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事实,是新闻的本源。用事实说话,是新闻的基本规律之一。丧失了真实性的新闻报道,根本就失去了作为新闻所存在的价值。所以坚持实事求是,反映事实真相,是新闻报道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必须坚守的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2.
何静 《理论界》2007,(11):132-133
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个具体事实必须完全合乎客观实际,它具有多层次的结构。然而。在实践中情况却显得极为复杂。首先,不带主观认知成分的纯客观实录是不存在的。其次,客观事实是复杂多面而又多变的,要想让一篇报道全面反映事实的确是颇有难度的。因而我们所能够做到的,只是不断地接近真实,使之不断完善。本文针对新闻的真实性问题,在对新闻真实性涵义以及新闻真实的科学意义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贯彻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贾静波 《兰州学刊》2003,(5):195-195
做为新闻人都知道 ,新闻真实性至少有两个层面的意思 ,一个是具体的真实 ,一个是整体的真实。对于一个记者来说 ,采写一个新闻保证具体的真实是一个常识 ,对于一个媒体来说 ,保证整体的真实则是一种追求和责任。那么 ,如何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呢 ?首先 ,要认识到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工作者要坚持发扬实事求是的作风 ,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人群众 ,加强调查研究 ;报实情 ,讲真话 ,不得弄虚作假 ,不得为追求轰动效应而捏造、歪曲事实。美国前总统约翰逊 ,乘坐了一架加拿大政府的飞机。美国一家通讯社便立刻报道说 :约翰逊是第一位乘坐外国飞…  相似文献   

4.
新闻真实性是社会政治舆论导向、社会进步发展、人民生活、新闻自身生存的需要。而产生虚假新闻的原因有四:一是社会政治目的造成的。让人说假话,不敢讲真话。二是个人猎取名利造成的。为了名和利,不惜牺牲新闻的真实性。三是新闻媒体竞争造成的。四是网络的发展状态造成的。为了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应做到:一是要求记者深入实际真诚采访,发扬调查研究传统;二是加强新闻内部监督,建立受众监督制度;三是建全新闻法律法规,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5.
张伟 《北方论丛》2013,(1):34-39
作为文学阐释的两种主流形态,反阐释与过度阐释代表着文本意义异化的两种审美走向,从某种意义上说,反阐释是对过度阐释的一种纠偏.无论是反阐释,抑或过度阐释都是对追本溯源的一元论阐释思想的消解,但同时抑制阐释的“泛元化”同样是文学阐释的终极目标,由此为阐释设定边界则成为文本意义延展的重要保证,而建构在文本意图基础上的阐释成为延宕文本意义的科学阐释形态,由此,为阐释设定边界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新闻写作是对客观事实的报道,必须具备真实性;同时,新闻写作又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它又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学性,这两方面是一个好的新闻作品应该兼具的要素。  相似文献   

7.
《三里湾》隐性文本的意义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里湾》是一个充满紧张关系的复合文本:其显性文本是作家赵树理按照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需要而定制的,隐性文本则是作者下意识的产物,而非其创作的本意。这是造成小说在意蕴上分裂症候的深层原因。而这一症候也提示了诸多"十七年"宏大叙事文本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孙红 《北方论丛》2001,(6):10-15
在阐释活动中,对一部文本的读解,西方古典解释学者臻力于重建作者愿意,现代解释学者尊重阐释差异,利科,瓦尔代斯等学者则试图调和二者之间的矛盾。阐释是有一定限度的,有的阐释是不足阐释,有的阐释是过度阐释,西方解释学理论及中国古代阐释实践表明,居中阐释处于客观性阐释和主观性阐释之间,既能保证对文本的客观解释的有效性又承认阐释差异,是中西阐释活动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9.
10.
真实是新闻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对新闻工作者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新闻的真实性,是指事实真实与社会真实的统一。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客观真实的报道新闻,是受众和国家赋予每个新闻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1.
以《参考消息》科学技术版的新闻为例,简要总结归纳科技新闻翻译的特点,并针对一些译例进行分析,提出科技新闻的翻译标准,进而探讨科技新闻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新闻建构:从收受主体出发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受主体对于新闻的建构作用,是基于人们对收受者在收受活动中主体性的发现和承认。在新闻传播过程不同环节的建构行为中,收受建构带有终极性的意义,对于新闻传播的最终结果是至关重要的。但以往人们主要是从传播者角度讨论新闻建构问题,因而收受者的角度便有了特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负熵是物理学领域提出的一个概念,耗散系统需要通过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以获取负熵来抵消系统熵增态势。负熵是生命维持和进化的必要条件,负熵对人类个体和人类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就人类个体而言,人类高度发达的大脑是自然负熵的产物同时又是社会负熵之源,人类语言是大脑思维的信息外化,对于人类社会成员之间的沟通意义重大,人的生理、心理、精神需求在本质上是对负熵的需求。就人类社会而言,负熵对人类社会形态的演变具有决定性意义,社会系统遵循负熵最大化原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是负熵积累在社会系统中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4.
马金平  杜友君 《河北学刊》2002,22(2):112-114
新闻策划是近几年来新闻界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为理论基础 ,从主观与客观、现实与历史、现象与本质等方面对新闻策划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王妍 《北方论丛》2010,(2):121-124
环境伦理的取向与追求是确立一种境界,其价值意义的哲学指向通过人的精神表达的最高层级的反思方式来不断拓新理解人的本性的境域。实践活动形上关怀指向、关注未来人类生存命运指向、为人与自然和谐提供内在动力指向是对环境伦理价值意义的哲学指向进行探究的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政府传播中新闻发布渠道的多元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菲  白贵 《河北学刊》2006,26(6):220-225
在政府传播视野中,政府作为传播者,凭借权威的、独特的社会管理者和国家意志执行者的身份,独占核心信息资源,对信息进行把关、整理和开发利用,期望达到对内推行政策,形成一致的目标和态度;对外塑造政府形象,与受众沟通,依据反馈信息调整政策。从完善政府传播效果出发,新闻发布渠道势必要以组织传播为主导,融合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以高度整合的多元传播渠道,改变以往单向的、缺乏信息反馈、忽略非组织传播渠道的状况。  相似文献   

17.
作者认为,文化是人的超越性的存在方式,在终极的意义上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圣的理想人格的追求。文化的超越性使得人类的历史不再是纯粹物理时间的流逝,而是意义世界的展开。在一定意义上讲,文化的超越性催生了历史,而历史意义的解读也体现了文化的超越性。  相似文献   

18.
张东荪是中国现代有影响的哲学家。他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既主张思想文化自由又认为计划经济可行,这种矛盾的观念现象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从张东荪经济思想演变的历程,及其经济思想与文化理念之间的矛盾,反映出张东荪的学术研究具有明显的工具理性特点。这一特点证明了人类知识自负和理性自负在近代中国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民生新闻人性化报道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效性、显著性、真实性、接近性和趣味性是新闻的五个主要特征。其中,接近性是指更贴近受众,趣味性是指新闻本身所具有的能够满足受众寻求愉悦之要求的基本性质,两者同受众有更为密切的关系。这使得新闻在某种意义上具有人性化特质。民生新闻作为内容涵盖广泛的一个新闻类型,更应强调其贴近社会及受众的一面,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其作为社会动态反应者所具备的独特功能,同时更多的人性化要素也能提高其在诸多新闻种类中的竞争地位。  相似文献   

20.
增加我国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意义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宏升 《阴山学刊》2008,21(5):92-98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然而作为中国人口的主体,数量庞大的农民仍然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旁观者,不能成为财产性收入的受益者,这和我们党提出的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新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分析我国农民财产性收入的现状,提出增加我国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对策建议就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