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全球化与交往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彦钧  陈雪亮 《学术研究》2001,46(10):16-21
全球化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它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挑战,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转变思维方式,应对挑战.交往实践是生产实践、科学实践、社会关系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对交往实践的内容、特征和作用(意义)的分析,有助于对全球化本质及发展趋势的把握.  相似文献   

2.
韩小荣 《兰州学刊》2008,(11):48-51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和客观趋势,交往实践便成为全球化的实践基础。人类交往实践的根本意义不在于获得某种认识论意义上的主体间性和客观性,而在于它与人的存在、发展和最终获得解放密切相关。人们在交往实践活动中获得了个人的完整性和全面发展。网络交往实践是当今时代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展现。在全球化条件下,只有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才能使交往实践活动良性开展。  相似文献   

3.
交往与生产一样都是一种实践活动 ,价值全球化与交往实践的全球性展开是密不可分的。价值全球化以交往实践为其动力机制 ,作为交往实践的特征的双向建构、双重整合是价值全球化的内在规则 ,由交往实践造就的公共领域是价值全球化的运行空间 ,作为交往实践内涵的平等、协商、对话是价值全球化的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关于发展中国家的框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层面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 ,用历史辩证统一的方法深刻剖析了全球化的本质和进程。认为 ,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向全世界扩张的历史进程 ,到了 2 0世纪 70 80年代 ,其性质、结构和趋向发生了重大变化。人类进入了以交往实践为特征的新全球化时代 ,这一时代对全球化进程中最薄弱环节———发展中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产生了一系列冲击 ,改变了国家利益的内涵结构。发展中国家如何面对和适应新全球化时代 ,如何重新审视发展战略成为本文研究的又一重心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校传统德育的主客范式和后现代主体际范式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理论缺陷,以致德育实践中存在严重错位与人性的失落.民办高校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其德育理论与实践受到日益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对传统德育范式的扬弃,以交往实践理论为基础,从传统德育范式的成因、交往实践范式的必然和安排三个层面,来寻求民办高校德育交往实践范式新安排.  相似文献   

6.
“微时代”是集微信息、微社区以及微媒体等多种媒介形态为一体的新传播时代,它不仅蕴含信息传播方式,而且蕴含着人们的交往方式、生活方式。作为新传播方式的实践主体之一,大学生在微平台中的人际关系逐渐异化,其交往已丧失了传统交往的伦理蕴涵,这不仅使现实生活领域日益遭受挑战,而且不利于大学生美德的养成与完善。鉴于此,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规避大学生交往价值功利化、加强微平台中隐性德育的渗透、加强网络精神共同体的构建等方式,或许是大学生超越网络交往异化,形成网络共同体认同感和归属感,最终构建和谐伦理共同体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交往实践是社会实践最基本的形式之一。交往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实践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交往实践的意义、特点、结构和功能,当代世界交往实践的新特点及其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影响、对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哈贝马斯交往实践理论的背景进行深刻的探讨,从时代背景和理论背景两个方面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哈贝马斯的交往实践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为全球化时代,交流对话成为主导性潮流;目的理性泛滥,交往异化产生;消费时代人类的精神世界的严重缺失;理论背景为受黑格尔的启示和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构以及后韦伯思想的升华。  相似文献   

9.
骞真 《北方论丛》2021,(4):50-56,167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一部随着交往而展开的一系列人类活动的历史.从早期氏族社会的形成到如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交往"始终是个体群体化和群体社会化的主要演进方式.随着交往全球化的深化与变革,当代社会的交往关系陷入新的困境,人类命运面临着新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它是以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为目的的全球性交往新形式,不仅从理论上,更是在现实中实现了对当代交往关系的合理性重构,是对马克思交往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本质上是教育主体和主体之间特殊的交往实践活动.它科学地反映了价值观教育的过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规律和精神实质,实现了对主客范式和主体际范式教育的超越.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基于交往实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特性和原则.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地理空间移动是人类基本的空间行为之一.本文分析了回族地理空间移动的基本类型,重点探讨了回族地理空间移动的特点及其对回族的影响,对深入研究大分散状态下回族族群认同及其文化一体形成有积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巨大历史贡献,一是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二是实现了从贫穷落后的人口大国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三是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四是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在未来仍然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党...  相似文献   

14.
文体革命不仅直接导致了文体的生成 ,还间接影响着文体的形态甚至文体的价值。文体革命通常不是纯粹的文体内部的变革 ,总是与人和社会休戚相关。散文诗是诗与散文异质同构的新的抒情性文体。散文诗文体从无到有 ,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追求自由的发展进程大约同步 ,是人类社会和艺术世界自由发展的结果 ,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散文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和社会追求自由的本性有关 ,还与艺术自身具有的革命潜能引发的文体革命相关。因此与诗 ,特别是与抒情诗相比 ,散文诗具有更自由的文体形态和更偏向于社会价值的文体特征。研究散文诗的文体起源与价值 ,有助于理解文体革命的真正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执政组织文化是政党政治条件下执政党与国家机关以及社会组织互动关系中形成的一种体系文化.执政组织文化鲜明的政治性和使命性的文化特质,是构成执政组织文化价值的核心要素,而文化内涵是文化价值的重要变量,发展文化内涵,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是提升文化价值的关键.执政环境和执政使命变化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政文化内涵建设,增加新的文化元素.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组织文化建设中,急需再造学习文化、发展创新文化、重塑服务文化,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文化价值.增强组织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6.
共产党的领袖职务终身制起源于德国社会民主党,形成于苏共,对社会主义国家影响极大。邓小平身体力行地作出了表率,废除了党的领袖职务终身制。这是对毛泽东干部路线的直接承存和发展,不仅在中共历史上,而且在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史上也属首创,具有不可估量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在中国政治系统中充当着中央政府行使职权的代理者和具体执行者的角色,在社会转型期,更多地承担着直面各种社会矛盾的重任,其公信力建设对于提高国家整体治理能力有着重大意义。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弱化不但增加了政府运作的实际成本,而且威胁到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的深层次原因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现有央地权力配置模式,是当前央地关系运作逻辑下的必然结果。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是与央地规范分权同行并交织在一起的,要实现地方政府公信力的重塑就应着眼于央地规范分权,力求在共同战略目标之下构建两者的和谐支撑机制。  相似文献   

18.
《理论界》2015,(11)
"周公梦"和"蝴蝶梦"既是孔子和庄子曾经实际做过的梦,也是他们梦想的体现。前者渴望某种成就,后者渴望某种自由。借助精神分析的释梦理论可以挖掘出两者深层次的共通之处,都反映了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对命运的抉择。深受其影响的后世学者也常常借助梦境展现自己的梦想。他们既要为国为民奉献自己的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又追求充分的自由,张扬个人的特性。这种融"周公梦"和"蝴蝶梦"为一体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梦想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深化,并已渗入到中国人的文化无意识层面,成为中国传统的文化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20.
文章从理论到实践探讨了贪污罪主体的演变过程,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村民小组长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人民团体委派到非国有企业的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人员是否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贪污罪主体共同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