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针对装备制造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问题,以大连机床集团为例,分析了大连机床集团开放式技术集成创新的模式,研究表明:企业具有较高的技术监测、消化吸收以及技术集成能力,能够根据组织情景的变化利用已有的技术存量,并在装备产品开发的系统集成层面学习建构知识,提高企业自身产品建构能力,从而实现开发具有主要知识产权高端装备产品的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2.
技术核心能力演进与高技术企业成长的作用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核心能力是高技术企业形成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也是其成长的主要动力.本文在分析技术核心能力形成的模式与演进路径的基础上,对技术核心能力演进各能力阶段的含义及特征进行了探讨,并结合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不同层次的技术能力及其对高技术企业成长不同阶段的作用机制,认为技术核心能力演进推动了高技术企业不断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自主创新能力的缺乏是制约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关键瓶颈。造成中国汽车企业技术能力落后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将技术创新模式选择与企业技术能力割裂开来,忽视了企业自身技术能力对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限制。以沈阳华晨金杯为例,分析中国汽车企业技术创新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未来中国汽车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与实施应当建立在技术能力基础上。  相似文献   

4.
企业技术能力与技术创新模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企业技术创新的演化具有路径依赖性,是由企业先前知识积累与技术能力发展路径决定的,企业拥有的技术能力的不同会影响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是基于技术追赶的,企业应该在分析自身技术能力和应用的技术类型前提下,选择与技术能力相匹配的技术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以榆林学院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例,探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面向企业需求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企业需求典型人才群的规格特征,形成3+1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按年级分段"推进的课程体系统,实践表明,该培养方案可有效的提高学生适应企业需求的专业技术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6.
路径与模式的选择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问题。通过对四家营销服务企业的扎根研究发现:企业对内外环境的感知产生数字化转型的动因;资源获取能力决定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基于业务拓展程度和开放合作程度两个维度,案例企业呈现出开放生态、开拓整合、协同创新与专注深耕四种不同的转型路径;转化能力使企业最终形成了四种不同的营销服务模式——生态系统平台、一站式解决方案、虚实融合服务与“专精特新”服务。三维动态能力作用下的“转型驱动—路径选择—模式形成”构成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本行动逻辑。  相似文献   

7.
企业技术集成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集成创新是目前我国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一种重要方式。基于企业技术能力的成长过程提炼出企业技术集成创新的三种模式:拷版、渐进和突破。从技术战略角度针对不同模式的具体特点进行了研究,提出对应三种技术集成创新模式的企业技术战略:拷版、模仿和领先战略。结合韩国三星电子公司的技术集成实践活动进行了案例分析,认为企业只有通过不懈的技术学习和技术积累,才能促进企业的技术能力成长,更有效地开展技术集成创新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
核心竞争力是煤炭企业形成自身独特竞争优势的关键.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可归纳为企业文化力、管理能力、技术能力和外部环境等.其中,企业文化力位于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核,对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形成起着决定性影响.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位于核心竞争力的次核,是核心竞争力的外在显现.外部环境位于核心竞争力的外核,是核心竞争力的效果表现.  相似文献   

9.
通过收集沈阳机床和大连机床两家机床典型企业从1997-2003年度的有关数据,分析了这两家机床企业近年来发展规模的变化与劳动生产率的状况,得出了近年来辽宁机床行业增长因素分析的结论。辽宁机床行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资本生产率的增长,资本生产率的增长是围绕技术进步实现的。由此提出了我省机床行业今后在规模扩张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新兴技术的概念和特征,在同时考虑时间(技术成长)和空间(应用领域)两个纬度影响因素的情况下,讨论了新兴技术的形成路径,并结合自主创新的内涵和外延,探讨了新兴技术与企业自主创新的关系,针对不同路径下的新兴技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提出企业核心技术的形成和自主创新的四种模式,并就发展中国家企业自主创新模式的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模式的形成受制于高职院校的“路径依赖”障碍和能力障碍以及企业的参与障碍。有效推动工学结合模式创新,关键是充分发挥院校和企业作为工学结合模式创新主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技术联盟的共生模型及其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组建技术联盟根本的目的就是基于自己能力缺陷分散风险和降低研发成本,共享技术收益,企业技术联盟是一个典型的利益共生体。Logistic生物种群共生进化模型给技术联盟共生体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分析结果表明:技术联盟企业通过分工形式形成各种关系,以激烈的竞争维持着共生模式的稳定性,遵守联盟规则、维护联盟整体利益最优将是联盟企业的最优选择,政府应该尽力提供政策上的支持,为联盟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3.
技术创新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创新参与者是否具有投资能力、技术能力和经济能力,根据这三种能力,可将我国技术创新主体分为大型企业、中小型技术企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风险投资企业。我国的创新参与者在很多情况下都会决定参与形成技术创新联盟,如缺少创新投资、技术竞争力、新产品的生产或营销能力等。联盟的决策形成过程就是集聚这些能力的过程,即创新参与者根据创新目标、行业和企业的特征,评价各类互补创新参与者,竞争匹配创新伙伴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国际服务外包是一种发包企业主导的企业间知识整合机制,外包双方在这一整合机制中的地位和出发点存在差异。发包企业的交易动机、外包双方关系质量和接包企业吸收能力对显性和隐性知识转移的影响是不同的。国际服务外包中显性和隐性知识转移对接包企业常规性和创新性技术能力的影响都是正向的,而隐性知识转移对接包企业技术能力提升作用更大。接包企业应以国际服务外包中隐性知识转移为突破口,将从发包企业获取的"片断化"技术知识整合形成相对完整的技术能力。接包企业不应满足于常规性技术能力的提升,更应利用国际服务外包中的知识转移,特别是隐性知识转移,促进创新性技术能力的提升。不同类型的接包企业应立足自身吸收能力,结合发包企业交易动机、外包双方关系质量,选择利用知识转移实现技术能力提升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网络社会的形成对传统的封闭式创新模式产生巨大的冲击和破坏,并形成了以相关利益者的连接机制作为其基本运行机制,以社会资本、吸收能力以及知识共享作为创新能力影响因子的开放式创新模式。因此,企业应该进一步提升开放理念,加强与外部资源的"连接",搭建与外界进行知识交互的平台,提升网络社会中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子商务技术在服务企业的广泛应用,企业如何与客户合作创造价值已成为企业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基于电子商务流程观,提出服务企业与客户的合作价值创造过程模型,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依据我国168家实施电子商务的服务企业的调查数据,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和SPSS软件验证理论模型,研究结果证明以企业内部IT能力为基础,合作电子商务能力对合作价值的形成起到了中介传递作用,同时客户关系对合作电子商务能力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企业能力理论从企业内部探寻决定企业成长的动力,它的发展经历了资源基础观和能力基础观两种流派。能力是基于人力资本能动作用形成的对资源的配置过程,而能力观又包含核心能力和动态能力两个研究分支,其中,核心能力是企业能力概念在组织实践层面上集中于技术和技能关键能力的更深入界定,动态能力则是对核心能力动态发展演化的深入诠释。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225家农业龙头企业的调查数据,利用Heckman(赫克曼)两步法,从资源能力观的视角研究资源禀赋和企业能力对农业企业是否实施质量认证以及多重认证频度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1)规模、技术、品牌、股权集中度、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等内在特征是影响企业是否实施质量认证的显著因素;(2)规模越大、技术水平和决策者素质越高、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越强的企业越倾向于实施多重质量认证;(3)经营模式和经营战略对企业多重质量认证行为有显著影响,且不同经营模式的边际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总之,资源禀赋和企业能力的异质性较好地解释了在面临同样的外部环境时,不同企业之间质量认证行为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我国机床工业企业管理进行了抽样比较研究。文中首先对DEA方法作了简略介绍,然后选用8个投入变量和4个产出变量对我国66家机床厂进行了综合评价。文章还对当前技术条件下我国机床工业企业的最佳生产规模(MPSS)问题作了分析,给出了MPSS下的投入、产出变量均值。  相似文献   

20.
技术转移、知识积累与军民融合企业成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军民融合的战略背景下,本文从技术转移角度研究了军民融合产业的形成、知识结构特征与成长能力.从技术、组织能力、企业文化三维度分析了技术转移及军民融合企业知识的结构特征,认为技术转移所导致的军民融合企业特殊的能力结构制约了其竞争能力与持续成长性,提出军民融合企业知识积累与能力结构提升机制,以形成持续的创新能力,促进军民融合产业的竞争力的提升与持续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