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近,交往实践观论者“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这一关键问题上”,为着纠正哲学界“对克思主义实践观……理解上的偏颇”,提出了对“实践观的内容、结构和本质特点”的不同看法。他们以为“本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有关见解,对传统实践观的内容和结构加以变革,拓展到交往实践观”,就可以变实践概念为交往实践,变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交往实践观。在我看来,上述看法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见解是相左的。现就实践概念、结构、本质特征和实践观的哲学实质几个主要问题,谈谈同交往实践观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现代性主体形而上学的阿基米德点是从抽象的自我出发证成人的主体性,那么,以亚里士多德主义为代表的客体形而上学的理论基石则是从绝对的共同体出发证成人的社会性,结果造成人的主体性与社会性之间处于紧张的对峙状态.与主体形而上学和客体形而上学把一种实体化的本体(自我或者共同体)作为其理论基础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是人的对象性的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真正的实践哲学,马克思主义能够克服传统本体论哲学所造成的主客体分立的理性主义弊端,扬弃人的主体性与社会性之间的二元对立.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考察当代西方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论争提供了新的批判视角.  相似文献   

3.
"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居于首要地位,是贯穿于整个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基本线索,是奠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大厦的基石。以"实践"的本质内涵为出发点,探究其在人和人类社会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地位,能够为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可以说,脱离了实践观,就如同削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将轰然崩塌。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与人的自我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从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和人与人的根本区别这两维视角出发,科学揭示了人的类外本质和类内本质.人的本质是既定性和可变性、共同性和独特性的辨证统一,自我塑造是制约性和可能性、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结合.社会主义新人的自我塑造必须在遵守社会主义社会关系变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交往实践观与马克思主义主体性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是一种社会实践性存在 ,人作为主体的所有规定都包含在现实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创造活动之中。马克思说 :“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 ,为了实现思想 ,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① 人对实践力量的使用包括劳动创造、交往实践以及两者基础上的符号创造和运用。人不只是一种自然力 ,更重要的是 ,人是改造客观自然力量和客体化的社会力量的主体 ,是自然、社会乃至自身的主人。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出发理解作为主体的人 ,意味着将主体看成是人的实践生成 ,从而主体性即表现为主体在社会实践中的直接现实性东西。主体性乃是人作为主体在…  相似文献   

6.
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一定意义上说,正确理解实践观点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丰富实践和当代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与社会生活的急速变化,人们对实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巨大的飞跃。因此,依据这种变化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加以研究,就成为一个很迫切的课题。这里根据自己的学习、思考和研究谈谈这个问题,并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脑力劳动的关系也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与同志们讨论。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一切哲学的根本不同点之一,就是马克思主义把实践引入哲学。所以马克思又把自己的哲学叫做“实践的唯物主义”。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核心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正因为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各种代表人物,从卢卡奇到阿尔都塞,从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到法兰克福学派,无不对于实践发生强烈的兴趣,都用了大量的篇幅谈论实践,葛兰西甚至干脆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之  相似文献   

8.
《大庆社会科学》2012,(3):159-159
吴向东撰文指出,马克思洞察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主要缺陷,破除了实践概念上的亚里士多德传统,将实践活动理解为一种对象性活动,进而把实践的观点作为自己哲学的核心观点,以实践为枢轴去把握世界。新哲学核心观点的确立及其贯彻也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性质:它是实践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也是历史唯物主义,或者说是实践的、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9.
10.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论和实践观是有相对区别的两大重要理论部分,二者的关系是互相依赖、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关系。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唯物主义的逻辑体系来看,唯物论是建立在实践观的基础之上的,实践观是唯物论的逻辑起点。离开对实践的基础作用的科学理解,就无法合理地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幺能克服旧唯物论缺点而建立彻底的科学形态的唯物论。  相似文献   

11.
表面看来,实践的观点和科学社会主义似乎没有什么联系,实则不然。无论从科学社会主义形成史的角度,还是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互关联的角度来考察,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作为一种方法论原则,对于创立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而且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科学实践观的指导,就不会有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形成时期理论上的最高成就,它以完整的理论形态表现了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而它所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思…  相似文献   

12.
“实践”概念非马克思所首创,而是一个相当古老的哲学范畴。在马克思以前很久,东西方哲学史上就已有不少人在使用这一范畴了;在马克思以后,许多非马克思主义的或反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家也在使用这一概念。但是,真正赋于“实践”以科学规定的,真正把“实践”放在应有地位的,却只有马克思和他创立的哲学学派。这是因为“实践”  相似文献   

13.
实践的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而且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和发展的150年历史中,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经历了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深刻启迪。本文试图对这一过程做总体探索,以深化对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李杰 《兰州学刊》2006,1(6):15-17
本文根据近年来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研究,主要概括了关于该问题的实践本体论维度、人的存在和发展维度、思维方式维度和范式维度。虽然学者们的研究维度不同,但也基本达到了一些共识,比如:马克思的实践观是哲学观的一次根本性变革;马克思的实践观视域是现实人的生活世界;人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得以发展;要真正发展马克思的实践观,还要回到当代现实生活世界中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5.
实践思政是联系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无论是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还是从教育实践哲学的角度,都印证了这一观点。做好实践思政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要坚持党的领导,与"三全育人"有机结合;要以思政课和课程思政为抓手,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以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推动实践思政的实施;以学生发展作为实践育人成效,实施多维评价。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是植根于现实社会生活之中,反映并表现时代,在社会实践中发展自己、创新自己的科学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实践并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7.
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理论的新探索──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新探》荆自立,王廷信聂世明同志撰著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新探》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了。这部23万字的专著,从运思构想,研究文献资料,对古今中外各家各派关于实践观理论的分析比较,到最后写作出版,历时数...  相似文献   

18.
特点是事物演变过程的反映.从历史演变看,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体现了指导思想的相通性、基本国情的阶段性、民族文化的传承性、实践基础的动态性、时代课题的嬗变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是以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历史演变、基本内容、基本特征、历史地位为研究对象的整体研究.对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进行必要的历史考察、逻辑梳理、价值定位,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显得很有意义.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研究应遵循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文本与现实相联系、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不仅是关于政治现象发展规律的科学结论,同时又寄寓着丰富的价值关怀,因而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科学性与革命性的有机统一。然而,长期以来,我们不少人较多地强调其合规律性的一面,而对其所蕴含的价值内核及价值基础却存在着诸多模糊与混乱之处。本文着重介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政治观的价值内涵,试图通过区分和分析其价值理想之“现实关怀”与“终极关怀”两个层面,澄清过去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价值内涵的认识与实践迷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