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马克·麦卡锡通过重新构想美国西部,解构小说人物的种族/文化完整性,运用双重边界,建立起美利坚性和跨民族性之间的关联。他利用并改变美国西部小说的主要因素,在参与的同时超越了这一文学类型,为现代美国与其他民族间关系提供了一种批判性的视角,这不仅说明美国西部小说这一文学类型的效用性与丰富性,而且说明他能在继承和发扬中对美国文化的变迁作出回应。这种解读模式突破了跨民族美国研究只关注少数族裔作家或流散作家的局限,将其上升为一种适用于所有跨民族文学的阐释框架。  相似文献   

2.
科马克·麦卡锡是当今影响力最大的西部边境小说家之一,由于其一直致力于描写美国及墨西哥中下层人民的生活经历及人生感受,从而受到广大北美读者的欢迎及评论界的赞誉。科马克·麦卡锡创作主题及手法复杂多样,国外对于麦卡锡的评论也呈现多元性,从存在主义、折射历史事件、解构西部神话等多个研究视角进行分析和评论;国内对于麦卡锡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文章对迄今国内外麦卡锡研究作细致的梳理,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社会学边界研究在文学中逐渐受到关注和运用。由于受地理界线、历史文化及种族差异的影响,墨西哥裔美国文学中的边界书写更为突出。以当代墨西哥裔女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小说《芒果街上的小屋》和《拉拉的褐色披肩》为例,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以格洛丽亚·安扎尔多瓦的边界研究视角为切入点,分析作品所体现的边界概念及其扩展的比喻意义。边界的不利处境反而成为小说中跨民族空间的移民提高自身及改善他们的跨界生活的催化剂,包容不同身份、寻求和谐的"新混血儿意识"帮助他们跨越边界,迈向更广阔的未来。  相似文献   

4.
作为世界的一种呈现方式,数有语言、文化、符号等多重属性.数文化中倍受重视的数三,更是以其神秘性、神圣性及其与当代混沌学的多方联系,得到了当代美国小说家科麦克·麦卡锡的青睐.在麦卡锡的西南部小说中,数三经常出现,不仅为麦卡锡的小说叙事增添了数文化的神秘魅力,更使麦卡锡的小说有了当代混沌学的内涵与思维特点.  相似文献   

5.
麦卡锡是美国当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其重要作品《边境三部曲》中体现出西部神话对小说创作的重要影响。虽然麦卡锡采用了西部小说的传统写作符码和许多经典情节,然而他是通过建构"反神话"话语的方式、从西部神话的内部对其进行揭示和解构。在《边境三部曲》中,麦卡锡秉承后现代解构神话的一贯思想,将神人般的牛仔英雄重构成为一个个在凡间生活的既困顿流离又孤独迷惘的常人和凡人形象,揭露出美国亚当们背后隐藏的个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意识形态,从而将美国亚当们拉下了神坛,也在更深层次上解构了美国西部神话。  相似文献   

6.
民间信仰圈研究是近年对多民族社区内部民族关系研究的一个新视角,社区内各民族之间信仰圈的制衡实际上是各民族对社区内统一资源的争夺在文化上的反映,少数民族地区的汉族民间信仰圈在明晰民族边界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汉族信仰者的心理,促进了社区内和谐民族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墨西哥的陶瓷文化艺术与墨西哥的历史密切相关,印第安民族的传统文化、装饰艺术特点对墨西哥陶瓷装饰艺术有着重要影响,这一影响决定了墨西哥陶瓷产品的独到的艺术特点和装饰技术特色。  相似文献   

8.
《芒果街上的小屋》是美国当代墨西哥裔女诗人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成名作小说,全文共44个片段故事,错落有致地讲述了芒果街上少女埃斯佩朗莎的童年记忆,透过飞散视角探讨在本族传统与主流文化矛盾中生存的墨西哥族裔的人生境遇与精神窘境,剖白了族裔文化对身份识别的追求以及夹缝中生存的族裔女性自我探寻的心声,书写了因殖民历史所致的离散文化下“自我”与“他者”所构建的“荒诞”和族裔的“反叛”与“等待”,体现了存在主义的哲学意识.  相似文献   

9.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代化进程中,促进和发展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课题。以民族文化的存在和变迁中的时间、空间和社会意识形式三维特征,从民族文化的三维特性统一的实践视角、现代国家文化和民族文化统一的历史视角、民族文化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性的开放视角、文化变迁中层次性递进的发展视角等四维视角,探索现代化背景下民族文化变迁与发展的动因,能够为我们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推进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墨西哥的陶瓷文化艺术与墨西哥的历史密切相关,印第安民族的传统文化、装饰艺术特点对墨西哥陶瓷装饰艺术有着重要影响,这一影响决定了墨西哥陶瓷产品的独到的艺术特点和装饰技术特色。  相似文献   

11.
印第安纳瓦尔人(Nahua)最初生活在今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西北部地区,约公元500年前后从犹他-阿兹特克语系人群中分离出来,迁徙至墨西哥中部。自定居于墨西哥盆地及周边地区之后,纳瓦尔人逐渐发展成为墨西哥中部占主导地位的民族,创造了包括阿兹特克文明在内的灿烂文化。生活在巴尔萨斯河上游地区的纳瓦尔民间艺人运用树皮纸这种古老的书写记录媒介创造了阿玛迪绘画艺术,这种由市场所催生的新民间艺术具有三大特性,即市场导向性、朴素性和民族性。然而,集这三种特性于一身的阿玛迪艺术其实是极其脆弱的。通过外来者对其他文化的窥视而建立起来,这样的艺术很容易就分崩离析。正如对阿玛迪绘画的回顾审视所展现出来的,土著的艺术表达可以挑战西方艺术类别所施加的限制,阿玛迪艺人们用艺术进行政治抗议的出现证明了土著艺术家具有其自己的身份认同和美学意识。  相似文献   

12.
《那棵树》是20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凯瑟琳·安·波特发表的一部墨西哥短篇小说。本文以后殖民主义理论为依托,剖析作品中西方白人殖民者看待墨西哥传统文化时的东方主义想象视野,表现他们在遭遇异邦文明时所流露的强烈种族歧视。从后殖民主义视角进行审视,文章力图展示波特墨西哥短篇小说中所潜在的多种后殖民写作主题。  相似文献   

13.
拉美裔移民的持续流入使美国有可能分裂成两个民族、两种文化和两种语言。与过去的移民群体不同,墨西哥人和其他拉美人不是被美国主流文化同化,而是形成他们自己的政治和语言的圈子并拒绝确立美国梦的英国新教价值观。美国无视这种挑战是危险的。  相似文献   

14.
冷战结束已有10年,但在美国国内仍阴魂不散。在这本有关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的新传记中,作者赫尔曼同意苏联人深深地打入了美国政府的说法,并赞同麦卡锡的耸人听闻的指控,认为拉铁摩尔(O.Lattimore)是“头号苏联间谍”。 麦卡锡是美国政坛第三个历来最受痛骂的人。即使诸如胡佛(J.E.Hoover)等保守的同时代人,也出于各种原因而排斥他。历史学家约翰逊(P.Johnson)很少错过猛烈攻击美国自由主义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当代美国小说界四大天王之一科马克·麦卡锡的小说不仅有暴力与血腥,死亡与漂泊,还有丰富的生态蕴藉,尤其是他著名的"边境三部曲"中的两部作品<骏马>和<穿越>,更是负载麦卡锡生态思想的力作.无论麦卡锡对自然的礼赞,还是对动物的关爱,抑或是对生命的尊重,都体现了他对生态的忧思与对人类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6.
分别拍摄于80、90年代的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青春祭》、《云南故事》相较于建国十七年时期的同类影片,可谓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对云南边地的想象性建构,其中也体现出对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的重新审视。然而,这种思考与审视依然是一种外部的视角,未能真正深入少数民族文化的内部。相对于长期被视为正统的中原,边地依然被建构为"他者"。对影片中这一复杂文化蕴涵的关注与反思,无疑对当前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创作与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河湟"地区是中国西北多元民族文化共生的典型区域。"以水为据"梳理该地区少数民族聚落的分布特征,为该地区民族地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河湟地区多元文化反映了西北民族文化分布格局,少数民族人口的时空变迁,少数民族文化与自然环境间的调试关系等,对于研究民族文化地理空间具有重要价值。河湟地区是整个西北民族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整个汉藏边界民族文化研究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8.
巴尔加斯·略萨的小说《叙事人》中有两个视角:"巴尔加斯·略萨"的视角和"叙事人"的视角。这两个视角分别代表了西方文化与原始印第安文化两种文化眼光。双文化视角的选择是由作家的文化意图决定的,体现了他对文化的关注,引出了文学关系着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乃至民族存亡的重大主题。因此,《叙事人》对于略萨小说的文化内涵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属文化的范畴,文化是每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每一个民族高等教育的演变都与这个民族的文化发展紧密相连。以游牧文化为根基发展起来的蒙古民族文化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变迁性。从历史文化的视角看,蒙古民族高等教育的演变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武陵走廊是位于我国内陆腹地的物资与文化通道,伴随着散杂居民族的迁徙、流动与定居,武陵走廊逐渐形成了散杂居民族和自治主体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历史场景。蒙古高原南迁的蒙古族及其先民、云贵高原东迁的白族及其先民和华南北上的侗族及其先民共同构成了武陵走廊人口数量最多、分布也相对集中的散杂居群体。在民族交往交流与文化互动的恒久过程中,散杂居民族体现出文化变迁与文化固守并存、文化认同与边界意识明显、文化寻根与文化重构交融的重要文化特征。强化散杂居民族的走廊研究视角,对推动建构有中国特色民族学学科体系、促进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走廊学”学科体系建设都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