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众所周知,驰名世界的景德镇瓷器,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称,博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正如郭沫若同志题词:“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景德镇作为我国的瓷都是当之无愧的,毫无疑义的。目前,全国陶瓷行业中的“瓷都之争”和“乡瓷都论”,都只能造成混乱,于大局不利。我曾有幸,到全国各主要产瓷区进行过实地考察,  相似文献   

2.
“Katharsis”是亚里士多德《诗学》中所用的一个术语。朱光潜先生译为“陶冶”,但有的学者认为应当译为“宣泄”,亦有的学者认为应当译为“净化”《剧本》1961年第11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katharsis”原文来看,如果作宗教术语,意思是“洗净”,如果作为医学术语,意思是“宣泄”或“求平衡”。亚里士多德认为通过文艺,可以使人们太强或太弱的感情得到katharsis,使之归于平衡、适中。中国的孔子,也有一个与亚里士多德“katharsis”  相似文献   

3.
一、景德镇陶瓷生产历史和特点 景德镇制瓷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据史籍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早在汉代就开始产陶。到唐代武德年中(公元618年至626年),陶玉、霍仲初在景德镇烧制素瓷奉诏上贡皇宫,因瓷器晶莹如玉,于是称赞其为“假玉器”。景龙初(公元707年至709年),唐王朝在此设“新平司务”理窑事,曾“奉诏需献陵祭”。后经五代、两宋,景德镇瓷业蓬勃发展,窑址星罗棋布,濒临江河延绵数十里。蒋祈在《陶记》里说:“景德陶、昔三百余座,  相似文献   

4.
“一名之立,旬月踌躇”。翻译名词,无论音译或意译,无疑均应力求准确。翻译地名的原则是“名从主人”,如意大利首都译为“罗马”,因为意大利文原文是Rome(与英文的Rome不同)。法国首都译为“巴黎”,因为法文原文Paris的最后一个字母s不发音(在英文Paris中,s是发音的)。但是,在现行的外国地名的译名中,也有不是那么准确的,如印度洋中的岛国Mauritius被译为“毛里求斯”,其实Mauritius的  相似文献   

5.
乌鲁木齐西郊的西山脚下,埋藏着大量的优质煤和制陶瓷用的瓷土。民国末年,西山窑方园一二十里内,家家挖炭,处处皆窑。据当时统计,西山窑地区除有134家炭窑外,还有远近闻名、出产优质陶瓷制品的老瓷窑。西山窑陶瓷业开创于清朝初年。其中以姚家老瓷窑位置居中,开设最早。清康熙初年,姚家老瓷窑开宗窑主只身自关内流落新疆,定居乌鲁木齐西山窑以后,凭借西山窑一带兰炭、瓷土和祖传制陶瓷绝技,揽工传艺,赁山采泥,这是乌鲁木齐陶瓷业的第一家。另外两家瓷场则于清光绪初年开设,分居老窑的南北,一称南窑,一称北窑。到清朝末  相似文献   

6.
代沟与代差:形象比喻和性质界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代沟”这个名词无论是约略论及、隐晦提到还是突出强调,无论是作为一个规范性术语,还是作为一个普通的形象比喻,都是指在一定社会中两代或两代以上人之间所出现的断裂或矛盾。只是人们赋予其意义的程度、性质和内容不同罢了。一些学者认为,“代沟”与“代差”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代沟”是不同代在几乎所有大问题上存在的根本分歧,是冲突陛质的,对社会只产生负功能;而“代差”则是一代人区别于另一代人的不同点,它对社会既产生正功能也有负功能。这种区分,显然是将两个同是表征代际间距离的词汇,作了不必要的割裂。因为就“代沟’的英文“generation gap”的词义来说,它本身既可译为“代际差异”,也可译为“代际隔阂”,并不特指“代冲突”。再者,虽然诸多学者常常在“代  相似文献   

7.
一、什么是悖论? 广义地说,“悖论”(Paradox)是指与公认的信念或看法相反的命题,或自相矛盾的命题,或荒谬的理论等。下面的术语常与“悖论”在近似的意义上使用:“二律背反”(Antinomy),如康德关于时空性质的二律背反;“谜题”(Riddle),如古德曼的新归纳之谜;  相似文献   

8.
“同”是一个常用的训诂术语,前人对它的含义有不同的看法。木文以《广雅疏证)作为突破口,考察统计了“同”在该书的使用分布情况,分析了它的含义,发现“同”除可能指同源词外,还可能指通假字、异体字、联绵词或名物词的不同书写形式等,理解时只能从字面意思切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
非暴力反抗与良心拒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暴力反抗(civil disobedience)也译为“市民的不服从”。非暴力反抗一语的另一种英文表述是“nonviolentaction”。在使用英语语言的学者中,有的学者主张以“civil disobedience”表示非暴力反抗的理论,如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1971年);有的学者倾向于用“nonviolent action”表达非暴力反抗主张,如G·夏普的《非暴力反抗的政治学》(1973年)。这两种英文表述方法之间是有一些区别的。其中,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后者突出了抵抗行为的“非暴力”的性质。而在前者,并不完全排除在一定限度内使用暴力手段的可能性,尽管它所要表达的主张也是强调非暴力抵抗。 在日本学者中,一般将civl disobedience译为“市民的不服从”;而将nonviolent action译为“非暴力抵抗”。 在英文中,非暴力反抗还有其他不同的表达方法,如nonviolent risistance、dissent等。  相似文献   

10.
“露”与“藏”是我国古典画论的术语,“露”是指艺术家对所要表达的主题内容的展示,“藏”是含蓄的艺术表现形式。如宋朝的郭熙指出:“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这诉诸人视觉感官的“藏”与“露”,带有强烈的丰富的内在美学因素,这种艺术的形式表现若作为一种传达艺术品内容形式的方式,在流动的时间中诉诸听觉的应用,也是大有可为的,仅就中学语文课的课堂教学来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1.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这是《桃花源记》中的一句,多数文章凡涉及此句,都将其解为男女服装样式同“外人”一样。如白文化、李如鸾著的《短篇文言文译注》译为“穿的戴的都跟外边的人一样”,便是最典型的说法。其实,这里写的“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并非指男女的具体服式同“外人”一样,而是指桃花源中的一般生活习俗与“外人”无异。再溯  相似文献   

12.
刘晓林 《社会科学战线》2023,(4):130-137+282
唐代之前正史文献、经典文献及其注疏中“亦如之”的含义与用法固定,表意核心在于“如之”,即不同主体、行为或事件,仍然适用之前列举的标准、规则。“亦如之”在传统刑律及其体系中围绕“正刑定罪”,在简化条文、避免重复、提高法典体系化程度,标示特定立法技术、辨别具体犯罪行为、确定相应量刑条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传统刑律中的技术性术语所蕴含的统治者控制司法裁判权的策略与意图亦不能忽视。中国古代律典体系中的“亦如之”及大量“字例”“字类”等技术性术语,都是伴随立法技术、法典结构及相关理论的发展、演进逐渐形成的,其“技术性”表现为一定程度的依附性。一方面,技术性术语仅是“五刑之权衡,非五刑之正律”,律典体系的核心仍是“正律为体”;另一方面,律典体系中大量技术性术语虽然是“正律之用”,但相互之间存在复杂关系,亦有“用中之体”“用中之用”甚至更加复杂的层级、效力关系。  相似文献   

13.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是格赖斯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对它的理解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能否对该理论本身的准确把握.它的汉语对应语本来应当是“会话含意”,但许多学者却错误地把它译为“会话含义”,这对语言学入门者来说是误导.“含义”和“含意”的意思是大不一样的:前者仅指词语等所包含的意思,后者则是指话语或话语中的词语的暗含意义;前者所表示的内容具有客观性,而后者则是言外之意,具有主观性;前者所包含的内容是内在的、静止的、封闭的,而后者所指的内容则是在受话人理解过程中生成的,是外在的、动态的、可延伸的.因此,implicature与“含意”的含义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4.
把陶与瓷相提并论称为“陶瓷”,这种说法由来已久,它反映了陶和瓷都是火与土的艺术。由于陶发明在前,瓷器发明在后,所以瓷器的发明很多方面受到了陶器生产的影响,如人们对火的性  相似文献   

15.
20 0 2年 6月 2 8日 ,学校下发《关于成立浙江树人大学陶瓷研究所的通知》(浙树大 [2 0 0 2 ]2 4号文 ) ,由教授级高工叶宏明同志任研究所所长。叶宏明同志是我校董事会董事 ,我国著名的陶瓷专家。从 1 979年起参与了我国陶瓷工业从“六五”至“十五”发展规划和技改路线等重大课题的研究制定 ,多次主持国内外陶瓷学术会议。在他的努力下 ,中国陶瓷的起源得以探明 ;其创新发明的用杭州紫金土代替传统使用的乌龟山紫金土创制南宋官窑瓷技术和高级翠青釉及尖晶石高温发色技术 ,对恢复已失传 70 0多年的龙泉青瓷和南宋官窑瓷具有重大意义 ,业绩…  相似文献   

16.
《祭红》是中国第一部景德镇陶瓷文化题材电影,此后这类题材的影视剧仍寥若晨星。进入新世纪后,却出现一系列相关景德镇陶瓷文化题材的影视剧,如《青花》、《大瓷商》、《雾里看花》、《景德镇》等,出现收视的新趋向。这与中国经济繁荣、政通人和、"盛世藏瓷"不无关系,也从中折射出中国人对陶瓷文化正本清源的觉悟。因而,强化景德镇地域历史特色,彰显无可替代的景德镇陶瓷叙事,方有景德镇陶瓷文化题材影视剧一枝独秀的天地。  相似文献   

17.
宫玉宽 《河北学刊》2002,22(3):6-10
青年马克思所面对的理论和现实的矛盾使他开始了生产关系概念的创立过程。这个过程有两个起点——历史观和经济学。由此出发,形成了两条思想线索,并经过四个阶段。在每个阶段,生产关系概念的含义体现在相应的术语中。第一阶段,体现在“市民社会”和“私有财产”等术语中;第二阶段,体现在“市民社会”和“私有财产”、“私有制”等术语中;第三阶段,体现在“交往形式”和“所有制形式”等术语中;第四阶段,生产关系概念形成,并第一次使用了“生产关系”这一术语。  相似文献   

18.
广西宋代窑瓷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宋代窑瓷,文献未见记载,过去境内偶尔发现一些传世品,往往被误为别省窑口所出。特别是在五十年代以前,广西宋代窑瓷的考古工作还未开展,遍布广西各地的宋代窑瓷,竞无人知其庐山真面目。五十年代以后,宋代窑瓷的考古工作续有成效。近三十年的时间,广西考古工作者在全区各地进行了大量的调查与发掘工作,得到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说  相似文献   

19.
有的叙事学术语,如“聚焦”(涉及视觉)或“全知叙述”(涉及意识)属于比喻性质;而有的叙事学术语,如“自由间接引语”则是从文字层面来看待文字叙事作品中的技巧。亨利·詹姆斯的《未成熟的少年时代》可用于探讨这些问题。这部小说一反詹姆斯通常的创作风格,刻意模仿舞台剧以及法国小说家吉普的创作方法。本文揭示出在这一作品中,詹姆斯如何打破了实质与形式之分。由于叙述者避免发表评论,对于小说的中心事件(范德班克拒绝跟南达结婚),可以得出两种相互矛盾的阐释。  相似文献   

20.
明清音辨书中常见“假借”这一术语,其涵义和性质与“六书”之假借并不相同,与今人的假借理论也有差异,或指“六书”之假借,或指形体讹误,或指音变构词。本文通过对明代张位《问奇集》和清代毕沅《音同义异辨》二书中“假借”的考察,认为明清时期音辨书中的“假借”不过是一种术语借用,有其特定的涵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