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维山水田园诗禅境的形成从以下几方面得到体现 :首先从价值取向确立了诗禅相通的可能性 ,其次从语言表达特点可以知晓禅宗与诗的相互融通 ,再次从诗与画 ,动静的艺术辩证法可以看到思与境偕、物我两忘的境界 ,所谓禅境亦即诗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王十朋的山水诗与宦游诗数量多、成就高.这些诗抒发了诗人忧国爱民、修德勤政、笃于乡情亲情友情等纯正高尚情操,跃动着一颗光明正大、仁义忠孝之心,是仁者、儒者、学者的真诚之诗.在艺术表现上,诗人把诗与画、自然气象与人文精神、写实景实事与想象虚拟、赋与比兴、诗与题序、分写与总写、古体与近体相互结合和照应,也体现出诗人在追求浑然天成中注意锤炼字句、擅长铺排与对仗的艺术功力.在古代山水诗与宦游诗的发展中卓有贡献,在宋诗低潮期中起到了振衰起弊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如许多论者已经指出的:中国古典美学一向强调诗与画这两种艺术形式的相互补充与融合,所谓"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 (曹庭楝《宋百家诗存》卷十九).当然,并非任何风格的诗与画都能融合起来.唐中叶以前,文艺创作实践与理论并未显示出这种诗画融合倾向.诗画交融的特点在神韵派诗歌及文人画中体现得最为明显,而晚唐两位最重要的美学家司空图与张彦远的文艺美学思想则是诗与画交融的理论契机.司空图是神韵派诗论的建构者,他以道家美学为基础总结了唐代以及唐以前的诗歌创作,提出了一系列精辟  相似文献   

4.
按西方艺术分类,诗是时间艺术,画是空间艺术,诗与画作为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存在着严格的界限,德国莱辛的《拉奥孔》就是论诗画这种关系的经典性美学著作。与西方美学异趣,中国美学不是着眼于诗画的界限,而是侧重于中国诗画的同源、同一关系,其最早的明确表述是苏武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诗画同源命题包括两方面的理论指向:一是指中国诗画有共同的起源,共同产生和发展的文化哲学背景,二是指有共同的创作基本原则。本文揭示,就第二方面说,中国诗画同源是指中国诗画在创作上存在着共同的基本思维方式,共同的基本结构方式,以及对意境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5.
诗、画被称为姊妹艺术。在诗与画的关系上 ,苏轼倾向于“诗画同律”说 ,莱辛则强调“诗画异质”说。中西这两种传统的诗画观的提出有其各自的历史文化背景 ,而中西艺术实践及其传统理论、主客体关系上强调侧重点的差异 ,以及对诗画媒介符号与时空观的不同理解 ,都是造成两种诗画观文化内涵不同的重要原因。弄清楚这种差异的内在实质 ,以求相互借鉴 ,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艺术之能迷人,是因它是美的。在艺术中,最能表现美的是诗和画,《三国演义》的造形、抒情、写景因富于诗情画意,故能给人无限的美感! 艺术,总具有自己民族的特点。我们这个文明古国,是诗之国,画之国;诗和画论都带有中华民族的色彩:诗“缘情”,情景交融;画贵“神似”,形神一致。《三国演义》是第  相似文献   

7.
王维的诗中画不单孕有画的格局和色彩,更重要的是,它利用诗性的语言去透视画面以外的内容,形成具有流动美感的动感审美空间.这动感,包括有动态层、通感层、动感趋向层、动作层、空间层、画外人层等,各个层次相互交杂、互动互感,多方位延展读者细密敏锐的艺术感觉,形成各种联想心理感觉的层层叠加,从而弥合了画图平面的呆板和意蕴的单一,使得"诗中画"更具生动真实的质感,透出丰厚悠长的情味.  相似文献   

8.
我国绘画史中,诗与画的关系往往表现为诗境与画境的关系,二者统一于艺术思想的追求.诗与画的关系贯穿于每个时代,而在每个时代,不同的历史背景和人文环境的影响下,诗与画的结合点各不相同.诗画是在忽略其栽体、关注其精神内涵、追求共同的意境的基础上结合为一体的.诗与画仍有着不同的形式,属于不同的艺术范畴,诗与画虽然相通,但各有特征、功能以及界限,不能将诗等同于画.只有诗画相辅相成,将有画境的诗与画结合,达到共鸣的情绪,形成艺术家独创的意境,才构成中国画独具特色的中国画.  相似文献   

9.
诗中的绘画     
诗和画分属不同的艺术领域,各受独特艺术规律的支配。但是,它们之间又互相渗透互相沟通,体现了许多共同的美学法则。谢赫绘画六法中的“气韵生动”和顾恺之论画时说的“迁想妙得”,不但适用于绘画,也基本上适用于诗的创作。人们称赞一首诗,说“诗中有画”;称赞一幅画,又说“画中有诗”,诗情和画意,常常是密不可分的。在我国的艺术史上,诗与画的亲密关系,不仅表现在出现了许多象王维那样集诗家和画家于一身的艺术巧  相似文献   

10.
钱钟书先生在《中国诗与中国画》一文里说:“诗和画既然同是艺术.应该有共同性;而它们并非同一门艺术.又应该各具特殊性。”对于诗和画.中国和西方早就不同程度地看到了二者的共同性.但西方从莱辛发表美学名著《拉奥孔.论画与诗的界限》以来,突出地强调了二者各  相似文献   

11.
诗歌与绘画是关系十分密切的姊妹艺术。我国宋代著名词人苏东坡在评论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与画时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后来他又在一首诗中写道“诗画本一体,天工与清新”。诗诉诸听觉,画诉诸视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体现了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的互相勾通。在人类文化艺术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诗与画互相渗透,互相吸收,促进了诗画艺术的共同繁荣,使得他们各自的艺术表现手法不断得到丰富,审美范畴不断得到拓展。  相似文献   

12.
诗画交融现象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命题中得到了精到概括。“诗中画”的“诗”与“画中诗”的“画”,指的是作为物化形态的诗、画作品,可称为“外文本”。“诗中画”的“画”与“画中诗”的“诗”则是在主体头脑中形成的“画境”与“诗意”,是意识中未外化出的联想与想象出的“内文本”。“诗中画,画中诗”是体现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接受两个环节中的审美心理现象,主要是由主体的感知、移情、记忆、想象、联想等心理机制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绘画艺术发展到宋代进入一个繁荣时期,画作兴盛,名家辈出。这些绘画艺术也为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不少诗人画家能诗善画,为画吟诗,写了不少咏画诗。宋代的咏画诗,数量之多,作家之盛,大大超过了唐以前诸代,苏轼可以说是继杜甫之后又一写咏画诗的大家。苏轼是具有多方面才能的作家,诗文汪洋出奇,绘画造诣也颇深,写了不少咏画诗,且有一些名篇佳作,至今还深受人们的喜爱。我们开展对它的研究,不仅可以获得艺术享受,而且对于探讨咏画诗的创作特色,无疑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诗和画是两个不同的艺术品种,但王维的诗和他自己的画在美学风貌上却显示出异常鲜明的一致性。就情感内容而言,他的诗同他的画一样,经常表现出一种清幽静穆、飘缈空灵的境界和恬淡闲适,与世无争的隐逸情趣。  相似文献   

15.
诗画·意境——论网师园的园林艺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的发展一直深受传统哲学和美学思想的影响,诗歌、绘画等艺术门类与造园术相互影响,相互滲透,成就了中国园林极高的艺术境界。网师园的园林艺术特征就在于因诗成景、以画入园、因景生情。  相似文献   

16.
论唐代画诗沟通中的几个美学问题王启兴唐代绘画艺术空前发展,不仅激起众多诗人的欣赏热情,进而创作了不少优秀的题画、咏画诗,扩大了唐诗的表现领域,更重要的是画与诗沟通交融,促进了诗人审美观的变新,在诗歌表现艺术方面,也有新的追求。本文以宏观的视野,着重探...  相似文献   

17.
题画诗是我国古典诗歌园圃中的奇葩,它是我国绘画艺术的共生物,伴随着绘画艺术的发展繁荣而发展繁荣。狭义的题画诗是指题写在画幅上的诗,因之它又与书法艺术密切相关;诗、画、书法处于同一个物质载体,便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品。由于我国传统绘画的技法和材料极为独特,  相似文献   

18.
担当(1593—1673)未留下系统的论著,但却有精湛的艺术见解和明确的审美取向。除从他的作品上,直接“听”到的画外音,还能在其自书诗、题画诗,以及散见于《担当遗诗》中的论画诗、评画诗,读到言简意赅的艺术见解。如果将它整理出来,结合他的创作成果,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可能是有益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王维是个博学多才的人。他能诗善画,通晓音乐,并精禅理。对于他的写景诗,千百年来,诗论家们都感到很有画意。早在唐代就有人称王维的诗“在泉为珠,着壁成绘”①。到宋代,苏轼更明确地指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②久而久之,“诗中有画”便成为评价王维诗歌艺术特色的定论。这个评价的确概括了王维诗歌富有  相似文献   

20.
在绘画作品中经营诗的意象,是中国画的共同特征和普适审美标准,也是中国特有的民族艺术形式,这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的.画与诗的结合扩大了绘画的艺术感染力与表现力,使中国画的思想情感、寓意更加豁达、深远、艺术趣味、艺术境界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