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作为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宗教仪式以及哲学思想有着密切联系的古代天文学在印度科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由于古代印度在科学、文化、宗教、哲学等方面与邻近国家有较密切的联系,因此,印度古代天文学在世界天文学史上也具有一定的地位。本文试图就印度古代天文学的发展问题作如下概述:  相似文献   

2.
梁捷 《学习与探索》2007,(2):135-139
在19世纪初,新教传教士重新进入中国,在传播文化和科学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经济学。郭实腊通过办刊物来传播西方思想,在士大夫之间颇有影响。而稍晚的丁韪良直接参与了同文馆的创办,一边教学,一边组织译书,最早系统地翻译了数部西方经济学著作。中国人第一次全面接触与传统"义利"思想截然不同的西方经济学思想,虽然受到客观条件影响,反响不是特别大,但为19世纪末的经济学热潮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大哲学家罗素在1922年说过:“中国与其说是一个政治实体,不如说是一个文明实体———一个唯一幸存至今的文明。孔子以来,埃及、巴比伦、波斯、马其顿、包括罗马帝国,都消亡了,但中国以持续的进化生存了下来。它受到外国的影响———最先是佛教,现在是西方的科学...  相似文献   

4.
印度近代哲学发端于18世纪末,它与古代哲学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但又不仅仅是古代哲学自身单独演化出的形态;它受到近代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但也不完全是这种冲击造成的体系。从根本上说,印度近代哲学是印度从沦为英国殖民地到取得民族独立这近二百年间社会经济、政治变迁的产物。一、印度近代哲学的产生 1、西方文化的传入欧洲人发现通往印度的海路是在15世纪末。最先来到印度的是葡萄牙人。随后,荷兰人、英国人、丹麦人、法国人、奥地利人等相继而至。他们来印度的最初动机是发展欧洲大陆与印度的贸易或进行探险。但当他们觉察到展示在面前的是一个处于涣散和没落状态的帝国  相似文献   

5.
印度是世界上文明古国之一。在漫长的岁月中,印度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其中天文学更是世界古代天文学宝库中的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本文仅从吠陀文学和史诗《摩诃婆罗多》中对印度古代天文学作一粗略的窥探。吠陀文学是印度最古老的文献记录,其形成年代约在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200年之问。“吠陀”一词的一般含义是指“知识”。吠陀文学共有四种,即《梨俱吠陀》、《耶柔吠陀》、《沙摩吠陀》和《阿闼婆吠陀》。其中《梨俱吠陀》最为古老。而每一种吠陀又有各自相应的本集、梵书和奥义书(或森林篇)。另外《吠陀支节录》亦属吠陀文学。该著作中包括纪律、仪典、字源、音韵、天文和语法,也就是吠陀的六个续编部分。该书的成书年代约为公元前1200年。另一古籍《摩诃婆罗多》是印度两大史诗之一,描写俱卢族人与般度族人之间的一  相似文献   

6.
英殖民统治对印度妇女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丽君 《浙江学刊》2006,(3):204-208
英国殖民统治的侵入,使印度的传统教育受到了冲击。西方教育的传播,推动了印度整体教育的发展,从而带动了女性教育的发展。但英殖民统治时期印度妇女教育状况的改善毕竟是有限,本文就英殖民统治时期印度妇女教育状况的变化及影响进行了阐述,并就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印度历史的研究中,科技史所占篇幅甚少,即或偶有提及,也多局限于古代与中古初期,至于穆斯林进入印度以后自然科学与生产技术的发展状况,因语言阻隔、文献无征等种种原因,很少有专门的讨论。印度本民族的科学技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在西方殖民者侵占次大陆以前,一直循其固有的脉络稳步发展着。莫卧儿王朝建立以后,印度在比较长的时期内保持了稳定而统一的政治局面,该王朝统治的二百多年成为波斯、阿拉伯与印度本地的科学文化相互融合,形成印度近现代科学文化的重要时期。十七世纪中叶,随着社会生产与文化事业的发展,印度的科学技术也达到了更高的水平,但此后又经历了由盛而衰的过程。回顾一下这方面的情况,有助于我们对莫卧儿王朝封建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全印班加拉族服务协会(The All-India Banjara Seva Sangh)首席顾问拉姆·辛格·巴纳瓦特说,西方的罗马尼人(Ramany)也被称为吉普赛人,他们的祖先是印度北部的班加拉人和印度南部的拉马尼人(Lamani)。罗马尼这个词就是从拉马尼(印度南部游牧  相似文献   

9.
五、一批颇有成就的天文著作家的涌现公元后,特别是公元4-5世纪、7-8世纪、11-12世纪,印度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由古代岌多王朝的极盛时期逐步向中古时期过渡。农业生产的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这一阶段商业很兴盛,尤其是航海业和对外贸易有了新的发展。包括天文学在内的希腊科学文化渐渐传入印度。这一切都促使印度科学文化的继续进步,特别是天文学的发展,出现了一个又一个高潮。其表现是对天体及其运动的认识不断深化,不断得出新的结论,例如,已认识到大地是球体,并环绕自身的轴心转动;对日月交食能进行正确的解释;在天文计算及其他方面也都取得了新成就。其标志是一批天文学家及其著作的涌现。  相似文献   

10.
“佛教的走向”这句话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佛教东渐” ,即佛教不断地向东传播。起源于印度的佛教 ,的确是先传到中国 ,后传到日本 ,这句话如果表明了某种历史发展规律 ,佛教就会越过太平洋 ,传到美国。历史也的确是这样发展的 ,正如人们大谈印度佛教、中国佛教、日本佛教那样 ,如今人们又在议论美国佛教了。历史还证明 ,佛教完全可以很好地同其传播地的精神习俗融合 ,在该地区完成佛教的独特发展。印度佛教如此 ,中国佛教如此 ,日本佛教如此 ,美国的佛教也同样如此。其实 ,佛教不仅仅是向东方传播 ,也在向西方传播 ,因而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讲…  相似文献   

11.
奥义书是印度最古老的哲学典籍。它反映了印度奴隶制国家形成时期中哲学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斗争。奥义书的多种思想形式对印度以后各种哲学派别的形成和发展都起过重要的作用,它的唯心主义路线为历来印度“正统派哲学”所追随,迄今还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佛教的传入我国,奥义书的一些重要观点也在我国传播。奥义书传入西方后,对古代的新柏拉图派直至现代的存在主义都有过影响。印度和西方的资产阶级研究者为了当前政治、思想斗  相似文献   

12.
现在,西方的科学学家对科学发展的社会、社会心理、经济、政治等背景的兴趣大大提高了。重新出版了三十至四十年代的许多著作(D.伯纳尔、R.默顿、L.弗莱克、E.齐利塞尔)。苏联科学学家C.米库林斯基说,现在很少有科学史学家直接否定科学发展与社会条件之间的联系。二十年前,西方的科学史学家把探索科学思想“内部”运动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历史根源看成是“马克思主义的”“蛊惑人心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是学习西方,传播“西学”。一部中国近代思想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西学东渐”史。离开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输入、影响、破产,离开“西学”(“新学”)与“中学”(“旧学”)的斗争,就说不清中国近代思想领域的斗争。几十年来,国内有关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思想史、哲学史的论著,无不要谈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般事实,阐述这一总结论。但是,总的说来,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只是对这个总题目中的一个方面谈些个人的浅见,目的是想使这一问题的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 在近代…  相似文献   

14.
赵志 《社科纵横》2009,(1):103-105
王独清的诗歌里弥漫着一种忧郁而颓废的情调,这和他本人的流浪经历有关,也归因于他所受到的西方象征派诸诗人的影响。他同时代的诗人穆木天曾评论说他是最能表现“五四”浪漫思潮末期的“颓废的空气”的代表诗人。文学作品中的颓废风格在五四一代作家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比如郁达夫和徐志摩。王独清终身一生也没有摆脱他在诗歌中营造的颓废的幻象。  相似文献   

15.
杨晓霞 《南亚研究》2007,1(2):83-86
R.K.纳拉扬早期创作的三部小说——《斯瓦米和朋友们》、《文学士》和《暗室》,以小镇马尔古蒂为背景,从日常生活、爱情及婚姻等方面揭示了西方现代文明对印度人民思想的影响,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抗衡,以及印度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过渡的转型状态。  相似文献   

16.
司马江汉(1748—1818)是日本江户后期的兰学家之一。他既是西方油画的倡导者,又是日本铜版画的先驱;既是西方地理知识、天文学地动说、太阳中心说等新天体观在日本最早的宣传者,又是主张气一元论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具有进步的社会思想的哲学家。他究竟生于1738年还是1748年?这在日本学者中颇有分歧。就连日本的一些著名百科辞书意见也不统一,并且多是没有加以肯定的说法。但据《日本名著》第二十二卷  相似文献   

17.
一、萨勒夏尔和《阿扎德的故事》拉登纳德·萨勒夏尔(1847-1902)是19世纪印度乌尔都语文坛上一位杰出的小说家。他生活在印度社会大动荡的年代。当时的印度正处在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初级阶段,腐朽没落的封建势力及其旧的习惯意识仍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也是西方文化、文明向印度传播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萨勒夏尔阅读了大量的西方文学作品,尤其是狄更斯、萨克雷和塞万提斯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与印度文学的关系,前人早有论述。他不仅重视印度文学,给印度文学以高度评价,而且还编印过佛经中的故事。早在1907年,他就说过:“天竺古有《韦陀》四种,瑰丽幽 ,称世界大文;其《摩诃婆罗多》暨《罗摩衍那》二赋,亦至美妙。厥后有诗人加黎陀萨(Kalidasa)者出,以传奇鸣世,间杂抒情之篇。”他还说过:“尝闻天竺寓言之富,如大林深泉,他国艺文往往蒙其影响。即翻为华言之佛经中,亦随在可见。……佛藏中经,以譬喻为名者,亦可五六种”。(《鲁迅全集》第1卷第56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除此之外…  相似文献   

19.
朱明忠 《南亚研究》2002,(2):38-44,66
甘地的非暴力主义 ,是 2 0世纪上半叶印度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它是一种社会政治哲学。甘地试图用它来解决社会政治的各种矛盾与纷争 ,解决人与人、团体与团体、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争端与冲突。这种非暴力哲学既继承了印度传统宗教与伦理学说 ,又吸收了许多西方现代政治哲学和人道主义思想 ,可以说是一种东西方思想的融汇。 190 6年 ,甘地在南非领导印度侨民反对种族歧视斗争中首先提出这种学说 ,后来回到印度 ,在开展民族独立和社会改革运动中又不断地实践和完善它 ,使之逐步成为一种较为完整的政治学说。这种学说不仅对印度人…  相似文献   

20.
三、各邦及地方政府机构印度实行联邦制,联邦由各邦和中央直辖区(市)组成。印度宪法第十一编《联邦与诸邦间之关系》、第十二编《联邦与各邦间准备金之分配》以及宪法附表第七表,对联邦与各邦之间的立法权、行政权和财政权,作了明确的划分,从上述规定中可以看出,各邦虽享有一定的自治权,但宪法赋予各邦的权力是有限的。许多著名印度宪法学家都认为:“严格地说,印度并不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而是一个具有某些主要和重要单一制特征的国家”。印度官方出版物《印度——参考年鉴》也认为,印度的联邦制具有“单一制国家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