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政策是当代社会科学体系中一门特别重要的学科。作为一门应用社会研究,社会政策的发展状况对于社会学的理论进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西方,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福利国家”思潮与实践的推动,社会政策学科的发展十分迅速,既成为指导西方国家政府活动的重要依据,又成为各种意识形态互相斗争的一个焦点。在中国,“政策”的重要性几乎无人不知。政府机构中,政策研究部门几乎无处不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时时证明着“政策”的威力。搞改革开放,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一靠政策,二靠……。”但是,若要去深究什么是政策,何谓社会政策,社会政策研究中有哪些理论流派,各项社会政策的理论与历史渊源等等,即使在专职的政策研究人员中,恐怕也没有多少人能  相似文献   

2.
孟加拉国是一个农业国家,但粮食生产不能自给,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然灾害和政策方面的问题,也有人口问题。一九七五年齐亚·拉赫曼执政后,调整了各项经济政策,采取了优先发展农业生产的方针。搞了个两年探讨计划,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第二个五年计划(一九八一至一九八五年)。齐亚政府把增产粮食、控制人口和普及教育作为“革命”的三  相似文献   

3.
一、加强对外贸易的国家统制是客观的必然对外经济贸易领域中关系全局的权力主要体现在,计划、政策和对外经济活动等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就是我国执行对外贸易国家统制必须坚持的“三统一”原则,即:“统一计划、统一政策、联合起来统一对外”。统一计划和统一政策是统一对外的基础,统一对外是实现统一计划和统一政策的保证。这“三统一”是对外贸易国家统制的核心。为了贯彻执行对外贸易国家统制的政策,我国设立了专门的对外贸易行政管理机构——对外经济贸易部,  相似文献   

4.
A:现任国企的亏损问题.至今还没有理顺思路,究竟应采取何种方法来正视它、解决它?B:其实这是与那些经济、理治学术界的专家们的研究倾向有关。试想,谁对企业最有发言权?当然不是那些搞理论研究的,但问题是这些不熟悉、不了解企业实际运行的人,其研究的影响往往相当大,庆第窗门等以他门的“战果”来制定政策。我举一个例子.这些研究者的数据、资料,往往是从一些企业的主管那查获取的,而没有一个人会在提供这些数据时青明自己是个无能者,总是想方设法地推卸责任,怪“婆婆”。就拿某投资8年的企业来说,效益一直不好,在企业中…  相似文献   

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但最终还要科技解决问题,这是我国和世界农业发展实践的科学总结,是指导我国农业发展的正确方针,也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近几年来,贫困地区在实施“星火计划”、“丰收计划”、“温饱工程”的过程中,靠科技致富的经验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凡是运用推广科学种田,脱贫致富的步伐就快,反之则慢。到1990年底,全国18个集中连片、1.2亿多人口的贫困地区,通过扶贫开发、科技兴农,贫困人口下降到4千万人。近两年来,全国424个国家和省级重点贫困县实施“温饱工程”,已有407万户、1768万人口解决了温饱,并加快了脱贫的步伐。目前,科技已敲响了贫困山区农村脱贫致富的大门,科技脱贫已由示范转向推厂。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能否迅速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6.
一1.国企产权中的职工份额的理论分析。长期以来 ,我们一般认为国企的资产所有权归全民所有 ,把国企职工对本企业的产权应拥有的份额 ,视同于其他公民。人们不但过去这样看 ,现在还有一些人这样理解。如“国有企业是一种所有权高度分散型企业 ,它的所有者是全体公民。任何个人都只能拥有很少一部分国有企业所有权 ,因而不能成为主要所有者 ,只能由国家这样一个规模巨大的‘持股机构’或组织来充当主要所有者 ,代表全体公民行使所有者权利。”这一关于国有企业产权的理论 ,不能完全反映国企资产形成和发展的实际 ,没有意识到国企职工对本企业…  相似文献   

7.
据日本《朝日新闻》1984年9月11日报道,由日本政治综合研究所主办的“福利国家的经验及未来”国际会议于1984年8月31日在东京召开,与会者分别介绍了各自国家的经验和做法。理查德·罗斯教授指出,由国家采取措施并不是满足人民福利要求的根本办法,因为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家庭和市场来发挥作用。在发展中国家具有一种社会结构,它即使没有国家的干预也可在社会中实行互助。美国非常看重市场的作用,但它的福利水平与欧洲并没有多大差别。通过国家来充实福利尽管不会对享受福利者造成负担,但它实际上仍是靠纳税人纳税。埃里克·阿拉特教授在对各国的福利政策进行研究后说,我们认为用“自助模式”和“制度模  相似文献   

8.
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理论坚实的基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子林 《学习与探索》2006,3(6):123-128
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意识形态”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它大致经历了肯定性—否定性—描述性三个阶段。将“意识形态”作为一个描述性的概念,是目前通行的理解。“审美意识形态论”没有膨胀“审美”,更没有空置和淡化“意识形态”,也没有割裂人的精神活动与历史的关系;相反,它彰显了艺术实践的政治内涵———“元政治”。巴赫金的“意识形态科学”论述了“审美”与“意识形态”的融合,“审美意识形态论”是文学理论坚实的基点。  相似文献   

9.
我国20年的国企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结构性矛盾突出,体制障碍明显,从实践中遇到了五难:政企不分,国企难“活”;包袱太重,国企难“改”;担心影响主体地位,国企难“退”;担心国有资产流失,国企难“卖”;民营经济比重太小,国企难“转”。  相似文献   

10.
在国际垄断资本寻求投资场所和利润来源、国内对于中国下一步改革方向和目标存在不同认识等背景下,国有企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当前关于国企地位和作用、国企改革内容和方向的讨论中,双方观点对比鲜明,围绕“国企低效论”、“国企垄断论”、“国企腐败论”、“国企与民争利论”、“国企产权不清晰论”、“国企股权多元化”等论点展开激烈讨论.国企话题的热议不仅有国企自身经营过程中的原因,也与媒体报道的倾向性等外在因素有关.针对不同的社会思潮,应采取以下措施:防止经济学“西化”,警惕改头换面的新自由主义;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对国企作用的研究和宣传,做好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11.
尼泊尔是个农业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0%以上,农业生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二左右。但是农业生产比较落后,发展十分缓慢。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是土地问题没有很好解决。尼泊尔与其他许多亚洲国家一样,土地问题的症结是大量的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这少数人既不经营又不耕种,专靠收租剥削生活,而大量的佃农和实际耕种者却没有或者只有很少的土地。由于地租沉重,他们终年辛勤劳动,难得温饱,更无力改进耕作技术。所以,不首先解决土地问题,很难期望农业取得迅速的发展,而要解决土地问题,就必须进行较为彻底的土地改革。  相似文献   

12.
对人才成长环境的多方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指出:“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都要靠不断创新,而创新就要靠人才,特别是要靠年轻的英才不断涌现出来。”人才的脱颖而出和充分发挥作用,不仅需要自身的发奋努力,而且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正如邓小平所谈,“改革就是要创造这种环境”。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应当创造一个怎样的人才成长环境,促使人才脱颖而出,并发挥其聪明才智呢?笔者认为应从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个方面考虑。所谓宏观环境,是指人才成长的理论环境、思想环境、政策环境、舆论环境和制度环境;所谓微观环境,是指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3.
社区自治中的利益博弈--以南京"中青园"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晁流 《社会》2004,(4):31-33
当代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小政府、大社会”政策的实施,使国家权力从社区中逐渐抽身而出,特别是90年代的住房改革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使单位的诸多功能日益向社会转移,传统的“单位人”向“社区人”转变。在这种背景下,社区自治被提上日程。社区自治可以简单理解为把社区建设成自给自足的实体,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方面,本文关注的主要是政治层面。一般来说它具有内外两层含义:(1)对内部事务自主决定;(2)对外作为一个利益整  相似文献   

14.
福利国家经济学: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一些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现代福利国家尽管“福利国家”这一术语使用得非常广泛 ,但在概念上始终没有一个严谨的定义。如同许多其他著作一样 ,《福利国家经济学》这本书将这一术语视为描述以下三种社会活动的简要概括 :收入转移、促进健康和医疗、教育。在实行福利国家政策的多重目标中 (在第一章 2 2节作了详细的讨论 ) ,有两个目的很突出 ,即福利国家的存在是为了 :·救助贫困和收入与财富的再分配 ,即“罗宾汉功能”(RobinHood’sfunction ,罗宾汉系英国民间传说中劫富济贫的绿林好汉。———译者注 ) ;·提供保险并为生命周期提供再分配…  相似文献   

15.
<正> 佛教传入中国至隋唐分为若干宗派:天台、唯识、律、净土、华严、禅等等。至唐以后,其他宗派均先后衰落,而禅宗的影响越来越大,终至独秀,究其原因或有许多方面,但就禅宗更能体现中国哲学以“内在超越”为特征这点说,似应为研究者所注意。佛教作为一种宗教有其宣扬教义的经典、一套固定的仪式、需要遵守的戒律和礼拜的对象等等,但自慧能以后的中国禅宗把上述一切都抛弃了,既不要念经,也不要持戒,没有什么仪式需要遵守,更不要去礼拜什么偶像,甚至连出家也没有必要了,成佛达到涅槃境界只靠自己一心的觉悟,即所谓“一念觉,即佛;一念迷,即众生。”这就是说,人成佛达到超越的境界完全在其内在本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截止1997年底,全国下岗职工已达1200万,今后三年还将增加800万到1000万。虽然国家为下岗职工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提供了许多保障,但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下岗人员,昔日的“老大哥”,该以怎样的心态和姿态去承受下岗的重负呢?我们说,最好的选择是:微笑着面对下岗。一、卸掉红包袱,不把国企当靠山有的下岗职工进入就业市场后,很多人在新的就业机会面前却作出自愿失业的选择。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背上了国企职工这个“红包袱”。几十年的计划经济,国有企业职工一直享有稳定的福利及较全面的生活保障。一度“公有制贵族”的惯性,导致许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目标仍然是国有经济单位,或者对原有企业抱有强烈的依赖心理。许多下岗职工不愿  相似文献   

17.
王干才 《唐都学刊》2006,22(2):44-49
哲学主要是“思”,作为马克思“思”的结果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其理论“硬核”是“实践思维”;“回到马克思”既要回到马克思的理论文本,更要回到马克思的思维逻辑;只有努力建设和不断改善哲学创新的生态环境,才能锻造出真正反映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创新无论是对个人、民族、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来说,都是进步的巨大动力。但创新的实质是去想、去做前人从未想过、做过的事情,自然而然地与风险、失败甚至牺牲连在一起。这不仅需要创新者自身的不懈努力,更需要一个宽松的创新环境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8.
杨继涛 《社会》2005,25(5):143-166
对中国农村社会冲突的研究以实证研究居多。这些研究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社区内的人际关系;二是村庄与乡镇间的冲突;三是干群冲突;四是村庄“两委”(村民委员会和党支委)间的冲突;五是乡规民约与国家法律的冲突。此外,也有少数学者研究农村社会的文化冲突。但上述研究侧重于冲突的发展及冲突的解决,对冲突产生的原因以及冲突过程所隐含的权力关系均不够关注。张静和孙立平等人突破传统的研究视角,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角度重新审视了农村的社区冲突。张静(2000,2002)认为,“国家政权建设”在中国没有完成,因此,既没有构成强大的约束…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作者主张把技术引进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以利于据此分别制定不同的优惠政策;在技术引进产业政策方面,提出在我国可以实行“出口导向型”产业和“进口替代型”产业并重,以“出口导向型”产业为主的方针;在地区政策方面,要求在重视地区物质资源优势的同时,更要重视地区非物质资源优势,并主张按地区划分开发基地和生产基地,把国家宏观管理中对地区实行额度控制改为规模控制;在国产化政策方面,提出了国产化评价标淮、消化吸收周期、消化资金事先筹划,以及如何确定消化对象等问题,并发表了实事求是的见解,对实际工作决策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简雄 《社会》1988,(12)
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达尔把权力称作是一种“影响”,即行动者之间的一种关系,通过这种关系,其中某个人可带动别人采取行动。但现实社会中人们理解的“权力”和政治社会学中的经典概念不尽相同,所谓“有权的”就是“当官的”,这是在“官本位判”盛行的社会中一种不平等人际关系的观照。一个政治系统时权力既缺乏内部调节,又没有外力约束,而仅仅靠权力的拥有者牺牲利益来保持廉洁,那么这个政治系统就会权力膨胀,如同经济系统中通货膨胀一样权力作为“通货”,其拥有者可以依仗别人的拜权心态而创造出一些附加权力来,就好比企业产品有信誉,很容易得到贷款一样,权力也可有“权力信贷”生活中这类现象比比皆是:譬如,迁个户口,调个工作,槁架彩电,以及小孩入托、上学、招工什么的,有时候只要有意无意敲敲边鼓:“这位是××长的××”事情似乎就格外方便一些,尽管那位××长既没有“打招呼”也没有“批条子”;再如两个才智水平相当的人,人们总是更青睐其中那个父亲是××长的,因而也就更容易受重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