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眉 《家庭科技》2009,(7):10-11
别看儿子刚上小学六年级,早已是"资深"电脑玩家了.他从6岁时就开始玩网络游戏,随口报出的一串升级软件和游戏名,会让我听得云里雾里. 在儿子初接触网络时,我听一个从国外回来的朋友说,西方的家长都是让孩子玩电脑游戏的,就算是打CS,计算弹夹里的子弹数量,也能提高孩子的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2.
曾勇 《家庭科技》2010,(12):6-6
远方亲戚魏老伯来省城住院看病,我抽空去医院看望他。已经70多岁的魏老伯,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几个小时长途车来广州,让人看到心里很不是滋味。 我一直很敬佩魏老伯,中国人很多优良的传统在他身上处处体现出来。魏老伯在太太去世后,并没有续弦,而是一个人拉扯三个孩子,既做爹又做妈,非常疼爱甚至有些溺爱孩子。  相似文献   

3.
正一姐姐和姐夫结婚快20年了,感情很好,极少吵架,是亲戚里的好夫妻典范。大家说起他们来都会纳闷:这俩人好像就不会生气似的。前几天,我住在姐姐家,姐夫晚上11点才回来,当时我们都睡了,但姐姐一听开门声,就立刻爬起来,说:"你姐夫醉得不轻。"我迷迷糊糊跟着出来,只见姐夫正扶着卫生间的门狂吐,马桶近在咫尺,但他全吐在了地砖上,溅得到处都是。姐姐轻拍着他的背,看他吐够了,接了杯  相似文献   

4.
从两三岁起,孩子就开始考虑如何与朋友交往了.如果他能从觉得"我们在一起很好玩",发展到思考"为什么我就是喜欢这个人",就说明他已经开始享受大人们可以享受的美好友情了.  相似文献   

5.
一种近年来出现的心理症状--"攀比恐慌综合征",发病人数正在大幅度增加。记者在心理咨询中心见到了前来就诊的张先生。他今年31岁,还没有结婚。"十一"长假期间,他一想到这个亲戚问"找到对象了吗"、那个亲戚问"买房子了吗"等等问题,心里就一阵阵发怵,接着就出现失眠、盗汗、心慌等症状,只好来找心理医生诊治。专家说,这是"攀比恐慌综合征"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6.
正在八达岭带几个德国的"中国画迷"画长城,突接<西部观察>杂志社总编辑向裕新先生电话,这孩子居然言称要召见我. 他11岁时让我教他学过画,称他"孩子",不算过分.其实我也大他不过10岁而已,在一起的时候也不分大小,未论辈份,只是三年多未见,这个只能作记者的家伙摇身成为总编辑,真让我大吃一惊!  相似文献   

7.
正朋友A结婚3年,孩子1岁多。一天晚上,A打电话告诉我:"我离婚了。"A念完大学后在国外工作过几年,后来调回台湾。一次,他在我家吃饭,认识了我身边友人的小妹,两人之后频频约会。没多久就谈到了婚姻。女方是富家女,丈母娘和丈人摆出了洋洋洒洒的"婚前条款"——房子是女儿的;两人至  相似文献   

8.
"妈妈,表妹看到我的玩具很漂亮,非要抢我的……"这样的话语,在生活中经常听到. 孩子们在一起玩总是开心的.但孩子毕竟是孩子,经常会为了一个玩具吵闹、争执,而现在家家都是一个宝贝,全家人捧在手心里,生怕孩子受委屈.孩子一有委屈就向父母求助,变成朋友眼中的"告状王",时间长了小朋友都不愿与他交往.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个军人.和众多军人家庭一样,我的小家一直安在我父母那个并不宽敞的大家中.我离家千里,妻早出晚归,带小孩"顺理成章"地落在了已退休的父母身上.7年来,在父母精心的培育下,我儿子"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在此,我把父亲教育孙子的一些做法介绍给大家,也借以表达我对父亲的深深敬意.  相似文献   

10.
父亲比我大了整整50岁。老来得子,他高兴得放了两大挂鞭炮,摆了10桌宴席,还开了那瓶存放了两年都没舍得喝的五粮液。我10岁时,父亲60岁。从单位光荣退休后的第二天,他就找个人多的街道,摆起了修鞋摊。以  相似文献   

11.
正家有一双儿女,虽说一奶同胞,性格却迥然不同。10岁的女儿迪迪个性倔强、脾气急躁,两岁的儿子毛毛性格平和、乖巧懂事。姐弟俩一动一静、一急一缓。之所以如此不同,除了先天禀赋差别之外,我认为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缺乏经验我二十几岁生下女儿,在照顾孩子方面全无经验,育儿过程中稍遇状况就方寸大乱,紧张无措。对孩子的养育更多的是凭借书本知识,死板教条;更多的是把孩子当成温室里的花儿来养护。这样培  相似文献   

12.
我的孩子今年10岁,上小学三年级,头脑不错,从小又有早期教育基础,应该是优等生。可他现在学习成绩总是中等偏下。实在使我失望。是不是早期教育失败了呢?这个问题一直在我的脑子里转。 孩子出生不久,我就进行了早期教育,给他买了各种玩具,教他背儿歌、唐诗;一岁半开始又教他识字。到两岁半时,他已会背唐诗近百首,识字二千五百多,能  相似文献   

13.
因从小在外婆家长大,外婆格外疼爱我。 大前年,孩子两岁,我带着他回乡下老家过年。正月初二我骑车带孩子到二十里地外去看望外婆。外婆得知后,那天她整个上午都在家门口遥望。 外婆住在一间小木屋里,光线昏暗,一张旧木床被罩在外婆亲手缝制的蓝布蚊帐内。 那年外婆86岁,背驼、瘦小、满脸皱纹。久离家门,很少念及外婆,虽然她常捎信叫我回她家呆几天,因为忙,一年  相似文献   

14.
前几天领着儿子逛超市,正好碰见他的班主任,自然而然说到了孩子。老师随口说,孩子总体不错,就是脑瓜慢点儿,分数不高。本来笑容满面的我,脸立刻僵了,儿子可是瞪着眼在一旁听着呢。跟老师告别后,老师的话让我有两种担忧。一是怕孩子自尊心受挫;二是怕孩子认为自己真的脑瓜慢,影响他的创新创造能力。果然,儿子无心再逛,拉着我的衣角要回家。儿子上小学三年级,成绩一直不太理想。我平日里经常看教育类的书籍,算是相对开明的家长,对让孩子赢在起跑线的说法并不赞同,知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潜力无限,所以对他的学习并未施加过大压力。可是,儿子面对老师"脑瓜慢"的评语,是怎样的感觉?到了家里,‘还没坐定,他就怯怯地说:"妈妈,给我出题,我要做题。"我故作轻松地问:"怎么,不看喜羊羊了?"他摇摇头,眼圈红了:"我脑瓜慢,就得笨鸟先飞。""瞧瞧,我儿子脑瓜可不慢,还会用成语呢!"我打趣他,拉着他的手坐在沙发上。"儿子,你一定听说过‘人无完人’这句话,我的意思是老师说的话也不一定就正确。妈妈知道,老师今天这样说,让你伤心了,但妈妈一点儿都不  相似文献   

15.
《家庭科技》2008,(3):37-37
6岁的儿子是个肉食者,酷爱吃肉,别看他瘦得跟豆芽菜似的.吃起肉来却是一点都不含糊.能一口气吃上20个羊肉串儿。其实爱吃肉倒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他从小就不爱吃蔬菜,这真让我大伤脑筋。如果有肉菜,那么其他菜肴必然是一口不动,无论炒菜、炖菜,他也只捡荤的吃。为了让孩子多吃蔬菜,我是绞尽脑汁。  相似文献   

16.
20岁的父亲     
正"爸爸,您几岁啦?"我问。听到我喊他一声爸爸,他面有难色地望了我一眼,好像对我这叫了他50多年的称呼无法接受。但一向温文尔雅的他犹豫了好一会儿,用疏远又客气的态度回答:"20岁吧!"他说的时候,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不,应该说是天真无邪的笑容,是3岁小娃娃那样的纯净,不  相似文献   

17.
人们都知道溺爱孩子等于害孩子的道理,但在孝敬父母方面,我们是否也想过这个问题呢?子女无原则地迁就和顺从,盲目地感恩和孝敬,其实对父母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是不利的. 事例1满足父亲的口福 今年40岁的柴先生小时候家里穷,日子过得非常拮据,不用说平时菜里见不到一点儿肉,就连过年也很少能满足地吃上几口.这让柴先生从小就在心里发誓,将来长大了一定要挣钱,挣大钱!如今,有了钱的柴先生对自己的父母可以说有求必应,父亲爱吃什么,他就给买什么.以前以白菜土豆为主的餐桌,现在几乎天天可见鸡鸭鱼肉.老爷子胃口也好,红烧肉一次能吃半盘,小炖肉一次能吃大半碗,油条、炸糕常当早点,每天吃得红光满面.  相似文献   

18.
明明 《优雅》2013,(10)
20岁:从女孩到女人 初识Annelise时我们还是1 8岁的大一新生.人文社科学院里,大多是法国本地学生,女生居多.清楚地记得在人类学小课上,我们两个共同坐在第一排,棕里带金的头发,深邃的眼窝,棕绿色的眼睛,有着欧洲人典型的小脸.一次小组作业里,表面上酷酷又独立的Annelise和我分在了一组,几番谈天下来,才知道她深受亚洲文化影响,对生活和爱情的憧憬就像日本漫画里的小女生一样,完全没有距离感,于是她顺利成章地成为了我在法国认识的第一个闺蜜. Annelise出生在巴黎北部一个传统的中产家庭.她从小学电子琴,和妈妈学缝纫,喜欢看漫画,穿漂亮衣服,收养了一只流浪猫.有着精致五官的她从小就是男孩子们追捧的对象,恋爱史从初中就开始了."我的确是一个早熟的孩子,"她曾对我说"我十四岁时喜欢上一个比我大八岁的男人,可是我的初恋很痛苦,那时候我爱的很深很深,他让我流了很多眼泪……我们分开以后就再没有怎么联系了,没关系,那时候我还小."她说完这番话以后对我的微笑,天真又洒脱.  相似文献   

19.
养老金"并轨"关乎太多人的切身利益,对于终于落地的养老金"并轨"改革,在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企业职工,分别持怎样的态度,有怎样的期许?企业职工:对改革期盼已久聂华在某企业负责人力资源工作,5年以后面临退休,但是她对自己能领到的退休金并不乐观。"2008年提了中层干部,那时候工资是3000多元,这几年慢慢涨到了4000多元。"聂华说,她的养老保险缴存标准是个人承担11%,共计528元。"按目前政策,等到我退休的时候,每个月拿到手的退休金也就2000多元。"聂华介绍,一位2014年9月退休的同事,其退休金是1600元。  相似文献   

20.
不愿看见你     
我家乡大奶奶命很苦,20岁就失去了丈夫,千辛万苦把遗腹子——我堂叔拉扯大,娶了儿媳,有了孙子、孙女。1965年秋,一夜之间,刚满40岁的堂叔急病猝死,撇下大奶奶和堂婶以及4个未成年的孩子。在那个全靠工分吃饭的年代,大奶奶把做饭、拾柴、带孩子等家务活全包了,让儿媳去干活挣工分。七八年后,孩子们都大了,能下地干活挣工分了,堂婶就嫌弃大奶奶多余了,教唆孩子们不理奶奶。一天午后,大孙女说:"奶奶,我给你说个事。""啥事呀?""奶奶,我妈妈说她不能看见你。"奶奶顿时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孩子,我都六七十岁了,你妈妈不能看见我,那是叫我死还是另嫁人哪?"孙女也哭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