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伟峰 《社科纵横》2013,(1):102-105
本文通过对北欧国家对同性恋群体婚姻合法化历史进程、基本权益问题及其背后观念变化的考察,梳理同性恋运动(包括LGBT[1])及同性婚姻合法化背后的人类普遍人权、自由、平等的价值诉求与人道主义线索,为中国应对相关法律与社会问题提供必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魏伟  蔡思庆 《社会》2012,32(6):57-85
这些年来,李银河提交同性婚姻提案的努力,将同性恋伴侣关系和家庭生活引入了公众视野,但国内学术研究对此尚无涉及。基于对成都“同志”社区的实地研究,本文详细考察了男同性恋伴侣关系和家庭生活的具体实践、追求平等关系、反思现有婚姻制度,以及争取社会承认的努力。研究强调中国社会中的同性之间的亲密关系正在转型,同性恋伴侣关系开始挣脱占据主导地位的异性恋亲属体系,成为一种可供选择的家庭生活模式。同时,借鉴西方近期关于“酷儿”家庭的理论和实践,文章讨论了同性恋伴侣关系对于主流社会和亲属制度的启示,呼吁在制度上给予这样的“草根”实践以更多的承认。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与“同性恋”两条脉络里,对英文文献中的中国同性恋研究进行系统地梳理。在“中国”方面,回顾了围绕中国同性恋的“中国性”展开的争论,以及争论背后浮现的全球化同性恋身份与中国文化孕育的同性恋亚文化之间的张力;在“同性恋”方面,首先以香港的同志运动为例呈现出(后)身份政治的寓言,随后检视最近出版的学术专著是如何扮演当下时代(后)身份政治的建构性角色的。最后提供了两点知识论反思———围绕着“中国”问题展开的文献/理论与现实的关系问题的反思,围绕着“同性恋”问题展开的对斯皮瓦克意义上的“底层人”再现问题的反思。  相似文献   

4.
同性恋是目前世界上性心理变态(海外不少学者称之为“性兴趣异常”)中人数最多的一种,据估计占世界总人口的2%~4%。我国缺乏这方面的调查统计,但据上海性社会学研究中心1989~1990年的全国两万例性调查,在已婚男女中有过同性性行为的,城市占0.54%,农村占2.31%。为了进一步了解同性恋的成因与防治方法,为了使社会对这个问题有个科学的认识、合理的态度,该研究中心从1991年开始进行六个地区的同性恋调查,但工作十分困难,问卷回收率不足50%。现披露上海一位调查工作者在调查中遇到的一些事情,从中也可以看出一些同性恋者的心态。  相似文献   

5.
在迄今已经法律认可同性伴侣关系的五个国家中,加拿大、荷兰、比利时及西班牙采用了"婚姻式"立法模式,即承认同性伴侣关系为婚姻关系,并适用婚姻法的相关规定;而英国则区分同性伴侣关系与异性婚姻配偶关系,采用了"伴侣式"立法模式,通过制定《民事伴侣关系法》以调整同性伴侣关系,从而创设了一种在形式上不同于异性配偶身份的民事伴侣法律身份。两种不同的立法模式蕴含着不同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不同的立法技术,具有不同的文化适应性,为我国未来的同性伴侣关系法律规制提供了有益的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婚姻调查是旧中国社会学的社会调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婚姻调查大致可分成两类,一类是婚俗调查,一类是婚姻问题的调查。前者偏重于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研究婚姻风俗的发生、发展、演变和功能,探究其根源,因而与人类学、民俗学等学科有密切的关系;后者偏重于研究婚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着眼于婚姻行为和社会如何发生相互作用,群众在婚姻问题上表现出来的心理。本文想探讨的是后一类调查的初始。自西方社会学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后,社会学的社会调查在中国也逐渐发展起来。李景汉先生在其《中国社会调查运动》一文(写于1927年5月1日,发表于《社会学界》第一卷,1927年6月出版)中谈到:“中国近来有了社会调查是受了欧美  相似文献   

7.
潘允康 《浙江学刊》2005,4(6):207-211
现代社会婚姻家庭领域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其核心问题是婚姻中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的矛盾冲突.今天,个人主义增长,个人对婚姻的权力和选择被强调,一些人以个人幸福主义的观点对待婚姻,只想享受婚姻家庭权力,不想履行婚姻家庭义务,然而婚姻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婚姻依然是社会行为,因此发生了个人与社会的冲突.分析现代婚姻中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的矛盾统一,引导人们理性地对待婚姻家庭问题,既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也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庆标 《社会》1993,(Z2)
美国总统克林顿准备取消禁止同性恋者服兵役的法令,受到美国军方和国会的强烈反对,而同性恋者则认为是他们最伟大的胜利,比纽约市允许同性伴侣登记结婚还重要。克林顿为什么要冒军方和国会之大不韪,而对同性恋者网开一面?美利坚真的将成为同性恋的大本营吗?  相似文献   

9.
刘娇  郑涌 《社会》2004,(4):40-43
亲密关系暴力是指现在或曾经处于亲密关系下(如婚姻关系、约会关系、同居关系等)的异性伴侣之间各种形式的身体、心理、性方面的暴力伤害行为。关于亲密关系暴力问题的社会学研究,是对以往的婚姻暴力、约会暴力研究领域的整合与拓展。尽管有的研究者认为应该把同性伴侣暴力也包括进去,但一般情况下亲密关系暴力主要是指异性伴侣攻击。在亲密关系暴力中,究竟是男性更具攻击性,还是女性与男性一样具有攻击性,抑或是女性比男性的攻击性更强?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国外学界开始对婚姻暴力问题展开系统的研究至今,  相似文献   

10.
女同性恋者的婚姻和家庭给传统婚姻制度带来的挑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亚亚 《社会》2009,29(4):107-129
男同性恋者的婚姻在近些年来的报道和研究中比较受关注,但关于女同性恋者的婚姻状态的研究却非常少,而女同性恋者的婚姻相对男同性恋者有着明显的差异,因而不能一概而论。本文通过网上参与式观察的方式,考察了国内女同性恋者的婚姻状态。笔者选取了网上论坛中较为集中的三个焦点议题:形式婚姻、婚外恋和亲子关系,从女同性恋者所面临的婚姻压力和婚姻困境等现状出发进行分析,反思传统婚姻制度的局限性及其对同性恋伴侣关系的不兼容性。最后提出建议,希望通过渐进方式提升大众意识,在此基础上对传统婚姻制度进行修订,力图使所涉及到的各方都得到一个较为满意的身份和生活保障。  相似文献   

11.
康娜 《学术交流》2008,(1):55-57
美国普通法婚姻相当于中国的事实婚姻,从兴起到现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从普遍承认到由于各种原因逐渐废除历经多次法官和学者的讨论,现在保留下来的普通法婚姻规则既尊重普通法婚姻存在的现实,又能有效防止普通法婚姻带来的弊端,是一个相对成熟的法律规则,也是协调国家干预和个人自治的一个良好范例,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事实婚姻制度的完善具有借鉴意义.借鉴美国的普通法婚姻规则,我国应该打破现行僵化的事实婚姻认定制度,规定更加灵活、具体和尊重现实的认定规则;为了更好地尊重当事人的私人自治,该事实婚姻认定制度应该是一个可辩解的推定,可以被当事人通过证据推翻;此外,还应规定请求确认事实婚姻的时效限制,以解决司法效率问题和防止可能的欺诈性诉讼.  相似文献   

12.
陈璇 《社会》2008,28(4):173-186
社会的发展与家庭模式的变迁在美国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领域。本文从理论上追溯了功能主义者对现代家庭理想模式的建构,及其对美国家庭研究的影响,分析了美国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家庭的研究,从离婚、单亲家庭、非婚同居、同性婚姻等方面探讨后现代背景中美国家庭模式的巨大变迁。经验的事实表明,在美国,现代家庭模式已失去了现实中的主导地位,而且现代婚姻家庭制度的基础也受到了强烈的挑战。女性主义者提出了“后现代家庭”的新概念,学者们也从理论上思考这个时代家庭的走向。美国家庭模式变迁的经验成果与理论探讨为我们研究全球化时代中国婚姻家庭的变迁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郁达夫等作家的同性恋文本进行分析试图阐释体现在现代中国文学中同性恋叙事的文本意义和审美价值,考察作家的文学策略和审美倾向,以及隐含在文本背后的作家主体的文化心理。本文认为同性恋叙事的出现是作家的文化策略而非倾向,从这种策略中体现出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过程中现代知识分子所经受的灵与肉的双重考验。  相似文献   

14.
程旭 《唐都学刊》2011,27(3):102-107
中外史料和考古发现中有关祆教女性的社会生活主要有家庭、婚姻和财产,祆教信仰决定她们生活的很多方面。在婚姻上,她们多依从"血族内婚制度",多由家长安排婚姻,有很小程度的选择自由;在财产方面,享受一定继承权,但有明显的被歧视现象;在家庭地位上,处于父子家长制的内向型家族中较为不利的地位,被控制、被歧视,反映女性在男性占绝对统治社会中的脆弱性与被动性。这些发现对于研究祆教在中国的传布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颇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人类的婚姻从未象今天这样危机丛生。离婚、独身、同性恋、群居、同居、姘居、卖淫,不断地侵蚀着婚姻制度。自然,如何提高婚姻的“抗震力”。建立和谐的夫妻关系,便成了人们的热门话题。遗憾的是,作者看到的所谓建议,大多是消极落后的,归纳起来不外乎两条:一是为了防止或中断婚外恋,夫妻宜于走向封闭;二是夫妻之间应该互相妥协、互相让步,以调和矛盾。而我的两位朋友,一对年青的夫妇(男为哲学博士,女为法学硕士),对婚姻却有独到之见,这也许并不为大多数人所认同。  相似文献   

16.
同性恋现象由来已久,但直到现在,由于各种原因,同性恋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同性恋群体面临很多问题。本文探讨了同性恋群体存在的几种问题,并尝试性的提出几种解决问题建议措施,旨在对同性恋群体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无声 《今日辽宁》2015,(3):78-81
<正>结婚,中国传统文化谓之为终身大事。百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无论是婚礼,还是结婚证书,或是婚姻家庭本身,都发生了巨大变化。1950年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婚姻法的颁布,大幅改变了中国婚姻的传统,规定婚姻为一夫一妻制,男女平等。而在此之前,选择伴侣的权利,主要以父母决定的包办婚姻为主。自2003年10月起,  相似文献   

18.
婚姻的第三种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姻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形式。社会学里是这样来定义婚姻的 :“婚姻是一种涉及人类两性生活和人口生产的社会现象”。这个定义表明婚姻有两个基本功能 :其一 ,婚姻双方的两性生活 ;其二 ,人口的生产。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 ,两性生活和人口的生产就被限制在婚姻的范围里 ,结婚就是为了确定婚姻双方两性生活和人口生产的合法性。但是如果将婚姻的功能仅仅归结为两性生活和人口生产的话 ,那世界上任何一个男人和任何一个女人都可以在一起实施这两种功能。然而现代婚姻的最终形成却要经历一个复杂的比较和选择的过程 ,这个比较和选择的…  相似文献   

19.
婚外恋新论     
婚恋,根源于人的动物性,表现为人类的社会性,是人类区别于各种动物的特有的文明。它给人类带来了解放,也带来了压抑;给人类带来了幸福,也带来了痛苦。只是痛苦与幸福的结构不同罢了。婚外恋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全过程性和全方位性就集中地说明了这一点。这就向人们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为什么现代人的婚恋上有了较多的选择机会,婚后却出现了更多的光怪陆离的婚外恋之类的婚姻问题与冲突?为什么曾是两情相悦的恋人,婚后却心猿意马,同床异梦,甚至以分手为结局?为什么很多的婚姻到头来成了“枷锁”、“爱情的坟墓”?人们到底在婚姻中追求什么?婚外恋在人类的婚姻中到底充当什么样的角色? 这些问号,是社会的问号,历史的问号。催促着我们从人类自身的深层开掘,从而,应实践之需,补时论之缺,纠通论之误,探发展之途。  相似文献   

20.
以叙事隐喻和社会建构隐喻为理论支撑,文章分析了婚姻问题的社会建构和个人内化的机理;借助于“外化问题”和“寻找独特结果”的实践技术在具体案例中的运用,解构了婚姻当事人受宰制的主流性别叙事并重构丰富的自我成长故事。本文认为,叙事疗法能够有效地应对高稳定低质量的中国婚姻状况,有利于国民婚姻观念的时代转型和婚姻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