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于秋瑾加入光复会和加入同盟会何者在先的问题,学术界一直存有分歧。一说秋瑾先入同盟会,后入光复会。林增平主编的《辛亥革命史》、冯自由《鉴湖女侠秋瑾》、沈瓞民《记光复会二三事》(《辛亥革命回忆录》四,第137页)均持此说。另一说秋瑾先入光复会,后入同盟会。李新、孙思白主编的《民国人物传·秋瑾传》、徐双韵《记秋瑾》、郑云山编《秋瑾》,均主后说。何者为是呢?实有考辨的必要。为什么会造成如此的分歧呢?我以为其源盖出于陶成章的《浙案纪略》。《浙案纪略》上卷第二章《党会原始》云:秋瑾“始于某某等十人,在横滨相结为三合会。至同盟会成立,即又入同盟会。……比返绍兴,复由徐锡麟之介绍,乃又入光复会。”照此看,秋瑾是先入同盟会,后入光复会。但同书中卷《秋瑾传》又云:“瑾(自日本)既返沪,即谒元培于爱国女学校……由沪旋绍,见锡麟于热诚小学校,锡麟即绍介瑾入‘光复会’,是为乙巳六月间事。”按,同盟会的成立,在这之后的是年八月,由此看秋瑾入光复会  相似文献   

2.
今年第七期《复旦》校刊登载了胡安权同志的一篇采访记,根据秋瑾外孙女王炎华的回忆,她的外祖母属虎,比秋(王呈)(秋瑾的妹妹)大两岁,照生肖推算,应该是1878年出生,去年应该是秋瑾烈士的一百零一周年诞辰。对秋瑾的诞辰,史学界一直存在分歧(一说1875年,一说1879年),现在又提出了第三种意见,因此还有待于史学工作者去进一步考证。王炎华还就秋瑾先入光复会还是先入同盟会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光复会和上海光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同盟会成立一百周年,光复会是同盟会的组成部分之一。上海光复是同盟会中部总会和光复会共同策划,举行武装起义的;“复浙江,下金陵”,光复会也有劳绩。不久,陶成章被刺,光复会解体。本文根据史实,对此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论秋瑾与光复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雷鸣  金燕 《船山学刊》2008,(1):171-173
秋瑾是辛亥革命时期最杰出的女革命家.察其革命行迹,她主要以光复会相号召,以大通学堂为中枢,运动会党,联络新军,促进光复会的组织发展,建立光复军,策划浙皖起义,推动了光复会武装斗争的开展.继陶成章、徐锡麟之后,成为光复会的主要领导人,为辛亥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试论光复会群体思想的历史渊源和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光复会群体思想的历史渊源和基础朱顺佐光复会于1904年冬在上海秘密成立,以后又在东京、南洋、广州、杭州等地建立了分会。它的领袖人物绝大多数是绍兴人,如光复会的前期会长蔡元培,光复会的实际领袖陶成章、徐锡麟、秋瑾等,章太炎的祖籍也是绍兴.光复会的革...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 ,辛亥上海光复是同盟会和光复会联合发动并取得成功的。陈其美与李燮和是上海光复的主要领导人。解放前的研究 ,由于受同盟会正统史观的影响 ,往往扬陈抑李。这种遗韵甚至在目前台湾出版的若干著述中 ,还时有出现。新中国成立以来 ,大陆方面的史学家都已对李燮和与光复会在上海光复中的活动及其作用作了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其实 ,李燮和在上海光复中起的作用 ,无论在程度上、影响上不仅不比陈其美逊色 ,而且在关键问题和关键时刻的作用远远超过陈其美。所谓关键问题 ,一是对淞沪军警的策反。上海响应武昌起义 ,有两个难题必需解决…  相似文献   

7.
皖浙起义后,大批光复会会员出逃国外,在日本和南洋地区高举光复会的旗帜开展革命活动,使得同盟会和光复会因名号问题发生直接冲突.而孙中山和黄兴相继离开东京后,设于东京的同盟会本部未能取到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指挥中枢的作用,而长江中下游的资产阶级革命潮流又暗流涌动,急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领导.光复会的领导人在失望之余,不得不改组因皖浙起义遭到重创的光复会,以担负起领导长江中下游的资产阶级革命的重任.二次"倒孙风潮"不过是光复会重组的导火线而已.  相似文献   

8.
光复会的骨干,蔡元培、章太炎、陶成章、徐锡麟、秋瑾等人,曾抱有教育救国之志,很重视新学堂的兴办,都有从事办学、教育的经历。他们一方面主持校务或任教,一方面干革命。在参加革命党以前,他们把教育看作是救国之道,参加革命党以后,把教育作为搜罗人才,扩大队伍,发展革命的重要手段。他们在办学和组织学校教学中敢于探索,富有创造精神,为发展我国近代教育事业,培养反清革命人才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忍看地图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这首题为《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的诗章,是秋瑾诗作中值得击节的一首,它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救国救民的革命胸怀,对了解秋瑾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秋瑾,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革命家,字璿卿,一字竞雄,自称鉴湖女侠,一八七五年出生浙江绍兴的一个小官僚地主家庭。一九○四年夏,她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急切心情,冲破官僚地主家庭的束缚和封建礼教的藩篱,只身赴日留学。次年,由光复会加入同盟会,  相似文献   

10.
李燮和是辛亥革命时期光复会重要领袖之一,是上海光复的重要人物,然而由于其后来被莫名其妙拉进了筹安会,因而在同盟会—国民党一系革命话语体系中不再被重视,其领导革命党人光复上海的事迹也渐渐被陈其美所掩盖。过去若干年,出现一批纠偏文章,重新肯定李燮和在辛亥大潮中的历史作用,但似乎也有矫枉过正的嫌疑,过分夸大了陈其美与李燮和的冲突、光复会与同盟会冲突,甚者怀疑李燮和长江下游招讨使的名号也是子虚乌有、兵不厌诈。本文依据相关史料梳理李燮和光复会与陈其美同盟会在上海光复过程中的合作及其后来不同的政治选择,强调他们更多的是合作,是各人政治追求不同,而不是倾轧、冲突与火并。  相似文献   

11.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组织中国教育会,创办爱国学社,创立光复会,加入同盟会,担任南京临时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长等职。在北京大学任校长时,提出“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提倡思想自由。他把一个腐败不堪的封建学府,改造成为生机勃  相似文献   

12.
秋瑾入光复会事,陶成章、徐双韵、冯自由均有记载。三人所记秋瑾入会过程几乎相同:瑾将返国,陶成章为之介绍蔡元培、徐锡麟。瑾至沪.在爱国女学见蔡。至绍兴,由徐在东浦热诚学堂介绍入会。但关于入会时间的提法,却互相矛盾。陶成章有两种说法:一,乙巳(一九○五年)六月间;二,秋瑾再度返国后,即丙午(一九○六年)正月(孙元超:《辛亥革命烈士年谱》第82页:徐双韵:  相似文献   

13.
李玉 《江苏社会科学》2001,5(6):140-147
20多年来的中国同盟会研究 ,主要侧重于同盟会的总体评价、同盟会较为重要人物的个案评述、同盟会成员在各地领导革命活动、同盟会的内部关系和组织流变等专题。学术争论的焦点大致集中在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同盟会的形成方式、同盟会的组织特点与性质、同盟会的派系争斗与不断分裂、同盟会与中部同盟会的关系、同盟会的军事策略等方面。鉴于同盟会的资产阶级政党性质 ,在拓展同盟会研究方面 ,从政党的政治性、文化性、社会性和经济状况等方面对其进行剖析和评价 ,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在辛亥革命时期,浙江的会党活动非常活跃。通过革命党人陶成章等在会党中的宣传、联络和组织,不仅促进了各会党之间的联合,而且建立了革命党人与会党的紧密联系。当时浙江革命党人在群众中进行的宣传发动工作,以及光复会的成立和发展,都始终是与浙江会党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浙江会党和光复会并肩战斗(包括其后一度与同盟会的共同战斗),在旧民主革命史上功绩卓著,这是浙江辛亥革命运动中的一大特色,很值得研究。 浙江会党的历史渊源和分布状况 会党,简括地说,是以农民为主体的经济上团结互助,政治  相似文献   

15.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后,同盟会和光复会围绕着建都地点、政府首脑人选以及筹款方案,发生了意见分歧。其根源在于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等问题的不同见解。  相似文献   

16.
广西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活动地区之一,同盟会发动的十次武装起义有三次在现今广西境内(解放后钦廉地区划归广西),现将这三次武装起义的背景、缘由、经过和结果综述于下。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汇集了十七省革命英俊,联合了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  相似文献   

17.
同盟会河南支部是辛亥革命时期领导河南人民进行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核心,在推翻帝制、建立民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盟会河南支部有两个,一个是由留学日本的河南籍革命学生组织的留东支部,另一个是省内支部。关于后者成立的时间,比较多见的是1908年(戊申)成立说,但也有人认为是1909年(己酉)成立的。  相似文献   

18.
光复会是辛亥革命时期的重要革命团体之一,功绩不可磨灭。 国民党政府对光复会采取排挤、压制,甚至摧残的态度。今天,当我们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的时候,应实事求是地恢复光复会本来的历史面目,给予应有的历史地位。 光复会于一九○四年冬成立后,以浙江为主要基地,逐步发展到江苏、安徽、广东等省,日本和南洋也成立了分会。开始时只有几十个会员,后来发展到十几万人,在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19.
<正> 郭延礼著《秋瑾年谱》(以下简称《年谱》)由齐鲁书社出版了.这是《年谱》作者继其《秋瑾诗文选》(人民文学出版1982年版)以后,关于秋瑾研究的第二部专著.秋瑾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和文学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但对于这样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过去学术界是重视不够的.秋瑾就义后七、八十年来,虽然有不少这方面的论著和文章,但作为学术研究总觉得零碎、肤浅,以致有许多问题众说纷纭.如秋瑾的生年、生地、就义日期,赴台、赴湘、出嫁、两次东渡和两次返国时间,居长沙事、居京岁月等问题,迄今难以统一认识.《年谱》作者怀着对烈士的崇敬心情,出于高度的革命责任感,二十余年来,孜孜不倦,南北奔走,广泛搜集资料,详细考辨,精心研究,终于著成此书.可以毫不溢美地说,这是目前所能见到的秋瑾年谱中的最好的一种.  相似文献   

20.
《悲佃篇》是刘师培在辛亥革命前写的一篇文章,发表在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第15号上。长期以来,史学界一直把它作为革命文献看待。张枏、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将它作为革命派的代表作加以辑录,李时岳《论光复会》一文甚至称赞:“这是辛亥革命时期关于土地问题的一篇最精彩的论文。”这些看法都是值得商榷的。如果从表面上看,《悲佃篇》确实是很“革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