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留学有一个效果问题,对留学生来说,一是能否完成学业,获得预期的学历和学位;一是获得学历后,是否具有职业空间或职业竞争力。前者是留学的学习效果,后者是留学的投资效果。从上海近期“小留学生”回国后在中国人才市场上“高开低走”的情况看(虽然不能急功近利地看这个问题),留学的效果问题确实是存在的。因为万事均有源,说到留学的效果问题也有它的起因,这就是留学时的第一次选择。从费用上,你应当怎样考虑? 从个性发展上,你应当怎样考虑? 从专业发展上,你应当怎样考虑?  相似文献   

2.
借鉴跨文化适应研究模型中的研究思路,通过问卷调查不同国家地区的来华留学生,探究他们线上学习压力源、压力应对策略以及二者对线上学习心理适应的影响。发现外源性压力是留学生线上学习的主要压力来源;留学身份、年级、国家地区是影响留学生压力感知的重要因素;留学生主要采取面对型策略应对线上学习压力,年级和汉语水平影响留学生的压力应对策略;线上学习压力源和压力应对策略是影响留学生线上学习心理适应的重要因素。根据留学生线上学习的特殊性,将跨文化适应研究模型发展为虚拟空间跨文化适应研究模型,从学校、教师与学生三个层面提出建议以促进留学生线上学习心理适应。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高中生自费出国留学呈现出人数增加、意愿增强、国别选择增多、专业选择务实、回国人数增长等特征。与此同时,自费出国留学生也存在着安全问题多发、专业扎堆、学业荒废、盲目跟风等问题。经从学生、家长、留学中介机构和政府管理等多角度分析,导致问题的原因为:留学生目标相近,在专业选择上出现学校扎堆、专业扎堆;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合理的学习计划和职业规划;留学生的低自制力和价值观的偏差,缺乏家长应有的监督和正确引导;自费出国留学中介、培训机构乱象丛生,留学学校鱼龙混杂等。因此,一方面要正确引导留学渠道,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呼吁学生、家长理性选择留学道路;另一方面要健全留学服务体系,建立客观的评估体系,完善留学支持制度,从而促进留学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奕萍  曲杨 《国际公关》2023,(18):158-160
来华留学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华留学教育是传播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的主要途径之一。加强对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教育和国际传播能力培养、提高来华留学生文化适应性和中国文化认同感有利于促进多元文明交流互鉴,使高校来华留学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本文探寻了目前来华留学生的文化适应程度和中国文化认同现状,并分析了制约来华留学生文化适应程度和中国文化认同感提升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5.
留学既是留学生自己的事,也是家长特别关心的事,那么,这里有什么共同关心的事呢?上海市现代管理研究中心跨国教育研究所专家杨寿林先生认为,留学生要成功留学,需有成功的意识,这里有一些基本的原则和要求,可以归纳为一个确保(确保安全),两个过关(语言关和心理适应关)和与两方合作(留学中介机构、家长)。本文重点谈的是留学生要注意与父母沟通,让留学的“风筝”放高。  相似文献   

6.
世界各国留学生招生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世界范围的留学生教育到20世纪40、50年代,得到了较为迅猛的发展,掀起了一次留学高潮。这次留学高潮推动了英、美及其他西方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随后,在60、70年代又出现过第二次留学高潮,特别是亚洲留学生群体的崛起,加速了国际留学生市场的形成。至70年代末,留学活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教育国际化趋势已势不可挡,留学活动的覆盖面已遍及几乎整个世界。下面主要介绍世界几个主要发达国家留学生招生的主要策略:美国:世界最大留学生接受市场几十年来,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接受留学生最多的国家。1998年美国在校外国留学生总数达48…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因私出入境服务中心有限公司新加坡部留学咨询师徐女士认为,有志于出国深造的我国中职毕业生到底应该怎样选择一个合适的国家、学校、专业呢?她感到需要考虑三点因素:1.是否有让自己能够尽快适应的环境,2.是否有尽可能低廉的留学费用,3.是否有与自己学习生活能力相匹配的学校。综合以上三个因素,她认为可以把留学关注的目光放在新加坡上。  相似文献   

8.
现在向留学中介机构了解留学问题已为许多留学生和家长所为。从留学中介市场得到的信息,现在学生和家长在通过留学咨询渠道了解留学的问题上,从原来见什么国家就问。见什么资料就拿,变为见有意向的国家才问.见有可比性的材料才拿;从仅仅关心留学的学费、生活费和中介费,变为逐渐开始关心教育投资回报;从仅仅咨询国外大学的情况和热点专业.变为更多关注留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学生出国留学面临着留学中介机构良莠不齐,留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留学生难以适应国外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与打工之间的矛盾等诸多问题。因此,对管理部门而言,要做好规范留学中介机构的工作;建立相关机构,引导留学生处理好心理疾病问题。对留学生而言,要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正视文化差异,解决好打工与学习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从留学生来华留学动机,跨文化适应中的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留学生所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管理方式以及留学的地域差异等方面,对北京某高校的留学生在京跨文化适应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来华留学生面临的文化障碍以及影响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不同因素,以帮助留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中国的文化环境,同时为从事留学生工作的管理者和教育者提出了改善课程设计以及时间规划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小编信箱     
《21世纪》2003,(1)
问:英国留学签证面谈的要点是什么?答:几年以前,每年大约只有3000名中国学生赴英国留学,然而2001年,赴英留学的中国留学生数量增加了6倍。中国学生成为在英外国留学生数量之首。有人预测,在未来几年,英国有可能取代美国,成为吸纳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办理英国留学签证,都要跟签证官面谈。在充分准备签证申请材料的基础上,面谈需要说明的主要问题有三个,一个是你留学英国的目的是读书深造。围绕这一问题,需要明白地解释自己的学习计划,包括对于自己所学专业基本情况的掌握。第二个是证明自己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支撑在英国的学…  相似文献   

12.
目前,日本是世界上招收留学生最多的国家之一。目本主要通过日本语学校招收留学生,很少由大学直接在海外招生。这是日本留学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3.
去德国留学要拿德国文凭很难。希望家长在考虑让孩子前往德国求学时一定要慎重,最好不要急于把在国内未上大学甚至是高中的孩子送出去。当然,符合德国留学生条件的学生也不要轻意放弃留学德国的机会。毕竟,德国需要中国留学生。  相似文献   

14.
■“留学咨询师”是近几年出现的新行当■80%自费出国留学的人是求助留学中介公司成行的。2002年北京46家中介送出学生人数同比增加40%■优化资源,苦练内功,客户为重,信誉第一,专业化运作,是留学中介必须具备的■信息公开透明,制定行业标准,规范中介市场,国家监管机构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15.
教育国际化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留学生学历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教育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来华留学学历教育发展始终相对缓慢.要实现来华留学学历教育的突破,必须要从根本上更新观念,完善有关国际教育的立法,提升高等教育质量,转变来华留学生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6.
我国学生在经过留学咨询并办完申请留学的手续后顺利到了国外学习,是否就一定能成功留学呢?明眼人都知道,这只是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以后的路还很长,需要做的事还很多。从成功留学的视角来看,留学生到了国外学习要重视两个升华。  相似文献   

17.
第一代留学生:留学时间在1872年至1900年间,主要包括早期留美幼童和海军留欧学生,总约200余人。 第二代留学生:留学时间大致在1900年至1911年间,人数近两万,90%以上是留学日本。留学专业以政治、法律和师范教育为主。这代留学生的贡献主要在政治领域,无论是参加晚清政府的“新政”运动,还是参加孙中山的辛亥革命,他们都是骨干力量。 第三代留学生:留学时间大致在1912年至1927年间。这一代留学生中有一群杰出人物,他们的贡献在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新型政党在中国的建立。他们  相似文献   

18.
来华留学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来华留学生具有多重文化身份,在进入新的文化环境后,将持续应对跨文化交际与适应压力。对此,跨文化适应综合理论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综合分析框架。基于这一理论视角,国内高校可以通过构建全方位的来华留学教育支持保障体系、营造更为开放包容的多元文化环境、激发留学生的自我塑造能力等多种途径,推动来华留学生获得新的文化身份,顺利实现跨文化适应,进而促进来华留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晓帆 《21世纪》2001,(10):36-37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就在中国的家长们热衷于把孩子送出去留学的时候,外国的家长们也开始积极地把孩子送到中国来留学。美国、英国、日本和世界上许多国家“中文热”悄然兴起。我曾去日本某大学教授中文课,亲眼目睹了日本学习中文的热情。在日本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开了有关中国的课程。学生们之所以选修中文,是因为好找工作。当然,我所在的那所日本大学里,也有很多的中国留学生,他们基本上是自费去日本学习的。这些中国留学生报考的专业主要是经济、经营学科。以我工作过的某大学经济学部为例,中文方面开的选修课有“中国概论”(一)…  相似文献   

20.
近期资讯     
《21世纪》2004,(12)
明年中俄将增加互派留学生名额根据中俄双方教育部的协议,从2005年起,双方每年增加100个赴对方国家留学的公派名额,到2008年,双方互换的公派留学生人数将达到500人。从2000年以后,中国到俄罗斯的留学人数增长幅度很快,到目前为止,在俄罗斯留学的中国学生有2万多人,仅俄罗斯最著名的莫斯科大学,就有中国留学生近2千人,超过了20世纪50-60年代中国留学生600人的在校生记录。中国留学生的留学层次包括了本科、硕士和博士,所学的专业从传统的语言、音乐、绘画,到航天、太空医学应有尽有。目前在中国接受教育的俄罗斯学生有5000多人,学习汉语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