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现自然保护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协调、快速发展,必须始终把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放在自然保护区工作的首位,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特别是当生态环境建设正处在一个"治理与破坏相持"的关键时期,自然保护区之保护必须多策并举,使之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文章着重探索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之策"。  相似文献   

2.
苏杨 《决策》2006,(12):48-48
今年是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的五十大寿。保护区作为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体和保护生态安全的主力军,现实中却出现了诸多保护区不保护之事。  相似文献   

3.
沈小平 《决策》2000,(11):1-1
据报道,内昆铁路近日开始全面铺轨,而在经过贵州威宁县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时,却小心翼翼,甚至不惜将县城车站改址。为此三度停工累计240天,仅停工损失就达1300万元。草海是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为代表的10万只候鸟的越冬地。为了保护这些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损失1300万元,从环保的角度来说,自然值得。不过,笔者不禁犯疑惑,内昆铁路是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从论证、评估到勘测、设计,  相似文献   

4.
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相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而划分出来的一种生态系统区域,它同时也属于一种环境要素。近年来,随着自然保护区的破坏程度加深,人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本文主要分析了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以及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茂兰自然保护区有着丰富的的旅游资源(主要保护对象为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动植物资源),但是由于地处贵州南部少数民族边远地区,交通、通讯设施差,信息闭塞,文化落后,经济不发达,群众生活水平低,旅游市场开发还较为落后。本文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茂兰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及其市场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及预测,以便促进保护区旅游资源和市场开发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近年来高速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涉及到自然保护区的公路建设项目不断增多,工程建设与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该文根据国家林业局《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技术规范(试行)》、《植物调查技术规程》、《湿地调查技术规程》、《动物调查技术规程》等,对古田县人工湖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现状调查,并选取与工程区有关的景观(生态系统)、生物群落(栖息地)、种群(物种)、保护对象、生物安全、相关利益群体6个方面定性、定量地分析屏古联络线泮洋互通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生物多样性影响,提出防治或减轻工程建设对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老鹰尖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特征、森林资源状况 ,并对保护区的保护与经营问题进行探讨 ,旨在为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毕拉河自然保护区依托独特的地质地貌、民俗民风和珍稀生物资源,开展以"走进自然、享受自然、保护自然"为目的的生态旅游活动,是实现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和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的面积近几年呈不断扩大趋势。但是,由于其保护和管理体系还不完善,尤其是环境保护行政立法的滞后,所以存在着大量需要进一步健全的法律问题。本文将从分析现行保护区立法和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入手,从旅游区保护,群众参与立法等几个层面论述其法律完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根据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现状,从保护区内人为因素、偷猎、盗伐、项目建设、森林火灾等方面分析了生物多样性受干扰的情况,提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根据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现状,从保护区内人为因素、偷猎、盗伐、项目建设、森林火灾等方面分析了生物多样性受干扰的情况,提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游客、旅游管理者与经营者的生态意识尚未成熟之时,生态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在为自然保护区创造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本文在对生态旅游及自然保护区进行简明介绍后,从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总结出生态旅游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最后提出发挥积极作用、扼制消极作用,以实现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旨在为自然保护区合理开展生态旅游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通过乌伊岭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现状,分析了在区城内开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以及当前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如何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评价环境承载力的综合指标体系及合理规划和开发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自然像护区经过20世纪80-90年代的稳步发展和体制建设,从90年代后期到现在在数量和面积上有了突飞猛进。建立有效的自然保护区资金机制对于解决自然保护区的经费问题尤为重要。只有确立有效的自然保护区资金机制.才能使自然保护区获得稳定的资金渠道.以保障保护区功能的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15.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共管工作自1997年开始。本文在总结老林保护站社区共管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现阶段牛背梁保护区社区共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与新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就如何有效开展社区共管工作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以自然保护区内两个建设工程为研究对象,运用"3S"技术,从生物多样性、土地格局、自然景观的环境因子解析,指出工程建设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影响应该关注的主要问题,引入景观生态学概念,优化定量生态景观调查方法和影响预测分析,旨在为工程建设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影响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激励政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慧  吴江 《决策与信息》2009,(8):180-180
大量的实践证明,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当前经济开发与环境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本文从自然保护区的角度,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从制度的角度对实施生态补偿的各项激励政策进行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8.
<正>一、自然、气候、地质概况1.自然地理概况。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牛背梁保护区)位于秦岭自然保护区群东部,横跨秦岭南北,地处长安、宁陕、柞水三县交界处,东西长28公里,南北宽15公里,沿秦岭山脚呈东西狭长分布,东部及南部与柞水县老林乡、太河乡集体林和个人柴山接壤,  相似文献   

19.
建设500kV输变电工程,对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贡献,但高压电线对生物的影响也是无庸置疑的。现多采用避让的措施,如避让自然保护区,尽可能避开林区或沿林区边缘通过,以减少树木砍伐,保护自然环境,等等。但是由于鸟类的动态特点,活动范围较大,不可能完全避开它们的活动场所。本线路工程利用已有的地形条件,沿着一条现有公路架线,使公路将鸟类保护区和高压电线分隔开,再通过一系列措施使高压输电线路对鸟类的影响减至最小,从而较好地解决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使周围环境所受到的不良影响减至最少。  相似文献   

20.
许闰  何礼文 《科学咨询》2010,(16):54-54
本文阐述了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社区管理数据库的结构、设计及应用情况。通过数据库处理繁杂的社区数据,为保护区社区决策管理快速准确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