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20年,是我省农村经济迅猛发展的20年。1997年与1978年相比,我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l.9倍,平均每年递增5.8%;粮食总产量增长1.l倍,平均每年递增4.0%;猪牛羊肉产量增长3.8倍,平均每年递增8.6%。我省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充分发挥了农业的基础作用。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及其发展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我省按照国家统一布署,结合省情,从1979年开始在农村逐步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到1983年底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时也从1…  相似文献   

2.
广东农村城市化工业化现状问题对策●邓杏琼●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省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特别是农村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大大地加快了农村城市化、工业化建设步伐。但在农村城市化、工业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地方忽视农业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3.
2004年来,我省各乡(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带领全乡(镇)人民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进程,乡(镇)社会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和提高.为全面反映2004年我省各乡(镇)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我们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利用2004年各个乡(镇)的统计资料,对全省1280个乡(镇)的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作了测评,测评出2004年浙江最发达100名乡(镇),并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4.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一级行政组织,它既是农村社会经济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管理者,又是农村社会经济的基础和主体。近年来,我省在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进程中,乡(镇)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乡(镇)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和提高。为全面了解乡(镇)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比较乡(镇)之间的发展差异,最近,我们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办法,利用2001年的有关资料,对我省全部乡(镇)的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作了测评,并对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一、测评的指导思想乡(镇)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是对乡(镇)社会经济建设成就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5.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一级行政组织,它既是农村社会经济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管理者,又是农村社会经济的基础和主体.近年来,我省各乡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带领全乡镇人民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进程,乡(镇)社会经济发展综合实力得到明显增强和提高.为全面反映我省各乡(镇)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我们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利用2003年各个乡(镇)的统计资料,对我省全部乡(镇)的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作了测评,测评出2003年浙江最发达100名乡(镇),并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6.
宋海祥 《青海统计》2005,(12):27-29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我们党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青海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消除贫困、富民强省,建设和谐社会需要重点解决的现实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正确的方向。长期以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立足省情,紧紧抓住农村工作这个中心不放松,使我省农村牧区的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发生可喜变化。但是,由于我省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远远滞后于全国其他地区(特别是东中部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点低、步子慢,加之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历史上欠帐多,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低,农村工副业发展迟缓,致使我省广大农村牧区成为一个乡村人口多,二、三产业不发达,农牧业生产水平低,农牧民收入增长慢的后发展地区。农村社会经济落后的局面一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相似文献   

7.
2005年,我省各级党委、政府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浙江”,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进程,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和提高。为全面反映2005年我省各乡(镇)在经济建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村工业对农村经济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近两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农村工业所固有的一些弱点逐步暴露出来,其发展越来越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增长速度明显减缓,1996年全省农村工业总产值(新规定)为508...  相似文献   

9.
强化农业基础、加快农村建设是县(市)一级现代化建设的主要课题。云和是浙江省原8个贫困县之一,虽在1996年脱贫,但要巩固脱贫成果,实现小康迈向现代化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一、改革开放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打下基础 20年来,云和县坚持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为迈向农村现代化创造了条件。 1.经济规模明显扩大。尽管农村经济规模并非是农业现代化的最主要指标,但它是农业现代化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云和县农村经济规模不断扩大,1998年全县农业、非农行业总…  相似文献   

10.
我省是农业大省,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农业在全省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与此相应,农村统计在社会和国民经济管理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几十年来,我省农村统计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在社会和经济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动我省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几十年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农村统计指标体系、工作体系和方法体系,已经在许多方面不适应新形势和新体制下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尤其是近几年来,受到各种不良不利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地方农村统计基础建设削弱,部分农村统计数据偏离实际的苗头。所以农村统计必须改革和提高,使其能够继续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下面就我省农村统计改革及今后的发展问题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1.
胡央娣 《浙江统计》2004,(12):24-25
县域经济属于区域性经济概念,是以县城为中心,集镇(尤其是建制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城乡兼容,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的经济.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我省有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队伍,是城市工业所远远吸纳不了的.近年来我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找到了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2.
农村统计单位发生变化后,如何搞准农村统计数字,一直是我省多年来研究的重要问题。推行村级抽样调查,是对现行全面统计调查方法和取材方法的一项重要改革。我省自1987年制定村级抽样调查方案以来,经  相似文献   

13.
农村产业结构是农村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按照趋势时间序列预测法,根据我省农村一、二、三产业社会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和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历史数据,通过计算机模拟,运用回归分析等方法,选择了适合各产业发展的数学模型,来推断我省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并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从而提出我省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目标和各产业发展的优化速度。一、农村产业结构的发展态势1.一、二、三产业结构的发展态势。根据ig8o—1995年的咨料(199年不紊价),运用一定数学方法,经过测算,结果为:如按前…  相似文献   

14.
刘栋婷 《统计与社会》2011,(5):41-42,32
2010年,西安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社会发展要求,全面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党的建设,西安农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农村全面小康进程加快。  相似文献   

15.
浙江推选乡级农村住户抽样调查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现状概况1984年我国全面恢复开展农村抽样调查以来 ,浙江有27个县(市、区 ,下同)被抽中作为国家点调查县 ,同时为了满足我省对有关数据的需要 ,全省又另外抽选了15个省点调查县 ;1995年 ,根据我省农村经济发展变化情况 ,对27个国家点进行了适当调整 ,即撤销了4个原国家点 ,另抽选一个市(县级样本)。这样我省国家抽中调查县从27个减至24个 ,相应地 ,农村住户调查网点从2700户减少到2400户。为了保证代表性 ,我省农村住户调查从15个省点中选择了3个县和24个国家抽中县的数据一起被用以对全省数据的推…  相似文献   

16.
陈恒西 《青海统计》2004,(6):14-15,32
劳务经济是农村经济得以发展、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渠道之一。随着我市农村经济结构性调整,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当地劳动力吸纳有限的情况下,需要外出务工,通过劳务收入来增加家庭收入,以达到增加收入的目的,为全面了解我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及收入状况,我们从全市226574户农户中,抽  相似文献   

17.
《青海统计》2001,(6):13-18
农牧民收入问题,是各级领导十分重视和关心的问题,它不仅影响农村牧区的发展和稳定,而且直接制约着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村牧区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农牧民收入有了较快增长。但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农牧民收入增长趋缓。对此省委、省政府领导非常重视,按照省领导的指示精神,我们充分利用农村住户调查资料,对我省农牧民收入的现状及增幅趋缓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今后的增收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省农调机构建立十年成绩显著刘兴远我省农调机构是1984年根据国务院的指示为了适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势和要求组建的。建队十年来,各级农调队在艰苦的条件下以自身的调查优势,对农村杜会经济的许多领域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为各级党政领导加强...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省农村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焦点问题张义与全国一样,我省的经济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育是从农村开始启动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在农村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相继推出了实行联产承包计酬责任制、大包干、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改粮棉统购统销为收购合同...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五大以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总体目标,切实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使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各项经济指标再上新台阶。1、农村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到2001年底,全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