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革命诗人殷夫的一生虽然很短暂,但其人生经历却相当丰富,亲情、爱情、友情,痛苦、绝望、恐惧与死亡等都在他生命中留下了深刻印记,特别是那段充满恐怖与血腥的革命经历使他成为中国人民红色记忆中无法抹去的影像。殷夫的诗文虽然有限,但我们仍可窥见其不屈灵魂的跃动,这种跃动的轨迹就是对于爱情、家庭、阶级、死亡的超越之路。  相似文献   

2.
殷夫的真姓名、生年及家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殷夫,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前驱"左联"五烈士中最年轻的一位,牺牲时才21岁,是个红色鼓动诗人.鲁迅为纪念"左联"五烈士所作<为了忘却的记念>这一名篇(以下简称<为了>),开头第一节写的就是与白莽三次会见的情形."  相似文献   

3.
殷夫(1909—1931),浙江象山人.他是我国无产阶级早期的优秀诗人.他的诗作,继承并发展了由郭沫若开创的现代中国革命诗歌的优良传统.他以自己的诗歌为战斗武器,唤醒和鼓舞了人民的斗争信心和革命热情,有力地抨击了当时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殷夫的作品有:诗集《孩儿塔》、《伏尔加的黑浪》、《一百零七个》、《诗集》(包括译诗),小说、随笔,以及戏剧集《小母亲》等.作为殷夫文学创作最优秀部分的红色鼓动诗,大多写于一九二九年以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鲁迅宣称“不喜欢”诗歌的原因入手,分析了他的诗歌趣味。指出他并非不喜欢诗,而是有其评价诗的独特标准。除了强调“真诚”与“深切”外,他的诗歌趣味还与其人生体验和所受的诗学熏陶有关。因此,他对新诗的评价也与众不同,只有殷夫与冯至两位诗人得到过他的高度评价,他喜欢殷夫,是因为他赞赏殷夫的真诚和以身殉道的勇气,赞赏他“摩罗诗人”的气质;而他欣赏冯至,则是因为冯至对“真与美”的体验,契合了他的生存体验与艺术趣味  相似文献   

5.
殷夫等左联五烈士离开我们已经有60多个春秋了。60多年来,作为无产阶级的英勇战士,殷夫的名字已经用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他的献身精神已经并且正在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然而,作为中国新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殷夫的形象并不完整。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习惯于对殷夫的诗作进行政治性阐释,他的政治抒情诗因而受到普遍重视和高度评价,而对殷夫前期创作的大量爱情诗则比较冷淡。其实,殷夫的爱情诗相当真实地反映了他在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之前曲折的情感经历。因此,全面考察殷夫的爱情诗,深入探究其内在的抒情结构,勾画出诗人成长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殷夫前期诗作结集<孩儿塔>的归类分析,凸现出这位战士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崇高的精神情怀.  相似文献   

7.
通过史事辨识,殷夫的生年应是清宣统二年,即1910年;2005年版《鲁迅全集》中《致白莽》篇注释说殷夫"原名徐柏庭,又名徐祖华、徐白,笔名殷夫、白莽"是迄今对殷夫的姓名与笔名的最正确的说法;殷夫1927年被捕经徐培根保释后被"关在家里"之说是不正确的;阿英是把殷夫的艺术创作与其生活身世相混同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8.
诗人殷夫、拜伦短暂的一生,言(诗篇)行(战斗)一致的坚定探求身份认同:叛逃家庭——革命(组织参与)、死亡(英勇就难)、爱情(抒发真情),无不缘于渴望与追求的"自由"。"死亡、自由"建构了诗人终其一生探求身份认同的互文。  相似文献   

9.
殷夫,是无产阶级革命诗歌的第一个真正的诗人。为了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他洒尽自己的鲜血;他的鲜血又浇灌了无产阶级革命诗歌之花。烈士的革命业绩和壮丽诗篇,已载入中国革命的史册和中国新诗发展的史册,将永远闪耀着不灭的光辉。 殷夫原名徐柏庭,又叫徐白,读书时名徐祖华,殷夫、白莽等是他的笔名。他是浙江省象山县人。自幼爱好文学,十三、四岁就开始学习写诗。后来到上海读书,先入中学,后入同济大学,并参加革命。一九二七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诗人,殷夫获得了诗坛极高的荣誉,这种荣光不仅来源于他的革命斗志,更是因为他诗歌所展现的艺术成就,即美学特色。殷夫著名的爱情诗充满了独特、美妙的意象,饱含着丰富、新鲜的想象力。他的哲理诗在忠于生活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流露出浓郁的时代精神和生命激情。这是他对诗学追求中进行的新的尝试,体现出诗人对关学认识的新高度,也给中国白话诗的的现代化进程带来了弥足珍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