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捷 《中州学刊》2001,(6):121-122
因特网是当今人类社会的伟大创造 ,其发展速度迅猛。 1993年互联网的用户仅为几十万人 ,现在因特网已在全世界近 2 0 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了约 3亿用户 ,预计到 2 0 0 2年全球因特网使用者将达到 4 .9亿 ,2 0 0 5年可达 7.6 5亿。一网络的出现 ,深刻地改变了传统经济的面貌 :1 最有活力和发展前景的新产业———网络产业诞生。网络产业以IT产业为基础 ,结合网络技术 ,为社会提供网络信息生产及服务 ,主要包括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商品化产业 ,如互联网技术服务业、电信业、计算机软硬件业等。 1999年 ,美国过半数创业投资投向了电脑网络公司。…  相似文献   

2.
电子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为人类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环境——网络环境。而因特网与中国科研网的发展,又标志着图书馆进入了网络化时代,在这个变革时期,参考咨询工作如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利用网络技术和网络信息资源为用户提供服务,已成为公共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数字图书馆是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所支持的数字信息资源系统,是新一代因特网网上信息资源的管理模式,它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因特网上信息分散不便使用的现状。通俗地说,数字图书馆是没有时空限制的、便于使用的、超大规模的知识中心。其特点是收藏数字化、操作电脑化、传递网络化、存贮自由化、资源共享化和结构连接化。  相似文献   

4.
因特网是60年代美国政府为冷战而发展起来的小计算机网络,但它现在早已发展成了一个世界性的信息资源网络.其使用状况远远超出了发明者的最初估计。网络传播的信息容量大、效率高且双向可逆,一度有人惊呼,网络的出现预示着传统媒体的死亡,但根据媒介共同演进和共同生存的法则,传统媒体会同网络共存很长一段时间。同时,根据媒介求存法则,新的媒介形式出现时,老的媒介形式不会自行消失,而是会想方设法适应过来并且继续在其媒介领域不断演进。网络时代的到来为报纸改革提出了崭新课题。 一、报纸改革的必然性 报纸是三大传统媒体中…  相似文献   

5.
信息时代传统图书馆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Internet网的迅速发展 ,将图书馆网上的电子文献信息服务推向了全球性服务的新阶段。专家们分析 ,21世纪头15年将有一大批数字化图书馆出现 ,专家、学者、图书馆工作人员将在电子世界中漫游 ,在本地图书馆以外寻找到“虚拟图书馆”中自己所需要的文献信息资源 ,因特网Internet(图标互联网 )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 ,它是借助于现代通信的计算机技术实现全球信息传递的一种快捷的、有效的、方便的手段。其互联的基础是各种各样分布于世界各地的计算机系统和各种网络。因特网构成了当今信息时代的基础框…  相似文献   

6.
由于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进入数字化和网络化时代。随着互联网发展进程的加快。信息资源网络化成为一大潮流。与传统的信息资源相比,网络信息资源在数量、结构、分布和传播范围、载体形态、内涵、传递手段等方面都显示出新的特点。这些新的特点赋予了网络信息资源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能将文本、声音、图像、电视信息传递给设有终端设备的任何地方、任何个人。上网的每个人既是信息的接收者 ,又是信息源的提供者。而且 ,电脑网络语言具有声色俱全、图文并茂、声情融汇等特点。它的表现效果真实、感染力极强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选用 ,可以在屏幕上显示一切。另外 ,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平等性和竞争性决定了网络间是一个大市场 ,各种思想和文化信息在这里交汇和冲撞 ,供人们自由选择和认同。在因特网上 ,计划经济时代的“权力中心”思维和单纯依靠行政手段进行舆论宣传教育的方式将失去作用 ,人们在网上接受宣传思想…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尤其是信息网络的发展,给人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环境。以网络为依托的信息活动给人们带来了高效、方便等诸多的优越性,给人类社会的进步带来了难以估价的巨大推动作用。然而信息环境的异变,又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网络信息传递的无序性和弥散性,信息的泛滥、老化,信息的污染和虚假现象日益加剧,信息侵权时有发生,使网络信息环境日益恶化。控制网络信息的污染是人类科技水平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所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问题。犤1犦除了利用法制手段、经济手段、科学技术等手段控制网络信息污染外,更重要的就是提高公众…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是网络世纪,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因特网的发展,它借助于现代通信技术,实现了全球信息快捷、有效、方便地传送,成为全球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它可以连接各种娜模的计算机系统和各种网络,为信息传递和读者情报服务提供了现实的网络环境.如何掌握和利用好网络,做好信息服务工作,是目前高校图书馆情报部门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因特网的迅速发展,构成人类有史以来最大信息资源网络系统,使世界形成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任何人在任何地方,只要进入Internet就可沿着它遍布全球的网络通道,在信息的王国中任意驰骋。作为人类知识宝库的图书馆成为了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一个节点。人们使用图书馆的行为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对文献的需求转向对信息的需求,即人们不再重视信息载体的差别,而是注重信息的获得。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图书馆不能只局限于向读者(用户)提供文献,而应提供包括本馆文献在内的所有网络上可得的信息。因而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对象就不再是传统的文献概念,而是包括传统文献、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信息在内的所有信息资源。图书馆建设文献资源的手段不仅包括对实体文献的入藏,也应该包括对网上信息的组织、导航和租用。因此,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馆藏概念发生了变化,不仅包括本馆的文献资源-现实馆藏,又包括他馆和网络上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资源-虚拟馆藏。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也就是说,知识经济是经济增长直接依赖于知识、信息的生产、传播与使用,但长期以来,知识的传播只依赖于纸质印刷品,而电子出版物的出现,则极大地改变了知识与信息的传播方式,影响并推动人类知识的组织、传递和获取。在尊重知识和人才  相似文献   

12.
网络的高速发展势不可挡。虚拟生活的出现,以及与现实生活的互动,已成为当今人们生活的一种环境。作为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因特网必然对现存社会的伦理精神作出挑战。人类社会的伦理精神要求网络社会实现和谐、平等、共享、共生,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需要。但是,当人们试图将传统的义务、平等、和谐等伦理规范放到网络社会的背景下权衡时,人们所看到的竟是在网络环境中人的矛盾心态和人的生存的尴尬地位。在网络社会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伦理悖论。  相似文献   

13.
第四世界是指继物质世界、精神世界和客观知识世界之后,于20世纪,借助电脑网络、电子通讯、虚拟技术及人类丰富的想像力将光、电、色、能、数字与信息集于一体,将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日常生活缩合为一,构建的一个美妙神奇的新天地。它是对塞博空间、虚拟现实、网络世界和信息社会等“新实体”的综合。其实在性主要体现为有得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信息和网络;有其存在形式———塞博空间和塞博时间;有与现实社会和文化的紧密关系;许多方面都证明它是现实社会的延伸,突出地展示了人性的解放和人本身的自由意志。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时代主要依托网络信息资源(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s),即网络信息资源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存放在光磁等非纸质载体中,并通过网络信息、计算机或终端等方式再现出来的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世界各个领域,这无疑对社会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信息的无限激增,信息传递的无序性和弥散性日益加剧也促成了信息的生态失调(information ecological imbalance),它不仅阻碍了社会对有用信息的吸收和利用,而且对社会各信领域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型社会的形成,人类社会出现了一种新的政治沟通形式——网络政治沟通。在沟通方式的不断实践中,互联网传递速度快、互动性强的特点逐渐被世界各国所关注,而事实上,网络政治沟通的确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政党与民众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鉴于此,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加强与民众的沟通方式已成为现代各国政党的优选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一、因特网对传播业发展的重大意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把全球及各国的信息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这一高潮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因特网(Intenet)的高倍速增长。因特网原是从美国全国性计算机网开始的 ,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计算机通信网络集合。它集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 ,是计算机之间进行国际信息交流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良好手段。由于因特网具有信息通讯及传播这一重要功能 ,各种用户都可以把各种信息任意输入网中并互相交流传播。随着众多的机构和个人上网 ,网络的规模已成魔术般态势增长。因特网已成为世界上最具革命性…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对人类社会进程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新媒体的社会责任功能在传播中严重缺失,令人担忧的文化单一性成为了新媒体传播的现实图景,而技术决定论已成为媒介社会发展的高调。如果新媒体传播缺失社会责任感,网络人继续无度膨胀,鼓吹媒介技术决定社会形态、决定人们的思维形式,那么人类和谐的媒介生态环境将会受到破坏,〖JP2〗文化多样性也会消失,文化仅仅作为信息“全球化”工具而存在,成为技术现实的附庸,人们被技术奴役而失去智慧,人类在信息社会中迷失自我的“人生困境”和“生态危机”就可能出现。  相似文献   

18.
论网络信息资源的特征及信息需求新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发展和完善 ,网络信息资源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和动态性等特征。通过对这些特征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 ,可以揭示出现代社会背景下人类信息需求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9.
论网络对社会的正负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电脑网络正以日益迅猛的速度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如何对网络科技发展所带来的物质层面上的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深层次变化作深刻的理解和清醒的认识,这不仅是当今人类所面临的一大课题,也是社会科学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使命。 一、网络下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 1.网络使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带来的是一场新的信息技术革命。以信息技术为主的一大批相关技术,如微电子、激光、生物、空间、海洋工程等技术以及新材料、新能源技术都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巨大发展,进而使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比以往更为突出和重要,逐渐上升为一种独立的力量进入物质生产过程,并成为决定性要素。而信息作为社会经济、科技赖以发展的重要资源,其开发使用也因网络而变得更为容易。在宏观上,网络使得国家经济决策建立在及时、准确和科学的信息基础上,使国民经济总体水平得以大幅度提高。近年,西方各国经济普遍陷入衰退,在低增长或零增长甚至负增长上徘徊不前。如在美国经济长期处于低增长情况下,  相似文献   

20.
“第四世界”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所谓“第四世界”,是指20世纪70年代后,人类借助电脑网络、电子通信、虚拟技术和丰富的想象力将光、电、色、能、数字与信息集于一体,对宇宙万物和人类的政治经济、日常生活模拟缩合,构建起的一个新天地。它是对赛博空间、虚拟现实、网络世界和信息社会等新实体的综合。它有构成的物质基础信息和网络,有其存在的形式赛博空间和赛博时间,有存在的认识论和本体论根据;它具有鲜明的文化性质和重要的社会价值。它与波普尔的“世界3”有质的区别,突出展示了其主体性、超现实性、虚拟性和想象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