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模因论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它为研究语言提供了新的视角。语素是语言中的活跃分子,是构词的基本要素。语素本身也是一种模因。语素化的过程,即是语素模因产生和传播的过程。根据在构造新词过程中的自由程度,语素模因可以分为词缀类型的语素模因和缩略类型的语素模因。  相似文献   

2.
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仿照基因而得名,它指一些思想或观念通过人类文化加以散播,并一代一代地相传下来。模因实际上指文化基因,它靠模仿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也靠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本文主要关注英语习语模因复制过程中产生的"变体",即创新所带来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模因论视域中的"低调陈述"修辞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语言模因理论将进化论的思维方式应用于语言发展的分析,对低调陈述修辞语言中的许多现象具有独特的解释力,为我们探讨低调陈述修辞语言的进化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研究思路。从语言模因论的角度探讨以往研究中尚未涉及的、关于如何通过"模仿"形成低调陈述修辞的各种表达方式,可以揭示低调陈述修辞语言模因变体对低调陈述讽刺幽默交际意图的贡献;以"模因—模质"之间的"互推—链接"为分析模型,可以进一步剖析低调陈述深层的认知过程,解释低调陈述在进化中出现的一些突变及重生现象。  相似文献   

4.
模因论作为解释人类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为探讨语言进化问题提供了新视角。从模因论的视角出发,探讨"X来了,Y还会远吗"这一语言模因的复制与传播过程,复制与传播方式及其作为强势模因的内在原因分析,这将有助于进一步解读语言进化与发展的机制,有助于学习语言,掌握语言和传播语言,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从模因论视角对"X X哥"类语言现象进行分析,这类语言现象可以分为网络词汇和网络句式。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论的核心在于模仿。随着网络的发展,"犀利哥"①等语言现象的大量出现必将会引起人们对语言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6.
网络语言是随着因特网的发展而出现的新的语言现象,对网络语言的研究是目前应用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方面。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本文从模因论角度出发,对网络语言模因现象进行了阐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7.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它揭示了语言流传与传播的规律,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过程。探讨模因论启发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利用模因的传播过程和特点提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分环节进行优化的框架。教师指引学习者有目的地掌握特定语言模因、强化和加速其在学生记忆库中的复制和储存,可以帮助改善英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模因论是近年来兴起的揭示文化进化规律的理论,以新达尔文进化理论为基础,为科学解释抽象语言现象提供了可能.模因传递或复制需经历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四个阶段.运用模因传播相关理论阐述全球爆红的“江南Style”现象及顺势产生的“XXStyle”模因复合体的新词的生成机制,探讨语言发展进化的规律,为语言的模因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山寨X"新词的诞生,是认知主体体验现实表征,形成心理表征,实现语言表征的过程。伴随着"山寨"语素的去范畴化和"X"语素的泛化,"山寨"由词汇地位降格为一个构词语素。"山寨X"构式的多产性与"山寨"语素语义的差异性缘于认知心理、认知方式和语言本身对语言模因的驱动。  相似文献   

10.
模因论是用于解释文化进化和传播的理论,它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为我们研究语言提供一种新思路。从模因论和中国文化的角度探究中国英语词汇的产生途径和强势模因,可以发现中国英语词汇是原体模因复制、模仿以及变异的结果,许多中国英语词汇得到了国内外的认可,成为强势模因,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全球化跨文化交际中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信息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全球文化日益融合。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不仅要传递语言信息,还要传递文化信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将翻译的过程定义为模因变体的过程,将目的语模因定义为"变体模因",通过分析得出"变体模因"也存在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并对"变体模因"中的强势模因给予全新的定义。然后,从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的角度探讨了在翻译中如何有效地使用异化和归化翻译方法。经过大量例证分析得出在翻译过程中如果通过异化得到的"变体模因"为强势模因则首先考虑采用异化翻译方法,如果为弱势模因则要采用归化翻译方法或异化和归化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和外语教师对模因论的研究为语言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文章尝试以模因论为基础,以高职英语听说教学为研究对象,以语言模因为切入点,探讨如何通过传统背诵,保障模因基础;结合巧妙复述,实现模因重组;借助创新模仿,构建模因类推,从而帮助学生积累一定量的语言知识,并创新运用所学知识地道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最终实现将外界的语言输入内化为自己能够灵活运用的模因,从真正意义上促进高职英语听说教学改革,提高高职英语听说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从觅母的角度谈异化翻译的趋势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对觅母的生命周期的分析表明,翻译的过程就是将异域觅母复制到本国文化的过程。译者作为宿主,解码以源语言为载体的觅母,并受其感染,再努力将此觅母编码为目标语载体。归化翻译是通过在本国文化中寻找相似的觅母来帮助读者理解异域觅母,在文化接触的早期有其存在的阶段合理性,然而只有努力忠实复制源语文化综合体的异化翻译才是觅母传播的最终趋势。  相似文献   

14.
第二语言模因认知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模因是新达尔文主义者Dawkins提出的假设,用来解释人类文化进化的规律.模因与语言关系密切.学语言本身就是语言模因复制、传播的过程(何自然,2005).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第二语言信息作为语言模因进行复制和传播;第二语言习得过程是第二语言作为模因输入(模仿复制)和输出(表达传输)的过程;从二语模因接受者的角度探讨影响二语学习者最终获得第二语言模因的两个重要因素:同化和记忆.  相似文献   

15.
模因论为广告的丰富、宣传和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与策略。以模因的周期与优势模因的特点为基础,从广告创意的语言策略和模态策略出发,对广告发展进行研究。其中语言策略主要分为重复策略,木马计策略,顺应性策略和情感共鸣策略;模态策略主要分为协同配合策略和认知失谐策略。  相似文献   

16.
从模因的角度来阐释跨文化翻译的一些理论和现象。翻译的过程涉及到译者对源语模因的解码和用目标语模因重新编码。在源语模因和目标语模因构筑的译化模因库中有着同形同义、异形同义、异形近义、无等义等各种模因关系,它们互相作用推动文化模因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试析词汇模因的理念及其在教学中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因是文化信息基本单位,从一个大脑传播到另一个大脑.模因的特点是:像基因一样被复r,像病毒那样传播或感染.我国学者提出了"语言模因论",首次将模因论与语言学结合进行研究.在外语教学中语言应用始终是一个热门话题,能否充分利用模因论创建出一个新的适合英语词汇教学的理论模型呢?本文讨论了词汇模因的概念和词汇模因教学理论,并得出了有实用价值的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8.
模因论探讨的是基因现象在思想和文化传播中的适用性,模因从一个宿主传播到另一个宿主,再到新的宿主,不断传播的结果是使得新出现的模因最终成为强势模因,在语言当中凸显出来,具有很强的可辨认性。模因论视角下应用翻译可以从译语的词汇、句型、结构和信息四大强势模因入手,使译文实现实用目的,提高读者接受度。  相似文献   

19.
模因论的核心概念是模因,模因概念的核心是模仿。从模因角度看,翻译应遵循关联理论的翻译观。关联理论指导下的翻译过程是跨文化、跨语言为交流的三元交际活动;翻译的前提是源语模因复制到目的语为目标的语境翻译:翻译的对等是语用语言和社交语用为目的的语用等效。  相似文献   

20.
语言使用中的模因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因论中的模因与认知语言学中的域的相互耦合、相互整合构建成一个能对语言使用中出现的不同语言现象做出一个更为统一的解释理念——模因域。本文首先简要地阐述模因论中的模因概念,然后以模因论为视角提出语言使用中的“模因域”。它认为,从交际本质来说,人们是以“模因域”为单位来使用语言、认识与体验世界的。模因域具有五个主要特征:层级性、全息性、有序性、动态性与演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