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池残水露新荷──读陶尔夫和刘敬圻的《南宋词史》钱鸿瑛对南宋词的评价,古往今来,意见分歧。推崇者如朱彝尊,其《词综·发凡》云:“词至南宋而极其工,而宋季而始极其变”;王国维《人间词话狈悄:“北宋风流,渡江遂绝”、“其堪与北宋人颌顽者,唯一幼安耳”。真...  相似文献   

2.
放翁与唐琬重逢沈园、题《钗头凤》词于园壁的一段哀情故事,最早见之于南宋周密撰的《齐东野语》卷一,惟唐氏所和之词,却不甚了了。近读齐治平著的《陆游》(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一书,其中专题述及“《钗头凤》的悲剧”,也没有写出唐氏的和词,读者深以为憾。陆游同时代人的著作中确有唐氏和《钗头凤》词之记载,如南宋陈鹄(字西塘,南阳人)《耆旧续闻》卷十中说:  相似文献   

3.
《效颦十解》是周密在宋亡之后创作的联章拟效词,被收入自编词选《绝妙好词》。该组词依次拟效了花间、辛弃疾、卢祖皋、史达祖、张辑、孙惟信、赵汝茪、吴文英、龟溪二隐及施岳,通过互有异同的拟效策略,留存并勾勒了以两浙江湖词人为核心的南宋四代词人图景,有效保留了周密师友群体的词作、词法及个体生命。除此之外,周密还将南宋故实与个人闻见融于这组拟效词中,使其能够全面承载故国之思,展现了“词史”意识的萌芽。这些文本内蕴在《绝妙好词》中有着更为丰富细致的体现,与《效颦十解》构成了强烈的互文性。此外,《效颦十解》拟效对象的四个代际分布,还在结果上叙构出了一道南宋两浙江湖词人统绪,成为清代浙西词派词统建构之滥觞。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的《词论》,是我国妇女撰写的第一篇文学批评专文,也是最早而不可多得的探讨长短句词学的论著。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卓然一家的女词人,根据其创作经验写成的《词论》,又旗帜鲜明地对词的艺术特点、艺术规律和艺术方法,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对五代、北宋以来许多蜚声词坛的名手,作了尖锐的批评。因此,自南宋以来,《词论》一直受到人们的注意和重视。《词论》既涉及到对词这种艺术形式的理解,也涉及到对北宋词的演变发展的认识;既  相似文献   

5.
岭南的词学研究在已故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詹安泰先生之后,年青学者已崭露头角。其中成就卓著的,应推汕头大学副研究员张惠民君。惠民君在发表了十数篇有影响的词学论文之后,编纂了《唐宋词集序跋汇编》(合作)、及近40万字的《宋代词学资料汇编》,近日又发表研究新著《宋代词学审美理想》(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4月版),把自己从事的宋词研究推向更高的层次。《宋代词学审美理想》一书,从词学史上最早的一篇论文(欧阳炯《(花间集)叙)})说起,深入探索了宋代词学审美批评史上的四大高潮的代表人物:高擎“自是一家”理论旗帜的…  相似文献   

6.
清代论词绝句组诗是一种特殊的词论类型.不少论词绝句组诗系统地评论历代词人,包含着对于词史及相关问题的见解,体现了论者的词史观.从词史的角度看,清人的论词绝句有词通史、唐宋词史、当代词史、地方词史、女性词史等不同内容.论词绝句特别注意在词史上曾经产生重要影响的大词人,如李白、温庭筠、李后主、苏轼、周邦彦、辛弃疾、姜夔、张炎、元好问、杨慎、朱彝尊等.清人论词绝句通过对个体词人的评论,对词史发展嬗变的关键环节发表自己的看法,体现了对词史演进历程的把握.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5,(11):103-107
关于黄庭坚词的评价,在词史上呈现两极分化:陈师道、李清照等人对黄庭坚词多有推崇,陈廷焯等人却认为黄庭坚于词"直是门外汉"。若将黄庭坚词的评价放在词史发展的坐标中,采用共时性和历时性的方法,从学习民间文化得与失的角度加以研究和观照,探讨黄庭坚词在词体雅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以此更好地了解词史流变,把度北宋词坛创作及发展的微妙走向。  相似文献   

8.
郑海涛  陈勇 《兰州学刊》2008,(1):173-174
《绝妙好词》是南宋著名的词作选本,在词学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开创了词选里的断代体例,为清代断代词选和选派词选提供了模仿样式;保存了部分词坛上的佳作和鲜得一见的作家作品;体现了周密选词的标准以及南宋词坛的主流风格.  相似文献   

9.
南宋词人蒋捷《竹山词》的开放词风,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融入骚意与曲趣,二是散文化、议论化,三是多种形式试验,四是模拟、融化南北宋豪放、婉约诸家。在博采众长、融合诸家的基础上,蒋捷词显示出淡漠中潜沉咽、流畅中有蕴蓄、绮丽中见清奇、柔婉中露豪逸、俚俗中参雅趣、疏落中显缜密、陈熟中透尖新的自家面目,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在南宋词史上占有一席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中华书局以“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的形式推出了邹同庆、王宗堂教授的《苏轼词编年校注》(以下简称邹、王本),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就资料完备、考证严密、文字规范、表述精当等方面而言,该书是笔者所见到的“东坡词编年校注”同类本所不及的,开了中国著述史上“东坡词编年校注”撰写的新境界,标志着“东坡词”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一、资料完备古今并重邹、王本获得成功的奥秘在于:著者凭借严肃的态度、严谨的学风和严密的方法,博览群书,博采众长,拥有和巧用极为丰富完备的有关“东坡词”研究的资料。著者不仅通览了苏诗(词、文)…  相似文献   

11.
论爱国词人刘克庄的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克庄(公元1187-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他是南宋后期的著名词人,今存词作二百六十余篇.钱仲联先生所撰《后村词笺注》极为精审详尽,钱先生指出:"他的词作继承发展了辛弃疾的传统,成为南宋辛派词人三刘(刘过、刘克庄、刘辰翁)中成就最大的一人."这个评价是允当的.本文拟从刘克庄对辛弃疾词风的继承和发展的角度,对后村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作一论析.  相似文献   

12.
一、姜词当属于清雅派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词划分为豪放、婉约两派,有些论者还把姜词划入婉约派。这种“两分法”对于南宋以前的词派也许是适用的,对于南宋及其以后的词派就很难适用了。其原因就在于南宋词坛上出现了一颗光芒四射的新星姜夔,又出现了一批姜氏词风的后继者。他们的词分明是在豪放、婉约两派之外别树一帜,自成另一新的词派。 早在南宋末期,柴望在《凉州鼓吹》(即《秋堂诗余》)的自序中,就把词分为三类、三等,认为“大抵词以隽永委婉为尚,组织涂泽  相似文献   

13.
宋代咏物词的创作蔚然成风。《全宋词》收录咏物词 2 0 0 0余首 ,约占全宋词的十分之一 ,所咏物种多达 2 0 0余种 (其中南宋咏物词有 1 2 0 0多首 ,约占宋代咏物词的四分之三 )。词家或应物斯感 ,触兴生怀 ;或借物逞才 ,彼此唱和 ;或依托物象 ,抒情言志……其中不乏因咏一物而声名大噪者 ,如“叔夏 (张炎 )春水一词 ,绝唱今古 ,人以张春水目之”,也有专力咏物、“以此擅场”的王沂孙。此外 ,还有咏物专集《梅苑》、《乐府补题》。然而 ,一般论者多囿于单个作家、单个题材、某一阶段的讨论 ,而较少有人将宋代咏物词作为一个整体的文学现象 ,…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为《词综注》之前言,分析了浙西词派的形成及其共同的审美宗趣。论述了以朱彝尊为代表的浙派词理论的三个基本要点,即在审美风格上崇尚醇雅,在源流上宗法南宋,在具体取法上推尊姜夔和张炎。以及《词综》行世后产生的较大影响,从而指出《词综注》编纂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粤词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岭南地区的文化,是我国源远流长而又丰富多采的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岭南的词,也是随着各代词运的发展而发展的。由于岭南地处僻远,唐五代。北宋时期,文献散佚,词作流传极少。岭南词人见于载籍最早的是五代连州(今广东连县)人黄损,现存的词仅有《望江南》(“平生愿”)一首;又有南汉曲江人何成裕,史称其“尤工小词”,但词已不传。其余的词人词作俱已湮没无传了。直至南宋时期,岭南词家才稍著称于世。南宋光宗时的名臣广州人崔与之,向被称为“粤词之祖”,他的名作《水调歌头·题剑阁》词云: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对青灯,搔白首,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蒲涧清泉白石,梅  相似文献   

16.
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是南宋重要的文学家。其词创作成就尤高,被称为南宋豪放派词人三刘(刘过、刘克庄、刘辰翁)之一。钱仲联先生的《后村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7月版,以下简称《笺注》),对后村词进行了详密的笺释考证,并对半数以上韵后村词作了编年,较张荃《后村长短句考证》(《中国文学会集刊》一期,1933年6月)有了长足进步,为进一步研究后村词提供了极大方便。其后,许山河先生的《十六首后村词编年考》(《湘潭大学学报》,1983年3期)对《笺注》有所补订。笔者在编撰《刘克庄年谱》过程中,发现仍有可增补诸先生之不足者,乃不揣浅陋,撰为小文,献说如下。原词照录,以便观览。  相似文献   

17.
乾坤清气得来难——试论金词的发展与词史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词学家们用力最多、成就最大的,无疑是宋词研究,而对于崛起于北宋后期、与南宋相始终的金代,却很少有人关注其词学成就。对于金词,即使偶有论及,也是比较粗略与浅表的。如对金词与宋词的关系,或言其同或揭其异,却都缺少具体深入的论析。其实,金词不仅数量不小(唐圭璋先生辑《全金元词》,录金代词人70位,词3572首),而且有其独特的发展历程,有相当的艺术价值,对于词学界来说,是大有“开发”潜力的一方“沃土”。本文拟勾勒金词发展的大致脉络,并揭示其词学史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8.
词史之作,建国之前有王易《词曲史》、刘毓盘《词史》。虽筚路蓝缕,功不可没,但毕竟是半个世纪前的旧作,在研究方法及所占有的资料等方面不免受到当时时代条件的限制。建国以来,词学研究获得了长足的进展,但至今未见一部词的通史问世,这无疑是一缺憾。现中年学者许宗元同志《中国词史》(黄山书社)的出版,填按补了这一空白,这是使人感到欣慰的。  相似文献   

19.
南宋词人周邦彦的"清真体"以其独特的美学风貌,拓展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与李清照的"易安体"一道为词的"当行本色"做出了生动阐释,堪称宋词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清真词雅俗共赏,善于抒写创作主体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心灵感受,创造性地开辟了"以赋为词"的新天地,拓展了特色鲜明的"柳七郎风味"式的"屯田蹊径",使词体的审美特征和艺术精神得到了多方面创新,为词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宋词艺术当之无愧的集大成者之一。  相似文献   

20.
<正> 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作词只不过是以词为“陶写之具”来抒爱国忧民之情。他作词“或闲中(?)石,兴来写地,亦或微吟而不录,漫录而焚稿”,故多散逸。他作词有时“挥毫未(?)而客争藏去”,流布海内,传诵极广。关于稼轩词历代的刻本所见不多,第一个将(?)轩词收集成书的是辛弃疾的门人范开。他于淳熙十五年(1188年)编成《稼轩词》,后称稼轩词甲集.至于南宋时稼轩词的其他版本,只能从南宋一些文人著作中的只言片语,得知一些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