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2 毫秒
1.
八十年代以来出版的中国哲学史、中国认识论史的著作,“先验论”是一个使用极其广泛的概念。例如1983-198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冯契先生《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三册)一书,书中认为属于先验论的哲学家或具有先验论思想的人物就有孔子(91页)、老子(126页)、杨雄(427页),董仲舒和王弼(500页)、二程(756页、803页)、朱熹(844页、852页)、陆九渊(857页)、王守仁(884页)等。1989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姜国柱先生的《中国认识论史》一书,书中认为属于先验论哲学家(或具有先验论思想的人物)有孔子(285页)、孟子…  相似文献   

2.
在批林批孔运动中,中央还提出了批判先验论,这将会把全党全国干部的哲学水平,把干部识别唯心主义的能力大大提高一步。但遗憾的是,在这次批判先验论的运动中,对于先验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没有触及。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客观唯心论,也是主观唯心论,也就是先验论,而在中国的哲学界有些人却把它认为是唯物论,甚至认为是马列主义的辩证唯物论,是恩格斯肯定了的,以致在哲学战线上引起了思想混乱达二十年之久,尚未得到清算。现在应该到了清算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3.
古希腊罗马哲学是欧洲哲学史的开端,柏拉图作为希腊唯心主义哲学的最大代表,在欧洲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建立了一个包括本体论、认识论、自然哲学、伦理学、国家学说和美学等庞大的唯心主义体系,而他整个学说体系的理论基础则是理念论。  相似文献   

4.
一 列宁曾经在《拉萨尔“爱非斯的晦涩人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一书摘要》中说哲学史,因此:简略地说,就是整个认识的历史 希腊哲学已拟出了所有这些部分 全部认识领域 各门科学的历史 儿童智力发展的历史 动物智力发展的历史 语言的历史,注意: 心理学 感觉器官的生理学 这就是那些应当构成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知识领域 (《列宁全集》38卷399页) 列宁这一教导,对研究哲学史有极为重大的意义。它简明而精辟地说明了哲学史的对象和任务,同时也涉及到了哲学史的研究方法。有的人认为列宁这样说是有限制的,仅是一个侧面,而不是哲学史的全部。这种看法不一定对,因为通观列宁所写的《哲学笔记》的过程和中心思想,他是考察了整个哲学史的系统发展历史,考察了人类认识的知识领域,所得出的一个科学结论,并不是偶然的一个插句。  相似文献   

5.
康德认识论中的先验论及黑格尔对它的扬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德认识论中的先验论历来是康德研究中争论较多的课题之一。不少同志过去对它往往只是否定,例如,说它“完全同科学相敌对”,说“康德提出‘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并不是哲学上的进步”等等。与此相应,人们对先验论的批判通常只诉诸经验或实践。诸如此类的作法都是需要商榷的。把哲学史上广种重要的学说看成一无是处,这本身就表明了其看法的片面性。至于批判或驳斥,我不是说诉诸感性经验或实践有什么不对,而是说仅仅这样做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认识的源泉?学术界尚存在着分歧意见。我也想就这一问题谈一点看法。在哲学认识论中,认识源泉所要说明和揭示的是人们反映什么、认识什么,亦即人们认识的内容是从哪里来的问题。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认识的内容只能来源于、始发于认识对象、认识客体。恩格斯指出:人们的认识、思维是从外部世界中得来的(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74页)。列宁说:“感觉是我们知识的唯一泉源。”而“客观实在是人的感觉的泉源。”(《列宁全集》第14卷,第124页)毛泽东同志也指出:“任何知识的来源,在于人的肉体感官对客观外界的感觉”(《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265页)。由此看  相似文献   

7.
(朱德生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现年58岁。主要著述有:《简明欧洲哲学史》、《西方认识论史》、《认识论史话》、《一个哲学家的旁白》等。朱德生教授长期担任西方哲学史的教学工作,但他对于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特点与功能等问题也作了大量的研究,以史带论,在最近几年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形成了对哲学原理的系统看法。他认为,我们的时代是改革的时代,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许多传统观念需要突破,而在哲学领域内首先要破除的观念就是经验论的影响。目前在我们的哲学教科书中,经验论的色彩太浓,没有充分反映辩证唯物主义的精神。只要克服不了经验论,便难免要表现为独断论和教条主义。“几十年来,确切点说,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一直在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却又一再重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这是为什么呢?有些病根可能我们不没有意识到,否则历史是不会嘲弄我们的。在这些没有被意识到的病因中,哲学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8.
试论《孙子兵法》中的认识论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子兵法》中的军事辩证法思想和战略战术原则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而蕴涵在其军事理论和体现在对战争及其规律的具体认识过程中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认识论思想则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认为,朴素的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包括认识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性、过程性在内的认识辩证法,是《孙子兵法》中认识论思想的基本内容。尽管这一思想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但它毕竟代表了不同于同时代的孔子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认识路线,构成中国传统哲学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源头。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认识史上,出现过唯心论的认识论,又产生过旧唯物论的反映论。从认识论的全体上说,旧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都是错误的,但又各有片面的真理。但是,在认识论领域,长期以来存在一个传统的模式,认为任何认识论,不属于唯物论的反映论,就属于唯心论的认识论。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划分是评价认识论本质和意义的主要标准,一般说来,唯物论的反映论总是代表正确、进步,而唯心论的认识论总是意味着错误、反动。近几年,在哲学界又有人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归结为旧唯物论的反映论并以此为理由直接向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发难。另一些人则因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认识中主体因素日益突出而过分夸大认识中的主体因素,离开唯物论的反映论,在认识论上开历史的倒车,又回到以抽象地发展认识的能动性为特征的唯心论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10.
认识论与本体论·哲学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论与本体论、哲学基本问题是什么关系?哲学基本问题与本体论、认识论又是什么关系?研究本体论是否还适用于现代哲学?这是哲学界争论而又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正> 在孟子思想研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孟子的认识论是“一种道地的唯心主义先验论”(钟肇鹏:《孟轲》,载《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第1卷。以下凡引该文,不再注明出处)。本文对此谈点不同的看法,以就教于学术界同仁。(一)我们知道,在人类认识的来源和能力上,孟子主张人不仅能认识自然界日月星辰的运  相似文献   

12.
确立认识论中的实践标准,是认识论上的一次伟大革命,也是马克思对人类哲学思维的一个伟大贡献。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他就说:“理论的对立本身的解决,只有通过实践方式,只有借助于人的实践力量,才是可能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7页)。这实际上是认识论中实践标准的萌芽。到1845年春,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进一  相似文献   

13.
<正> 关于斯宾诺莎的唯理论的性质,自他去世以来,一直存在不同的理解。苏联和我国哲学史界多数人肯定他的认识论的基本倾向是唯物主义的,当然也存有某些唯心主义因素。《文史哲》1984年第三期发表了傅有德同志的《斯宾诺莎的唯理论是唯物主义的吗?》的文章(以下简称傅文),傅文把承认认识是主体能够正确反映客体的反映论,作为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主要标志,认为唯理论既然否认认识来源于经验,就必然违反或否认反映论,所以,斯宾诺莎和一切唯理论都是唯心主义认识论。我  相似文献   

14.
萧萐父、李锦全主编的《中国哲学史》(上卷),确实使人耳目一新。编者力避那种把哲学史写成“一堆知识的聚集”的作法,以雄辩的论述向读者揭示——“哲学是在发展中的系统,哲学史也是在发展中的系统;这就是哲学史的研究所须阐明的主要之点或基本概念”(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第33页)。以笔者初读的印象,这部著作为了阐述中国哲学发展历程的系统,在如下几个方面刻意求索,每每有工力独到之处。第一,力求准确地把握哲学史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哲学界研讨了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问题,这是马克主义认识论中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不少同志撰文公诸了其研究成果,我们读后很受启发。如胡象明在《关于认识运动过程的阶段问题》(《哲学研究》1984年第四期)和《试论理论向实践转化的阶段性《(《江海学刊》1984年第五期)等文中提出了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认识的认识过程中存在阶段性问题,并在作出肯定结论的前提下,划分出:理论具体化和理论客观化两个阶段。作者的这些看法,我们以为是很有见地的。但是由理性认识飞跃到实践的过程中究竟包含哪些小的阶段(或环节)?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对于这些问题似乎尚有深入探讨之必要,而且论者也众说不一,歧义颇多。为此,我们拟就此文讲点不成熟的看法,以求教于专家和同行们。  相似文献   

16.
我国学术界对《洪范》的哲学思想的研究相当重视。任继愈的《中国哲学史》认为《洪范》中的“五行的观念对后来古代唯物主义哲学起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该书第1册22页)孙叔平的《中国哲学史稿》认为“阴阳五行观念是中国原始的素朴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7.
关于认识对象,我国哲学界过去一般都把它规定为“客观世界”或“外部世界”。近几年来,一些同志认为,“从现实的认识过程来说,只有进入人的实践和认识活动的领域,与主体发生相互作用的、成为实践和认识活动的现实对象的那部分外部世界,才是现实的客体”(《认识论辞典》,第36页)。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18.
伽森狄(1592——1655)是欧州近代哲学史上唯一不属于英国而属于欧州大陆的唯物经验论哲学家。他的唯物主义经验论是在反对宗教神学、尤其是反对笛卡尔主观唯心主义先验论的斗争中产生和发展的;其内容极为广泛,在《对笛卡尔<沉思>的诘难》一书中,论及到认识的本质、认识的源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真理与谬误等认识论的主要问题;他的唯物主义经  相似文献   

19.
严复是近代重要思想家,他一生的业绩中,以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最著名。准确、恰当地评价这部著作,不仅关系到正确理解原著的思想,也直接影响到对严复思想的认识。近年出版的中国哲学史、思想史论著中,对于严译《天演论》有个很流行的说法,即《天演论》上半部是唯物论,下半部是唯心论;上半部讲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下半部讲反动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见任继愈主编的四卷本《中国哲学史》第四册第206页、上海师大编的《中国哲学史纲要》第249页等。)笔者认为,这个对于该书摹本思想的总论断是不符合事实的,有加以辩析的必要。 (一) 该书是不是上半部讲生物进化论,下半部讲社会达尔文主义?我们先从该书的结构谈起。 《天演论》新译本(即《进化论与伦理学》科学出版社一九七一年振)分为Ⅰ、Ⅱ两部分(相当于严译本的卷上、卷下,亦即所谓“上半部”、“下  相似文献   

20.
“哲学就是认识论”不对吗?──与朱宝信同志商榷刘怀惠朱宝信同志的文章《哲学并不仅仅是认识论》(《晋阳学刊》1994年第3期)中,对认识论提出了狭义认识论与广义认识论的区分,认为毛泽东“哲学就是认识论”的提法,既不符合狭义认识论,又不符合广义认识论,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