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方镇使府的建立及其权势的增强,是唐代特别是中晚唐历史的一个重要特点,随之而起的唐代方镇幕府的建制也引起了唐史研究者的关注。但过去,这一课题往往仅限于史学研究的范围。事实上,唐代尤其是唐代中后期的许多文人,都有过在方镇使府作幕僚的生存经历,并由此创作出许多重要的、优秀的文学作品。与唐代的科举制度一样,唐代方镇幕府制度对唐代文人生活、文学创作,以及对唐代文学区域风格特点的形成等等,影响至大。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研究观念的束缚和研究方法的单一,文学研究界对唐方镇幕府制度与唐代文学的关系未能予以应有的关注和…  相似文献   

2.
汉代幕府制度的变化以及将军对文人的器重与赏识,使得幕府成为文人的一种重要入仕途径,于是幕府文人集团逐渐兴起。汉代著名的幕府文人集团有窦宪幕府文人集团、邓骘幕府文人集团、梁商幕府文人集团、梁冀幕府文人集团、何进幕府文人集团等。幕府文人在承担军府各类军政文书之余,还不时撰文作赋,为幕主唱赞歌,幕僚与幕主之间以及幕僚相互之间常有书信往来。汉代幕府文学奠定了幕府文学的基本模式,对后世幕府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幕府自六朝以来就一直是文士荟萃之地,许多著名文学家都与幕府有着这样那样的关系。关于唐代文人入幕与文学的关系,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云:“唐词人自禁林外,节镇幕府为盛。”“中叶后尤多,盖唐制,新及第人,例就辟外幕。而布衣流落才士,更多因缘幕府,蹑级进身。”文人入幕确实是不容忽视的文学现象。傅璇琮先生指出,研究唐代文学当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一代知识分子的状况,并由此研究唐代社会特有的文化面貌。傅先生在完成《唐代科举与文学》后,还准备作两个专题的研究,一是节镇幕僚,二是翰林学士。他认为:“这里提到的唐代社会两类知识分子,一属于知识分子的高层,即翰林学士……这是虽以文采名世而实为政治型的知识阶层。而另一类在节镇  相似文献   

4.
苑汝杰 《甘肃社会科学》2012,(3):133-135,169
唐代进士资格的获取,也只是获取了入仕前的一种身份.要真正进入仕途,尚需经吏部铨选、制举或吏部科目选等,释褐非常缓慢.而藩镇的辟署之权、纳士方略为文人找到了另一条出路,使文士快速升迁,甚至自幕府直登朝堂.幕府优厚的薪酬,使文士生活相对优裕.章檄表奏的撰写与传播,满足了文士精神层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唐代士人与僧人交游频繁、关系密切,是具有时代特征的重要社会文化现象.关于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学界已有探讨,然而士僧交游背后的政治动因尚少有论及.论文从"僧借士而扬名"和"士借僧以自梯"两个方面入手,结合唐代的相关政治背景指出:唐代僧人可通过结交士人而扬名,进而获得崇佛皇室的青睐,得赐紫衣、出入禁闼、显赫一时;僧人有能力介入士人的应举和入仕过程,士人复可通过与名僧的交往来获取政治上的援引,"借以自梯".唐代的士、僧两个群体如此这般地形成了一个政治利益链,互相提携,密不可分.这一政治动机深刻地影响着士僧交游中僧人对于士人的选择和士人对于僧人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孟宪实 《中国学术》2004,5(1):371-374
唐代的幕府制度,因为涉及唐代历史的重大转变,所以长期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当唐朝军事制度的重心从临时出征(行军体制)转变为边防驻守以后,军镇的长官不仅继承了行军体制中的战时权力,而且继承了行军体制中的组织机构。这个机构就是幕府。军事长官依靠这个幕府组织运用自己的权力,组合自己的利益,建立自己的统治基础。安史之乱的发生,当然有许多其他因素,但安禄山手下的幕府在其中发挥的推波助澜作用也是不容忽  相似文献   

7.
储光羲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以储光羲诗作为线索,从其生长环境、巡礼寺院、与文人交游三方面寻求其与佛教相关的信息,以助于了解唐代文人与佛教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白马驿之祸是对唐末政局影响极大的政治事件。幕僚李振等人鼓动节度使朱温将唐朝廷中的30余名朝臣全部杀害。文人入幕是唐代中后期十分常见的社会现象,多数幕僚在唐中期政治运行中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唐末形势发生了变化,朝廷在穷途末路时仍旧把持着铨选的权力,藩镇凭借武力凌驾中央之上,加之文人们的生存环境剧变,经济条件等也发生较大变化,这些因素导致了幕府文人产生了"尊幕府而弃朝廷"的心理现象,这一心理现象对文人的功利心、道德观念以及社会地位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辞章入仕作为汉代选举制度之末流,在武帝礼乐建制活动中得以确立,形成一套完整的运行机制,吸引藩国文士和地方才俊赴京任官。受到政治生态、仕宦生涯、学术旨趣等因素制约,入仕文人群体的创作倾向呈渐变趋势:入仕前期追附风雅,入仕中期关切现实,入仕后期弃文逐经。这种创作转向突出表现为由文学入经学,其产生深刻而复杂的影响:一是削弱诗赋创作动力;二是引领古文经学发展;三是丰富古典学术形态。  相似文献   

10.
唐代御史制度是一个注重文学的职官体系,《文苑英华》《全唐文》中收录的御史授职制诰达百多篇,显示出唐王朝对御史任职资格中文学的基本要求.唐代御史的任职制诰中主要包含好儒、尚文、吏能、重德四个方面的标准:儒求经济、文尚词藻、才重吏能、行崇正直,它全方位考察文人在文、儒、吏、行、法诸方面的综合素质,赋予了唐代文学和文学家御史重大的政治使命和责任.唐代御史任职资格中强调的“文学”,并非单纯意义上的文学艺术,而是对传统士人知识结构的全面要求,是唐代文人人格修养的综合体现和行政能力的具体实践.它不仅引导唐代文人的为学、做人的方向,确立文人的政治奋斗目标,而且还使其文学创作、文学理论更契合于现实人生而大放光彩.  相似文献   

11.
唐代书手概指设置于官府图书文化机构中具备相当书法技艺的抄写者,在唐代官僚体系中品居流外,积劳累考后可入流,政治、经济地位普遍不高。当代学者考察唐代流外人员时对书手关注甚少,故此,探讨唐代书手的设置、地位及出身入仕状况,是对唐代制度史研究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2.
金元之际,北方文坛并不寂寥。真定史氏、东平严氏、顺天张氏等汉人世侯幕府以及著名的忽必烈幕府聚集了许多北方的儒士文人,从而在这些汉族世侯辖地和忽必烈的金莲川幕府聚合成大大小小的文人群体,汉族世候和忽必烈藩府文人群体以及依附汉人世侯庇护的北方文人之间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联系,不同地区的文人之间又通过这些入侍及留寓幕府和世侯中的儒士文人相互沟通和交流,元好问、杨奂、许衡、姚枢、郝经、刘秉忠等幕府文人及一部分遗民作家共同开创了元初北方文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13.
论清以前幕府演变和游幕文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幕府随着社会历史等条件的变化不断演变.通过入幕的文人,幕府与文学、学术文化始终保持着持久而紧密的联系.研究中国文学,幕府是一个很好的切入角度.  相似文献   

14.
南明弘光政权期年而亡,论者多归罪马士英、阮大铖、福王诸人,此论固然正确,但其他朝臣甚至整个文人阶层的政治品格,更是决定南明政权最后命运的核心力量.钱谦益、吴伟业与陈子龙三人,是崇祯后期最具政治声望的文人,在弘光朝也先后入仕.他们这段时期的政治表现,特别是在面对吴适与蔡奕琛矛盾冲突时的态度,截然不同,既体现出当时各类文人的不同政治品格,也说明了以他们为代表的文人集团,其品格已不足以支撑一个病入膏肓的政权,南明的灭亡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论唐代园林与文人隐逸心态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红霞 《中州学刊》2004,(3):120-122
唐代以前,士人隐逸多出于对抗黑暗的社会现实和全身远祸的需要.他们或远离尘世,采取苦行僧式的山林之隐,或栖迟园林、寄情山水,以此抒发内心的苦闷.唐代相对宽松温和的政治环境,使士人们不必用隐逸来对抗社会.文人们可以在社会与自然、政治与田园以及自我的精神领域内找到一种平衡,产生和谐的心态,从而完成文人隐逸心态的转变.唐代是园林建筑史上富有艺术才情的时代,其清幽澹雅的文人园林展示出这一时代独特的隐逸情韵.唐代城郊园林的大发展,调和化解了仕与隐的矛盾,为唐代文人的"吏隐"提供了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唐代文人园林既具有私人空间的独立性,又受到公众世界的政治牵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领域。统治阶层凭借政治权利以赏赐与没收的形式对文人园林进行政治介入与干预,士大夫文人则发挥了园林在进仕与退隐中的政治功用,文人园林在统治层的政治掌控下、士人的政治权威认同及政治理想表达中蕴含了政治文化意蕴。这种政治解读,揭示了文人园林长期被遮蔽的政治性,这是当前唐代园林文学与文化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慈波 《兰州学刊》2005,(5):306-310,314
在元祜文坛上,廖正一颇负盛名.他以试策受知于苏轼,从结交伊始就陷入政治漩涡.但是他和苏轼心契神往,相知于道义文章,他们的交游带有明显的苏门文人团体性质.作为苏门重要成员,他和苏轼诗文唱和,与苏门其他人员也多有交游.其诗、词、文创作都有一定的成就.但由于年代久远,事迹难征,故而其名湮灭不彰.通过文献梳理,可以大致考订他的生平,对之有进一步的了解.这对于了解苏门的特点,认识当时的政治形势及文人交往、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仙境描写以宗教目的为主,人间生活和世俗情感并没有成为主体。唐人则"有意为小说",关注和反映现实人生。唐人笔下的仙境和神仙意象是唐代特殊社会现实的曲折反映。唐人小说中的壶天仙境描写少了许多虔诚的宗教信仰,更多的表现出文人"作意好奇"的游戏精神;人间"仙境"扬州意象表现了唐人求长生和求富贵时代心理;"神仙"窟的艳遇故事则是唐代文人狎妓冶游和交游女冠的时代风貌的曲折写照。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中晚唐时期幕府中落第士人为研究对象,探讨他们入幕的动机、实现入幕的条件、与幕主之间的关系及他们在幕府中所处的地位,认为中晚唐时期幕府为落第士人提供了一条入仕途径,并解决了一部分落第士人的生存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来自落第士人对中央政府的压力。  相似文献   

20.
冯金忠  郝黎 《河北学刊》2001,21(1):108-111
"出将入相"是初唐重要的政治现象,玄宗以后盛极而衰,在其中李林甫只起了很小或者说暂时的作用.它是唐代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风气转变的必然产物,是从武人政治到宋代文人政治格局的必要一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