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奥地利大作家茨威格谈到自己的创作时说:“如果我深谙什么绝技,那么这个绝技就是善于割爱”。把善于割爱说得这般重要,这并不是茨威格个人的特殊情况,许多艺术大师都有类似的经验之谈。实际上,它乃是艺术创造中的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甚至还可以说是一条不成文的,但在艺术实践中通行的法则。然而,究竟什么是“割爱”呢?通常,人们只是从形式剪裁的意义上去理解,实际上,它指的是,艺术家为了“能动地表现自己”,从而对自己的包括审美理想、观念、情感以及趣味、技巧诸因素在内的艺术创造个性,从选材构思到作品完成,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全面调整的创造性劳动。它常常表现为,经过殚思极虑后,在进退两难的抉择中,艺术家将一些与自身血肉相连的个人的东西,忍痛割弃了。这种割爱现象,看起来似乎不可思议;难道艺术创造只有在艺术家不喜爱不满意的情况下才算成功?显然,这样理解是不对的,艺术家的艺术创造倘若不为自己肯定和喜爱,他又怎能为之耗费心血并将作品公之于众,去获得广大读者的喜爱呢!在这里,既应当爱,又应当割爱,我们似乎陷入了自相矛盾。然而,这矛盾的产生却是合情  相似文献   

2.
李剑同志在《谁酿的苦酒》中,为自己作品的“格调”问题进行了辩白,将其理由赅括起来,大抵有如下几点:一是说他的作品写的是“事实”;二是将一些同志批评其作品“格调不高”的说法“匡正”为“这群流氓格调不高”;三是“我客观地表现自己的情绪……”;四是作品中的人物“格调”是与作家艺术趣味毫不相干的;还有“我们经过了一个‘格调不高’和‘不堪入目’的黑暗时代”等等。上述种种观点虽是李剑同志个人提出来的,但却涉及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美学原则的一些根本问题。倘对这些根本问题不辩清楚,要想写出高“格调”的作品来,恐怕委实是戛戛乎其难的。为此,我们抱着“疑义共与析”的态度,就李剑同志作品失误的某些原因及上述种种观点,谈谈我们的看法,以期引起同志们(包括李剑同志)的注意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一)鲁迅的小说数量不多,但在中国乃至整个世界小说史上占有光辉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他的作品都有异常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也因为他的作品在艺术上进行了独特的创新。理解鲁迅小说的独创性内容,始终是和理解一个新的艺术时代的观念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鲁迅是一个新人。鲁迅小说的艺术创新不仅一般地体现为一种艺术的选择,更为重要的是体现为一种人生的选择。鲁迅将小说创作理解为一种与自己的生活理想的实现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人生形式,他把自己在历史和现实关系中所承受的全部负荷和追求,都转换成了艺术的追求,把自己全部人生的热情和追求都投入到焕发生命力的艺术创造活动中去。他的小说创作带着强烈的现实  相似文献   

4.
马识途的小说创作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虽然他不愿意谈论他的作品已经形成了什么样的风格。他只是谦逊地表示,他正在努力追求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中国气派和中国作风。他甚至还曾质朴地把他的《夜谭十记》、《三战华园》等作品称之为“新评书”、“新传奇”,说它们不过是“我摆的一个龙门阵”,“一个革命斗争故事”。广大读者和文学界对他的作品的赞赏,使我们觉得有必要对他的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剖析一下他“继承了我国的小说传统”,“用摆龙门阵的方法”写出来的小说,为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索了菲华女作家作品的文化底蕴,特别是她们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对民族文化的自省精神;同时提出海外华文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他者”文化形象问题,认为这些形象是经过另一种文化的过滤和折光,同他们本民族所创造的同类形象有区别,这是不同民族文化艺术的一种“对话”。对这些“他者”形象的关注和研究,既有助于认识自己,也有助于我们考察各国各种文学领域中的形象表现。  相似文献   

6.
诗“在组合和再现中来创造”十九世纪初,雪莱创作了有浓厚民主主义思想倾向的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怀着“改良世界的欲望”,大胆创新了浪漫主义神话故事,塑造了不屈不挠反抗专制统治的英雄普罗米修斯形象。诗剧规模宏伟,气势磅礴,思想上,艺术上都堪称典型的浪漫主义作品。不仅于此,雪莱从自身创作实践中,总结了浪漫主义艺术构思和创作的经验,发现了诗歌创作的形象思维心得。他说:“诗是一种模仿性的艺术,它创造,但是它在组合和再现中来创造。诗作的美和新,并不是因为它所赖以制成的素材事先在人类的心灵或大自然中从不存在,而是因为它把集合来的材料所制成的整个的东西,同那些情感和思想的  相似文献   

7.
关於“史记”语言艺术的评价,我在“度论司马迁‘史记’中的语言”一文中(载本刊1956年2月号),已经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为了更深入一步的体认,试再从全书中最有典型性作品之一“魏其武安侯列傅”加以分析,这篇作品在人物形象的刻划上,更表现出作者艺术才能的卓越,不僅证明司马迁语言艺术已获得了空前的光辉成就,而且作者语言的风格和他的语言对后代的影响所以如此巨大,也不难得得理解。我们知道,任何文学作品都是复杂的整体,都  相似文献   

8.
<正> 长期以来,一提起前期创造社,人们总称之为“浪漫派”、“为艺术派”,说他们“大都提倡浪漫主义”,“形成了自己的浪漫主义倾向”。但是,如果我们去仔细地审视他们的文学作品,就会发现,他们的创作方法并非都是浪漫主义的。(一) 在前期创造社的成员中,郭沫若是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最积极的倡导者。他早期的创作,不论是诗歌还是历史剧,都是典型的浪漫主义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抒发了对理想世界的热  相似文献   

9.
<正> 李广田在他的著名散文《秋天》里,曾这样抒发了对于人生行程的认识:“我想该这样说:‘愿走在道上,不愿停在途中’……因为人生就是走在道上啊。”在半个多世纪的生活中,正如他自己所说,确实将个人的生命,交付给了一种无休止的艰难跋涉。在热爱并从事的文学事业上,李广田毕生执着于艺术真理的追求。他不仅以诗歌、散文、小说等多方面的创作实践,反映出自己的艺术见解和艺术理想,还从四十年代起,倾注巨大精力和无数心血,撰写并出版了多种文艺批评和文学理论著作:《诗的艺术》(1948)、《文学枝叶》(1948)、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写作?》是法国哲学家,小说家萨特写作的理论文章,属于他的专著《什么是写作》中的一章。为萨特的最高写作纲领。文章主要从有关作者与读者、写作与阅读、美与审美的各对关系,阐明了个人写作活动的社会性和严肃性。他从一般到特殊,从抽象到具体地进行论述,带有明显的思辩性质。 作者为什么要写作呢?萨特承认各人有各人的理由。但他认为“在作者的各种意图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更深的、更直接的、为大家共有的抉择”。这个抉择就是:任何人从事写作都不是为了自我。为什么呢?首先,写作完全不同于物质生产活动。“鞋匠可以穿上他自己刚做得的鞋,如果这双鞋的尺码符合他的脚,建筑师可以住在他自己建造的房子里。然而作家却不能阅读他自己写下的东西”。作者能揭示或描写客观事物,却不能揭示自己创造的产品——文章或作品。一个写作者,不可能对他自己劳动的成果一作品表示相当的冷漠,认为它是与己无关的纯客观事物。这是因为,“如果我们自己决定生产规则,衡量尺度和标  相似文献   

11.
<正>在英国文学史上,很少有象戴·赫·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1885—1930)这样多才多艺、富于激情的作家。他在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绘画、文学批评和文学翻译等方面都有所探索,作品多达40卷,可谓著作等身。他的主要成就是小说创作,共有10部长篇,7部中篇,60多个短篇。 在讨论劳伦斯及其创作时,总有这样一种观点:“他主要在内容上,而不是艺术上,被看作现代派的。”其实,任何一种真正的艺术,它的内容和形式都应该是统一的。既然劳伦斯的小说在内容上是现代派的,那么其艺术形式也必然与之相适应。事实上,劳伦斯在他的小说创作中汲取了欧洲文学的优秀传统,熔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和象征主义于一炉,创造了具有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现代主义小说。本文拟就劳伦斯小说艺术技巧的几个方面初试探讨。  相似文献   

12.
绘画贵有个性、贵独创,古今中外有成就的艺术家一无例外。画家唐云常引石涛“我自用我法”的话以自励,从艺半个多世纪以来,力求在艺术上闯出一条自己的路子。他常说:“我融会前人笔意,用自己笔墨,至于能有多少成绩,则无法自说。”这是自谦之辞,但确然又是事实。这里,我们对他的艺术作些探索,聊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3.
朱季贤的歌曲集《松花江的歌》出版了,我们为之高兴.翻开歌曲集,让我们突出地感到,每件作品都浸透着作者对他成长的地方──三江平原的挚爱,每一段施作部故发着黑土地的芳香,每个乐句都闪烁着茫茫雪原上空特有的太阳的光泽.那些充满北国情韵的音调,令我们感到熟悉和亲切.朱季贤是“喝着松花江水长大”的,是我们省自己的艺术殿堂培养出来的作曲家.他生长、工作、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北方人的勤劳、朴实、憨直、爽快不仅造就了他勤奋好学、孜孜以求,诚恳切虚的好品格,而且这里的人们创造出具有浓郁特色的粘土文化也影响了他的感情…  相似文献   

14.
汪曾祺对“对照”怀有特别浓厚的兴趣,他认为自己的小说所要表达的自我意识是通过解释、说明、强调或是参差的对照等多种方式呈现出来的。他并不仅仅运用对照去描写一人一事,而是把它看成一种艺术法则,广泛地应用到创作中去。在他的作品中存在着一个艺术的对照系统,而“对照”法则的运用,对题材的处理,主题的表达,人物的刻画,结构的安排,意境的创造等,都产生了良好的作用。本文拟对汪曾祺的艺术对照系统及其艺术功力,作一点说明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苏童小说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童是一位从不愿固定自己的作家,从历史追寻小说到现实追寻小说,从“枫杨树”系列到“枫杨树后”小说再到“红粉”和“妇女系列”小说,他每次都以迥然不同的形象刺激读者的阅读习惯。他甚至不愿意自己的小说具有特定的风格,认为风格是一种“陷讲。”那么,苏童是以怎样的一种方式确立贯穿于这些小说中的主体形象的?苏重又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区别于其他新潮作家的呢?为什么无论反差多大的小说我们只要一读就能认定是苏童的作品呢?很长时间以来,我都在琢磨这些令人困惑的问题。我一度曾以为是苏童的语言塑造了他的个性,然而当我怀着自…  相似文献   

16.
钱谷融先生说过。“艺术作品是诉诸人的整个心灵的,不是单纯诉诸理智。在艺术作品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渗透在艺术形象中,与艺术形象凝为一体的.它们不是各自游离,不是可以相互分割的.那种脱离了形象,缺乏热情,一味抽象地讲道理的作品,不会有艺术的生命力,也算不得艺术作品.”他还说:“要从感情上去打动别人,必须自己有强烈真挚的感情。一个冷淇无情的人,对什么都不越兴趣、都填不关心的人,不可能成为作家、艺术家.”t石油大事》倾注和凝结作家“强烈真挚的感情”是贵穿始终的,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论述这个问题.一、在新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巴金多次表示:“我意外地‘闯进’文坛,探索了五十多年,在结束文学生活之前,我应当记下我对艺术和人生的一些看法,我个人的独特的看法。” (《<随想录>日译本序》,《巴金论创作》171页)巴金在过去写的大量的序、跋、前言、后记和有关作家作品的评介文章中,曾发表过对艺术的种种见解;近几年来,他在许多文章中更是详尽地阐述了自己的艺术主张。巴金的艺术观是他艺术实践的结晶。探讨和研究他的艺术观,对理解他的创作倾向和特色,提高当前文学创作的水平,都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8.
托尔斯泰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巨匠,他的一系列长篇小说,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等,为人类艺术宝库增添了一笔极为宝贵和丰富无比的遗产。列宁高度赞扬说,托尔斯泰是一个“创造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作品的天才艺术家(《列宁全集》15卷,180页)”,并指出,托尔斯泰的辉煌贡献是“全人类艺术发展中向前跨进的一步”。他的长篇小说,内容博大精深,艺术精湛无比,达到了真、善、美高度统一的崇高境界,至今仍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和熏陶,并且能为我们今天丰  相似文献   

19.
宋徽宗赵佶在文化艺术上使自己的性情尽兴发挥,其绘画、书法、诗词等方面都有较深厚的造诣。在书法造诣上,继承前人的同时,他独创“瘦金体”,影响深远;在绘画造诣方面,他追求意境,追求作品的神形兼备,同时,其绘画作品书法、诗文与绘画有机结合,形成综合性的艺术范式,开风气之先。由于他的倡导,北宋的书法绘画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文人的待遇与地位也空前提高。  相似文献   

20.
周作人散文“平淡”风格的文体学分析李旭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如果要推选一名最杰出的文体家,大概非周作人莫属。而他的文体,主要的特色是平淡。有人曾将他创造平淡美的艺术造诣同古希腊“高尚的简朴和静穆的伟大”之美相提并论,说:“我们景仰希腊艺术的不朽的美,可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