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
4.
论江湖诗人与江湖诗味李越深南宋江湖诗派是我国历史上较为特殊的诗派。它因诗人兼书商陈起刊刻的《江湖集》而得名。原刊《江湖集》早已亡佚,现今留存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书收录的江湖诸集,一般被学者认作是当初陈起父子所刻江湖诗集的传本。江湖诸集收入的... 相似文献
5.
在宋代诗坛上产生过广泛影响的江湖派作家群,近年来日渐得到研究者的重视,实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笔者自1986年起奉命茸辑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资料之《江湖派卷》,五年中所得不下百万言,然每因江湖派人员无定,没有“宗派图录”或“小序”一类东西可本(如“江西派”然)而为编排犯愁,近日读到张君瑞先生《<江湖集><江湖前 相似文献
8.
10.
一、山大王与江湖领袖
山大王很好理解,就是盗匪头头。可是过去一看到这个人物就定性为“农民起义领袖”,变得不能批评,使得研究不能展开。山大王的主要任务就是带领喽哕抢劫,然后主持上下大体上都能满意的分配财物。当然,他们也希望山寨兴旺,能够有效抵御官军的清剿,但这需要许多条件的凑泊, 相似文献
11.
江湖与侠客在古往今来的武侠小说中都有必然的联系,但江湖社会大都是小说家以自欺欺人的方式心造的幻影.宣传愚忠与义气的三国气与水浒气,是武侠小说的主要内在精神.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一、山大王与江湖领袖山大王很好理解,就是盗匪头头。可是过去一看到这个人物就定性为农民起义领袖,变得不能批评,使得研究不能展开。山大王的主要任务就 相似文献
16.
江湖与中国雅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中国文化中并不隐秘而又长期为学术界所忽视的“雅文化圈”中的“江湖现象”进行了梳理研究。文章首先对“雅”“俗”文化作了简要的界定,并对“江湖”在这两个文化层中的不同的意义和表述功能作出比较,然后描述了“雅文化”与“江湖”的关系的三种表述方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江湖”在文人士大夫生活中的意义与位置,探讨了“江湖雅文化”在中国特别发达的种种原因与其中所显示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质。作者认为,“江湖雅文化”的特别发达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泛政治化特色和中国传统文人既有洁身自好的追求,又有个人主义、逃避主义心理的群体性格,它的成因在政治制度、主干思想等八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19.
当前,网络诗歌的多数研究者,提到了一个共同的诗歌现象:江湖化。这既是学界对此的敏感,也是"诗江湖"确实已经成为一个绕不开的诗歌话题和重要现象。本文拟探析"诗江湖"的界定和表征,期待引起对该话题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金庸的江湖:表征与意义之间我觉得阅读金庸不能将其看成是对武侠小说作为一种类型小说的超越,而是要将其放入武侠小说的整体中,来研究是哪些因素使得金庸的美学成就成为可能。而且也不能将金庸的武侠小说放入周世纪中国的现实主义话语中,而是要更进一步将其作为中国小说传统的一部分,考察它与文学现实主义的一种对话、对抗,甚至逆转的关系。基于这些考虑,我选择“江湖”这个概念作为~个切入口。陈平原教授在《千古文人侠客梦》一书中,把江湖看成是一个大擂台①。这给我很大的启发。不过我想把这个观点更推前一步,试图说明江湖是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