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的本质是物质与精神“二体性”,人具有双重生命 :物质生命与精神生命。人类从自然生存转向技术生存 ,但并不能改变人的生物本性 ,工业文明使人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人类必须由机械性技术生存转向生态性技术生存。克服生态危机的基本途径是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结合、技术进步与道德进步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人类在创建人工自然的过程中,由于过度地开发、利用自然,产生了超额熵增,自然环境本身提供的负熵却不足以抵消与平衡,从而引起了生态危机。本文试图运用熵理论来解读这一现象,认为人类在积极寻找诸如"能源负熵"、"科技负熵"的同时,更应该在认识系统中引进"文化负熵"———生态文化来指导、规范人类的实践活动,促进人、自然、社会的协调和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3.
阿诤 《社区》2005,(18):1-1
据媒体报道:某社区为几只流浪猫专门召开了协调会,讨论是否应该继续喂养它们。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社会的一大进步,因为我们关注的视点已经扩展到与我们同在一个星球上的其他动物及其生存权的问题。与强大的人类相比,小动物们是与生俱来的“弱势群体”。因此,在人类的话语体系中,便有了“任人宰割”这样的词语。如果对诸如此类的成语追根究底的话,那么其词源应该就在于人类对这些弱小生命的“主宰”之上。  相似文献   

4.
人类的寿命,长寿是相对的。以前讲“人生七十古来稀”,而现在则有“八十不为老,七十不算稀,六十正当年,五十小弟弟”的说法。那么,人的寿命到底应该是多少?根据科学家蒲丰的“寿命系数”理论,人类的平均寿限应当是125~175岁。《内经》早已说过:“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唐代王冰注解时,引用了《尚书洪范》里提到的“一曰寿,百二十岁也。”认为“年度百岁,谓一百二十岁也。”可见人们应享的寿命,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水经注》中的“成纪水”和“成纪县”记载的研究,运用大量历史文献资料,探究了古成纪县治地理的变迁及其原因,论证了伏羲文化的起源地与古成纪的关系,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甘肃地方历史文化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韦伯强调宗教伦理对个人的经济心态形成和发展的深刻影响,因此有了韦伯命题:资本主义精神产生于新教伦理。根据韦伯的研究,“现代资本主义精神以及全部现代文化的一个根本要素,即以天职思想为基础的合理行为,产生于基督教禁欲主义。”韦伯还提出了反命题:儒教不可能像新教那样焕发出“资本主义精神”,因为,儒教仅有“外王”的入世理性倾向而无实际经世抱负的手段,仅有“内圣”的价值理性的信念伦理而无工具理性的责任伦理。文章从信仰、理性、克制、敬业与成功的内在逻辑的角度来解读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实质内涵。  相似文献   

7.
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化即文化。文化是人与动物的分水岭,也是人之为人的根本特征和标志;文化力的高低,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个体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重视文化和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是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是落实“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8.
“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时间如白驹过隙,尺波电谢,转瞬我们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20年的时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对我们每个人来讲,这20年都会留下弥足珍贵的记忆。作为一所成人高等学院,与全国的成人高等教育一样,我们有过曾经的辉煌,也有过低谷的迷茫;有过生源满堂的拥挤,也有过室无满座的清冷。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成人高等教育,曾经走过,而且还在走着一条充满矛盾和坎坷的路。  相似文献   

9.
在黄老道术中,慈忍之道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所谓慈,就是慈爱,这种慈爱就像父母对待儿女一样,是一种无私(甚至是无原则)的给予,比儒家讲究正义原则的以德为本又高出了一层。因此,慈爱对于个人的修养来说是一种达到了“精神内敛”、“智慧澄澈”的境界,但它与“不敢为天下先”一样都是一种处世的机谋,只是慈要比后者深刻得多。慈之服人,决不在外在的收服,而是要让被收服者充分领受到慈爱。它没有以理服人的外在洼,因此也就避免了被收服者内在情感的疏离,它会受到那些被收服者永远的、心甘情愿的报答和捍卫。  相似文献   

10.
童年·书     
生命化教育课题组昨晚在线讨论主题:记忆中的一本书。一提起记忆,我的思绪就回到了童年。人们说起童年时,总会用“天真无邪、活泼可爱、无忧无虑”等很优美的语言来形容处于童年的孩子。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关于童年的回忆难免会带上时代的共同特征。我,一个70代出生的人,童年是忙碌而艰辛的。童年时,家境其实并不贫穷,那都是靠母亲过分勤劳所得。母亲勤劳作她的子女自然也偷懒不了。那时家中除了种田外,还养了一窝猪、一群鸭、十几只羊。最大的侄女才小我两岁,他们大大小小一条龙地排着六个。一家子十五口人,兄弟姐妹中我排行最小…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60、70年代以莱,“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发展推动了统希型行政文化和管理型行政文化向服务型行政文化的转变。作为一种新型行政文化,服务型行政文化表现出民本位、有限性、责任性、高效性、参与性等特征。在我国构建服务型行政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构建的途径应当是对我国现阶段行政文化中的三部分内容分别进行合理扬弃,使其有益成分和先进性特征实现内在整合。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传统作文教学不死不活效率低,处于“少、慢、差”的落后状态。而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语文教学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写作训练要有一定的速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习作,属文质兼美的散文化议论文。首先,题目拟为“机遇·创造·畅想曲”,不仅紧扣材料,而且具有哲理,引人遐想。其次,这位考生善于联想,擅长比喻,词汇丰富,语言华丽,文情并茂,对材料主旨进行了富有诗情和哲理的阐述。语言可圈可点之处,赏心悦目之处,比比皆是,美不胜收。如“谱出一段优美的音乐”“托着一份希望”“画出一道亮丽的弧线”中的“谱、托、画”字,用词精当传神。再次,全文论证集中,思路清晰,连续三个短句“创造,得及时抓住机遇”“创造,需要机遇的召唤”  相似文献   

14.
爱·永恒     
这是一个气温超过34度的炎热夏天,一列火车刚刚到站。女侦探麦琪站在月台,听到背后有人叫她:“麦琪小姐,你要去旅行吗?”叫她的人是和她正在侦查的一件案子有关的梅丽莎。“不,我是来接人的。”麦琪回答。“真巧,我也是来接人的。”梅丽莎说。说着,她从手提包里掏出一块巧克力,掰了一半递给麦琪:“还没吃午饭吧?来吃点巧克力。”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文化政治学角度对潮汕歌谣进行分析,着重分析“文本”、“表演”及“权力”三者之间的关系,从中揭示作为潮汕乡村口述传统的文本之一的潮汕歌谣中所蕴含的不同文化力量之间相互对峙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6.
“认识自我”是诗人所必然面临的人生课题,自然也会体现在诗人的诗歌创作中,不管是对社会“大 我”的歌颂,还是对自我生命的沉思,以及对民族身份的认同,“认识自我”都是牟心海的自觉追求,也是其诗作贯彻 始终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认知问题是哲学无法回避的问题,而认知问题的核心问题是“真”的问题。人的认知成果最终由语言来呈现,语言的基本单元是词,每个词都蕴含一个“是”,由是什么(词所指代的对象域)与何以是(该对象域确定为一类的标准)两方面构成。那么这个“是”如何而来?所知学认为一切由“知”而来,一切都是所知。认为“知”对于认知活动必不可少,但并非唯一来源。“信”与“说”有其自身不能等同于“知”的特点,与“知”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认知过程中共同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士族·文化·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日渐边缘化,士族"经明行修"的文化教养遂转化为玄学的"风度"及对文艺的爱好,使之成为士族的行为模式。士族要维系文化世家的地位,就必须随着文化之演变而演变,而文化以士族为载体,就必然打上士族的印记,其中文学又与文化作同构运动,由是形成士族、文化、文学三者的生态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有草名含羞.人岂能无耻。”多年前读陈毅元帅的《冬日杂咏》,警策隽永的诗句至今记忆犹新.但含羞草为什么会“含羞”、“含羞”能起何种功效.则从未深究.近来因“知荣辱”成为全社会的热门话题.自然又想到这可爱的小草.便有了以下一番“科考”。  相似文献   

20.
《阅读与作文》2008,(12):12-12,19
“我当时在洗澡。”拉德克利夫说,“然后我爸爸冲进屋来说道,‘你猜他们让谁来扮演哈利·波特?接着我便大叫起来。那很可能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