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在各大频道的相亲节目非常火爆,赢得了观众,伴随着较高的收视率,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经济效益.这背后的深层原因,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本文以<非诚勿扰>节目为例,分析相亲节目.  相似文献   

2.
电视相亲节目同质化中的差异化竞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2009年开始,相亲节目就成为了中国电视节目创作的热点。电视节目相亲热潮与社会的进步、媒介的发展、人的价值观念的改变息息相关。纵观现今国内各级电视媒体,电视相亲节目至少有40多档,而这些节目或多或少都出现了同质化的现象:相似的节目服务功能、共同的国外类型节目引进、相通的真人秀节目形式等。在激烈的竞争中,这些内容相近、形式类似的相亲节目究竟该如何寻找到突围之路,通过对几个热播相亲节目的横向比较,总结剖析了相亲节目差异化竞争的策略:明晰节目定位与提升制作水准。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为未婚男女提供电视相亲平台的节目类型,电视相亲节目不仅创造了收视奇迹,为两情相悦的男女嘉宾提供配对成功的良机,而且在中国当下社会文化语境中,还延伸到婚恋观念、个人价值、人际交往、家庭关系等话题,甚至涉及社会思想、文化等方面,成为中国电视文化50多年来的一个较有特色的节目类型。在一种比较研究的视野下,结合历史研究、作品研究、类型研究、文化研究等方式,研寻中国电视相亲节目的同质化与异质性,从而透析它们在产品定位、叙事规则、营销手段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同质化倾向与差异性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作为电视媒介与传统相亲的融合,电视相亲节目自出现在中国电视荧屏之上就一直备受关注。在经历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婚介为主的试水期以及新旧世纪交替以综艺娱乐为主的探索期之后,以2010年《非诚勿扰》为标志的繁荣期到来,一时间各种相亲节目充斥荧屏。热闹背后,电视相亲节目也需要从发展的历程中追寻,在比较中发现“同”与“不同”之处,并从同质化与特征化的比较中得出保持长久生命力和维持较高收视率的发展之路,即不仅要克服盲目同质化的问题,还需要不断提升节目质量,并坚守内蕴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5.
面对电视行业激烈竞争,教育节目越发处于"弱势"地位,如何转变这种状态,作者在对大庆教育节目受众群体深入调研、广泛了解外地电视教育新变化新亮点的基础上,提出地方电视教育节目创新的五个发力点,即:"大教育"思维模式、教育信息发布平台、强力搜索外地资讯、活动中办节目和培育观众互动意识。  相似文献   

6.
[摘 要]电视相亲类节目席卷荧屏,形成一股热潮,以文质观这种文论观点来看待此现象,观众的质疑、批评、谩骂,原因在于此类相亲节目过度包装、策划、炒作,而忽视了电视节目本身的内涵,娱乐教育服务功能,可以说是文胜于质。本文欲对《论语》中孔子“文质观”略作梳理,并且通过其之精髓来推进电视节目的良性发展及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节目仍然任重道远。为了更加充分地发挥农业技术推广节目的作用,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更新思想观念,多方位多角度地研究大众媒介的传播特点,深入挖掘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节目的潜在传播力量,从而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在当今“视像转向”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各地电视台纷纷推出相亲节目.其中最为成功的是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该节目通过显性的视像把24位女嘉宾及男嘉宾的隐秘情感世界在主持人孟非以及点评嘉宾乐嘉、黄菡的参与下,尽量以自然、轻松、幽默、睿智的方式呈现,以达到美与真、美与善的视听觉联动;并巧妙地借助于叙述学即讲故事的方式、方法,来促进观众与节目的“零距离”,从而获得节目的最大审美接受效益.  相似文献   

9.
自全球性的公共服务领域放松规制以来,广电节目低俗化愈演愈烈,危害到了人类社会的道德文明和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已成为世界各地区共同面对的问题.广电节目低俗化也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美、英、日三国的经验,节目低俗化治理是一项极其复杂、艰巨而又长期的任务,任何单一的治理措施都只能发挥一定的治理功效,而不可能解决节目低俗化的全部问题.为此我国广电节目低俗化治理须要改变目前以行政为主导的治理模式,而将立法限制、行政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结合起来,让政府、社会、媒体自身都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多元共管,只有这样才可能有效地治理广电节目的低俗化而保证其品质.  相似文献   

10.
杨蕾 《南方论刊》2007,(10):65-66
在日益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媒体把社会新闻作为制胜的法宝。然而,社会新闻的低俗化现象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它虽然满足了部分人的欲知心理,但也污染了社会风气,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为受众营造健康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1.
我国电视娱乐节目中的低俗化现象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以电视娱乐节目的历时性发展为个案,分析说明国家、市场、社会等力量在电视娱乐节目的各发展阶段中是如何先后入场,这些力量又是如何演变和相互抗衡,并不断推进电视娱乐节目中的低俗现象发展,形成当今低俗化这一社会问题的。  相似文献   

12.
电视剧的制播分离使得电视剧交易市场得以存在。电视剧低俗化是国产电视剧市场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已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但归责于单个一方的批评并不能改善低俗化的现状。电视剧低俗化是整个流通环节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形成完善的市场才能最终推动电视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很多关于儿童电视新闻节目的研究都偏重于如何制作儿童新闻节目等内部研究,该文与众多的研究者不同,选择了对我国儿童电视新闻节目发展更有决定意义的外部研究视角。首先分析指出了儿童电视新闻节目与其他儿童电视、普通新闻节目存在的区别,从儿童电视新闻自身的特点和客观的外部发展环境角度论证了儿童电视新闻节目天然的脆弱性;然后从儿童新闻自身独特的价值和我国儿童电视应有的品质和努力目标出发,论证了支持儿童电视新闻类节目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国家应加大对少儿电视新闻类节目的投入,应建立保障儿童电视新闻类节目良性运作的有效机制,以及保证儿童电视新闻人才稳定发展的政策性规定等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当代电视纪实文本的“秀叙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当下,真人秀节目风靡电视荧屏,成为电视纪实叙述的典型样式.围绕“秀叙述”这一概念,透过叙述学视野考察真人秀以及电视纪实文本,能够深入解析电视真人秀“文本身份”的建构与转换、“普遍隐合作者”的确立与变异、“作秀”和“反秀”叙述的关联等重要问题.总体而言,“秀叙述”是纪实型的:文本发出者与接受者达成了纪实体裁的“叙述规约”.原创力不足导致某些特定类型的“秀叙述”拥有面目雷同的“隐合作者”,从而共同建构出了“普遍隐合作者”.“作秀”与“反秀”在“秀叙述”中同时存在,带给受众混杂性的认知体验.为了建构文本发出者与接受者之间的“信任链”,伪饰的“反秀”叙述应该避免.  相似文献   

15.
表演学为电视真人秀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野和研究路径。在真人秀节目的表演学解读中,可以将自我呈现作为逻辑前设,把自我实现作为目标诉求,考察节目选手、主持、评委、观众、电视媒体乃至政府等主体的行为。分析真人秀表演的自我呈现、规范向度、审美旨趣和中介化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说,电视真人秀其实是一种表演范式,它既是一种审美表演(舞台表演),也是一种社会表演,还是一种媒介表演。  相似文献   

16.
电视真人秀节目是随着电视节目类型发展而出现的,这种新兴的节目形态给现有的一些节目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在后现代社会背景下,电视真人秀节目逐渐发展起来,满足了后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大众化、多元化的需求。它的独特叙事特征迎合了当下后现代主义的环境。本文通过对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叙事特点的分析,从而解读其后现代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17.
电视谈话节目主持话语的基本话目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话目在不同话步中作用的不同,电视谈话节目主持话语的话目,可总分为三大类:起始类、应答类、附和类,其中起始类、附和类是主持话语中的主要话目类别。起始类话目包含提名、补充、陈述、提问、请求、建议六种类别;附和类包含了反馈、帮助、评论、重述四种分类。研究各话目的组合规律及出现语境对主持话语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西方热播的、林林总总的真人秀电视节目中,审丑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美学现象。审丑是一种以其艺术的存在否定丑自身的独特的美,它拓展了人们的感性世界,具有美的事物所不能替代的独特的审美魅力,历来是文学家、艺术家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倘若审丑不是审美的手段而是终极目的,就背离了人类道德与社会价值观的要求。因此,如果西方电视真人秀节目中的丑总是把镜头对准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庸俗低劣,就不能鼓舞人们用积极进取的态度来战胜丑。  相似文献   

19.
闪避作为交际策略的一种,在访谈节目中倍受嘉宾亲睐。在此运用Verschueren的顺应论来探讨访谈类电视节目中,闪避策略的变异性。经过研究发现,在电视访谈节目中,嘉宾主要运用的闪避策略能从以下三个特征来体现顺应论的变异性:改换问题的语境;有意地改变谈话的主题;有意地违返格莱斯的方式准则。在实际的访谈中,三者之间并不是泾渭分明,而是互相交织,它们的交织更多地体现在后两个特征的互相贯穿使用上,而且它们互为因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