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选》三卷把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确定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从根本上解决了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上,长期存在的左右摇摆、失之偏颇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名为《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在这篇讲话中,毛泽东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性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可以说,这是我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理论的初步概括和总结。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走过40个年头之后,特别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17年之后的今天,江泽  相似文献   

3.
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李万源“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并一贯坚持的重要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正确处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是落实这个基本方针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仅谈点肤浅认...  相似文献   

4.
20年前,安徽小岗人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回顾过去的20年,这确实是全国农村上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20年;是我国农民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20年;是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20年。  相似文献   

5.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庄严使命。电视,作为当代最科学、最先进、最大众化的传播工具,集宣传、导向、教育、服务、娱乐于一屏,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窗口,是社会进步一个缩影,是千家万户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电视,借助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得天独厚的传播特性,深刻地影响着全社会的思想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模式。毫无疑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视事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电视事业是新兴的、发展着的事业。研究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视的基本特征,正  相似文献   

6.
大庆市妇联;大庆市让胡路区纪委监察局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事业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全面推进的事业,家庭美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细致地研究家庭美德建设的方方面面,提高对它的认识,是我们搞好家庭美德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一、家庭美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仅要把物质文明建设搞上去,而巨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搞上去。邓小平同志说过,两个文明都摘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们形成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是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不仅是经济的,更主要的是给人们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带来了深刻影响,为社会民主化提出了要求、创造了条件.我国改革中面临的深层问题主要也在于扩大社会主义民主,赋予公民及社会组织更大的自主性,从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应成为我国面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是最广大的群众事业,首先必须坚决依靠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能否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是决定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与败、好与坏、快与慢的关键。要发展农业生产当然也是如此。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最可靠的保证。我们为什么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放在如此重要的地位呢?因为我们是革命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者,坚决相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深深懂得人是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在伦理美学语境下看构建和谐社会,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在物质利益关系问题上也能够实现真、善、美三者之间和谐统一的问题。从伦理美学的角度探讨和研究这一问题,对于现阶段我国稳定社会、理顺人心、广泛调动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央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无论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还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维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经过17年特别是近几年的实践,总结出“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  相似文献   

12.
人性假设是经济激励和管理机制设计的基础.在深入考察不同阶段人性假设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精髓,发展出了综合人假设理论.综合人假设考虑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归纳了物质生活需求、精神生活需求、社会交住需求、理想信仰需求、当家作主需求、成就事业需求,在抓住了基础性和普遍性的同时,揭示了人性的深层属性.综合人假设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思想道德体系建设、大众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等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与自然科学不同,哲学社会科学以人类社会实践为对象,以总结人类社会实践的经验教训、把握人类社会实践的基本规律为宗旨。因此,哲学社会科学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息息相关。因为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就包括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的全面建设,就包括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同时,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没有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滋养,就不可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方针、根本任务、步骤、途径四个方面,认识和理解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职业道德是共产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种职业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在整个社会主义时期,加强职业道德的研究,在各行各业大力开展职业道德的教育和训练,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都是很重要的。 一、职业道德的形成 职业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它同家庭这种社会生活形式一样,是人类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借以实现的一种普遍的、基本的形式。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社会所承担的一定职责和所从事的专门业务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们在管理工作中引进了西方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并进行了广泛的实践和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怎样科学地运用激励理论,更好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一、激励是调动人积极性的重要手段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群众的事业,只有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高效益的建设。因此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他们内在的潜力是搞活企、事业的中心环节。《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企业活力的源泉,在于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当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在  相似文献   

17.
艰苦创业精神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还要不要弘扬艰苦创业精神,这种艰苦创业精神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以及应当如何弘扬艰苦创业精神,这些都是当前需要从理论上给予回答的问题。艰苦创业作为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社会实践,指人们为了事业和理想不怕艰难困苦所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是人们对事业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对崇高目标不懈追求的一种进取精神。在我国,弘扬艰苦创业精神,实践艰苦创业精神,是我们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极其重要的内容,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其根据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建立…  相似文献   

18.
<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则是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近年来,一些地方,一些同志忽视了农村的精神文明。这不仅不能保证农村工作的健康发展,而且也不符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要求,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在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和保证我国社会局势稳定的今天,进一步加强和搞好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信仰是由一个人的内在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实践目标构成的精神系统,支撑并作用于人们的现实社会行为.在中华文明历史传承和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进程中,中国人的信仰体系有着四大基本支柱,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信仰、实现中国梦的发展信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信仰、打造美丽中国的生活信仰.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取决于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工人阶级执政党的建设,而工人阶级执政党的建设则包括非常丰富广泛的内容。不断提高执政党的认识能力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过去我们在党建理论研究中,虽然没有把提高认识能力作为党建的一个方面问题提出来,但并不意味着此问题不存在或不重要。恰恰相反,这是一个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非常重要的问题。一认识是人观念地把握客观事物的过程,是人与客观事物之间的一种反映与被反映关系。人之所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