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浅谈民族声乐唱法的借鉴、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在继承优秀艺术传统的同时,又大胆借鉴和吸收美声唱法的精髓,使得我们的民族声乐艺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提高。不管是民族声乐还是美声,都是歌唱的艺术,它们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要发展今天的民族声乐艺术和声乐教育,就要继承传统民族声乐文化的精华,同时大胆借鉴国外声乐文化的先进理论和经验,使中国民族声乐真正走向更科学、更系统、更完美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2.
从中西声乐对比看民族声乐的科学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民族的声乐艺术有其鲜明的风格特点,本文通过对我国民族声乐与Bel Canto艺术特点的比较研究论证民族声乐的科学价值,认为民族声乐在理论和实践上与Bel Canto有着同等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音乐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现代民族声乐怎样更好地融合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传统民族声乐,将其中的文化精髓与科学理论在传承的基础上使其协调发展下去,是中国的民族声乐发展的趋势,也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从语义学角度对“跨界”进行了词源分析,揭示了“跨界”的内涵与本质,进而引向“声乐跨界”这一话题。通过对我国声乐跨界历史脉络的梳理,找到当代语境下声乐跨界的理论根基及其在当代的表象。依据我国当前的文化发展态势和艺术发展规律,洞见我国声乐的发展趋势,以利于理解声乐审美观念和声乐艺术行为。  相似文献   

5.
声乐美学是音乐美学的一个分支理论学科,它是声乐艺术学与美学相结合的产物,对民族声乐艺术起到积极的理论指导作用.声腔美是声乐美的重要主导因素,在声乐演唱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声腔美的特点具体体现在音质、咬字吐字、行腔三个方面.声腔美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基础,是必要条件;而丰富的舞台表演和表现力是声乐艺术表演美的再创造,对演唱者个人艺术表演风格以及艺术创造力的发展都十分重要,舞台表演美是在声腔美基础上的升华,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文章选取邹文琴声乐教学观作为论题,引导更多声乐工作者及声乐学生树立正确的声乐观念,更加有效地挖掘自身嗓音的潜质,更好地保持其自身艺术风格。这对于建立我国民族声乐体系,推动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都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当代声乐艺术的理论研究十分薄弱,特别是缺少宏观上的理论研究,因而声乐艺术是在自然状态下盲目、缓慢地前进的。 本文通过对当代声乐艺术的发展和现状的剖析,首次在国内提出“声乐艺术科学体系”这一新概念,并就其体系进行了科学构想,从宏观上为声乐艺术学科构建了一个总体发展的框架。  相似文献   

8.
《唱论》被认为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歌唱方法的理论专著,是我国民族民间歌唱艺术理论的一个里程碑。她的产生以唐、宋、元代声乐艺术的发展变化为背景,分析《唱论》在元代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可以了解我国民族民间歌唱艺术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9.
艺术嗓音为声乐艺术演唱者保驾护航,声乐艺术是以嗓音研究为载体的科学。歌唱者的发声器官是一件最美妙动听人声乐器,是以演奏者自身的身体为乐器。本文从艺术嗓音研究出发,分析了艺术嗓音与声乐的关系,并在艺术嗓音理论下对人声声部的科学划分、共鸣腔体的打开等方法,最后总结了科学嗓音的声学特征。根据歌唱者乐器音色的特征、不同声部共鸣腔的可变性、歌唱状态的调节等方面科学和系统的论述,将艺术嗓音的研究与声乐可视化教学进行了融合,推动声乐演唱、教学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唐代声乐艺术发展水平的历史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乔新建 《南都学坛》2006,26(6):33-36
唐代音乐的发展对歌唱技艺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曲子音乐在唐代得到蓬勃发展;隋唐燕乐又有新的发展;立部乐与坐部乐的划分;出现了歌舞戏、说唱音乐。音乐文化的繁荣为声乐艺术提供了发展机遇,出现了众多高水平的歌手,产生了划时代的声乐技术理论。唐代是我国声乐技艺由远古的蒙昧时期向中古的开发时期转化的关键时期,唐代声乐艺术的发展为宋以后歌唱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多元文化视野中,中国民族声乐唱法应在重视本民族传统唱法的基础上,用开放、豁达、多元的角度去思考多种不同形态、不同层面和不同趣味的唱法的创新,以丰富民族声乐艺术的内涵,让中国民族声乐与时代接轨,与国际交融,朝着更宽广的道路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是全国各族人民千百年来共同创造的,它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性格、精神和情操。本文阐述了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历程及特点等。  相似文献   

13.
工尺谱刍议     
工尺谱是我国历史上主要的几种乐谱形式之一,因使用工、尺等汉字为符号记录音乐而得名。工尺谱历史悠久,在民间歌曲、曲艺、戏曲、器乐中被广泛使用。时至今日,许多民间艺人依然用工尺谱来演唱和记谱,它对我国民间音乐传承和音乐遗产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民族声乐是在继承并发扬传统民歌、说唱和戏曲的演唱艺术精华和特点的基础上,吸收借鉴西欧美声唱法而形成的新民族歌唱艺术。本文对原生态音乐的特点和对我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意义进行简单分析,旨在促进我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在保护并传承不同地区与不同民族的传统原生态音乐的基础上,引进并借鉴新的歌唱方法和歌唱技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传统的原生态音乐进行融合并加以创新,逐步走向多元化发展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和延续。  相似文献   

15.
合理、科学、全面的教学内容是确立、体现和发展民族声乐艺术的重要保证。民族声乐的教学内容应包括各民歌、戏曲、创作歌曲、艺术歌曲、古曲、歌剧等内容,并且各种不同的内容都应在科学发声的基础上体现出教学与演唱的侧重。  相似文献   

16.
略论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分析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状况为基点,从现代音乐创作手法,现代音乐与民族音乐和传统音乐的融合,声乐将成为乐音表现的主要方式三个不同的侧面对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趋势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7.
曲艺杂谈     
文章着重介绍了一些有关曲艺的历史渊源、音乐表现形式、唱腔结构等基本知识,并对各民族特有的说唱音乐风格加以说明和阐述.  相似文献   

18.
民族声乐源于古老的戏曲、曲艺、民歌等种类,我国古代的声乐对咬字、吐字、气息以及情感的表现有深刻的论述,这为民族声乐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理论依据。继承传统,借鉴西洋,发展民族,这将是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9.
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对原生态民歌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信多年来一直耕耘于民族声乐创作的领域,他的一些以原生态民歌为素材创作的大中型民族声乐作品,受到当今声乐界的广泛关注,除了在音乐会、大型声乐比赛中被作为常用曲目外,还被大量的编入高等艺术院校的声乐教材中,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青睐。原生态民歌的保存与发展问题,是当今音乐界争论的热门话题,从某种意义上说,王志信的民族声乐作品是对中国原生态民歌厦民间音乐的一种保存、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民族音乐形式多种多样。借鉴传统音乐中戏曲曲艺的精髓 ,并运用到我国民族声乐中去 ,可为人们了解民族音乐提供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