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惟一不可超越的哲学。强烈的问题意识、批判的革命的本质、“改变世界”的实践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价值的集中体现。而理论自身的科学性和理论视野的开放性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价值的内在根据。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 ,不仅要正确解释文本 ,也要开展广泛的对话 ,但最要紧的是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不仅涉及如何理解“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以及如何理解“主体性”这样一些问题,而且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本质、内容这样一些更为,“泛而深入的问题,涉及在当代如何坚持并发展马克思哲学的本质精神的问题。本文试图从马克思的思路上对实践唯物主义的起由、本质及理论指向作一考察。本文认为,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理解,不能脱离马克思的整个理论主题,或者说,只有从马克思的理论主题上才有可  相似文献   

3.
虚拟实践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 ,探索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 ,既是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理论热点 ,也是当代实践向中国哲学界提出的一个时代性课题。从根本上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真正始终成为“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就必须面向当代人类实践活动 ,必须对当代人类实践的本质、特点、结构、功能、规律、合理性及其与人的自由解放的内在联系等做系统、深入的研究。就此而言 ,正在崛起的虚拟实践 ,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重建有着重要意义。所谓虚拟实践 ,是主体按照一定的目的在虚拟空间使用数字化中介手段进行的双向对…  相似文献   

4.
陈金美 《江汉论坛》2005,4(8):61-64
马克思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始创理论,恩格斯哲学、列宁哲学是对马克思哲学的发展,它们既具有“个性”特征,又与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精神相一致。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精神是批判创新精神、实践精神、科学求实精神和人本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要改革理论体系、关注时代性问题、加强“文本”研究、与当代西方哲学“对话”,但必须坚持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精神。有了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理路,我们就能实现“返本”与“开新”的统一,以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本质是“实践的唯物主义”。邓小平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实事求是与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联系起来,并提出“解放思想”这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原则,强调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包含着深刻的实践唯物主义的思想内涵,集中体现了这一新世纪的根本要求。基于对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哲学思考,邓小平又在实践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拓展了实践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理论内容。  相似文献   

6.
人对世界的掌握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一是物质实践掌握,如生产斗争、科学实验等;一是精神掌握,如科学认识活动、哲学活动等;一是精神实践掌握,如宗教活动、道德活动、审美活动等等。由此可以确立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这样一个基本观念,即艺术主要不是属于对于世界的“精神掌握”,而是属于“精神实践掌握”,如此划定艺术的位置并进而把握艺术的本质特性,庶几近之。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是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本性所进行的讲求方法的活动.实践本质观和实践人本观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对事物的本质和人的本质问题理解上的历史变革和历史创新的精神实质.这就要求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必须运用实践本质观与实践人本观相结合的方法,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观和人本观内在地结合起来,以克服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的从客体、客观性方面理解事物的本质和从主体、社会性方面理解人的本质,而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观和人本观相分离的失误.  相似文献   

8.
当我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型文明的时候,不仅需要把握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一般规律,尤其需要探索幽微奥秘的精神生产的特殊规律。这是以庄哲学中很少得到专门研究的新鲜课题,在相当程度上还是一个广袤的、尚待开掘的处女地。这又是关系当前改革实践和现代化建设总体格局的迫切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最富十活力的生长点之一。下面我们试图立足当代,发挥《资本论》及其三大手稿中蕴含的基本思想,做出一些哲学的概括。 (一)精神生产本质上是人所特有的脑力劳动和智力创造活动。 精神生产是人的劳动实践活动中智力要素的升华,也是人作为主体的能动反映活动的升  相似文献   

9.
要完整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应从本真精神、时代本质和存在论三个层面完整地理解和系统地阐明。首先,把握马克思哲学的本真精神是理解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首要的和基本的理论层面。从这个层面看,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就体现在它是一种实践的哲学,是人类解放的哲学,是具有科学批判精神的哲学。其次,理解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第二个层面是从时代本质的高度揭示马克思哲学与当代人类实践的内在关联。在马克思看来,时代的本质或“总问题”就是资本主义和现代性的现实,是以劳动和资本对立为特征的私有财产运动,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以此为基础的人类解放。就资本还牢固地控制着整个社会而言,当代人类实践虽发生了许多变化,但本质上仍属于“马克思的时代”。这就决定了马克思哲学在当代世界中仍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最后,从存在论的层面看,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当代意义不仅在于通过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而在理论上终结了全部形而上学,而且在于从实践的角度揭示了黑格尔形而上学以及全部近代形而上学与资本主义和现代性现实的内在关联,认为形而上学终结的关键在于改变资本主义和现代性的现实。正是这点体现了马克思哲学对当代西方哲学的优越性,彰显了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  相似文献   

10.
一年来若干学术问题讨论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  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2 0 0 3年度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问题研究的走向 ,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的讨论相关。一些学者认为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是从本体论层面上发动并展开的 ,这一变革的实质就在于它使哲学发生了“生存论转向” ,使哲学关注的焦点从超验世界转向“感性世界” ,从宇宙本体转向人的生存实践活动。有的学者从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出发 ,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质涉及其存在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在存在论基础上所发动的哲学革命 ,不仅特殊地超越了黑格尔哲学…  相似文献   

11.
金铭铭 《理论界》2005,1(6):65-66
传统的教科书一直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其中不乏其合理成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称谓以及与此相适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越来越不适应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日渐暴露出其理论上的缺陷。本文主要在尊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本内容极其内在逻辑的基础上,重申“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本质内容。并说明“实践唯物主义”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我国哲学界近年来开展讨论和争论中,同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却对这个哲学的本质规定长期得不到一致认识的状况,提出了坚持学理探讨与实践分析相结合、从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元性本质规定的研究方向,据此评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前提”、“实践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理论硬核地位”、“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历史创造活动中的选择性与非选择性的统一”、“研究人学的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原则”等五个方面的争论,肯定了上述命题的科学性,指出这些结论既合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文本,又合于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评价了与此相异以至相悖的不同意见。在此基础上,文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元性本质规定,提出了六个基本点  相似文献   

13.
哲  学··哲学原理·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2 0 0 1年 ,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为主线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特点及其在哲学发展史上的意义探讨更为集中。现将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及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性和当代形态有学者坚决反对以实践唯物主义的称呼来取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称呼 ,认为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不只是实践 ,还有科学性、辩证性、革命性等等 ,而独以实践冠其上、并把实践的观点当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不妥的。就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而言 …  相似文献   

14.
高扬人的精神能动本质的主体性原则是西方传统哲学的一个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科学的实践观出发批判地继承了西方传统哲学这份重要遗产,在实践唯物主义基础上重建了科学的主体性原则,从而在唯物主义思想发展史上实现了重大的变革。当代西方许多哲学家责难马克思主义哲学忽视主体性,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贬为机械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曲解。今天,弘扬马克思主义哲学主体性原则,对于我们确立科学的发展观,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个时期来,学术界在评述实践观的一些问题时,似乎有一种不恰当地拔高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认识论中的地位与作用的倾向。例如,有人把实践说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而现代西方哲学中所谓“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的一些代表人物,更是在制造马克思和列宁的对立,妄图以所谓的“实践一元论”取代“物质一元论”。因此,如何恰当地认识和评价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的地位和作用,坚持物质一元论,就成了哲学研究和当代哲学斗争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导语:世纪之交,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问题成为一个焦点,学界讨论热闹异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究竟如何展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如何走出目前的困境,如何理解马克思哲学的真正价值,如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避免形式主义等等,这些问题仍有待探讨。鉴传今博士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问题进行过深入思考,在《喧嚣与骚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学术性与现实问题》《、走向“沉沦”的哲学精神——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合法性”的思考》等论文中透彻地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当前存在的种种问题及其原因,并对这些问题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开展历史审美论研究,可以为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当代建构和完善提供丰富的内容,可以为国民的审美教育提供学理支撑。历史审美是在人类漫长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出来的。历史审美的本质就是在人们创造的历史(客体)中审视人类的本质力量。历史审美可以分成感性形象审美和理性反思审美两个层次。历史审美论研究的主要方法有: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实践一精神的掌握世界”的方法、主体分析方法等。  相似文献   

18.
在实践唯物论的讨论中,有的论者断言实践观点是“全部哲学的首要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在于实现了本体论的转换,即从传统物质本体论转变为实践本体论”,唯有实践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我认为,这些观点有失偏颇,抬高实践,贬低辩证法。针对这种错误倾向,本文着重论述:离开辩证法,就没有科学实践观,并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辩证法和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本质特征,只有它们彼此相互贯通、相互结合,发挥整体功能,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80年代中国的哲学争论中,由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再认识和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涌入,实践范畴以及与之直接相关的主体性范畴无可争议地处于哲学目光的聚焦点上,人们纷纷从认识论、价值论、人本学、本体论等不同视角对实践问题进行透视与阐释,并由此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定为实践唯物主义、新唯物主义,等等。关于实践问题讨论的积极成果在于,人们不再单纯在认识论意义上来理解实践范畴,而是开始在人的本质活动或存在方式的意义上来重建实践范畴,从而依据马克思的基本观点和当代历史的演进而拓宽实践范畴的内涵。当把实践界定为人的本质活动或存在方式时,顺理  相似文献   

20.
“实践的唯物主义”在中国现当代实践中的确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当代阐释。作者不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讨论局限在文本的考证之中,而是使它同社会实践、特别是中国现当代实践进行对比和验证,从而引出必要的结论。作者认为,“实践的唯物主义”是以科学实践论为理论硬核的唯物主义,它在世界观、认识论、历史观三个层次上由抽象到具体地展开,形成了逻辑一贯的论释体系。作者考察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论证了指导着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哲学,不是非实践论的“物质一元论”或非唯物主义的“实践人本论”哲学,而是贯穿了“实践的唯物主义”精神的哲学;毛泽东、邓小平的哲学思想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精神,即“实践的唯物主义”精神,由此成功地制订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成功。这是对“实践的唯物主义”在中国现当代实践中的确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