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邵峰  杨义玲 《社科纵横》2008,23(4):113-114
演说辞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有着不同于其它文学文体的文体特征.本文以葛底斯堡演说为例,从多个方面分析了演说辞的文体特征.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演说辞这种文学文体具有铿锵有力、语义丰富、力量集中和说理有力等文体特征,是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文学文体.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古代文体的思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中国古代各类文体的生成、发展和演变,是贯穿文学史教学的一条重要线索,也是文学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中国古代文体名称进行追本溯源,可以揭示文体生成阶段的基本属性.对于相类似的文体,必须找出彼此之间的细微差异.对相类似的文体加以细微的区分,很重要的一点是对文体名称最大限度地进行历史还原,找出它的原始本义、引伸义以及与文体名称之间的关系.文体分类是相对的,并不具有绝对意义,但是各类文体的划分又是必要的,不能把各种类别的文体相混淆.各类文体的划分,要准确地把握文体的特征.文体的历史发展,其覆盖面有宽窄的变化,历史和逻辑有时相一致,有时又疏离错位.文体的生成具有多源性,要跨越文体的界限进行探源.  相似文献   

3.
化妆品说明书英译的原则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群俐 《社科纵横》2005,20(1):181-182
化妆品是一种具有独特作用的消费品 ,其说明书在文体上既具有实用科技文体的一般性 ,又具有自身的文体特征。根据其自身的文体特征及其实用性的目的 ,并通过汉译英实例的分析 ,可以认为 ,在中文化妆品说明书英译的实践中 ,应采用归化的总原则 ;此外 ,中文化妆品说明书的英译还具有自身的一些翻译特点。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诗歌在文体上呈现出文体互渗的特征,女诗人们打破各文体之间的壁垒,调动各文体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女性诗歌文本的创新,形成前所未有的跨体集结.这一方面显示出90年代女性诗歌的开放性,也显示出女性诗人诗歌写作的活力和包容力.但女性诗人在追求跨体书写时要保持诗歌文体本身固有的美学特性,以防止越俎代庖,而最终使其沦为仅仅是在文体创新名义下的一种哗众取宠的诗歌行为.  相似文献   

5.
张银 《社科纵横》2008,23(3):100-101
先秦盟誓是中国古代文体中的一种应用性文体,而<左传>盟辞更足其集中体现者.透过这些盟辞我们会发现,<左传>盟辞的句式、用韵、修辞和结构是非常讲究的,具有很浓的文学性.<左传>盟辞反映出春秋时代的社会心理认识趋向"信任危机",社会中最活跃的主体不是诸侯和士而是这两者之间的卿大夫.另外,春秋时代的妾的地位要高于后代的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6.
冒建华 《社科纵横》2008,23(5):103-105
胡适为了顺应20世纪现代化的潮流和启蒙大众的要求,在文学领域首先对文学文体进行了理论建设:重构文体话语,解放诗体,倡导短篇小说文体,并引入西洋戏剧文体方面的新观念.他的这些文体理论建树为中国新文体的确立开了一代风气.  相似文献   

7.
艾南英对晚明的八股文写作提出了严厉批评,其目的是从国家考试的立场出发,矫正八股文写作中的不良习气,建构这一考试文体的尊严和风范.艾南英清楚地看到,作为国家考试文体,八股文应具有规范性、严肃性,为此,艾氏对厌薄程朱、诋訾先正及"以纂组为古"、"以俚谚为丰华"等习气驳难排击,极力摧陷廓清而后已.在此基础上,艾南英将八股文提升到载道的高度,倡扬八股文稳实周密、醇正典雅的审美风貌.艾南英对一部分八股文的批评,所体现的乃是建设性的品格.  相似文献   

8.
自觉性反思应该表现为一种写作文体.思考的结果如果不形成文字,就会有漏洞,就会出现逻辑错误,就不会是成熟的.这种文体形式可以是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教学案例的形式,也可以是札记、体会、感想、启示、教后记的形式.  相似文献   

9.
古代文学史上的很多作品都具有多元文化形态的特征.汉魏六朝小说体现了地理博物学、史学和宗教的多元文化特点,又具有文学想象、叙事、写人等小说文体元素.这种多元文化形态的存在在各个方面制约了作品的文学性,其情节、形式乃至艺术手法往往成为某种文化形式或著述动机的附着因素.文学史写作应格外注意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10.
<陈情表>表现李密与祖母的孝慈之情并非作者创造之初衷.作为奏章一类的文体,<陈情表>是一篇构思缜密、用语讲究、具有很高写作技巧的精心之作.其显示了李密人格的某种变异,与魏晋之际士风的变化密切相关.可以说,李密是由正始名士到西晋名士的一个过渡性人物.  相似文献   

11.
王嘉良 《浙江学刊》2007,4(1):57-62
研究中国文学的古今演变,从古今散文文体传承与流变的视角切入,是较为可取的.中国古代和现代文学史上分别出现的晚明小品和语丝文体,产生于相同或相近的历史文化背景,文体风格、语体、体式也有诸多类似,明显见出前后的传承关系,当然也反映出两个不同时期文体的流变.这为深入探究中国文学的古今演变,提供了颇有研究价值的个案.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文学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新阶段,有许多不同于以往文学的特征,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即强烈的文体意识,主题的快速嬗变和多元化倾向,文化心理意识,民族母亲意识,地域文化景观。所谓强烈的文体意识,是指许多作家把文体追求作为审美和艺术个性追求的核心,通过独创的文体,来显示  相似文献   

13.
通过统计,魏晋六朝时期有23位评者对曹植文才与诗文进行了批评.他们认为:一是兼善四言"雅润"、五言"清丽"--奠定了曹植诗批评的崇高地位;二是"天机启,则律吕自调"--对曹植赋作的高度评价;三是章表"体赡而律调",书、论、颂与诔等也被指瑕--对曹植其他文体的批评.尤其是刘勰等人对曹植的书、论、颂与诔等文体的作品进行了优劣评判,在某种程度上讲,这一方面体现出曹植作品的优劣得失及对某些文体的突破与开拓;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对曹植文学批评标准的一些新变与发展,既注意到了文体发展中呈现出的新特点,又在声律与文辞优劣等方面有所关注.  相似文献   

14.
东北现代家族小说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鲜明的地域性和多元的风格,<科尔沁旗草原>是其中一部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作品,显示了这一文体的主要特征.它通过描写草原上一个大地主家庭的兴衰,以史诗般的叙事范式揭示了其特有的家族文化气质,即拓荒、攫取的草原精神,同时延续和深化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旧家庭叛逆者的形象,体现了彻底的反叛性和战斗性.  相似文献   

15.
李舜华 《北京社会科学》2002,(1):116-123,130
这里的“小说”之所以加上引号,是特指能与西方novel相比较的中国传统白话长篇小说,即我们常说的章回小说。长期以来,当中西方学者在争论中国传统白话长篇小说是否具有近代意义时,他们实际上是在争论,中国的“小说”是否已经构成了一种新文体;它在文体意义上是否可以等同于……  相似文献   

16.
贺根民 《唐都学刊》2009,25(5):102-106
小说写实观念,催生中国小说理论的近代转型,引领读者走向真实的人生.它给晚清民初小说造就浓厚的文体革命色彩,促成了小说的主流文体地位,缔造一种新的解读机制.对小说写实观念的片面推崇,又导致一系列创作和理论阐发误区.固守写实与纪虚的畛域,不敢做跨类思考和尝试,滞阻了小说观念的独立化进程.历史的重负、现实的选择,促成中国小说观念的近代化在挣扎中前进.  相似文献   

17.
宋元话本与杂剧的文体共性探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我国宋元时期的小说与戏剧文本( 话本与杂剧) 在文体演变构成中对接受的关注及其接受特点作了一个初步的动态研究,认为话本与杂剧文体的生成与审美接受特别是接受对象与接受方式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指出中国早期小说与戏剧之间具有“貌似神合”的文体共性。而这种文体特征正是由二者相同的接受特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党圣元 《求是学刊》2023,(5):136-148
文体观念可以通过诗文评、目录学著作、经书、史书、子书、诗文等文本形式直接表达,也可以通过创作实践、文献编纂、礼乐仪式、政治制度、文体概念、文献称引、语言文字等得到间接反映。中国古代文体观念研究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体观念史研究,文体批评史研究,文体分类史研究,总集、选本、类书、丛书编撰研究,分体文体观念研究,专人文体观念研究,专书文体观念研究,具体文体观念研究以及文体观念与政治、社会、文化等因素互动的研究。以文体观念为研究切入点,可以彰显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的学科意义,贯通文体观念发生、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并拓展中国古代文体学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19.
作为古代重要的文体类型,晚明小品文所独具的文体元素并未因明清易代所带来的文体因革而彻底消失,而是在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中得到了一定的继承.基于相似的地域背景与身份特征,才子佳人小说的作者多以晚明小品的创作者为模型来仿拟创作:前者故事中的才子形象既借鉴了后者任诞放肆的品性,更延续了后者任情尚游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难蜀父老>写于通西南夷的过程中,其确切年代是元朔元年;其文体应属论难之体,并且是此类文体的开创者;其篇名众说纷纭,当以<难蜀父老>为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