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教育方针"是我国教育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作为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其制定主体是国家或政党.教育方针具有指令性、宏观性、历史性和理想化等基本属性.在过去的时代,教育方针所承载的历史使命及其产生的深刻影响,已经形成颇具中国特色的"教育方针现象",值得我们加以回顾和思考."十六大"将"教育为人民服务"写入新教育方针,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以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来建构和发展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毛泽东倡导为人民服务,并把它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人民至上是毛泽东的人生价值观;做人民公仆,是毛泽东的人生准则.邓小平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原则,把人民利益引入社会主义范畴,是为人民服务道德观的最高体现;把为人民服务规定为共产党员的最高准绳,提倡大力弘扬奉献精神,力求达到大公无私的道德境界.江泽民指出,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立党之本,执政之本;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是讲政治、讲正气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人民服务"与"以人为本"有其各自特定历史内涵,二者在历史进程的交集中由"差异"逐渐走向"趋同"."为人民服务"与"以人为本"的共性时代特征主要表现在对"人本"、"人的全面发展"、"民生"、"民权"的凸显和对群众"住房"、医疗及教育的逐步人性化与福利化诸问题关注上.  相似文献   

4.
《为人民服务》是载入中国共产党史册的光辉篇章,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重要文献,其核心思想"为人民服务"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始终忠实地代表和发展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注重人文关怀,更好地保持党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始终重视促进人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实现。显然,人的所有价值创造实践皆围绕人的主体需要而展开,这决定了人本价值在所有价值中的核心地位,因此梳理《为人民服务》人本价值的这四重意蕴,对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中呈现出形形色色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引发了思想领域的新矛盾,激化了人们价值观念中的"义""、利"冲突。要缓解社会价值观念中的"义""利"冲突,必须进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针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思想出现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元性、多层次性等特点,要落实"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必须从层次原则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6.
文章指出社会主义既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先进的社会制度 ,也是一种崇高的伦理道德价值体系。它始终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最高价值目标。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是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是使其发展真正能够成为推动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规定和保证。“以德治国”正是从这种客观要求和价值规定中必然引申出来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在近现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深刻写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征程.回溯百年,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始终遵循马克思主义思想主线,密切联系社会现实问题,政治性与人民性辩证统一,历经启蒙兴建、曲折探索、改革调整、全面推进四个时期,指引中国教育实现了从孱弱到卓越的百年变迁.基于教育政策分析方法论视角,"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三大问题一以贯之,其回答集成中国共产党教育方针的四个经验向度,即始终以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以及遵循"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教育能动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在党的教育方针基础上,从历史的高度、国家发展的高度、人类社会的高度,根据教育的内部规律和外部规律提出了人的新全面发展学说,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的全面发展是由教育的内部规律决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则是由外部规律决定的.这一学说既在科学上和政治上明确了教育的性质与培养方向,又在教育与国家经济、科技发展和促进社会公平公正方面提出了新的希望和要求.  相似文献   

9.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一件大事。本文从我党教育方针的历史演变中证明,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既是我国进入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反思总结我国近几十年高等教育经验教训,真正具体贯彻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党的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既要立足时代、锐意求变,又要保持定力、坚守底线.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三个不能变"的原则,体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对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教育改革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把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作为方向引领,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美术教育是社会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其他教育门类无法取代的。它以完善人格和提高人的全面素质为目的。强调人的个性发展,注重创造力的培育是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应从人的根本特性出发,将内在的引导和外在的教育结合起来,通过教育方法的艺术性、多样性来促成创造性思维的生发。以实现创造力的培育。  相似文献   

12.
实现教育公平是人们的理想追求与美好愿望。要实现教育公平,其前提和基础就是要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针对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从教育观念、资源配置、政策导向等方面着力解决,才能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从而为教育公平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利益是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范畴,实现公共利益是教育政策制定最重要的目标。教育政策的利益分析包括利益主体分析、利益需求分析、利益实现方式分析以及利益结果分析四个方面。从利益分析的角度来看,择校问题实际上是由于优质教育资源供需矛盾而导致的,其中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是根本原因。择校代表了一种个人的基本权利,体现的是个人利益。通过改革不合理的教育供给方式、增加教育服务供给,是治理择校问题、平衡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教育发展、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与教育秩序的矛盾,是人们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所必然遇到的一个基本问题。这在教育的现代转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虽然解答这一问题的根本思路是加强教育制度建设,但由于文化有其特殊的公共性,因而也是解答现代社会教育发展、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与教育秩序问题的一条重要理路。在现代教育制度的架构下,通过帮助人们获得公共价值观、起码共识和基本共同感,文化构成现代社会教育发展、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国外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平公正的教育理念、充分保障的财政支持、扶弱济贫的教育政策、均衡发展的教育体制以及全面实用的教学内容使许多国家的教育得以均衡发展.这为我国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是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引下,探求最佳的教育方案和措施。国防教育实质上是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通过有效的教育形式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的素质教育。高校国防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发挥国防教育的“育人功能”,既顺应了新时期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培育全民国防意识,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又适应了现代教育质量观的要求,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力促进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的民生观中富含着对人的思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我国民生的建设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发展的过程中依靠群众,发展的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  相似文献   

18.
“和谐”是社会实践最基本的“人和”环境的客观需要;也是形成“和谐文化”并指导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根本前提;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一个社会的和谐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需要以“和谐文化”为基础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9.
教育理念是关于教育本质的理性化的洞见、理想和信念,国家教育发展的国策性理念是国家基本政策制定实施层面的教育理念。教育优先发展国策性理念包含教育大政方针制定、规划制定、公共财政投入、人才储备四个优先性的确立。教育人本国策性理念视人为教育的中心,关注教育满足社会需要和人的需要的统一、促进个人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发展。教育公平国策性理念注重受教育者平等教育权的维护、得到公正对待及学教育质量的平等。教育优质国策性理念关注全面质量和高质量的双重提升。素质教育国策性理念关注全体受教育者身心各方面的和谐发展。终身教育国策性理念关注建构基于现有教育体系又超越现有教育体系的大体系。各个国家教育发展的国策性理念具有不同的教育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20.
教育方针是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提出的实现教育总体目标的基本路线,是指导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江泽民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等关于教育方针的有关思想和论述的基础上,提出教育为社会主义和人民服务,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努力造就“四有”新人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接班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新诊断,丰富和发展了我党的教育方针,对指导我国的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