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历史上的民间宗教、秘密宗教、邪教 ,不管其显露的政治倾向如何 ,其教首创教传教的原始动机一般都是利益的驱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以宗法制度为基础 ,以“宗教信仰”相号召 ,是明清邪教家族性传教的基本形式。明清时期难以计数的大小邪教教主会首借传教以致富 ,大肆攫取现世利益 ,其财产之积累 ,甚至富埒王侯公卿。  相似文献   

2.
明清邪教指的是被当时政府与正统宗教所排斥并压制的民间教派。明清邪教中有一套很有特色的网络系统名称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是三花五叶 (或称三宗五派 )、“五盘四贵”、九杆十八枝 ;二是以以九宫八卦组织教派 ,最著名者是清初创立的八卦教 ;三是“五行十地” ;四是辈分传递。各种邪教建立一套完整的组织机构 ,可以使教主的意志得到最大限度的贯彻。明清邪教之泛滥 ,与其组织的发育完善有着极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太平天国宗教“邪教”说辩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首先考察了“邪教”一词的历史渊源,分析了传统与当代“邪教”概念在具体定义上的本质区别,强调不能沿用封建社会的正统观念,将“邪教”视为历史上民间秘密宗教的代名词。接着,作者针对太平天国宗教是“邪教”一说,就洪秀全是否是一个借宗教起家的“骗子”和“淫棍”,如何理解洪秀全在起义前夕所发布的恐怖性宗教预言及其“造神”举措,如何理解洪秀全对内部所实行的严格控制,圣库制度与邪教敛财是否是一回事等逐一进行了辩驳,对借“邪教”说全盘否定洪秀全与太平天国的偏向提出了质疑。作者还就围绕"邪教"说所反馈出的学风等问题谈了自己的一些感想。  相似文献   

4.
明清民间宗教是三教合流的产物,是中国古代人文精神在明清时代的复兴与发展。民间宗教通过对传统文化原典精神的解读与回归,从中抽绎出爱和自由的宗教精神,并以此对抗明清时代日益恶化的人文环境和种种非人道的异化趋势,具有明显的历史进步性,并不像一般学者所认识的是低级和愚昧的东西。民间宗教在传承古代文化精神、拯救时代信仰和促进社会变迁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而关于明清民间宗教的历史地位、作用等问题应予以重新评价和重视。  相似文献   

5.
宗教分为官方承认的合法宗教和未经官方承认的民间宗教两大类。中国古代的合法宗教主要是佛、道二教,民间宗教则种类繁多。合法宗教是正教,而民间宗教往往被视为邪教。中国古代的民间宗教源远流长,其形成并风行的原因主要是弱势人群需要有精神寄托,其教主可分为八种类型。根治民间宗教风行的办法是对百姓“富之”与“教之”,对于违法的邪教教主则应绳之以法。  相似文献   

6.
法船的信仰,在明清时期的民间秘密宗教中,十分普遍。无论是宝卷,或是与民间秘密宗教有关的档案、实录、地方志、文集等,屡见法船的叙说和记载。但是大都很零散,或穿插于卷文中,或见于所谓邪教首领的口供。完整的有关法船的经卷,古籍和近人介绍宗教典籍之著述,均未见著录。  相似文献   

7.
现代民间类宗教团体是既非传统宗教、传统民间信仰,又具有一定宗教特性的、非法的民间组织.他们特殊的组织手段、光怪陆离的信仰崇拜系统、隐秘的活动方式和庞杂的理论学说等特征,决定了其中的一些向邪教组织转化的潜在可能.应当对此给予高度重视,从而正确引导此类团体的发展,防止其向邪教演化,尤其要预防其在意识形态方面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何种术语或概念来界定中国汉族民间所固有的宗教实践,多年来海内外的研究者给出了不同的概念或术语,但这些概念都存在只关注到民间或社会下层而忽略上层,也即忽略了民族的整体的问题.将中国汉族自发的宗教实践称为"神仙教",也许能解决这一问题."神仙教"的概念是一个既能反映社会事实,又能很好地对中国汉人自发的宗教实践进行分析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道教继承并发展了宋元以来道教的"世俗化"趋势和"入世修仙"路线,使道教具有了更强烈的世俗性和社会性.这样的宗教特征乃是道教针对社会形势的重大变化和民众宗教需求上的改变所进行的调整所致.道教的"入世"倾向和"社会化"趋势对这一时期的神仙形象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这样的影响和变化.  相似文献   

10.
作为异化了的宗教,邪教对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都起着很大的阻碍作用,研究当代中国邪教产生的深层次原因,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法意义重大。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尚不能解决主要矛盾,与此同时,西方干预势力又对国内邪教进行策划和支持,从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邪教的传播。此外,目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手法存在单一性,产生的"思教疲劳感"也给邪教思想的传播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因此,我们必须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从预防形成、防止渗透、坚决打击和抵制传播四个维度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法,从根源上消灭邪教组织。  相似文献   

11.
试论中西邪教观念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邪教是中文专有名词。Cult词源并无贬义 ,近代以来 ,Cult虽引申出一定贬义 ,却不等于中文的邪教含义。因此 ,将法轮功译为Cult易于引起西方社会的误解。邪教虽产生于新兴宗教 ,但新兴宗教未必都是邪教。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 ,中西方对待邪教的态度和政策并不相同 ,但法轮功却无疑是真正的邪教  相似文献   

12.
宗教和邪教本身没有任何关系,形式上类似宗教和实质上的邪恶,是邪教的两个必不可少的本质规定。论题以基督教为例,阐述了基督教眼中的"异教"和"邪教",具体分析了邪教对基督教的教理教义和教规礼仪进行歪曲和篡改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特征,从形式和本质上梳理了邪教与基督教的关系,提出防范邪教必须加强对宗教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明清时代民间宗教发展史上,黄天道的出现,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黄天道创立者李宾与其后继者构建的教义思想,以及在明末清初表现出来的截然不同的政治倾向,对明末以来的民间宗教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法轮功邪教是当代中国社会有机体的"毒瘤",但它的出现也暴露了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批判只是初级和表层的,透析现象背后的社会心理及其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对于阻断接受邪教的心理契机更为重要.由于病痛挫折和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受挫都可能成为依附法轮功的心理契机,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和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健康的社区文化,分析法轮功练习者受挫的具体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方能有效阻断接受邪教的心理契机.  相似文献   

15.
邪教是一种极端主义精神邪说.原有信仰的崩溃和无信仰主义的泛滥、信仰对象的错位、盲目的科学主义信仰所表现的信仰危机,是邪教生存和蔓延的根源.通过加强和改进信仰教育、提高信仰教育的有效性,重拾科学信仰的罗盘、构建科学的信仰体系,重视信仰矫正教育、加强对邪教信徒的信仰矫治,正确开展宗教信仰教育、恰当发挥正统宗教的作用等措施,重塑正确的信仰,是根除邪教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已出现与民间信仰相关的概念,例如唐代的佛教文献多有"信仰"一词,但其含义是指敬神的宗教情感,并不同于民间信仰的含义.民间信仰是在人民大众中自发产生的对具有超自然神力和超人神力的对象的崇拜.民间信仰与人为宗教相比,具有民间性、自发性、多元性和世俗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台湾海峡两岸宗教及民间信仰的历史源远流长,大陆对台湾影响较大.两岸的宗教与民间信仰相同之处远多于相异之处.两岸宗教及民间信仰在两岸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和制约着两岸关系的发展,对两岸大学生也产生影响.两岸宗教及民间信仰对学生的影响途径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8.
所谓邪教,是与"正教"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明清邪教传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家族性传教.追求经济利益是邪教首领创教传教的主观因素,要达到这一目的,除了不择手段地制造教主崇拜之外,还必须通过一定的手段,其中包括类似宗教信仰的"修道"内容,这是"信仰"的一面,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必须以世俗利益诱惑,包括教内互助,许诺日后封官进爵、给予地亩钱财,以及最常见的传授气功和行医治病;还有就是利用巫术、谶语等"左道惑众"之术.  相似文献   

19.
社会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的社会观是决定其和社会、和人类的态度的基础.正教和新宗教、邪教的社会观既有一致,又有着根本的区别.在量的方面一致,在质的方面相反.新宗教和邪教的社会观基本是一致的,但在其社会观付诸实践上,又有着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明清时期中央王朝颁授给嘉绒藏族土司封号的分析,指出多数土司在受封之初,兼有宗教与政治首领的双重身份,这与嘉绒藏族地区浓厚的宗教文化氛围和明代特殊的治藏政策有关.直到清代中前期,嘉绒藏族土司封号的宗教色彩才逐渐淡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