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东亚地区的垂直专业化分工日趋深化,形成了令人瞩目的国际生产和贸易网络。东亚各国通过在产品的不同生产环节和工序中进行垂直专业化分工,引发了大量的中间产品贸易,有力地推动了东亚地区的贸易增长。本文从东亚地区中间产品贸易的角度,对该地区的垂直专业化分工进行了阐述。通过运用新古典和新贸易理论以及交易成本理论,对东亚地区垂直专业化分工与贸易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东亚地区垂直专业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加入WTO到目前为止,虽然东亚地区的农产品贸易没有出现明显的扩大。但是,在东亚地区的农产品贸易中,中国和东亚地区诸国及其区域贸易在最近几年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中日农产品贸易已成为中国在东亚地区农产品贸易的焦点与核心。一、东亚区域内农产品贸易的扩大与中国农产品出口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价值链整合和服务业全球转移的背景下,东亚服务生产网络的形成与发展在经济上对该地区贸易投资体系产生了深刻变化.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融合互动,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全球转移和东亚区域内经济体自身产业结构调整的诉求,逐步形成富有东亚地区特色的服务生产网络.通过研究全球价值链的深度整合,分析和反映东亚服务生产网络的具体特征,同时对其未来可能对东亚区域服务贸易发展与经济一体化治理机制进行分析和研究,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跨国公司与文化产业集群的互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越来越全球化和产业集聚并存的两种趋势。在此过程中,文化产业跨国公司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一方面,文化产业跨国公司通过总部模式、卫星平台模式和价值链外包模式将生产的各个环节根据各个地区的不同特点配置到不同文化产业集群中,从而使产业集群被纳入到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中;另一方面,跨国公司从产业集群中获得柔性生产优势、社会关系网络优势和区域创新优势。  相似文献   

5.
随着投资、生产全球化的日益深入,美国在华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已成为影响中美贸易差额的重要因素.通过从宏观、微观层次对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与贸易差额关系的理论分析,以及相关统计数据的实证检验,可以看出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直接扩大了中美贸易顺差.对我国而言,建立基于所有权的对外贸易统计体系,发展自己的跨国公司取代原有较为单一的出口方式,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当代跨国公司组织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和调整。深入了解和研究跨国公司组织结构的变化趋势,对于我国企业特别是我国的跨国公司增强竞争力,开展跨国经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当代跨国公司组织结构模式的变化趋势以及跨国公司在华组织形式的特点,提出了我国企业组织变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利用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测算出改革开放后中国的产业内贸易指数 ,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中国和发达国家以及和发展中国家开展产业内贸易的动因 ,着重探讨了规模经济、产业差异化、消费者偏好、跨国公司内部效应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因素 ,并简要提出了中国如何通过产业内贸易逐步提升动态优势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针对近年来中美贸易日趋严重的不平衡问题,通过产业转移的相关理论与协整的方法,说明引起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产业转移。具体说,作为产业转移的微观层面的表现——美对华的直接投资以及东亚地区对中国的产业转移是造成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内部贸易已成为跨国公司实现其全球化战略的重要工具 ,并且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在贸易方式、贸易规模上的实质性演变对整个国际贸易体系和世界经济发展方向的影响力度逐步加大 ,对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政策法规的制定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 ,本文主要从美国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具体分析入手 ,对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所独有特性和决定因素进行研究 ,以期望对我国跨国公司“走出去”的战略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四川农产品对外贸易实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形势喜人,然而四川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整体水平较低,增长结构单一。要从实施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双轮驱动战略、实施农产品差异化战略以及调整农产品生产结构和合理规划农业产业发展等三方面人手提高四川农产品贸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亚洲货币合作:理论与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总结区域货币合作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亚洲货币合作可行性的研究表明:亚洲地区仅在某些方面符合构建最优货币区的基本条件,而在一些重要方面尚存有欠缺。此外,并非所有国家之间进行货币合作都具备条件。因此,亚洲尚不具备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有制度保障、以汇率目标区为主体的货币合作机制的条件。现实的选择是,小型开放经济体可以根据各自的不同情况,选择最优合作伙伴,逐步推进次区域货币合作。  相似文献   

12.
从江南区域史研究出发,可以看到江南地区对外贸易史和对外文化交流史研究的国内相关成果存在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涉及江南对外关系史的研究多数局限在中外关系史领域,没有将之延伸到江南区域史的讨论范围;其次,江南区域史研究者对相关对外关系史的研究进展关注有限。为此,从对外关系史的视角,江南区域史研究有以下两方面值得进一步推进:一是要深入探寻历史上江南对外贸易对江南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所带来的深刻影响;二是要把江南放在东亚乃至世界的范围中加以讨论,在东亚及全球视野下思考江南社会所具有的区域性特点和发展脉络,以进一步深化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3.
综观亚洲一体化的进程,发展最快的内容是亚洲生产的一体化.亚洲生产对亚洲凸显重要,那么,亚洲生产的中心是谁呢?即亚洲生产更依赖哪个国家和地区?这是一个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文章依据亚洲零部件贸易数据,对亚洲生产网络的演进进行了研究,同时,采用了依存比率的方法对亚洲生产网络的规模、生产网络内部以及同美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在亚洲生产网络的演进进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中国,而且,到2010年,亚洲工厂是世界上最大的工厂,亚洲生产网络的中心是中国,其次是中国香港,日本只居第三位;亚洲生产网络对于美国的依赖程度并不高,远远低于亚洲生产网络对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依赖,这说明中国是亚洲工厂的核心平台.  相似文献   

14.
在国际生产中心发生转移的进程中,东亚所包括的东盟10国和中、日、韩3国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而该地区的贸易计价与结算始终不能摆脱美元体制,造成国际货币体系错配,形成周期性金融动荡.解决错配就要建立东亚区域金融合作机制,如区域内的汇率协调、建设区域内债券市场、建立合作基金等是该区域避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东亚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从“进口替代”到“出口导向”,走出了一条特点显著的发展之路,创造过“东亚奇迹”,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也暴露了引人注目的缺陷。分析东亚经济发展战略的特征,总结经验教训,对发展中国家制定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国际贸易中引力模型被用于评价贸易制度变化的影响或者用于检验各种贸易理论。文章使用引力模型测度东亚区域内汇率波动对区域内贸易流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东亚货币合作不断深入过程中,东亚各国在完全消除了名义汇率波动后短期内区域内贸易额有明显的增加,并且长期效应将更大。  相似文献   

17.
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动因、可行性及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1月1日南亚七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决定于2006年1月1日起建立南亚自由贸易区。这一举动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再次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在这样的国际经济发展趋势下,东亚各国经济要发展、要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组建某种形式的经济合作组织变得更为迫切。以此为背景,通过对东亚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动因、可行性及障碍的分析,对比借鉴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模式,认为以"10+1"为主体、以"10+3"为框架是东亚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8.
全球经济失衡是当今世界经济增长的隐患,也是各界热议的话题.具体表现为美国持续增长的经常项目赤字和贸易逆差,以及相对应的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国家的过度储蓄和巨大的贸易盈余与外汇储备.通过研究美国贸易逆差与长期利率的相互影响机制,得出结论:在失衡格局的调整中,美国提升利率、缩减财政赤字这一方式最为有效.然而最终的调整过程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参与,中国也应该适当调整经济,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9.
从中华法系到东亚法——东亚的法律传统与变革及其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今学术界有关东亚法的整体认识,大致有新中华法系、东亚普通法和东亚法系这样几种代表性论说。以法系理论为视点,我们观察到东亚共同的法律传统在近代开始发生变革,中华法系在西法东进中趋于解体。如果以构成法系的要件为标准来衡量现今的东亚地区法,可以确认现在还没有法系意义上的东亚法,包括东亚普通法、东亚法系和新中华法系都是不存在的。但同时我们又必须看到,现今东亚地区法确实由于历史传统和近代继受的原因,加上地区共体化的推动,形成了某些类同与趋同的现象,这也许预示着未来东亚法的某种可能走向。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以来东亚区域生产与贸易分工不断加深,但区域性制度化的合作机制并未出现重大进展,自由贸易区数量虽然快速增加,但彼此交叉,有出现“意大利面条碗”效应的可能。本文从历史的路径依赖、巨大的政治与社会文化差异、日益紧密但缺乏均衡性和稳定性的经济联系等三个方面,从政治经济的视角分析了东亚区域一体化合作进程缓慢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