表现为"以刊定级"或"以录定级"。但这些方法都有其内在的缺陷和不足,晚近评价方法主要体现为三大新趋势:优化定性评价,通过"程序正义"来实现"实体正义";运用综合评价法来构建定性和定量方法的开放互动;将代表性学术论著制度作为定性评价的一种有益性补充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