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美学界长期以来有关黑格尔“艺术终结”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思考:应该区分《美学》一书中对“终结”(Ende)与“解体”(Auflösung)二词的不同使用,以获得黑格尔使用“终结”一词的真意;应该区分逻辑的与历史的所谓艺术“终结”或“解体”,着重从黑格尔哲学、美学逻辑构架角度解读其关于艺术“终结”或“解体”的内在逻辑含义;进而揭示黑格尔对艺术美本质的规定是其艺术“解体”或“终结”论背后的逻辑根据。  相似文献   

2.
《公共图书馆法》中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条款对实现公平正义的立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立法论和解释论是两种不同的法律研究与法律思维方法。利用立法论和解释论对《公共图书馆法》进行专项评析并提出法律修订和正确执行的建议,有助于对相关条款的正确理解和准确实施,维护法律的权威和稳定,为法律补充完善提供帮助。要慎用立法论,善用解释论。  相似文献   

3.
王符《潜夫论·论荣篇》揭橥了东汉中晚期人才品评过程中才能、德行与身份地位倒置的问题。作为社会下层出身的庶族知识分子,他企图通过对豪门大族把控下的人才评价、选举制度的批判,纠正朝廷选拔人才只重出身、权势和财力的不正常状态。在《论荣篇》中,他强调仁义比权势重要,身份地位比道德仁义渺小,故在士人品评、遴选方面,坚持以仁、义、才、德取士;在荣辱穷达方面亦当以士人的德义为荣,以身份地位、政治权势、物质占有为轻。  相似文献   

4.
罗马法是罗马奴隶制国家长达千余年间的法律的总称,内容丰富,经验宝贵,是全人类的法律文化遗产。学习它,有助于研究各项民法制度的沿革及其实质,把握法律与社会、法律外壳与其经济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对我们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足资参考和借鉴。周教授积数十年罗马法教学、科研成果,写出《罗马法原论》这部堪以传世的法学专著。本文作者被著者系统、精辟的论述所吸引,并深感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新闻自由的两种不同认识论,提出主客体统一论的新闻自由观。作者批评了主体论新闻自由观的唯心主义倾向,指出“天赋人权”自由观对社会的危害。同时分析了客体论新闻自由观的进步性和相对性,肯定了新闻自由是阶级意志的整体自由,并受媒介支配权和社会效果的制约,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新闻自由。作者提出主客体统一论的新闻自由观,主张通过法律中介和记者的社会责任感,维护正当的新闻自由,防止滥用新闻自由  相似文献   

6.
马基雅维里(Niccolo Machiavelli)的政治权术论被后人总结为一句话:“目的总是证明手段正确。”他告诫君主,只要是目的能够实现,任何手段都是正当的,保证事业的成功才是君主的头等大事。这是一种迫于社会现实条件的不得已,目的是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富强。下面,笔者就遵循着此种思路对马基雅维里主义政治权术论的合理性进行一番解读。  相似文献   

7.
林纾的文体论是其古文论的重要部分,在某种意义上超越了之前及同时代的文体研究,直接承继《文心雕龙》的文体论传统。在风云变幻的20世纪之初,既有着对中国古典文体论的撷精取宏,又不乏顺应时变的更新迹象。在对古文体的分类释名,各类文体的创作方法,以及文体的风格和修辞,他都有着自己独有的理解和作法。  相似文献   

8.
在编辑传播学界关于学术期刊是否商品的认识上,普遍地存在着一个很大的误区,认为“学术期刊是商品”。这无疑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正确认识学术期刊属性,意义重大、迫在眉睫。(1)“学术期刊商品论”是自相矛盾的:首先,“学术期刊商品论”陷进了学术期刊“既是商品,又不是商品”的泥潭不能自拔;其次,“学术期刊商品论”的理论基础“学术期刊特殊商品论”不能自圆其说;再次,“学术期刊商品论”把“期刊”和“学术期刊”本质不同的东西混为一谈。(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告诉我们学术期刊不是商品:首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商品理论的基本观点不承认关系国家科学技术安全等的公用事业是商品I其次,“学术期刊商品论”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相悖。(3)酱遍存在的事实证明学术期刊不是商品;首先,”学术期刊商品论”与大量存在的事实也恰恰相反;其次,学术期刊的属性决定其发行量不允许其以商品身份进入市场;再次,市场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市场经济不是什么都可以装的“筐”;第三,应当明确学术期刊事业与一般出版业的区别;第四,学术及其载体——学术期刊比教育更需要国家支持;第五,国家政策客观上支持学术期刊非商品化;第六,学术期刊的现有的“定价”无法证明学术期刊就是商品。  相似文献   

9.
现代性描述的是现代生活和传统生活的差异,这一差异体现为现代生活的世俗化和理性化。在法律生活领域,世俗化会导致法律体系的价值多元主义和相对主义,理性化会导致法律生活的规范主义和实证主义。现代性对法律生活的影响呈现为正负两方面,一方面保卫了个人的自由权利和自主生活,另一方面则导致价值上的诸神之争和精神生活的贫乏。卡尔?施米特针对世俗化重提政治神学以强调有德性的自由主义,针对理性化重提法律的决断论思维以应对理性无法预知的生活危机。以此,借助施米特的遗产为人们反思法律现代性的和自由主义民主制的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它可以完善人们对现代性的法律和民主制度的片面认识。  相似文献   

10.
嵇康是魏晋文学和学术的代表人物,他的论体文既负载了他个人的学术理念,也是整个魏晋时期学术思想的生动反映。该文在分析嵇康思想特点的基础上,以其《养生论》和《声无哀乐论》为主要论述对象,揭示了其论体文的学术内涵以及在思辨方式和写作艺术上的特点,试图为探索魏晋文学的学术特性或魏晋学术的文学特性,提供一个值得关注的边缘视角。  相似文献   

11.
日本现存《文镜秘府论》古抄本地卷《八阶》、《六志》二篇都有"文笔式"或"文笔式略同"和"笔札略同"字样,说明这二篇为《文笔式》和《笔札华梁》共有内容。《八阶》和《六志》二篇的"释曰"部分也应该典出《文笔式》,而非空海自注。《文镜秘府论》南卷《论体》、《定位》二篇是声病论者,好用"得者"、"失者",还有其他一些和《文笔式》有相似的特征和相似的内容,这二篇也应该是典出《文笔式》。  相似文献   

12.
王元化的《文心雕龙创作论》前后共出了五个版本。梳理这些版本,可以使我们对他宏阔的学术视闽、深厚的学术底蕴(纵横捭阖的恢弘气度)以及独特的研究方法有一个全面了解和把握,并深刻认识一部有重要学术影响的专著是如何百炼成铜的。这对当今学界浮躁的学风无疑是一剂良好的清醒剂。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房日晰教授的《唐诗比较论》,同中求异,洞幽烛隐;著者在各组比较中,不只作平行的表层比较,而是探究不同艺术风格之所以形成的诸多原因;持论公允,品评辩正;《比较论》不是抽象的比较,而是以典型作品为例证的。  相似文献   

14.
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的最核心的争论在于运用的位阶上。而在逻辑上的争论又不断上升到对罪刑法定原则理解的争论。刑法价值理念的争论。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存在着张力,二者之间的争论似乎永远存在。学者力求寻找二者之间的平衡点.但又因为社会的变化而显得难以把握。法律一方面要在公众的可预测范围内显现出一种刚性的法律结构,另一方面又要在正义与公平的价值观下富于柔性的人性关怀。然而,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的争论在刚性与柔性中相互掺杂.但二者的争论目的都是为了得以实现法律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5.
刑法中行为论的学说有因果的行为论(含身体的动作说、有意行为说)、目的的行为论、社会的行为论、人格的行为论、比较起来以有意行为说为可取,依照该说,所谓行为,指基于人的意思或意思支配可能性的身体的动作或者态度。构成刑法上的行为,必须具备:1.意思支配的可能性;2.外部的态度。行为具有两种基本形式,即作为与不作为,不作为犯,德国学者认为是违反一切命令规范的行为,日本学者之间的表态稍有不同,反映出对不作为犯研究的深化。对不作为犯,前苏联、德、日、意的分类无大差别,德、日通常分为真正不作为犯与不真正不作为犯,对不真正不作为犯,德、日学者作了相当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杨洪在《法学评论))2007年第3期发表“论《能源宪章条约》中的环境规范”一文认为,《能源宪章条约》是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能源法律文件,更是第一个将环境规范纳入能源立法领域的国际法律文件。它改变了国际社会应对全球环境问题仅限于国际环境法向度上一维考量的缺失,标志着国际社会在国际能源法向度上处理全球环境问题的开始。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历史和思想史的发展层面对鲍敬言的"无君论"进行了分析与评介。指出,鲍敬言的"无君论"的理论出发点是道家"自然无为"的形上理念。其"无君论"主张既是对儒家名教伦理的大胆否定,也是对封建专制下的社会现实的尖锐批判。鲍敬言对封建专制皇权的抨击与痛斥在思想领域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他对理想社会的设计也明显带有道家自然主义之风韵。  相似文献   

18.
刑法规范是刑法制度的“基本粒子”。其概念的理解是刑法学一般理论的关键。理论上对刑法规范的概念有行为规范论、社会规范论、罪刑规范论、刑罚规范包含论、二重规范论、三重规范论、多层次定义论诸多定义,应该说罪刑规范论比较科学合理。所谓刑法规范.是由立法机关制定,为人们在面对某些重大事项时应如何行动提供准则,为司法人员认定犯罪和追究刑事责任提供指南的一种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揭示罗尔斯对公平原则的契约论论证之误,从而提出一种新的论证:价值论论证。通过这种论证,确立了公平五大原则:(1)公平总原则:等利(害)交换;(2)公平根本原则:权利与义务相等;(3)贡献原则:社会分配给一个人的权利应该与他的贡献成正比而与他的义务相等;(4)平等原则:每个人无论贡献如何都应该完全平等地分有基本权利(即人权)与基本义务;(5)不平等原则:每个人因其贡献不平等而应该相应不平等地分有非基本权利与非基本义务。  相似文献   

20.
元代燕南芝庵的《唱论》,记载了我国古代的歌曲题材、演唱形式及当时所流行的部分曲目;分析了从古代流传至当时的各种声乐演唱技巧,以及形形色色的歌曲和演唱者声乐演唱中存在的大量问题。它是我国一部集声乐之大成的史料性著作。联系当前民族声乐高度发展的状况,对这部史料性论著进行新的评介,旨在追根溯源,以求促进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